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冰面之下-《小卒过河》

  第二周,姜嫽、高越、钟晓雅,按照约定时间,来到鹏程公司。

  姜嫽把七家公司的数据,全部梳理好之后,做成一张详细的基础数据表。然后,通过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图,筛选、提取不同维度的数据。

  经过对比之后,她发现,六家子公司中,“万缕”、“四平”、“八稳”三家公司,直接开票给鹏程公司。“千丝”、“欣欣”、“向荣”三家公司,间接开票给鹏程公司。比如,“欣欣”公司,先开票给“万缕”,“万缕”再开票给鹏程公司。鹏程公司收到的成本发票,六家子公司占比百分之六十,剩下的才是第三方供应商。

  如果这些,都是正常业务往来,那没什么。但是,根据上次“四通”、“八达”两家子公司的注销来看,这里面有文章。

  姜嫽抽取几笔数据,发现资金、合同、发票等,都能对应的上,看不出什么问题。

  于是,她查看了,六家子公司的工商年报、社保信息等。发现六家子公司的在职员工,多的四、五个人,少的一、二个人。六家公司累计上亿的开票金额,人员加起来不足二十人。这还不算他们之前,已经注销的“四通”、“八达”、“十全”、“十美”四家公司。六家子公司中,有三家在注册地园区经营,当地政府还给他们返税。

  姜嫽拿出“欣欣”公司的单据,询问出纳。“李蕊,这家有返税的公司,是做什么的?”

  “是一家仓库,那个园区给返税,我正在准备,申请返税的材料。”

  “我看这家公司的在职员工,只有三个人,开票二千多万。平时,你是根据什么开票的?”

  “业务员在OA系统上申请,我按照他们的申请,开票。”

  “那你开票的时候,核对合同、收入、成本等资料吗?”

  “不核对。按照他们申请的开,就行。”李蕊摇摇头。

  “那谁来审核、把关呢?”

  “业务部门核对,他们有专门负责对账的人。数据都是业务部门,跟老板商量好的。他们每个月,会做一张大表,老板签字。”

  姜嫽知道李蕊没什么工作经验,这要是一个有些经验和风险意识的会计,就会觉得这里面,不可控的东西太多。“那你能看到这张表吗?”

  “我没看到过,我只看系统里的申请。”

  “我能看一下,你们的系统吗?”

  “可以。”李蕊打开办公软件。

  姜嫽看到,审批人只有一个,是她们的财务经理刘强。“这是你们财务经理,亲自审批的吗?”

  “不是,财务经理的用户名、密码,我们都知道。我们用他的用户名登录上去,批一下就行。”

  “那要是真出错了,这个审核功能,不是形同虚设?”姜嫽发现他们的流程、审批等太简单。

  “上次就出错了。”李蕊忽然压低了声音“老板训了我们一顿,然后,我们那个会计也说‘缺少有效的复核功能’,还说账务经理不作为,谭总就说我们不动脑子。会计回来就抱怨‘只要一出事,如果听领导的,他们会说,你不会自己动脑子。如果不听领导的,更要被大骂一顿。’那两个会计,没做多久,就离职了。”

  “那你不担心吗?”

  “我等新会计来啊,我这个岗位还好,没那么重要。这家公司离家近,平时不加班,我主要是为了自己考试,可以有充裕的时间看书。”李蕊下班后,一分钟都不多待,下班立刻把财务室的门锁上,走人。

  姜嫽已经能够判定,这些子公司没多少真实业务,就是为母公司开票用的。这个情况,林总到底,知道不知道呢?谭总说,跟林总是老朋友,林总又帮他做了“四通”、“八达”两家公司的注销,八成是知道的。

  第二天,几个人正在专注的工作,老板的助理,拎了一个很大的手提包进来。他把手提包,放在李蕊桌子上。“小李,你数一下。”

  李蕊旁边有一台点钞机,她开始快速清点。姜嫽、高越、钟晓雅三个人,不约而同的回头,看李蕊数钱。她们三个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现金。姜嫽想起菲菲说的,她们的工资,有一部分是发现金的,这就是准备发工资了。

  “五十万,核对过了。”李蕊在一张单据上签了字,助理就出去了。

  助理出门后,钟晓雅悄悄地问。“李蕊,这些钱是干什么的?”

  “发工资。”

  “月月都这么发啊?”

  “对,我们是转账一部分,现金支付一部分。”

  高越也很好奇“哪来这么多现金,现在管的都很严啊。”

  “听以前的会计说,不是从银行取的。是他们销售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是收现金的,这些现金不入账,用来发工资。”

  “有这么多现金不入账吗?那你们生意可真好。”

  “唉,谁知道呢。总之,我们都不敢多问。进公司的时候,人事就嘱咐过了,少打听财务上的事。”

  “你们财务还要听人事的?”

  “对呀,我们财务没啥权力,业务、人事,都比我们有权,老板更看重业务部和人事部。”

  中午吃饭时,李蕊给她们三个点好外卖,姜嫽、高越、钟晓雅三个人,在财务室里吃饭。李蕊去茶水间那边的餐桌,跟她的同事们一起吃饭。

  钟晓雅把财务室的门关上,小声地说。“发现了没有,他们这家公司,胆子大,很危险。”

  “发现了,我看了他们这几年的账,拉了数据对比。他们的关联公司开票金额,占六成。每家公司,平均二、三个人,上亿的开票量。”姜嫽说了这几天,看到的内容。

  “太危险了,我们这不成了,做假账的了吗?林总接的什么业务啊?”高越沉下脸来,嫌弃的看着桌上的一堆单据,好像那些单据,都是违法证据似的。

  “唉,不新鲜。我听冯老师说,林总给他做的业务,是帮上市前的公司擦屁股,也见不得光,是一个挺有名的集团的下属公司。他去帮这家公司,做半年的账,其实就是在这段时间,担高风险。他也不愿意意,但是,不做的话,收入会更低。冯老师还说,林总接的单子金额大,一部分就是这种高风险的单子,替人家破财免灾的,所以收费高。”

  “什么公司啊?”高越问。

  “叫‘盎然’,听过吗?”

  “听过,听过。”

  钟晓雅想起,几个月前,林总让她帮忙的事。“‘盎然’?我给这家公司,验证过发票。”

  “你验证过?”

  “对啊。”

  高越轻轻地冷笑了一下“冯老师,因为验证发票的事情罢工了。原来是你去验证的,你验证了几次?”

  “罢工是什么意思?就验证了一次。”

  “几个月前,那家公司,突然拿来上千万的专用发票。本来验证这些发票,没什么。但是企业不让冯老师,在他们公司的电脑上验证,必须去大厅验证。冯老师去了几次,担心金额太大,就说什么都不肯了。最后的两个月,是林总去验证的。原来,林总找的你。”

  “天呐,我都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当时,林总只是说,让我帮忙,去大厅验证发票。我还奇怪,她一个总经理,怎么还有验证发票的活。我当时没多想,就帮她验证了。”

  高越说“现在都是在电脑上验证,去大厅,你不觉得奇怪吗?”

  “我当时也纳闷,为什么不在电脑上认证,但没多想。别提了,那是那个月的最后一天,大厅里验证发票的机器坏了,大家都在窗口排队。人家的发票,多数是电脑上认证不成功,有点问题的发票,处理起来有点慢。我下午三点多去的,一直排队,给我急的,生怕月底最后一天,无法认证成功。最后,在人家下班前,给我认证了,我是最后一个。”

  钟晓雅意味深长地说“林总挺有城府的,好几个人,都这么说。”

  三个人对视了一眼,不住的点头。

  “本想着学点正经东西,没想到干这种活。这单做完,我不会再做这样的业务了。实在不行,我就辞职。”高越对于这样的项目,基本是零容忍,他忍不了。

  “哎呦,你嫌弃,有人还愿意做呢。金额高,提成高啊。”钟晓雅说。

  “谁愿意做?”

  “咱们组的小崔啊,最喜欢钱。平时,特别爱跟林总套近乎,就想多做点她的单子。金额越高越好,不问风险高低。”

  高越一听,更加不屑。“我跟你说啊,姜嫽,一组真是人才辈出。整组的人,最擅长看眼色,抢单子。我和晓雅这样的,都融不进去。许萍,你知道吧,也是待不下去,离职了。”

  “咱们以前都是四组的,咱们组的人都差不多,不太适应,我也不适应。确实是想学点正经东西,多提升自己,但事与愿违。”姜嫽又何尝不郁闷呢。

  “没发现这个公司,年轻人跟走马灯似的,来了一个,走一个。都待不住,哪天就轮到咱们了。”高越来了两年多了,但自打被调到一组,她的怨气、不平越来越多。

  姜俩想起自己跟林总申请,想多做点典型业务,多积累点实务经验的事。如果,林总派给她的,都是这种项目,那么,她宁愿一个都不参与。这家公司冰面之下的内幕,林总是否清楚呢。姜嫽准备回公司后,问个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