村里的报纸比较慢,从首都传回来的消息,也不知道到了没有。孙秀莲本来打算去买一份的,但是想到自己不认识字,怕买错了,就让老头子去。
很可惜,这会报纸应该还没传到他们镇上,两人也就没能买到。
进了村子之后,孙秀莲如愿等到了人来问。
“哎哟,今天咋回来了呢?还带了酒肉。”有人问道。
这会儿田地里的工作基本上都忙完了,大家都搁这纳凉,看到两人就好奇的问。
她让老头子停下车,打算慢慢走回去。
孙秀莲一拍手掌,笑道,“我高兴啊。你们是不知道,我们家沅沅那真是出息的没话说了。你们知道那什么国际比赛不?”
众人面面相觑,什么国际比赛?这他们哪能知道啊?
“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跟我们说说啊。”
“哎呦,就是国际比赛,咱们沅沅去了国外,叫那个什么巴黎,跟一堆外国人比,拿了三等奖呢。”孙秀莲说完一脸的骄傲,等着众人的恭维。
“啥,跟外国人比赛,还拿奖了?”
“那不是证明沅沅比那些外国人还要厉害?”
这时候一提起国外,大多数人都下意识的觉得厉害,而宋沅在在这些外国人中拿了名次,那就更厉害了。
孙秀莲如愿听到了大家的夸赞,也满意了,就说道,“这事儿已经上了报纸了,说不准,过两天咱就能看到了。”
炫耀完之后,也不管众人说什么,老两口就回了宋家。
宋有根高兴着呢,回了家之后就把大房二房给叫上了,把家里的存货都拿出来,摆一桌热闹热闹。
大房二房正准备开灶,就见着爹妈回来了。
陈凤妹都羡慕坏了,也有点郁闷,怎么每次她一回家,都能赶上这样的大喜事呢?
“都是老宋家的种,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大房二房谁不是这么想的,就连宋有根和孙秀莲两口子也是这么想。
原本是觉得儿子没啥本事了,就指望着孙辈能有一两个出息的,让他们老宋家能够改换门庭。
结果不但孙女有出息,儿子儿媳更是把家业做得那么大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孙秀莲看了她这个二儿媳一眼,说道,“这回知道读书的好处了吧,一直呆在这一亩三分地之中,哪里会有什么见识?”
陈凤妹嘿嘿一笑,赞同道,“妈说的对,这不,文远文杰和三妮,他们要能读得下去,我就一直送,可现在也是没办法啊。”
受到三房的影响,陈凤妹早就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了,在市里待了那么久,她也是见识过那些城里人的,不说别的,光是那谈吐就很不一样了。那还不是因为多读了几年书么。
家里的孩子要是能读下去,她当然愿意送了。
只不过文远不爱读,成绩上不去,读完初中就没再去了,现在跟着自家男人种菜,也算是做得不错。
文杰吧,这小子的成绩还行,但没考上大学,现在是待在家里,帮忙干干活,她还想着到时候让他去市里找份工作做的。
至于三妮,现在也在市里念高中,她离得近,没事还能看一下,她现在也指望着闺女能够有出息一点了。
“你能这么想就不错了。”
孙秀莲知道,这个儿媳以前最爱斤斤计较,三妮是她自个亲闺女,她也不怎么管,现在能有改变,也算是不错了。
“多读点书,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以后不说有多出息,但总归日子过得不错,你们也不至于那么操心。”
很可惜,这会报纸应该还没传到他们镇上,两人也就没能买到。
进了村子之后,孙秀莲如愿等到了人来问。
“哎哟,今天咋回来了呢?还带了酒肉。”有人问道。
这会儿田地里的工作基本上都忙完了,大家都搁这纳凉,看到两人就好奇的问。
她让老头子停下车,打算慢慢走回去。
孙秀莲一拍手掌,笑道,“我高兴啊。你们是不知道,我们家沅沅那真是出息的没话说了。你们知道那什么国际比赛不?”
众人面面相觑,什么国际比赛?这他们哪能知道啊?
“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跟我们说说啊。”
“哎呦,就是国际比赛,咱们沅沅去了国外,叫那个什么巴黎,跟一堆外国人比,拿了三等奖呢。”孙秀莲说完一脸的骄傲,等着众人的恭维。
“啥,跟外国人比赛,还拿奖了?”
“那不是证明沅沅比那些外国人还要厉害?”
这时候一提起国外,大多数人都下意识的觉得厉害,而宋沅在在这些外国人中拿了名次,那就更厉害了。
孙秀莲如愿听到了大家的夸赞,也满意了,就说道,“这事儿已经上了报纸了,说不准,过两天咱就能看到了。”
炫耀完之后,也不管众人说什么,老两口就回了宋家。
宋有根高兴着呢,回了家之后就把大房二房给叫上了,把家里的存货都拿出来,摆一桌热闹热闹。
大房二房正准备开灶,就见着爹妈回来了。
陈凤妹都羡慕坏了,也有点郁闷,怎么每次她一回家,都能赶上这样的大喜事呢?
“都是老宋家的种,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大房二房谁不是这么想的,就连宋有根和孙秀莲两口子也是这么想。
原本是觉得儿子没啥本事了,就指望着孙辈能有一两个出息的,让他们老宋家能够改换门庭。
结果不但孙女有出息,儿子儿媳更是把家业做得那么大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孙秀莲看了她这个二儿媳一眼,说道,“这回知道读书的好处了吧,一直呆在这一亩三分地之中,哪里会有什么见识?”
陈凤妹嘿嘿一笑,赞同道,“妈说的对,这不,文远文杰和三妮,他们要能读得下去,我就一直送,可现在也是没办法啊。”
受到三房的影响,陈凤妹早就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了,在市里待了那么久,她也是见识过那些城里人的,不说别的,光是那谈吐就很不一样了。那还不是因为多读了几年书么。
家里的孩子要是能读下去,她当然愿意送了。
只不过文远不爱读,成绩上不去,读完初中就没再去了,现在跟着自家男人种菜,也算是做得不错。
文杰吧,这小子的成绩还行,但没考上大学,现在是待在家里,帮忙干干活,她还想着到时候让他去市里找份工作做的。
至于三妮,现在也在市里念高中,她离得近,没事还能看一下,她现在也指望着闺女能够有出息一点了。
“你能这么想就不错了。”
孙秀莲知道,这个儿媳以前最爱斤斤计较,三妮是她自个亲闺女,她也不怎么管,现在能有改变,也算是不错了。
“多读点书,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以后不说有多出息,但总归日子过得不错,你们也不至于那么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