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嫽眼看着,这个皮球踢来踢去,就要踢到自己这里。该来的总要来,躲也不是办法。她倒是想看看,她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周四,姜嫽回到秋实上班。刚坐到座位上,小崔就急匆匆的赶过来。“小姜,我这份报告真的很急,客户一直在催。”
“我现在也不是正式的四审,蔡老师说有问题,就让她指明问题,你好按照她的要求修改。”
“她如果指出来,具体是什么问题,就好了。她只是笼统的说,证据不足。林总,也说证据不足。”
“这不合适,既然说证据不足,缺少哪些证据,她要一一列出来。”姜嫽觉得这样的审核意见,太笼统。甚至可以说,不负责任。“你找过林总吗?”
“没有。”
“那我帮你问下林总,她说的证据不足,指的是什么?”
“好,太谢谢你了。”
姜嫽给林枫打电话,询问哪里体现出证据不足。林枫是打太极的高手,没有正面回答,只说“我这两天不进公司,你们处理吧。”又把皮球踢回来了。
林枫这一招,是自己提出疑问或漏洞,但是不解决问题。而是,把问题留给别人,给别人惹一身麻烦,自己做壁上观。
姜嫽放下电话,跟小崔说。“林总说,让我们看着处理。”
“真是的,也不说明,具体缺少什么,没头没脑的。害得我,一直被客户催。”
“问题不在我这里,林总对这份报告的质疑,没有解决。还有周董,她们向周董做了汇报。我帮不了你。”姜嫽拒绝了小崔。
小崔一看,说不动姜嫽,只好去找蒋总。“蒋总,姜嫽不肯给我盖章,说不动他。”
“这事僵在这了,我现在也不好说话。林总和蔡桂琴,提前跟周董说了,这份报告证据不足。周董已经先入为主了,再去说,多半是不讨好。”蒋总很了解周董的脾气,周董认定不行或不好的事,一时半会是难以转变的。
“可是客户催的急,总要顾及客户吧。”
小崔的这句话,说动了蒋总。“这样吧,你去求一下姜嫽,让她跟你一起,去找周董。当面跟周董解释说明。”
“好吧。”小崔也没别的办法,只能试一试。
姜嫽从公司客户的角度考虑,决定帮一帮小崔。俩个人来到周董办公室,小崔说“周董,我有一份报告,蔡老师审核时,说证据不足,不能盖章。但是,又不说明,缺少哪些证据。这让我,没办法改呀。”
“我知道,蔡老师给还林总看了,林总也说证据不足。”周董说。“小姜,你怎么看啊?”
“周董,做为四审,一份报告退回时,要注明审核意见。哪里需要修改,补哪些资料。只是一句,证据不足,太笼统了。如果,审核人员自己,都无法清楚的说出,缺少哪些资料,应该怎么改,改哪里,那么,这个审核的意义是什么呢?”
周董没吱声,林枫跟他汇报时,说的情况,还在他的大脑中,占主导地位。
小崔马上补充“是啊,总要写清楚审核意见吧,不然,我不知道改哪里,补什么资料。”
姜嫽一看,周董依旧没回应,似乎不太赞成她们的说法。于是,又加了一条。“周董,小崔的这个客户,已经做了快十年了。也就是说,这份报告,也写了快十年了。中间历经三个四审,葛老师,我,还有蔡老师。”
周董似乎被说动了一点,他抬起头,看向姜嫽。姜嫽接着说“我刚才看了一下报告,跟以往的内容和底稿,没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以前那么多年,都没有问题,现在就有问题了?蔡老师去年,也审过这家公司的报告,也盖章了。怎么今年,就证据不足了?如果是这样,是不是说,去年蔡老师审的,这家公司的报告,也是证据不足,她却盖了章呢?”
姜嫽说到这里的时候,周董前期的先入为主,已经动摇了。他觉得,姜嫽说的有道理。蔡老师的行为,前后自相矛盾。林枫又在中间,插了一手,也说证据不足。但是,俩个人都无法说出,具体原因。这个说辞,确实太笼统了。
周董沉默了片刻,跟姜嫽说。“你审吧,你觉得能过,就盖章。这份报告,以你的认定为准。”
“好的,谢谢周董。”姜嫽和小崔,谢过周董之后,走出了他的办公室。
姜嫽给小崔的报告,盖了章。这份被领导层关注,并卡死的报告,才算解禁。
小崔把这件事,跟蒋总说了,蒋总心里感激姜嫽,这个人还挺有正义感的。别人遇事就躲,连主动挑起事端的林枫和蔡桂琴,也躲起来了,把烂摊子扔给自己和姜嫽。
蒋总这辈子,大部分时间,都是春风得意。有他算计别人的份,很少有别人算计他的份。这一年来,自己被林枫屡占上风。今天,自己也不敢直接出面,幸亏姜嫽去反驳了,她们的观点。
蒋总把姜嫽,叫到自己办公室。姜嫽一进门,蒋总就说“小姜,你做的对。”
姜嫽一看蒋总,不像往日那样,领导架子十足。今天,倒是特别亲切,脸上挂着松弛的笑容。“主要是……为了公司的客户着想。”
“这就是你跟她们,不一样的地方。你顾全大局,她们为了一已私利。”蒋总把话说的很直白,这是他对林枫的不满。
“她们确实站不住脚,说不出,具体是哪些证据不足。而且,去年蔡老师,也给这份报告盖章了。怎么今年,就变成证据不足了呢?”
“对,这是这个道理,她们的理由说不过去。”蒋总看姜嫽,抓到了问题的关键。连自己也因为一时心急,没有想出合适的理由来。正是因为,没想到合适的理由,他才没有向周董亲自解释。
刚刚还精气神不足的蒋总,立刻来了精神。“周董啊,就是太相信林枫了。不然,也不会有今天。”蒋总叹了口气。“对了,小姜啊,你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找我。没什么事的时候,随便聊聊天也行。我这么多年,也有一些为人处事的心得,你如果愿意听的话,我跟你聊聊。”
姜嫽没想到,蒋总对自己的态度,转变这么大。以前,跟蒋总起争执时,蒋总可是在办公室里,大骂过自己。后来,蒋总一直跟姜嫽有隔阂。
这几年,蒋总观察下来,发现姜嫽这个人,顾大局,很有正义感。对工作尽心尽责,是个不错的员工。加上今天的事情,帮了小崔,就等于是帮了自己。从前的那点不愉快,已经烟消云散了。
对于姜嫽来说,她发现自己跟从前相比,更愿意直面问题了。究其原因,一半是因为,自己受挫后,开始思索身边的人和事;别一半是因为,看书多了,思路拓展了,看问题的角度也增多了。再遇到问题时,心里有了看问题的不同角度,产生了对不合理的质疑和刨析,有了更明确的论点和论据。这些不是凭空产生的,同样是日积月累,学习和实践的结果。
周四,姜嫽回到秋实上班。刚坐到座位上,小崔就急匆匆的赶过来。“小姜,我这份报告真的很急,客户一直在催。”
“我现在也不是正式的四审,蔡老师说有问题,就让她指明问题,你好按照她的要求修改。”
“她如果指出来,具体是什么问题,就好了。她只是笼统的说,证据不足。林总,也说证据不足。”
“这不合适,既然说证据不足,缺少哪些证据,她要一一列出来。”姜嫽觉得这样的审核意见,太笼统。甚至可以说,不负责任。“你找过林总吗?”
“没有。”
“那我帮你问下林总,她说的证据不足,指的是什么?”
“好,太谢谢你了。”
姜嫽给林枫打电话,询问哪里体现出证据不足。林枫是打太极的高手,没有正面回答,只说“我这两天不进公司,你们处理吧。”又把皮球踢回来了。
林枫这一招,是自己提出疑问或漏洞,但是不解决问题。而是,把问题留给别人,给别人惹一身麻烦,自己做壁上观。
姜嫽放下电话,跟小崔说。“林总说,让我们看着处理。”
“真是的,也不说明,具体缺少什么,没头没脑的。害得我,一直被客户催。”
“问题不在我这里,林总对这份报告的质疑,没有解决。还有周董,她们向周董做了汇报。我帮不了你。”姜嫽拒绝了小崔。
小崔一看,说不动姜嫽,只好去找蒋总。“蒋总,姜嫽不肯给我盖章,说不动他。”
“这事僵在这了,我现在也不好说话。林总和蔡桂琴,提前跟周董说了,这份报告证据不足。周董已经先入为主了,再去说,多半是不讨好。”蒋总很了解周董的脾气,周董认定不行或不好的事,一时半会是难以转变的。
“可是客户催的急,总要顾及客户吧。”
小崔的这句话,说动了蒋总。“这样吧,你去求一下姜嫽,让她跟你一起,去找周董。当面跟周董解释说明。”
“好吧。”小崔也没别的办法,只能试一试。
姜嫽从公司客户的角度考虑,决定帮一帮小崔。俩个人来到周董办公室,小崔说“周董,我有一份报告,蔡老师审核时,说证据不足,不能盖章。但是,又不说明,缺少哪些证据。这让我,没办法改呀。”
“我知道,蔡老师给还林总看了,林总也说证据不足。”周董说。“小姜,你怎么看啊?”
“周董,做为四审,一份报告退回时,要注明审核意见。哪里需要修改,补哪些资料。只是一句,证据不足,太笼统了。如果,审核人员自己,都无法清楚的说出,缺少哪些资料,应该怎么改,改哪里,那么,这个审核的意义是什么呢?”
周董没吱声,林枫跟他汇报时,说的情况,还在他的大脑中,占主导地位。
小崔马上补充“是啊,总要写清楚审核意见吧,不然,我不知道改哪里,补什么资料。”
姜嫽一看,周董依旧没回应,似乎不太赞成她们的说法。于是,又加了一条。“周董,小崔的这个客户,已经做了快十年了。也就是说,这份报告,也写了快十年了。中间历经三个四审,葛老师,我,还有蔡老师。”
周董似乎被说动了一点,他抬起头,看向姜嫽。姜嫽接着说“我刚才看了一下报告,跟以往的内容和底稿,没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以前那么多年,都没有问题,现在就有问题了?蔡老师去年,也审过这家公司的报告,也盖章了。怎么今年,就证据不足了?如果是这样,是不是说,去年蔡老师审的,这家公司的报告,也是证据不足,她却盖了章呢?”
姜嫽说到这里的时候,周董前期的先入为主,已经动摇了。他觉得,姜嫽说的有道理。蔡老师的行为,前后自相矛盾。林枫又在中间,插了一手,也说证据不足。但是,俩个人都无法说出,具体原因。这个说辞,确实太笼统了。
周董沉默了片刻,跟姜嫽说。“你审吧,你觉得能过,就盖章。这份报告,以你的认定为准。”
“好的,谢谢周董。”姜嫽和小崔,谢过周董之后,走出了他的办公室。
姜嫽给小崔的报告,盖了章。这份被领导层关注,并卡死的报告,才算解禁。
小崔把这件事,跟蒋总说了,蒋总心里感激姜嫽,这个人还挺有正义感的。别人遇事就躲,连主动挑起事端的林枫和蔡桂琴,也躲起来了,把烂摊子扔给自己和姜嫽。
蒋总这辈子,大部分时间,都是春风得意。有他算计别人的份,很少有别人算计他的份。这一年来,自己被林枫屡占上风。今天,自己也不敢直接出面,幸亏姜嫽去反驳了,她们的观点。
蒋总把姜嫽,叫到自己办公室。姜嫽一进门,蒋总就说“小姜,你做的对。”
姜嫽一看蒋总,不像往日那样,领导架子十足。今天,倒是特别亲切,脸上挂着松弛的笑容。“主要是……为了公司的客户着想。”
“这就是你跟她们,不一样的地方。你顾全大局,她们为了一已私利。”蒋总把话说的很直白,这是他对林枫的不满。
“她们确实站不住脚,说不出,具体是哪些证据不足。而且,去年蔡老师,也给这份报告盖章了。怎么今年,就变成证据不足了呢?”
“对,这是这个道理,她们的理由说不过去。”蒋总看姜嫽,抓到了问题的关键。连自己也因为一时心急,没有想出合适的理由来。正是因为,没想到合适的理由,他才没有向周董亲自解释。
刚刚还精气神不足的蒋总,立刻来了精神。“周董啊,就是太相信林枫了。不然,也不会有今天。”蒋总叹了口气。“对了,小姜啊,你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找我。没什么事的时候,随便聊聊天也行。我这么多年,也有一些为人处事的心得,你如果愿意听的话,我跟你聊聊。”
姜嫽没想到,蒋总对自己的态度,转变这么大。以前,跟蒋总起争执时,蒋总可是在办公室里,大骂过自己。后来,蒋总一直跟姜嫽有隔阂。
这几年,蒋总观察下来,发现姜嫽这个人,顾大局,很有正义感。对工作尽心尽责,是个不错的员工。加上今天的事情,帮了小崔,就等于是帮了自己。从前的那点不愉快,已经烟消云散了。
对于姜嫽来说,她发现自己跟从前相比,更愿意直面问题了。究其原因,一半是因为,自己受挫后,开始思索身边的人和事;别一半是因为,看书多了,思路拓展了,看问题的角度也增多了。再遇到问题时,心里有了看问题的不同角度,产生了对不合理的质疑和刨析,有了更明确的论点和论据。这些不是凭空产生的,同样是日积月累,学习和实践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