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里,有几位同事,感觉到了林枫跟姜嫽关系的异样。为了不让同事们感觉太突兀,林枫又开始找姜嫽,健身、打球、吃饭了。她一边在面上,跟姜嫽保持从前的友好关系;一边暗中扶植蔡桂琴。
中午,林枫来到姜嫽办公室。“小姜,走去吃饭。”
“好。”俩个人有说有笑,互相挽着胳膊,出了办公楼。
吃饭时,姜嫽跟林枫吐槽。“蔡老师像个监工,一直坐在我旁边唠唠叨叨。连下一个动作,应该做什么,她都要管,好像管孩子似的。我都好奇,她家孩子能受得了,她这种方式吗?”
“蔡老师可精了,客户送给我一箱水果,我没在公司。结果蔡老师,就把这些水果,分给大家了。下午,我一进公司,前台跟我说,这是蔡老师给的水果。客户送我的东西,她拿去送人情。我回公司后,她也没跟我说。”林枫在姜嫽面前,也表示对蔡老师的不满意。好让姜嫽觉得,蔡老师这个人,不行。她们双方互相不满,她就可以坐山观虎斗了。
“我也觉得,她这个人特别精明。”姜嫽说。
“蔡老师还特别能抢大单,一见到金额大的单子,她就抢着做。”林枫知道,姜嫽想做有价值的业务,有价值的业务通常金额也高。既然,大单都被蔡老师抢走了,姜嫽也就只能做此,没啥业务含量的单子了。
这几句话很有效,姜嫽也愈发觉得,蔡老师这个人,不怎么样。
林枫沉得住气,表面功夫做的很好。不知为什么,她笑得越亲切,姜嫽越觉得背后发凉。姜嫽从罗宇和已经离职的林枫助理小朱的事情上,知道眼下该到自己了。只是,以她的阅历,并不清楚,林枫的手段,比她能想到的,多的多。
下午,林枫跟周董说“周董,同事们反映,小姜缺乏项目经验,审核报告时,提不出有意义的指导意见。蔡老师经验丰富,目前手上的业务也不多,她愿意帮助姜嫽。”
“那好啊,蔡老师还挺上心,让她帮帮小姜吧。”周董说。
姜嫽这个四审,是林枫提拔,周董任命的。否定姜嫽可以,但是不能否定周董。林枫准备让蔡桂琴指导姜嫽,先要得到周董的认可才行。现在周董认可了,接下来就好办了。
下班后,蔡桂琴来到林枫的办公室。
“林总,毕竟我不是正式的四审,下边的人,明里暗里的抵触我。我写的审核意见,退回去之后,他们太敷衍,随便改一改,就交上来了。”
“蔡老师,你得树立你的权威,小姜项目经验比你差远了。你要把自己,当做小姜的老师,指导她的工作。”
“当她的老师?”蔡桂琴这下明白了,四审还需要她这个老师指导,看姜嫽怎么做得下去。
“对,你得指导她。”林枫看得出来,蔡桂琴非常想当这个四审。只要让她觉得,自己和周董,都是站在她这边的,她就会采取更加主动的姿态,来争取这个职位。
有了林枫和老板的认同,接下来,蔡桂琴改变了态度。从客客气气,变成了指导工作。
“你这份报告不是已经审好了吗?还不快点,让他们拿回去改?”蔡桂琴说。
“还有别的报告,待会儿,让他们一起拿走。”
“这份审好了吧,我看一下。”姜嫽审核过的报告,蔡桂琴要把关、过目。
姜嫽没理她。做审核以来,她没接触到有价值的业务。很多基本类型都没做过,这个审核当的名不副实。她自己也想,多做些实务,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可眼下,蔡桂琴并不给她讲,具体的知识或道理,只是耳提面命,单纯的差遣。与其这样,还不如向李琳或陈征请教,来得更快一些。姜嫽对蔡桂琴的言行,很抵触。
在这以后,蔡桂琴像个监工,实时监督着姜嫽的工作。然后,汇报给林枫和周董。
姜嫽再木讷,也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几个回合下来,林枫在等着二人的四审之争,一触即发。做局的人,最喜欢看自己一手导演的好戏。她在看戏中,才能让自己心理平衡。
这一波三折的四审换人,都离不开幕后的林枫。
去年,林枫想提拔姜嫽时,跟周董说‘葛老师年纪大了,总请假。下面同事反映,葛老师工作越来越敷衍,不认真。’这才给了姜嫽,上升的机会。
今年,林枫想罢免姜嫽时,又有了新的说辞。
看似周董拍板,但背后出主意的是林枫。为什么周董,这么听从林枫的建议?其实,是林枫摸透了周董的脾气秉性,搭准了他的脉。跟周董汇报工作,得先入为主。先汇报的人占优势,后汇报的人占劣势。林枫也看准了,周董耳根子软,所以,一拿捏一个准。
历代帝王,耳根子软的不乏其人。企业老板也一样,有的有决断,有的偏听偏信。周董属于,二者兼有。
即便自己就是幕后推动的人,但是林枫跟同事们,说起老板时却是“老板就喜欢变来变去,一会这样,一会那样。”
“对,对,对。”听的人,也认同。
自从林枫暗中挤兑姜嫽之后,她开始强调,是陈征建议姜嫽当四审的。对自己当初的暗中安排,只字不提。
可眼下,还是差点火候,还得加把柴。她需要同盟,将来开股东会,罢免姜嫽时,需要有人跟她站在一起。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
“小姜,有个审计项目,需要你去一趟。现在郑雯忙不过来,你过去帮她一下。”林枫说。
“好。什么时候。”
“明天就过去,一共三天,我把‘广益’公司的地址发给你。”
“好。”
第二天,姜嫽来到广益公司,协助郑雯。
姜嫽去了广益公司公司之后,林枫跟卫渊闲聊。“小姜总觉得,我不给她做大项目。这次我分她了一个大项目,要去三天。”
“连着去三天?”
“对,今天,还有明天、后天。”林枫说。
以林枫对卫渊的了解,他会利用这次机会。因为,卫渊最不喜欢,四审出外勤。
将近中午,姜嫽接到了卫老师的电话。“小姜?我后天有份报告要盖章,你在公司吗?”
“后天,二十九号?在的。”姜嫽打算,后天回公司一趟,然后再回来。
“好的。”
二十八号,姜嫽正在广益公司做审计,突然接到了周董的电话。“小姜,今天卫老师有份很重要的报告,急着出,你怎么不在公司。”
“卫老师跟我说,二十九号出报告,我打算二十九号回公司的。他今天要出报告?”
“暂时,先不要出外勤了,耽误事。”周董把电话挂了。
这样,当初林枫和周董劝姜嫽当四审时,说的‘让最好的老师带你,后面公司每个类型的项目,都让你参加。’就不成立了,这是老板发话。
林枫认为,只有这样,姜嫽才会彻底死心,放弃当四审。其实,林枫不走这一步,姜嫽也不想当了。
林枫一手把姜嫽提拔上来,却不让她接触有价值的业务。姜嫽对这种管控,已经看穿了,也厌烦了。在这种掌握中,姜嫽被束缚住手脚,无法施展。
一周后,姜嫽来到周董办公室。“周董,我不想当四审了。我这个年纪,应该多做点业务,多接触实务,在项目中多历练。”
“倒也是,你这个年纪,正是做业务的时候。”周董也表示认同。
“公司可以找个经验丰富的,年纪大一些的做四审。”
“好吧。”周董爽快的答应了。林枫的建议,奏效了。
姜嫽重回金勇的四组,蔡桂琴如愿当上了四审。
而林枫处心积虑,达到了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目的。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中午,林枫来到姜嫽办公室。“小姜,走去吃饭。”
“好。”俩个人有说有笑,互相挽着胳膊,出了办公楼。
吃饭时,姜嫽跟林枫吐槽。“蔡老师像个监工,一直坐在我旁边唠唠叨叨。连下一个动作,应该做什么,她都要管,好像管孩子似的。我都好奇,她家孩子能受得了,她这种方式吗?”
“蔡老师可精了,客户送给我一箱水果,我没在公司。结果蔡老师,就把这些水果,分给大家了。下午,我一进公司,前台跟我说,这是蔡老师给的水果。客户送我的东西,她拿去送人情。我回公司后,她也没跟我说。”林枫在姜嫽面前,也表示对蔡老师的不满意。好让姜嫽觉得,蔡老师这个人,不行。她们双方互相不满,她就可以坐山观虎斗了。
“我也觉得,她这个人特别精明。”姜嫽说。
“蔡老师还特别能抢大单,一见到金额大的单子,她就抢着做。”林枫知道,姜嫽想做有价值的业务,有价值的业务通常金额也高。既然,大单都被蔡老师抢走了,姜嫽也就只能做此,没啥业务含量的单子了。
这几句话很有效,姜嫽也愈发觉得,蔡老师这个人,不怎么样。
林枫沉得住气,表面功夫做的很好。不知为什么,她笑得越亲切,姜嫽越觉得背后发凉。姜嫽从罗宇和已经离职的林枫助理小朱的事情上,知道眼下该到自己了。只是,以她的阅历,并不清楚,林枫的手段,比她能想到的,多的多。
下午,林枫跟周董说“周董,同事们反映,小姜缺乏项目经验,审核报告时,提不出有意义的指导意见。蔡老师经验丰富,目前手上的业务也不多,她愿意帮助姜嫽。”
“那好啊,蔡老师还挺上心,让她帮帮小姜吧。”周董说。
姜嫽这个四审,是林枫提拔,周董任命的。否定姜嫽可以,但是不能否定周董。林枫准备让蔡桂琴指导姜嫽,先要得到周董的认可才行。现在周董认可了,接下来就好办了。
下班后,蔡桂琴来到林枫的办公室。
“林总,毕竟我不是正式的四审,下边的人,明里暗里的抵触我。我写的审核意见,退回去之后,他们太敷衍,随便改一改,就交上来了。”
“蔡老师,你得树立你的权威,小姜项目经验比你差远了。你要把自己,当做小姜的老师,指导她的工作。”
“当她的老师?”蔡桂琴这下明白了,四审还需要她这个老师指导,看姜嫽怎么做得下去。
“对,你得指导她。”林枫看得出来,蔡桂琴非常想当这个四审。只要让她觉得,自己和周董,都是站在她这边的,她就会采取更加主动的姿态,来争取这个职位。
有了林枫和老板的认同,接下来,蔡桂琴改变了态度。从客客气气,变成了指导工作。
“你这份报告不是已经审好了吗?还不快点,让他们拿回去改?”蔡桂琴说。
“还有别的报告,待会儿,让他们一起拿走。”
“这份审好了吧,我看一下。”姜嫽审核过的报告,蔡桂琴要把关、过目。
姜嫽没理她。做审核以来,她没接触到有价值的业务。很多基本类型都没做过,这个审核当的名不副实。她自己也想,多做些实务,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可眼下,蔡桂琴并不给她讲,具体的知识或道理,只是耳提面命,单纯的差遣。与其这样,还不如向李琳或陈征请教,来得更快一些。姜嫽对蔡桂琴的言行,很抵触。
在这以后,蔡桂琴像个监工,实时监督着姜嫽的工作。然后,汇报给林枫和周董。
姜嫽再木讷,也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几个回合下来,林枫在等着二人的四审之争,一触即发。做局的人,最喜欢看自己一手导演的好戏。她在看戏中,才能让自己心理平衡。
这一波三折的四审换人,都离不开幕后的林枫。
去年,林枫想提拔姜嫽时,跟周董说‘葛老师年纪大了,总请假。下面同事反映,葛老师工作越来越敷衍,不认真。’这才给了姜嫽,上升的机会。
今年,林枫想罢免姜嫽时,又有了新的说辞。
看似周董拍板,但背后出主意的是林枫。为什么周董,这么听从林枫的建议?其实,是林枫摸透了周董的脾气秉性,搭准了他的脉。跟周董汇报工作,得先入为主。先汇报的人占优势,后汇报的人占劣势。林枫也看准了,周董耳根子软,所以,一拿捏一个准。
历代帝王,耳根子软的不乏其人。企业老板也一样,有的有决断,有的偏听偏信。周董属于,二者兼有。
即便自己就是幕后推动的人,但是林枫跟同事们,说起老板时却是“老板就喜欢变来变去,一会这样,一会那样。”
“对,对,对。”听的人,也认同。
自从林枫暗中挤兑姜嫽之后,她开始强调,是陈征建议姜嫽当四审的。对自己当初的暗中安排,只字不提。
可眼下,还是差点火候,还得加把柴。她需要同盟,将来开股东会,罢免姜嫽时,需要有人跟她站在一起。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
“小姜,有个审计项目,需要你去一趟。现在郑雯忙不过来,你过去帮她一下。”林枫说。
“好。什么时候。”
“明天就过去,一共三天,我把‘广益’公司的地址发给你。”
“好。”
第二天,姜嫽来到广益公司,协助郑雯。
姜嫽去了广益公司公司之后,林枫跟卫渊闲聊。“小姜总觉得,我不给她做大项目。这次我分她了一个大项目,要去三天。”
“连着去三天?”
“对,今天,还有明天、后天。”林枫说。
以林枫对卫渊的了解,他会利用这次机会。因为,卫渊最不喜欢,四审出外勤。
将近中午,姜嫽接到了卫老师的电话。“小姜?我后天有份报告要盖章,你在公司吗?”
“后天,二十九号?在的。”姜嫽打算,后天回公司一趟,然后再回来。
“好的。”
二十八号,姜嫽正在广益公司做审计,突然接到了周董的电话。“小姜,今天卫老师有份很重要的报告,急着出,你怎么不在公司。”
“卫老师跟我说,二十九号出报告,我打算二十九号回公司的。他今天要出报告?”
“暂时,先不要出外勤了,耽误事。”周董把电话挂了。
这样,当初林枫和周董劝姜嫽当四审时,说的‘让最好的老师带你,后面公司每个类型的项目,都让你参加。’就不成立了,这是老板发话。
林枫认为,只有这样,姜嫽才会彻底死心,放弃当四审。其实,林枫不走这一步,姜嫽也不想当了。
林枫一手把姜嫽提拔上来,却不让她接触有价值的业务。姜嫽对这种管控,已经看穿了,也厌烦了。在这种掌握中,姜嫽被束缚住手脚,无法施展。
一周后,姜嫽来到周董办公室。“周董,我不想当四审了。我这个年纪,应该多做点业务,多接触实务,在项目中多历练。”
“倒也是,你这个年纪,正是做业务的时候。”周董也表示认同。
“公司可以找个经验丰富的,年纪大一些的做四审。”
“好吧。”周董爽快的答应了。林枫的建议,奏效了。
姜嫽重回金勇的四组,蔡桂琴如愿当上了四审。
而林枫处心积虑,达到了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目的。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