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铜炉子和鸳鸯锅-《被逼出祖宅我带家人大鱼大肉》

  练完箭术的李永生兴高采烈,哼着小曲回到家门,无舌总管回来了,站在酒坊门口,手里提着炉子和火锅,纯铜打造,金黄金黄的。

  “侯爷,打出来了,什么时候安装”?

  “先拿回家,等郡主醒了吧”!

  “永生,我醒了,都打完拳了,弄了什么好东西,拿进来看看”。

  看到两个奇怪的铜器,张静怡脑子里有点迷糊。

  “永生,做什么用的”?

  “这个是木炭炉子,等会和点泥巴接通了烟道,烧起来屋子里没有烟味,这个是鸳鸯锅,专门吃火锅用的,一半清汤一半辣汤,可以由着自己的喜好选择”。

  张静怡刚打完拳,身上已经没那么冰寒了,闻言心里暖暖的,很想再打上一遍长生拳。

  “侯爷,不是要去散发粮食么?别耽误了正事,和无舌总管说怎么弄,让他忙活就行”。

  李永生奇怪的看了眼郡主,这么善解人意么?有些不正常啊!张静怡差点没忍住暴脾气,见李永生在比划炉子了,强忍着放下了心中的怒火。

  “换粮用不到我,曹乡正在呢,各村都有统计,没人敢虚报舞弊,比换制药材料简单的多”。

  吃过早饭,李永生把家里的炕烧的暖暖的,让郡主先回去暖和着,自己和大牛和了黄泥巴把炉子换上了,炉子口连接了烟道,用泥巴糊的密不透风,在外面生火烤干了,再从炉子里面点燃木炭,中午饭之前,炉子已经烧的发红了。

  酒坊的几种烈酒足够用的,暂时先不需要蒸馏,母亲带着二伯母和大壮媳妇也加入了药坊生产。

  搞完了炉子,张静怡又搬回来了,给安排上中午的火锅,李永生独自去了前河沿的仓库。

  小雪没有阻挡大家领粮的热情,队伍排的长长的,但动作很快,各村都有驻村官差,只要报数领粮就好。

  实际的开荒面积超出了大家的想象,永乐村的男女老少忙这忙那的只开了二十亩,其它村子没有二十亩以下的,大多是三四十亩。

  “侯爷,大家的积极性超出了想象,都是全村的男女老少一起行动,开荒总量超出了预计啊”!

  “曹大哥,家里没粮,心里不踏实啊!灌溉系统弄的怎么样,有水才是良田”。

  “全都跟上了,有些水车和提水系统还在制作,冰冻之前都保证能做好”。

  李永生又看到了三个舅舅,排在队伍的中间,脸上的笑容灿烂。

  “大舅,二舅,三舅,您们村开了多少亩啊”?

  “永生,四十二亩,多了的也有粮食么”?

  “有,一亩地一百斤,你们村子能领四千二百斤”。

  三舅算了半天没搞明白他家到底分多少粮食。

  “永生,你给算一下,我们村一百五十户,我们一大家是四家领粮,能领多少”?

  “一家二十八斤,四家一百一十二斤”。

  三舅的笑容更灿烂了,家里其实并不缺粮,但农闲的时候能赚一百多斤粮食,那把子力气不算,就等于是白送的。

  周围的乡亲目光目光炙热,默默的算计着他们村子的收入,之前的黑心果和草药已经分了几十斤大米了,这次再分几十斤,省着点吃,年后基本无忧了,再也不用担心逃荒流浪。

  和三个舅舅聊了会天,跟着挨到队伍的舅舅一行进了粮仓。

  “哪个乡那个村”?

  “平安乡陶然村”。

  “多少亩”?

  “四十二亩”。

  “谁负责”?

  一个官差立马上前。

  “刘海柱负责,四十二亩检验合格”。

  “平安乡陶然村,奖励粮食四千二百斤,一半大米一半小麦,装货”。

  舅舅村子里来了四十多人和二十多辆小推车,一车二百斤,两人一组,很快装好了粮食。

  “永生,还得回去分粮,我们跟着回去了啊”!

  “三舅,这些天事情比较多,改天再去拜访”。

  送走了三个舅舅,李永生在仓库里面和胡伯伯聊着天看热闹。

  粮食走量很快,上次搬来的成袋子的已经发完了,再领就得从屯子里装了。

  李永生观察了一遍乡上的官差,全都是疲惫不堪,几十个村子要驻守,没那么多人,很多都是一挑二或者一挑三。

  “曹大哥,这次你们乡里有多少差人参加”?

  “加我二十六人,差人没这么多,大多是从乡上调集的闲人,不过表现都非常不错,没有偷奸耍滑的,责任心都很强”。

  李永生示意曹元青出仓库说话,排队的寥寥无几了,两人来到河边,河水水位还很高,清淤基本没什么希望。

  “曹大哥,这些差人也不能让白忙活,等兑换完了开荒的粮食,基本也都清闲了,你们每人领两袋大米和两袋小麦,另外一人五斤担山酒,除了粮仓轮值的,都回乡里吧”!

  “侯爷,这不合适啊!我们都有俸禄,新加入的那些也可以报粮食的”。

  “有悖律法么”。

  “那倒没有”。

  “那就这样说定了,你发你的,我发我的,就说是侯爷的奖励就好,来年平安乡还要大力发展,少不了他们出力”。

  曹元青立即变成了一脸谄媚。

  “我代大家谢谢侯爷,侯爷,我的担山酒能不能给换成搬山酒啊”!

  李永生看着曹元青有些无语。

  “曹大哥,喝点酒而已,用不着这么小心翼翼的,想喝自己去搬,以前还要避嫌,现在就说是侯爷的赏赐不就完了”。

  曹元青赶忙点头,妥了,以后不缺酒喝了,跟着侯爷混,一天喝三顿。

  酒坊里很安静,张静怡应该是吃完火锅休息了,李永生回到院子,见无舌总管在南屋里对着自己招手,进了南屋,无舌准备好了酒菜。

  “没吃饭吧!我麻烦令堂给炒了几个菜,没事的话我们喝一杯”?

  “还真没吃,刚从河边回来”。

  无舌倒酒,李永生想接过酒坛没有同意。

  “侯爷,做个准备,等大雪下来,北方防线无战事,郡主的父王和三个哥哥会来拜访”。

  “他们来做什么”?

  李永生没理由的一惊,自己这是咋了,做贼心虚么?也没咋地啊!

  “是因为郡主体质的事么”?

  无舌总管点了点头。

  “八九不离十,这么多年了,郡主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定北王和三个将军为此操碎了心,阿城传来消息,知道郡主体质可以改善,定北王和三个将军差点就长途行军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