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丰对着两个孙子稀罕的不得了,笑声就没有停下来过。
“昭昭会说的话是越来越多了,比你爸小时候聪明多了。”
老二小时候凶,但是嘴巴笨的很。
贺丰看着这房子是真不错,收拾的也干净,一个月的租金恐怕也不便宜吧。
孩子还能养到这么好,白白胖胖的,衣服也穿的这么这么好。
年轻人啊,估计多少有点大手大脚,只怕是赚点钱全部给花出去了吧,要租房子,还要吃好的,喝好的。
只怕是今天赚了今天花,大手大脚一点钱都攒不下来吧。
贺丰想着,心里难免有点为儿子的生活发愁。
老大是当兵的,有个着落,老婆孩子都带了过去,他不用担心,日子完全能过的下去,出息。
老三现在上大学,日子紧一些,但是一旦熬过这几年,等毕业之后,分配了工作可就不愁了。
老四在家里,种地还行,又不懒,怎么着也能活的了。
老五也有自己的着落。
他现在有些担心老二了,老二干活是一把好手,有力气还不怕吃苦,勤快,要是在村里的话,绝对能过的好。
可是现在偏偏要跑到城里来,干起了什么个体户。
他就有些发愁啊,老二这个样子该怎么办啊?干个体户摆摊又不是长久的打算。
孩子一天天长大,说不准以后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孩子,日子怎么过?
家里菜不多,贺丰难得来一趟,也不能随便应付啊,江瑶在家里忙活着,江禾出去买点菜。
贺丰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江禾也住在这里:“挺好的挺好的,住在这里你们两家人好歹有个照应。”
贺丰其实还是希望他们两家都回家里去住的,但是知道他们不会听自己的,都有自己的主意。
既然出门在外,那还是在一块互相有照应,也放心一些。
这两家不光是两兄弟,还是两姐妹,多少还是有些好处的。
不管从哪边论,都扯着亲戚关系。
江瑶在厨房里忙碌了起来。
贺淮回来的时候,看到自己亲爹坐在哪里,多少有点惊讶:“爹?你怎么来了。”
贺丰抬起头看着自己这个儿子:“咋了,我就不能来你家了?”
贺淮将昭昭抱了起来,先稀罕稀罕自家闺女:“我不是那个意思,您要来提前说一声,我去接您。”
按照他爹这性子,只怕是天还没亮就出发了。
贺丰摸着狗蛋的小脸,这孩子,跟老三小时候几乎是一模一样:“我还没老呢,自己没有问题,用不着你去接,接什么,你以为我今年是七老还是八十了?”
自己腿脚完全没有问题,骑自行车路上不好走,容易把鸡蛋给摔了,自己走路也快,用不着那么麻烦。
江瑶从厨房里探出头来:“爹拿了不少鸡蛋过来呢。”
贺淮这才注意到那两个篮子:“这么多鸡蛋,你们没留点给自己吗?”
贺淮明白父母的心意,只不过他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他们能照顾好自己就可以了。
他知道自己不是被偏心的那一个,但爹娘到底生养过他,自己又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爹娘也不是不喜欢他,只是没有在任何时候都偏心到他这里。
贺丰一副无所谓的架势:“我们用不着,再说了,现在局势好了不少,我们又多养了三只老母鸡跟一只猪。”
贺丰和张氏都是一路苦过来的,有的是力气肯吃苦,种地养鸡养猪,在他们看来,现在的世道已经比起以前好了很多。
日子好了很多。
算计算计,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挺高兴的。
贺淮对这个没有意见:“局势好了,咱们村里还是占优势的,可以多养一些,弄个厂子圈起来。”
养鸡养猪这些的,是爹娘的强项,靠这个赚点钱也不错。
贺丰瞪大了眼,发现这个儿子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在他背上拍了一下:“你胡说啥呢,世道是变了点,那也不能这么干啊。”
“万一要是再变天呢?养那么多可是会被抓的。”
前些年因为这些事情被抓的人,出过的事情还少吗。
现在他们敢多养三只,就已经是看着情况好,别人家也开始养,胆子放开了一些。
老二也太人心不足了。
贺淮知道他在害怕,之前的那些年,大家都活在那样的环境下,听说过多少的事情,都被吓怕了。
“不会的,你出去看看,外面的天早就已经变了,咱们这里虽然慢一点,也已经开始变化,看看有多少干事的人。”
贺丰还是不赞成他这种想法:“做人要懂得知足,不要那么冒进,万一要是有什么变化怎么办?”
“你就是太年轻了。”
贺淮从小就不是个消停的主,他原本还以为结婚之后,人脚踏实地了不少,现在看来,他还是高兴的太早了。
江瑶在厨房里忙碌着,江禾回来之后一起去帮忙,很快就做好了一桌子的饭菜。
贺丰傻眼了:“你们这...日子得往长远了看,不能这么过啊,一家人之间,跟我见外什么啊,有一碗面就好了。”
瞧瞧这,芹菜炒肉、粉皮炒鸡蛋、麻辣豆腐、红烧排骨、清蒸鱼....
这又不是过年,家常便饭的咋能这么吃呢。
完了完了,这败家玩意,别说是攒钱了,不会有饥荒了吧?
贺淮按着自家亲爹的肩膀让他坐下:“平时就不能吃了?快坐吧。”
贺丰也不是那种不识好歹的人,这一桌子饭菜都已经做好了,他也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啊。
好吃,当然好吃了,肉哪里有不香的道理。
贺丰心里想着,嘴上还是忍不住念叨了一句:“你们过日子,还是要有打算才行,不能没有盘算。”
要是老伴来了,估计更想的多吧。
贺淮了解他那种心理:“爹,既然吃,就证明我们吃的起,这是好事。”
贺丰:“......”
我倒是希望是好事呢,就怕不能一直好下去啊。
昭昭拿着小勺子,费力的去挖起一个红烧排骨,放到贺丰的碗里:“爷爷吃,妈妈做的,香香。”
贺丰又乐了:“我的乖孙哦,香,当然香了,香到姥姥家了。”
“昭昭会说的话是越来越多了,比你爸小时候聪明多了。”
老二小时候凶,但是嘴巴笨的很。
贺丰看着这房子是真不错,收拾的也干净,一个月的租金恐怕也不便宜吧。
孩子还能养到这么好,白白胖胖的,衣服也穿的这么这么好。
年轻人啊,估计多少有点大手大脚,只怕是赚点钱全部给花出去了吧,要租房子,还要吃好的,喝好的。
只怕是今天赚了今天花,大手大脚一点钱都攒不下来吧。
贺丰想着,心里难免有点为儿子的生活发愁。
老大是当兵的,有个着落,老婆孩子都带了过去,他不用担心,日子完全能过的下去,出息。
老三现在上大学,日子紧一些,但是一旦熬过这几年,等毕业之后,分配了工作可就不愁了。
老四在家里,种地还行,又不懒,怎么着也能活的了。
老五也有自己的着落。
他现在有些担心老二了,老二干活是一把好手,有力气还不怕吃苦,勤快,要是在村里的话,绝对能过的好。
可是现在偏偏要跑到城里来,干起了什么个体户。
他就有些发愁啊,老二这个样子该怎么办啊?干个体户摆摊又不是长久的打算。
孩子一天天长大,说不准以后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孩子,日子怎么过?
家里菜不多,贺丰难得来一趟,也不能随便应付啊,江瑶在家里忙活着,江禾出去买点菜。
贺丰也是这个时候才知道,江禾也住在这里:“挺好的挺好的,住在这里你们两家人好歹有个照应。”
贺丰其实还是希望他们两家都回家里去住的,但是知道他们不会听自己的,都有自己的主意。
既然出门在外,那还是在一块互相有照应,也放心一些。
这两家不光是两兄弟,还是两姐妹,多少还是有些好处的。
不管从哪边论,都扯着亲戚关系。
江瑶在厨房里忙碌了起来。
贺淮回来的时候,看到自己亲爹坐在哪里,多少有点惊讶:“爹?你怎么来了。”
贺丰抬起头看着自己这个儿子:“咋了,我就不能来你家了?”
贺淮将昭昭抱了起来,先稀罕稀罕自家闺女:“我不是那个意思,您要来提前说一声,我去接您。”
按照他爹这性子,只怕是天还没亮就出发了。
贺丰摸着狗蛋的小脸,这孩子,跟老三小时候几乎是一模一样:“我还没老呢,自己没有问题,用不着你去接,接什么,你以为我今年是七老还是八十了?”
自己腿脚完全没有问题,骑自行车路上不好走,容易把鸡蛋给摔了,自己走路也快,用不着那么麻烦。
江瑶从厨房里探出头来:“爹拿了不少鸡蛋过来呢。”
贺淮这才注意到那两个篮子:“这么多鸡蛋,你们没留点给自己吗?”
贺淮明白父母的心意,只不过他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他们能照顾好自己就可以了。
他知道自己不是被偏心的那一个,但爹娘到底生养过他,自己又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爹娘也不是不喜欢他,只是没有在任何时候都偏心到他这里。
贺丰一副无所谓的架势:“我们用不着,再说了,现在局势好了不少,我们又多养了三只老母鸡跟一只猪。”
贺丰和张氏都是一路苦过来的,有的是力气肯吃苦,种地养鸡养猪,在他们看来,现在的世道已经比起以前好了很多。
日子好了很多。
算计算计,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挺高兴的。
贺淮对这个没有意见:“局势好了,咱们村里还是占优势的,可以多养一些,弄个厂子圈起来。”
养鸡养猪这些的,是爹娘的强项,靠这个赚点钱也不错。
贺丰瞪大了眼,发现这个儿子的胆子是越来越大了,在他背上拍了一下:“你胡说啥呢,世道是变了点,那也不能这么干啊。”
“万一要是再变天呢?养那么多可是会被抓的。”
前些年因为这些事情被抓的人,出过的事情还少吗。
现在他们敢多养三只,就已经是看着情况好,别人家也开始养,胆子放开了一些。
老二也太人心不足了。
贺淮知道他在害怕,之前的那些年,大家都活在那样的环境下,听说过多少的事情,都被吓怕了。
“不会的,你出去看看,外面的天早就已经变了,咱们这里虽然慢一点,也已经开始变化,看看有多少干事的人。”
贺丰还是不赞成他这种想法:“做人要懂得知足,不要那么冒进,万一要是有什么变化怎么办?”
“你就是太年轻了。”
贺淮从小就不是个消停的主,他原本还以为结婚之后,人脚踏实地了不少,现在看来,他还是高兴的太早了。
江瑶在厨房里忙碌着,江禾回来之后一起去帮忙,很快就做好了一桌子的饭菜。
贺丰傻眼了:“你们这...日子得往长远了看,不能这么过啊,一家人之间,跟我见外什么啊,有一碗面就好了。”
瞧瞧这,芹菜炒肉、粉皮炒鸡蛋、麻辣豆腐、红烧排骨、清蒸鱼....
这又不是过年,家常便饭的咋能这么吃呢。
完了完了,这败家玩意,别说是攒钱了,不会有饥荒了吧?
贺淮按着自家亲爹的肩膀让他坐下:“平时就不能吃了?快坐吧。”
贺丰也不是那种不识好歹的人,这一桌子饭菜都已经做好了,他也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啊。
好吃,当然好吃了,肉哪里有不香的道理。
贺丰心里想着,嘴上还是忍不住念叨了一句:“你们过日子,还是要有打算才行,不能没有盘算。”
要是老伴来了,估计更想的多吧。
贺淮了解他那种心理:“爹,既然吃,就证明我们吃的起,这是好事。”
贺丰:“......”
我倒是希望是好事呢,就怕不能一直好下去啊。
昭昭拿着小勺子,费力的去挖起一个红烧排骨,放到贺丰的碗里:“爷爷吃,妈妈做的,香香。”
贺丰又乐了:“我的乖孙哦,香,当然香了,香到姥姥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