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洒在青龙岭上,驱散了几分寒意。山风呼啸,卷起地上的积雪,在空中打着旋儿。
柳三江站在镇子外,背着枪看着驴车,老火铳进镇子找钱老虎去了。寒风吹得他缩了缩脖子,他把棉袄的领子竖起来,双手插在袖筒里跺着脚取暖。
驴车上的狍子被草席盖着,但还是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血腥味。柳三江不时看看四周,生怕有人趁他不备偷走猎物。这可是他和老火铳辛苦打来的,要是丢了,可就白忙活一场了。
就在这时,几个身影映入眼帘,那是他平生第一次见到解放军。
一套迷彩色的保暖服装,土灰色的棉鞋,头上戴着与老百姓略有不同的棉帽。虽然没有统一的军服,但那股子气质,一眼就能认出来。他们走路带风,步伐整齐,即便是普通的行进也透着一股军人特有的气势。
“这小兄弟,在这儿站着做什么?”一个三十多岁的解放军战士走了过来。他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眼神温和,让人不由自主地想亲近。
柳三江心头一热,挺直了腰板:“报告同志,第一次见到解放军,想多看看。”
“哈哈,还知道打报告。”那战士被他认真的样子逗笑了,“看你这身板,多大年纪了?”
“十五。”柳三江如实回答。
战士上下打量着他,目光在他背着的三八大盖和腰间的铁匣枪上停留了片刻:“差了点,要是早些年还成。你这装备不错啊,哪个屯的?”
“柳家寨。”
“原来是柳家寨的!”战士眼睛一亮,语气更加亲切了,“好地方啊,抗日时期可没少帮咱们。那地方的人都是好样的!”
柳三江见他神色亲切,便道:“我大爷叫柳栋,有人叫他柳老三。”
“柳老三?”他的目光瞬间变得一片惊疑,随即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怪不得你能带这么好的装备。前些日子你们屯还来了个好小伙,叫柳三疆的。”
“那是我哥。”柳三江脸上露出几分自豪。
“你哥表现不错,身体好,枪法准,还识字。”战士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也识字不?”
“会一些,跟我哥学的。”柳三江点点头,想起哥哥教他认字时的情景,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
正说着,一个年轻战士匆匆跑来,在那战士耳边低语几句。那战士的表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冲柳三江点点头就匆匆离去了。
柳三江继续守着驴车,心里琢磨着老火铳怎么去这么久。镇子上人来人往,不时有人驻足看看驴车上的狍子,打听价钱。
“小兄弟,这狍子多少钱一斤啊?”一个穿着灰色棉袄的中年人问道。
“不好意思,这是订好的货。”柳三江礼貌地回答。
“那真可惜,”中年人遗憾地摇摇头,“要是还有货,记得找我啊。我就住在镇子东头,姓李。”
柳三江点点头,把这个信息记在心里。虽然这趟的货已经订出去了,但以后说不定还能做生意。
太阳渐渐升高,寒意稍减。柳三江从怀里掏出老火铳给他准备的肉包子,一边啃着一边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忽然,几个人影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们穿着破旧的棉袄,戴着烂皮帽,双手都插在袖筒里,低着头快步走过。这些人走路的姿势很奇怪,像是在刻意避开别人的目光。
其中一人从柳三江身边经过时,侧目扫了一眼。那一眼,让柳三江浑身一僵。
那是张怎样的脸?坑坑洼洼,遍布烧伤的痕迹,但最可怕的是那双眼睛。那眼神中透着一股子杀气,比他见过的任何眼神都要凶狠。就连上次见到岭王爷时老火铳的眼神,也比不上这般骇人。
那人很快移开了目光,继续低头快步走着,但柳三江却感觉后背发凉,手心冒出了冷汗。
他暗暗观察,发现这几人袖筒中都鼓鼓的,显然藏着什么东西。正常人在这种天气里,手插在袖筒里很正常,但他们的袖筒鼓得太不自然了。
而且,他们为什么都低着头走路?是不想让人看清面目吗?
这帮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柳三江心中警铃大作,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铁匣枪,手指搭在扳机护圈上。这种时候,老火铳怎么还不回来?
他的目光追随着那几个人的背影,直到他们拐进一条小巷。虽然那些人已经走远,但那种不安的感觉依然萦绕在心头。
就在这时,镇子里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人群开始往一个方向跑,有人在喊:“抓劫匪!抓劫匪!”
柳三江心头一紧,立刻想到了刚才那几个可疑的人。他犹豫着要不要去看看情况,但又不敢丢下驴车。正在这时,他看到老火铳从人群中快步走来。
“老火铳!”柳三江赶紧迎上去。
老火铳脸色凝重,快步走到驴车旁:“快,咱们得赶紧走。”
“怎么了?”柳三江一边帮忙牵驴一边问。
“镇子里不太平,”老火铳压低声音说,“刚才有人在粮店抢粮,打伤了几个人。解放军正在搜捕。”
柳三江心中一惊,想说自己看到的可疑人物,但老火铳已经催着驴车往回走。他回头看了看镇子的方向,隐约能听到混乱的喊声。
驴车在雪地里留下两道深深的车辙,向柳家寨的方向驶去。柳三江握紧了手中的枪,总觉得今天的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就结束。
寒风呼啸,卷起地上的积雪,遮住了他们的去路,也遮住了即将到来的风暴。
柳三江站在镇子外,背着枪看着驴车,老火铳进镇子找钱老虎去了。寒风吹得他缩了缩脖子,他把棉袄的领子竖起来,双手插在袖筒里跺着脚取暖。
驴车上的狍子被草席盖着,但还是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血腥味。柳三江不时看看四周,生怕有人趁他不备偷走猎物。这可是他和老火铳辛苦打来的,要是丢了,可就白忙活一场了。
就在这时,几个身影映入眼帘,那是他平生第一次见到解放军。
一套迷彩色的保暖服装,土灰色的棉鞋,头上戴着与老百姓略有不同的棉帽。虽然没有统一的军服,但那股子气质,一眼就能认出来。他们走路带风,步伐整齐,即便是普通的行进也透着一股军人特有的气势。
“这小兄弟,在这儿站着做什么?”一个三十多岁的解放军战士走了过来。他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眼神温和,让人不由自主地想亲近。
柳三江心头一热,挺直了腰板:“报告同志,第一次见到解放军,想多看看。”
“哈哈,还知道打报告。”那战士被他认真的样子逗笑了,“看你这身板,多大年纪了?”
“十五。”柳三江如实回答。
战士上下打量着他,目光在他背着的三八大盖和腰间的铁匣枪上停留了片刻:“差了点,要是早些年还成。你这装备不错啊,哪个屯的?”
“柳家寨。”
“原来是柳家寨的!”战士眼睛一亮,语气更加亲切了,“好地方啊,抗日时期可没少帮咱们。那地方的人都是好样的!”
柳三江见他神色亲切,便道:“我大爷叫柳栋,有人叫他柳老三。”
“柳老三?”他的目光瞬间变得一片惊疑,随即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怪不得你能带这么好的装备。前些日子你们屯还来了个好小伙,叫柳三疆的。”
“那是我哥。”柳三江脸上露出几分自豪。
“你哥表现不错,身体好,枪法准,还识字。”战士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也识字不?”
“会一些,跟我哥学的。”柳三江点点头,想起哥哥教他认字时的情景,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
正说着,一个年轻战士匆匆跑来,在那战士耳边低语几句。那战士的表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冲柳三江点点头就匆匆离去了。
柳三江继续守着驴车,心里琢磨着老火铳怎么去这么久。镇子上人来人往,不时有人驻足看看驴车上的狍子,打听价钱。
“小兄弟,这狍子多少钱一斤啊?”一个穿着灰色棉袄的中年人问道。
“不好意思,这是订好的货。”柳三江礼貌地回答。
“那真可惜,”中年人遗憾地摇摇头,“要是还有货,记得找我啊。我就住在镇子东头,姓李。”
柳三江点点头,把这个信息记在心里。虽然这趟的货已经订出去了,但以后说不定还能做生意。
太阳渐渐升高,寒意稍减。柳三江从怀里掏出老火铳给他准备的肉包子,一边啃着一边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忽然,几个人影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们穿着破旧的棉袄,戴着烂皮帽,双手都插在袖筒里,低着头快步走过。这些人走路的姿势很奇怪,像是在刻意避开别人的目光。
其中一人从柳三江身边经过时,侧目扫了一眼。那一眼,让柳三江浑身一僵。
那是张怎样的脸?坑坑洼洼,遍布烧伤的痕迹,但最可怕的是那双眼睛。那眼神中透着一股子杀气,比他见过的任何眼神都要凶狠。就连上次见到岭王爷时老火铳的眼神,也比不上这般骇人。
那人很快移开了目光,继续低头快步走着,但柳三江却感觉后背发凉,手心冒出了冷汗。
他暗暗观察,发现这几人袖筒中都鼓鼓的,显然藏着什么东西。正常人在这种天气里,手插在袖筒里很正常,但他们的袖筒鼓得太不自然了。
而且,他们为什么都低着头走路?是不想让人看清面目吗?
这帮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柳三江心中警铃大作,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铁匣枪,手指搭在扳机护圈上。这种时候,老火铳怎么还不回来?
他的目光追随着那几个人的背影,直到他们拐进一条小巷。虽然那些人已经走远,但那种不安的感觉依然萦绕在心头。
就在这时,镇子里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人群开始往一个方向跑,有人在喊:“抓劫匪!抓劫匪!”
柳三江心头一紧,立刻想到了刚才那几个可疑的人。他犹豫着要不要去看看情况,但又不敢丢下驴车。正在这时,他看到老火铳从人群中快步走来。
“老火铳!”柳三江赶紧迎上去。
老火铳脸色凝重,快步走到驴车旁:“快,咱们得赶紧走。”
“怎么了?”柳三江一边帮忙牵驴一边问。
“镇子里不太平,”老火铳压低声音说,“刚才有人在粮店抢粮,打伤了几个人。解放军正在搜捕。”
柳三江心中一惊,想说自己看到的可疑人物,但老火铳已经催着驴车往回走。他回头看了看镇子的方向,隐约能听到混乱的喊声。
驴车在雪地里留下两道深深的车辙,向柳家寨的方向驶去。柳三江握紧了手中的枪,总觉得今天的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就结束。
寒风呼啸,卷起地上的积雪,遮住了他们的去路,也遮住了即将到来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