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力气再重两分。”
钟骅发出一声舒服的“嗯”声,让虞美人手中加重力道。
“高总,你怎么看?”
觉得力道刚好,钟骅再次开口,不过问的却是高首。
“这位陆先生不简单。方才的试探对一般人来说绝对可以说是毫无破绽,可他却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看破了,心智之机敏当真令人惊叹。在他这个年龄,我自愧是远远不如他的。”
“还有,他如此年龄便能抵挡住那等美色的诱惑,心智之坚毅亦是超乎了我事先的预料。这次的试探是我的责任,是我小觑他了。”
高首沉默片刻,斟酌着给出自己的看法。
“确实如此,我也有这种感觉。不过现在不是感叹的时候,高总还是说说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办?”
高首的话说到了钟骅心底,他同样完全没料到陆见秋如此年轻便会如此难缠。
听到这话,高首眼角不由抽了抽,眸中一抹轻蔑一闪而过。
“好在陆先生没有点破,也没有要追究的意思,从这一点来看,我觉得他的话还是有几分可信的。或许咱们真的是过于警惕和小题大作了。”
定了定神,高首一字一句道。
听出高首话中有劝他放弃的意思,钟骅在虞美人抚慰下已经松下来的眉头不由再次皱起。
心中快算盘算良久,可想到那位爷的吩咐,钟骅终是抹掉了停手放弃的想法。
“我赞同老高你的看法,可老高你别忘了,咱们赌不起。只要这位陆先生一天不离开美国,咱们就一天都不能放松警惕。他想反水只是一个念头的事情,但对我们来说可就不亚于是灾难。”
钟骅幽幽开口,车厢内的氛围顿时压抑了几分。
下半夜更新,下面不用看。
一行人进入书院,来到平日书院先生们议事的大书房。
此时书房内已经来了不少书院的先生们,见刘院长到来,纷纷起身行礼。
“院长,你推荐的学生可曾带来,让大家瞧瞧?”人群中走出一个身材稍胖的中年男人,看着约莫五十岁,蓄着八字胡,隐隐透着一股盛气凌人的气势。
未等刘院长开口,那中年男人便自顾继续说道:“罢了,还是先介绍下我今日要推荐的学生吧。王略,你过来,见过众位先生。”
说话完,从中年男人的背后走出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衣着光鲜,粉面含笑,落落大方地向书院众先生行礼。
中年男人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开口说道:“王略出自颍川王氏,五岁能文,七岁成诗,在颍川素有神童之名。”
“竟然是颍川王氏之人!”
“颍川王氏家学深厚,何必来我书院?”
围观的先生中有人发出惊叹与疑问。
“王略本在族学念书,我与其父相交甚好,其父欲对其多加磨砺,故托我荐其入我书院。王略若入我书院,悉心栽培数年,他日应试,必能为我书院扬名。”中年男人稍显得意。
“王院监言之有理。”先生中有人附和。
原来,说话的中年男人即是书院的二把手,院监王荷。此时,王荷话说完,正面带得意之色地看向刘院长。
“王院监推荐的学生确实不错,出生自颍川王家,小小年纪,就有神童美誉。但老夫受老友临终之托,不敢怠慢。默儿,快与众位先生见礼。”刘院长招呼陈默向众人见礼。
陈默也不怯场,上辈子给学生上大课,一两百人的场面都从未露怯,就这,小场面。
“陈默见过各位先生。”陈默落落大方向众人行礼。
“好俊俏的少年郎!”
“这是哪家的公子,怎生得这般好看。”
“这气度,这长相,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家的孩子。“
围观先生们一阵议论纷纷。
从古至今,吃瓜群众总是无处不在,陈默心中腹诽了一句。
“此次书院仅有一个招录名额,这两位学子均是不凡,真是叫人难以取舍啊。”
“是啊,可惜。咱们书院还是实力稍欠一些,又处于边境,天然吃亏,不像别的大县或者府学,招录名额都用不完。”
吃瓜群众中有人为书院的招录名额问题愤愤不平。
原来,楚国文道昌盛,人人皆欲从文。但整个国家不可能所有人都去做文人,那不全乱套了。
于是,为了维持国家稳定,楚国制定了严格的政策,人人都可以学文,但不是人人都可以从文。
学文指的是认字学理,普通老百姓皆可识字,明悟各种道理,识字率的提升反而很好的促进了楚国的持续强盛。
而从文指的是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能够进入士大夫阶层的人,真正成为这个国家最顶尖的人。
楚国制定的政策最源头的便是控制从文的人数,也就是每年的新生入学。
每年秋季,楚国各地的书院、官学都会统一招录新一届的学子,人人都可以去参加招录,但招录比例往往十取一二。未选上的学子往往只能等来年再参加招录。
但也并不是绝对,每年在秋招结束之后,朝廷也会有一些补录名额,这些补录名额可能是一些未招满的学院调剂出来的,也有可能是特殊恩典的,比如皇帝寿辰,普天同庆等等。
但每年的补录名额仍是极少,而南城书院地处边境,且在全国名称不显,是故每年能得到的名额更加稀少,有些年份甚至没有。而今天陈默要争夺的就是今年的唯一一个补录名额。
“还是照旧例,让两位学子比较一番吧。”旁边的吕先生出声。
钟骅发出一声舒服的“嗯”声,让虞美人手中加重力道。
“高总,你怎么看?”
觉得力道刚好,钟骅再次开口,不过问的却是高首。
“这位陆先生不简单。方才的试探对一般人来说绝对可以说是毫无破绽,可他却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看破了,心智之机敏当真令人惊叹。在他这个年龄,我自愧是远远不如他的。”
“还有,他如此年龄便能抵挡住那等美色的诱惑,心智之坚毅亦是超乎了我事先的预料。这次的试探是我的责任,是我小觑他了。”
高首沉默片刻,斟酌着给出自己的看法。
“确实如此,我也有这种感觉。不过现在不是感叹的时候,高总还是说说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办?”
高首的话说到了钟骅心底,他同样完全没料到陆见秋如此年轻便会如此难缠。
听到这话,高首眼角不由抽了抽,眸中一抹轻蔑一闪而过。
“好在陆先生没有点破,也没有要追究的意思,从这一点来看,我觉得他的话还是有几分可信的。或许咱们真的是过于警惕和小题大作了。”
定了定神,高首一字一句道。
听出高首话中有劝他放弃的意思,钟骅在虞美人抚慰下已经松下来的眉头不由再次皱起。
心中快算盘算良久,可想到那位爷的吩咐,钟骅终是抹掉了停手放弃的想法。
“我赞同老高你的看法,可老高你别忘了,咱们赌不起。只要这位陆先生一天不离开美国,咱们就一天都不能放松警惕。他想反水只是一个念头的事情,但对我们来说可就不亚于是灾难。”
钟骅幽幽开口,车厢内的氛围顿时压抑了几分。
下半夜更新,下面不用看。
一行人进入书院,来到平日书院先生们议事的大书房。
此时书房内已经来了不少书院的先生们,见刘院长到来,纷纷起身行礼。
“院长,你推荐的学生可曾带来,让大家瞧瞧?”人群中走出一个身材稍胖的中年男人,看着约莫五十岁,蓄着八字胡,隐隐透着一股盛气凌人的气势。
未等刘院长开口,那中年男人便自顾继续说道:“罢了,还是先介绍下我今日要推荐的学生吧。王略,你过来,见过众位先生。”
说话完,从中年男人的背后走出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衣着光鲜,粉面含笑,落落大方地向书院众先生行礼。
中年男人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开口说道:“王略出自颍川王氏,五岁能文,七岁成诗,在颍川素有神童之名。”
“竟然是颍川王氏之人!”
“颍川王氏家学深厚,何必来我书院?”
围观的先生中有人发出惊叹与疑问。
“王略本在族学念书,我与其父相交甚好,其父欲对其多加磨砺,故托我荐其入我书院。王略若入我书院,悉心栽培数年,他日应试,必能为我书院扬名。”中年男人稍显得意。
“王院监言之有理。”先生中有人附和。
原来,说话的中年男人即是书院的二把手,院监王荷。此时,王荷话说完,正面带得意之色地看向刘院长。
“王院监推荐的学生确实不错,出生自颍川王家,小小年纪,就有神童美誉。但老夫受老友临终之托,不敢怠慢。默儿,快与众位先生见礼。”刘院长招呼陈默向众人见礼。
陈默也不怯场,上辈子给学生上大课,一两百人的场面都从未露怯,就这,小场面。
“陈默见过各位先生。”陈默落落大方向众人行礼。
“好俊俏的少年郎!”
“这是哪家的公子,怎生得这般好看。”
“这气度,这长相,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家的孩子。“
围观先生们一阵议论纷纷。
从古至今,吃瓜群众总是无处不在,陈默心中腹诽了一句。
“此次书院仅有一个招录名额,这两位学子均是不凡,真是叫人难以取舍啊。”
“是啊,可惜。咱们书院还是实力稍欠一些,又处于边境,天然吃亏,不像别的大县或者府学,招录名额都用不完。”
吃瓜群众中有人为书院的招录名额问题愤愤不平。
原来,楚国文道昌盛,人人皆欲从文。但整个国家不可能所有人都去做文人,那不全乱套了。
于是,为了维持国家稳定,楚国制定了严格的政策,人人都可以学文,但不是人人都可以从文。
学文指的是认字学理,普通老百姓皆可识字,明悟各种道理,识字率的提升反而很好的促进了楚国的持续强盛。
而从文指的是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能够进入士大夫阶层的人,真正成为这个国家最顶尖的人。
楚国制定的政策最源头的便是控制从文的人数,也就是每年的新生入学。
每年秋季,楚国各地的书院、官学都会统一招录新一届的学子,人人都可以去参加招录,但招录比例往往十取一二。未选上的学子往往只能等来年再参加招录。
但也并不是绝对,每年在秋招结束之后,朝廷也会有一些补录名额,这些补录名额可能是一些未招满的学院调剂出来的,也有可能是特殊恩典的,比如皇帝寿辰,普天同庆等等。
但每年的补录名额仍是极少,而南城书院地处边境,且在全国名称不显,是故每年能得到的名额更加稀少,有些年份甚至没有。而今天陈默要争夺的就是今年的唯一一个补录名额。
“还是照旧例,让两位学子比较一番吧。”旁边的吕先生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