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案我认为应当采用更为渐进的方式来削弱相权,精准打击胡惟庸有密切勾结、企图谋反的核心人物,避免大规模的株连杀戮。”
“关于空印案,爹您应该深入地了解空印现象产生的实际原因,这在当时的行政运作中的确是一种无奈之举。”
“粮食运送必有损耗,交通不便,偏远地区的官员如果要将书册发回重造盖章势必会耽误更多的时间。这是前朝便有的习惯性做法。”
“习惯成自然,难道还是理所当然的事?!这不得给那些贪官污吏大开腐败大门?!”朱元璋有些不满。
“爹,你听我说,咱们可以采取改革制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如优化钱粮审核流程、加强对印章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等。您不是可以来往基地吗?总可以寻到后世好用的法子。”朱标劝解道。
“嗯,继续。”朱元璋低声应道,算是听进去了。
“郭桓案也是同理。应注重从制度层面解决经济领域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对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建立更加严格、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官员的经济监督和审计。”
“蓝玉一案的启发是需要平衡各方军事力量,避免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以确保军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你这么一说,就放过那些人了?”朱元璋挑眉说道。
“当然不是,爹,我的意思是咱们可以通过不断尝试改革,优化各方面,面对贪官污吏重拳出击。但也要及时甄别无辜者,毕竟国家培养一个合格的官员皆需数十年的心血啊。”
“标儿仁慈宽厚,爹可是不能比的哦。”朱元璋笑着说道。
“爹说笑了。”朱标也跟着笑了起来。
“准备好吧。”
“什么?”
“我准备要开始洪武第一案了。”
“爹!”
“开个玩笑。这是你四弟搞的内阁,你看看对咱们有什么帮助,反正胡惟庸那家伙我是一定要让他滚下来的。”
“是。”
龙江船厂。
自明初实施海禁之后,朝廷对大型远洋船只的建造需求急剧减少,像龙江船厂这类大型官方造船厂规模逐渐缩小。连官方造船厂的景况都是如此,更别提民间造船厂,在海禁后大量工匠失业,造船业一蹶不振。
“大川!大川!你在干嘛?”项明满脸喜色奔向坊内。
“我还能干嘛,没事干,搓搓缆绳呗!”张大川面无表情道。
“有好事啊!天大的好事啊大川!”项明激动不已。
“呵,有什么好事能落得你我这样的人头上?”
“上面下令了,大明要开海了!咱们船厂要重新造大船了,不是国内航行的船只,是去海外的大船!”
啪嗒,半截缆绳掉在了地上。
“什么?!开海?我怕不是听错了?”张大川脸上终于出现了几抹血色。
“是啊,圣上还下了旨意。咱们船厂将会扩大规模,对于参与造船的工匠有包括钱粮、布料等实物奖励。除了基本的工钱,还会根据匠人的贡献,如创新造船技术、提高造船效率等给予额外的奖金!”
“这可太好了!我这日子终于有些盼头了!走,去问问主事大人详细情况。”张大川拍去身上的麻纤维,起身说道。
高兴的不只龙江船厂的匠人们,大明各地造船厂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听闻消息皆振奋不已,有的许久没有接到活计的匠人甚至喜极而泣。
没有办法,明朝严格的匠户制度使得他们不能另寻它业。而且在此之前轮班匠服役期间的劳动是无偿的,不仅没有工钱,连往返的盘缠都得自筹。新出的告令又令许多百姓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关于空印案,爹您应该深入地了解空印现象产生的实际原因,这在当时的行政运作中的确是一种无奈之举。”
“粮食运送必有损耗,交通不便,偏远地区的官员如果要将书册发回重造盖章势必会耽误更多的时间。这是前朝便有的习惯性做法。”
“习惯成自然,难道还是理所当然的事?!这不得给那些贪官污吏大开腐败大门?!”朱元璋有些不满。
“爹,你听我说,咱们可以采取改革制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如优化钱粮审核流程、加强对印章使用的管理和监督等。您不是可以来往基地吗?总可以寻到后世好用的法子。”朱标劝解道。
“嗯,继续。”朱元璋低声应道,算是听进去了。
“郭桓案也是同理。应注重从制度层面解决经济领域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对财政税收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建立更加严格、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官员的经济监督和审计。”
“蓝玉一案的启发是需要平衡各方军事力量,避免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以确保军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你这么一说,就放过那些人了?”朱元璋挑眉说道。
“当然不是,爹,我的意思是咱们可以通过不断尝试改革,优化各方面,面对贪官污吏重拳出击。但也要及时甄别无辜者,毕竟国家培养一个合格的官员皆需数十年的心血啊。”
“标儿仁慈宽厚,爹可是不能比的哦。”朱元璋笑着说道。
“爹说笑了。”朱标也跟着笑了起来。
“准备好吧。”
“什么?”
“我准备要开始洪武第一案了。”
“爹!”
“开个玩笑。这是你四弟搞的内阁,你看看对咱们有什么帮助,反正胡惟庸那家伙我是一定要让他滚下来的。”
“是。”
龙江船厂。
自明初实施海禁之后,朝廷对大型远洋船只的建造需求急剧减少,像龙江船厂这类大型官方造船厂规模逐渐缩小。连官方造船厂的景况都是如此,更别提民间造船厂,在海禁后大量工匠失业,造船业一蹶不振。
“大川!大川!你在干嘛?”项明满脸喜色奔向坊内。
“我还能干嘛,没事干,搓搓缆绳呗!”张大川面无表情道。
“有好事啊!天大的好事啊大川!”项明激动不已。
“呵,有什么好事能落得你我这样的人头上?”
“上面下令了,大明要开海了!咱们船厂要重新造大船了,不是国内航行的船只,是去海外的大船!”
啪嗒,半截缆绳掉在了地上。
“什么?!开海?我怕不是听错了?”张大川脸上终于出现了几抹血色。
“是啊,圣上还下了旨意。咱们船厂将会扩大规模,对于参与造船的工匠有包括钱粮、布料等实物奖励。除了基本的工钱,还会根据匠人的贡献,如创新造船技术、提高造船效率等给予额外的奖金!”
“这可太好了!我这日子终于有些盼头了!走,去问问主事大人详细情况。”张大川拍去身上的麻纤维,起身说道。
高兴的不只龙江船厂的匠人们,大明各地造船厂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的听闻消息皆振奋不已,有的许久没有接到活计的匠人甚至喜极而泣。
没有办法,明朝严格的匠户制度使得他们不能另寻它业。而且在此之前轮班匠服役期间的劳动是无偿的,不仅没有工钱,连往返的盘缠都得自筹。新出的告令又令许多百姓有了活下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