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文化产业-《重生1980:开局放弃返城娶村花》

  而且这些书籍在后期都会变成大IP,可以持续地、源源不断地给陈松带来收益。

  想到就做!

  陈松立马直奔百货大楼,买了厚厚的一摞稿纸,还买了一支钢笔和两瓶墨水,然后就回到了河东村。

  纽扣厂和服装厂这边都已经步入正轨,在流河县里有刘正平和霍经理罩着,在市里有顾怀德罩着,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

  偶尔出现什么特殊情况,陈松就出面处理一下,其他的时候他根本不需要在厂里盯着。

  于是他回到家,仿佛进入了闭关模式,一边修养身体,一边奋笔疾书!

  原创作者需要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去构思剧情,但陈松不需要啊!

  所有的剧情文件都已经存储在他的大脑硬盘中了,他只需要将其转变成文字就可以了,所以他写东西用的时间比那些作家短多了。

  此时此刻,陈松非常庆幸自己在穿越的时候,老天爷没把他的大脑硬盘也一起格式化。

  最高兴的人莫过于苏梅了。

  前一段时间她时常埋怨陈松没时间陪她,现在可倒好,陈松每天足不出户,就坐在家里写呀写。

  怪不得叫作家呢,每天坐在家里码字,就是坐家。

  陈松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埋头苦写,但也时不时地关心和照顾苏梅,还亲自做饭给她吃。

  陈松上一世终身未娶,很多时候都要自己做饭吃,这厨艺水平不说有多好,但也还算不错。

  苏梅这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只要陈松陪在她身边,她就高兴。

  也不管陈松做得饭菜好吃还是难吃,她都欣然接受,吃得满口香甜。

  “老公,你喝口热茶吧。”

  苏梅脸色微红地端着一杯热茶,放到陈松的桌子旁边。

  “老公”这个称呼是陈松非要让她改口的。

  她脸皮薄,一开始还不好意思叫,但她又对陈松百依百顺,拗不过陈松的要求,所以就在没有外人的时候这么喊陈松。

  陈松抓住她那如同葱白一般的纤纤玉手,把她拉过来坐在自己腿上,双手捧住她那娇嫩的小脸儿,一张大嘴就狠狠地印了上去:“木啊!”

  苏梅自从不用干家务活之后,皮肤都捂得恢复了原本白嫩的肤色,手上的茧也都退掉了,变得柔弱无骨。

  苏梅立刻羞得俏脸通红,小手在陈松的胸膛上轻轻拍了一巴掌:“哎呀~你怎么这么不害臊呢?万一被人看见怎么办啊?”

  陈松厚颜无耻地笑道:“嘿嘿,谁会吃饱了撑的没事干,跑到咱家来啊?顶多就是你老爸老妈回来了,他们看见也不怕,反正咱们都已经订婚了。”

  苏梅脸色更红了,赶紧岔开话题,看着桌子上的手稿,问道:“老公,你这是在写啥呀?”

  陈松说道:“散文和诗歌呗,你想听听不?”

  陈松没有一开始就写长篇小说。

  为啥?因为长篇小说字数多呗,写起来累手,还不容易见到成效。

  所以他就先写了一些诗歌,字数很少,但很快就能编成一本诗集,见效快,收益高!

  苏梅嗯嗯的点了点头。

  于是陈松就给她念了几首诗歌。

  以苏梅的文化水平,对有的诗很难理解其中的奥妙和意境,有的甚至根本就听不懂,但她依然觉得陈松很厉害的样子。

  这大概就是不明觉厉吧,呵呵。

  苏梅看向陈松的眼神都拉丝了,迷离的美眸中全都是小星星,越来越觉得陈松好厉害,她越来越爱陈松了。

  两个人又聊了一会儿,苏梅知道陈松在忙正事,觉得自己不该打扰陈松,于是就出去忙别的事了。

  ……

  整整两天的时间,陈松就写出了厚厚的一本诗集!

  这里面借来的诗歌,全都是前世的一些大诗人的代表作。

  陈松把自己能记住的所有的好诗都写了进去!

  反正每首诗的字数都不多,就算全写出来也费不了多大劲。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

  “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写这些诗的时候,陈松不禁想起前世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兴起,有人说过当代诗歌是片沙漠,不禁苦笑着摇了摇头。

  弄完这本诗集,陈松又开始搞散文,因为散文的字数也比较少。

  又花了五天的时间,陈松就弄出了一本厚厚的散文集。

  一篇篇佳作,如同在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出来的一般,从陈松的笔下被复刻出来。

  在这期间,刘胜利终于从五羊城赶回来了。

  他在家里稍微休息了两天,就跑到河东村来找陈松,汇报电子手表的采购事宜。

  陈松清查了一下货品和收据,发现账目没什么问题,就立刻让村里那个几个年轻人跟随刘胜利一起,去摆地摊卖电子手表了。

  两天的时间,这些电子表又被抢购一空,4000来块钱的钞票又被陈松赚进兜里。

  “老大,咱们要不要继续做这个电子表的生意啊?我再去进一批货吧?”

  刘胜利满脸兴奋地说道。

  他好像是倒腾这个电子表上瘾了。

  陈松点了点头,把这次赚到的4000块钱,连同上次的本金一起,都交给了刘胜利,还把近期从小吃摊、纽扣厂、服装厂获得的收益也拿出一部分,总共凑了15000块钱,一起交给刘胜利,这样他就能多进一些货物了。

  刘胜利二话不说,拿上钱就又去了汽车站。

  年轻人本来就精力旺盛,身体强壮,又找到一个赚钱的好门路,刘胜利已经被刺激得眼睛都发红了。

  他觉得只要自己没在进货、卖货的路上,那就是自己偷懒了,那就是对金钱的不尊重!

  陈松看着刘胜利干劲十足的样子,不禁摇头笑了笑。

  然后,他就又投入到了文抄公的大业之中。

  这一次,他弄的是一本短篇小说集。

  主要是因为他想起了前世在《故事会》上看到过的,很多有意思的短篇小说,他就想搞出这个短篇小说集来。

  又是一周过去了,他每个周末都要抽出一天的时间来,以视察工厂为理由,来到流河县,陪刘静一天,这是他当初答应刘正平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