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精钢箭矢-《改嫁当天,战死的前夫回来了》

  “嗖”的破空声响起,在场所有人齐刷刷转头,直直盯着不远处的箭靶。

  这一支由虞昭用百炼钢法打造的精钢箭矢,极速飞行,击穿箭靶后速度依旧不减。

  只听到“嘭”一声,精钢箭矢没停留在箭靶上,而是继续往前飞,没了踪影。

  镇国公无法再上战场,但他二十年如一日坚持训练,因此他的箭法不减当年之威。

  箭靶被洞穿,镇国公人老眼花,他眯着眼睛瞅半天,没找到那支精钢箭矢,气急败坏叫道:“箭呢?老子的箭呢?傻愣着作甚?还快不去找!”

  温工反应最快,第一个冲到箭靶后的石墙,没找到箭矢。

  他转了一圈又一圈,视线定格在一副凡铁战甲上,欣喜若狂:“镇国公这一箭不只射穿箭靶,还射穿了墙上的凡铁战甲!”

  战甲的心口,赫然插着支银色箭矢!

  “嘶——”

  镇国公作为射箭之人,又是浸淫武器一道几十年的老江湖,他太清楚温工所描述的情况有多么惊世骇俗。

  精钢箭矢的威力远远超过镇国公的期待,他紧握住虞昭的手,激动得泪水盈眶:“昭昭,好姑娘,神臂弩一定一定要造出来!”

  单单是精钢箭矢便能有如此威力,若是再搭配上神臂弩,镇国公豪情万丈,便是他缺失一条腿,照样能在城墙上拉弓射箭,射杀北狄将领!

  “昭昭全力施为!”

  虞昭用拳头拍了拍她的心口,以此向镇国公展示她的信心。

  “好好好!”

  镇国公抹了把脸,指着温工使出吃奶的劲儿才拔出来的精钢箭矢,同虞昭说:“这精钢箭矢,我要带入宫,请陛下一观。”

  虞昭示意仆从取来装有十支精钢箭矢的红木盒,笑着送到镇国公手中:“我共打造十一支精钢箭矢,劳烦镇国公一并带入宫献给陛下。”

  镇国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没有停留太久,坐上软轿带着精钢箭矢入宫。

  太监总管苦着一张脸,倒不是他故意卖惨,而是天顺帝被北狄王的来信气得暴跳如雷,他绞尽脑汁也没能哄好气头上的天顺帝,反而被臭骂一顿。

  “镇国公,要不您再等等?”

  镇国公从软轿下来,刚站定就听到太监总管的暗示,他浓眉一扬:“陛下又被谁气着了?”

  太监总管指了指北边。

  “不碍事,常公公只管进去禀报,就说我是来献宝的。”

  镇国公笑容满面,声若洪钟,足以传到勤政殿内。

  太监总管眼睛一亮,忙不迭地进入勤政殿:“陛下,镇国公捧着一木盒说是来献宝的。”

  “宣镇国公进殿!”

  天顺帝语气硬梆梆,他这皇帝当的忒窝囊!

  登基二十三年来,天顺帝自觉就没过过一天舒心日子,今日尤甚!

  北狄王那死蛮夷以北狄使臣受伤为由,在信里威逼将虞昭交出去,还要求徽国割地赔款,不然就派遣三万北狄狼兵攻打定北镇!

  镇国公进殿之前咧嘴傻笑,进殿之后感知到天顺帝压抑的滔天怒火,当即晬容肃穆:“陛下有啥烦心事?不如说给老臣听听?老臣愿为陛下分忧!”

  天顺帝将北狄王来信拍在御桌上,强忍着怒气说:“你自己看!朕这皇帝当的忒窝囊!”

  镇国公搁下怀里的红木盒,拾起那封信一目十行,忿忿不平地骂了好几句粗话。

  天顺帝跟着一起骂,君臣二人仿佛市井老头一样,打不过人家就合伙一起咒骂。

  估摸着天顺帝那股子郁气消散得差不多,镇国公停止咒骂,嘿嘿笑了两声:

  “陛下,快看看木盒里的大宝贝!老臣借花献佛,斗胆请陛下一观。”

  天顺帝白了眼又装模作样的老臣,笑骂两句,掀开木盒一看,语气淡淡:“这是精钢打造的箭矢?”

  镇国公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眼前的人是徽国的最高统治者,天顺帝知道精钢很正常,不知道才不正常。

  “陛下,此乃虞昭与工匠们耗时多日打造出来的精钢箭矢,威力远胜凡铁箭矢!”

  镇国公手舞足蹈地描绘着,精钢箭矢有多好,带给他多大的震撼。

  “陛下,老臣说的再多不如陛下亲身感受。”

  天顺帝知道镇国公没夸大其辞的必要,可他听着镇国公的描述,仍觉得描绘得太过夸张。

  就算是精钢打造的箭矢,射穿箭靶之后,还能没入凡铁战甲三分?

  天顺帝御驾亲征的时候也穿过凡铁战甲,他打从心底里不相信镇国公所描述的场景,精钢箭矢再好也达不到那样的效果。

  镇国公一眼看穿天顺帝的不信任,所以他坚持要让天顺帝亲身上阵,说不如做。

  天顺帝掂了掂精钢箭矢的份量,比他记忆中的要重一些,手感更加细腻,差别是真不大。

  拉弓,弦满,放矢!

  箭靶出现一个洞,精钢箭矢深深扎入箭靶后的砖墙,没入其中只余下箭羽。

  天顺帝呆愣片刻,他反应过来,不顾仪态地往前冲,轻抚着箭羽,眼眶一热。

  镇国公拄着拐杖慢慢靠近,在天顺帝身后三步远站定:“陛下,神兵出世,天佑徽国!”

  一股说不上的委屈从心底涌出来,天顺帝早已不是那个空有抱负无处施展的毛头小子,可他登基之后却也没比毛头小子时过得有多舒心。

  他甚至时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德行不够,管理不好国家,使得他的百姓饱受战争之苦。

  内心的煎熬并不比身体的伤疤带来的痛楚少,天顺帝又是一国皇帝,他不能露怯,却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政策……

  如果,三年前就有这样的精钢箭矢,定国公兴许不会战死,有徽国战神当精神支柱,士气不减,兴许还能反攻回去……

  “迟了,太迟了。”

  镇国公听到天顺帝悲怆的呢喃,他心头一颤,咬了下舌尖才恢复清醒。

  不迟!

  西京城抵挡住北狄联军的进宫,保住徽国的有生力量!

  年轻一辈积极踊跃地参与保家卫国,怎么会迟呢?

  镇国公勇敢表达自己的看法:“陛下,恕老臣不敢认同!老臣认为一切来得刚刚好!虞昭、傅寒洲、霍忘尘、江伶月、武安等后生,徽国年轻才俊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陛下,臣认为,此乃国兴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