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寒洲手足无措,磕磕巴巴说:“娘子,我听人说快乐分享出去可以收获两份快乐……”
虞昭接过话茬:“痛苦分享出去也会收获两份痛苦。傅寒洲,我知道你关心我,但有些路须得我自己一个人走过去。我需要睡一觉。等我醒来就会满血复活,你别太担心。”
“明日午时,若是娘子还不清醒,我会喊醒你。”
“好。”
虞昭答应下来,闭上眼睛。
傅寒洲注意到虞昭手中死死攥着那块不知名的令牌,他强迫自己不去看那块令牌,可他实在太过在意让虞昭陷入沉睡的令牌。
“定北镇”、“国公爷及虞家儿郎的埋骨之地”、“令牌”、“举荐信”、“小吏”,傅寒洲不受控制地在脑中将这些关键词,进行各种排列组合。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写字,沙沙的声音有种独特的催眠功效。
虞昭本以为她要装睡,伴随着傅寒洲这沙沙的写字声中,她很快进入了深度睡眠。
一觉睡到第二天第一声鸡鸣,虞昭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令牌,紧紧地攥在她手中,不曾移位。
意识到自己想了什么,虞昭看着黑漆漆的窗外,哂笑:她的疑心病,怕是有生之年都治不好了吧。
“娘子你醒了?饿不饿?屋里小炉子温着人参汤,娘子喝一些?”
几乎是虞昭刚坐起身来,傅寒洲立刻惊醒过来,他的眼睛甚至没全睁,带着浓浓的睡意交代她。
“我晓得了,你接着睡,不用管我。”
傅寒洲迷迷瞪瞪地答应了。
等虞昭洗漱回来,发现傅寒洲披着外衫,边打哈欠边给她热粥。
虞昭从背后环抱住傅寒洲,脑袋蹭蹭他的后背,“你那么困,为什么不接着睡?我又不是三岁小孩,我会自己热吃的。”
“我一想到你醒过来了,我就睡不着。来,先喝些粥暖暖胃,再喝参汤补充元气。”
傅寒洲盛了碗粥递到虞昭手中,见她接过去,又转身去将煲参汤的汤盅取来,倒出补充元气的人参汤吹凉。
这笨蛋好像拿她当三岁小孩照顾。
虞昭腹诽一句,喝着恰到好处的温粥,嘴角悄然上扬:“我沉睡那五日,你也是这么照顾我的?”
傅寒洲一个中心思想,用三句话来反复强调:“嗯。这样照顾你,让我很有成就感。我喜欢照顾你。”
虞昭嘟囔:“我不是三岁小孩。”
傅寒洲脱口而出:“我又不是变态!”
“哈?”虞昭被他这没头没脑的话给整懵了,“什么变态?”
傅寒洲咬牙说明:“我没把你当三岁小娃娃,我没那种找小孩当妻子的怪、癖。”
“哈哈哈~”
虞昭被傅寒洲奇奇怪怪的脑回路逗得哈哈笑,她跟他说的压根不是一码事!
“我只是抱怨了句,你怎么能联想到那个事情上的?你平日里看的不是圣贤书吗?为何会知晓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傅寒洲自知失言,他摸了摸鼻子,岔开话题:“娘子,昨日的五百里加急军报,你还记得吧?”
虞昭正了正脸色:“记得,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嗯,北狄王欲要派使臣来西京城议和。”傅寒洲不错眼珠地看着虞昭。
“确定是来议和?”
虞昭第一反应就是假消息,北狄国既无天灾又无人祸,北狄王没理由来西京城议和。
“不确定,但西京城里到处都在传,传的有鼻子有眼的,保不齐就是皇宫故意宣扬的。”
傅寒洲列举了实例来验证此消息是真的,比如长公主特意命小厮来送口信,让他无论如何要劝虞昭不可冲动行事。
两国邦交不斩来使是潜规则,长公主怕虞昭冲动之下将北狄使臣杀得一个不留。
其次,东宫那边也传来消息,是武安郡王的贴身小厮亲至定国公府,奉上和好的礼物。
虞昭没把李景沅送来的赔礼当回事儿,她非常庄重地警告傅寒洲:“李景沅不是什么好东西,你少跟他来往。”
与此同时,东宫里扎马步的李景沅忽觉鼻子一痒,大大地打了个喷嚏。
禁足时间一到期,李景沅便迫不及待地出东宫,前往勤政殿求见天顺帝。
“皇祖父,我想出宫跟虞昭赔不是。”
天顺帝搁下御笔,抬头吩咐太监总管:“武安郡王要去定国公府,之前准备的养神药材一并带上。”
李景沅正打算带着丰厚赏赐去找虞昭,却被天顺帝一句话搞得垂头丧气:“北狄使臣将在七日后抵达,武安你早去早回,回宫后协助太子处理使臣接待的一应事宜。”
“皇祖父,我……”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天顺帝一句话堵住李景沅的话头,目送着他垂头丧气离去的背影。
待李景沅走远,天顺帝哼笑道:“臭小子头脑聪慧,却整日游手好闲。朕不压着他,他动都不动一下。”
一旁的太监总管不敢接话茬。
天顺帝早早立了太子,可随着其他皇子成长起来,太子与武安郡王仍免不了被卷入夺嫡斗争。
龙椅就一张,却有十几个人虎视眈眈,随时准备着把太子拉下来。
此次北狄王以议和为名派出使臣,必将在西京城掀起波澜,届时徽国的夺嫡斗争会愈发白热化。
太监总管只想好生伺候天顺帝,不愿掺和太子与皇子们的夺嫡斗争。
天顺帝说这话也没指望得到其他人的认可,他也不需要。
上回分别时闹了不愉快,李景沅在定国公府门口踟蹰不前,他心里怵虞昭,尤其担心虞昭记恨他到不顾儿时情分,直接给他吃闭门羹。
虞昭真能干出这种让李景沅下不来台的事情。
郑铭恩的出现永远都是那么凑巧,巧到让虞昭怀疑他是不是跟李景沅有什么了不得的关系。
晚秋出来迎接郑铭恩,发现李景沅的专属马车停在门口,她没法装作看不到,只得硬着头皮去请李景沅。
虞昭不讲先来后到那一套,她本就没打算见李景沅,晾着他不管,接待郑铭恩。
郑铭恩得到虞昭亲笔书写并签字画押的举荐信,他珍而重之地将之放入贴在心口的口袋里:
“此令牌是有人托我交给小姐,那人蒙着脸,我不知晓对方的底细。但我娘幼时曾教导我认定国公府的令牌。”
虞昭多次询问郑铭恩托他送令牌的人有何显著特征,问了足足十六次才勉强凑齐那人的大致轮廓。
她绞尽脑汁也没能把这人跟她记忆中的人对上。
她很失望,整个人都提不起劲。
虞昭接过话茬:“痛苦分享出去也会收获两份痛苦。傅寒洲,我知道你关心我,但有些路须得我自己一个人走过去。我需要睡一觉。等我醒来就会满血复活,你别太担心。”
“明日午时,若是娘子还不清醒,我会喊醒你。”
“好。”
虞昭答应下来,闭上眼睛。
傅寒洲注意到虞昭手中死死攥着那块不知名的令牌,他强迫自己不去看那块令牌,可他实在太过在意让虞昭陷入沉睡的令牌。
“定北镇”、“国公爷及虞家儿郎的埋骨之地”、“令牌”、“举荐信”、“小吏”,傅寒洲不受控制地在脑中将这些关键词,进行各种排列组合。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写字,沙沙的声音有种独特的催眠功效。
虞昭本以为她要装睡,伴随着傅寒洲这沙沙的写字声中,她很快进入了深度睡眠。
一觉睡到第二天第一声鸡鸣,虞昭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令牌,紧紧地攥在她手中,不曾移位。
意识到自己想了什么,虞昭看着黑漆漆的窗外,哂笑:她的疑心病,怕是有生之年都治不好了吧。
“娘子你醒了?饿不饿?屋里小炉子温着人参汤,娘子喝一些?”
几乎是虞昭刚坐起身来,傅寒洲立刻惊醒过来,他的眼睛甚至没全睁,带着浓浓的睡意交代她。
“我晓得了,你接着睡,不用管我。”
傅寒洲迷迷瞪瞪地答应了。
等虞昭洗漱回来,发现傅寒洲披着外衫,边打哈欠边给她热粥。
虞昭从背后环抱住傅寒洲,脑袋蹭蹭他的后背,“你那么困,为什么不接着睡?我又不是三岁小孩,我会自己热吃的。”
“我一想到你醒过来了,我就睡不着。来,先喝些粥暖暖胃,再喝参汤补充元气。”
傅寒洲盛了碗粥递到虞昭手中,见她接过去,又转身去将煲参汤的汤盅取来,倒出补充元气的人参汤吹凉。
这笨蛋好像拿她当三岁小孩照顾。
虞昭腹诽一句,喝着恰到好处的温粥,嘴角悄然上扬:“我沉睡那五日,你也是这么照顾我的?”
傅寒洲一个中心思想,用三句话来反复强调:“嗯。这样照顾你,让我很有成就感。我喜欢照顾你。”
虞昭嘟囔:“我不是三岁小孩。”
傅寒洲脱口而出:“我又不是变态!”
“哈?”虞昭被他这没头没脑的话给整懵了,“什么变态?”
傅寒洲咬牙说明:“我没把你当三岁小娃娃,我没那种找小孩当妻子的怪、癖。”
“哈哈哈~”
虞昭被傅寒洲奇奇怪怪的脑回路逗得哈哈笑,她跟他说的压根不是一码事!
“我只是抱怨了句,你怎么能联想到那个事情上的?你平日里看的不是圣贤书吗?为何会知晓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傅寒洲自知失言,他摸了摸鼻子,岔开话题:“娘子,昨日的五百里加急军报,你还记得吧?”
虞昭正了正脸色:“记得,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嗯,北狄王欲要派使臣来西京城议和。”傅寒洲不错眼珠地看着虞昭。
“确定是来议和?”
虞昭第一反应就是假消息,北狄国既无天灾又无人祸,北狄王没理由来西京城议和。
“不确定,但西京城里到处都在传,传的有鼻子有眼的,保不齐就是皇宫故意宣扬的。”
傅寒洲列举了实例来验证此消息是真的,比如长公主特意命小厮来送口信,让他无论如何要劝虞昭不可冲动行事。
两国邦交不斩来使是潜规则,长公主怕虞昭冲动之下将北狄使臣杀得一个不留。
其次,东宫那边也传来消息,是武安郡王的贴身小厮亲至定国公府,奉上和好的礼物。
虞昭没把李景沅送来的赔礼当回事儿,她非常庄重地警告傅寒洲:“李景沅不是什么好东西,你少跟他来往。”
与此同时,东宫里扎马步的李景沅忽觉鼻子一痒,大大地打了个喷嚏。
禁足时间一到期,李景沅便迫不及待地出东宫,前往勤政殿求见天顺帝。
“皇祖父,我想出宫跟虞昭赔不是。”
天顺帝搁下御笔,抬头吩咐太监总管:“武安郡王要去定国公府,之前准备的养神药材一并带上。”
李景沅正打算带着丰厚赏赐去找虞昭,却被天顺帝一句话搞得垂头丧气:“北狄使臣将在七日后抵达,武安你早去早回,回宫后协助太子处理使臣接待的一应事宜。”
“皇祖父,我……”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天顺帝一句话堵住李景沅的话头,目送着他垂头丧气离去的背影。
待李景沅走远,天顺帝哼笑道:“臭小子头脑聪慧,却整日游手好闲。朕不压着他,他动都不动一下。”
一旁的太监总管不敢接话茬。
天顺帝早早立了太子,可随着其他皇子成长起来,太子与武安郡王仍免不了被卷入夺嫡斗争。
龙椅就一张,却有十几个人虎视眈眈,随时准备着把太子拉下来。
此次北狄王以议和为名派出使臣,必将在西京城掀起波澜,届时徽国的夺嫡斗争会愈发白热化。
太监总管只想好生伺候天顺帝,不愿掺和太子与皇子们的夺嫡斗争。
天顺帝说这话也没指望得到其他人的认可,他也不需要。
上回分别时闹了不愉快,李景沅在定国公府门口踟蹰不前,他心里怵虞昭,尤其担心虞昭记恨他到不顾儿时情分,直接给他吃闭门羹。
虞昭真能干出这种让李景沅下不来台的事情。
郑铭恩的出现永远都是那么凑巧,巧到让虞昭怀疑他是不是跟李景沅有什么了不得的关系。
晚秋出来迎接郑铭恩,发现李景沅的专属马车停在门口,她没法装作看不到,只得硬着头皮去请李景沅。
虞昭不讲先来后到那一套,她本就没打算见李景沅,晾着他不管,接待郑铭恩。
郑铭恩得到虞昭亲笔书写并签字画押的举荐信,他珍而重之地将之放入贴在心口的口袋里:
“此令牌是有人托我交给小姐,那人蒙着脸,我不知晓对方的底细。但我娘幼时曾教导我认定国公府的令牌。”
虞昭多次询问郑铭恩托他送令牌的人有何显著特征,问了足足十六次才勉强凑齐那人的大致轮廓。
她绞尽脑汁也没能把这人跟她记忆中的人对上。
她很失望,整个人都提不起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