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一件衣服就能缝缝补补穿好几年,又不是像买饭包一样,吃完了就没了,下次还得再买。
这次哪怕心疼一点,哪怕是大出血一次,也得赶紧抢啊!
钱没了,多攒两天就又有了。
但这么好看的衣服,下次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呢?
李婉婉不断地在吆喝,也是向人们传达这样的思想,鼓动人们千万不要错失良机,赶紧下手买!
李婉婉这次一共带来8个款式的衣服,每个款式分为大中小三个码,每个码又有两件,所以一共是48件。
连一个小时都不到,这48件衣服就被抢购一空!
有些手头宽裕点的人,甚至一下子买了两件。
有些人来得比较晚,买不到适合自己的尺码了,就买大一号的衣服,拿回家修修改改就能穿了。
这个年头,谁还没有一手“改衣服”的绝技呢?
要不是李婉婉没带备用的衣服,顾客们甚至都想把她身上穿的那一件衣服扒下来买走。
等李婉婉终于闲下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摊位之前已经没有顾客了,因为摊位上的衣服都卖光了。
有些顾客没有抢到,有些顾客还想再买新衣服,于是在临走之前,还依依不舍地问李婉婉,下一批衣服什么时候能到货。
李婉婉傻眼了,因为她也不知道下一批衣服什么时候到货。
李婉婉看着自己兜里多出来的192块钱,这赚钱速度也太快了吧?其中还有48块钱是陈松许诺给他的提成,当做工资了。
就这么短短一个小时的工夫,她就赚到了别人一个半月的工资?
当然了,其实严格算起来,成本要比这个高多了。
包括陈松进货的48块钱,还包括他们在路上的车票钱,以及吃、喝、住,等各种花销,还有他们投入的时间、精力、体力,这些都要算作成本的。
但李婉婉依然觉得这已经很多了,就算一个月只跑一趟五羊城去进货,就能赚到别人一个半月的工资!
更何况她和陈松几人上次只是去趟路子了,现在已经把路全部铺好。
等下次再去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进货,然后直接返回,节省大量的时间,如果一直不停地进货的话,一个月大概能跑三到四趟。
而且只要手里资金充裕,每次可以直接进一火车皮的货,甚至更多!
李婉婉觉得自己找到了想做的事业!
她不仅要赚钱,还要让本地人都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到时候她再进一些化妆品,让整个古安市的女人们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正好她父亲不是手里有点闲钱,想做点生意,还没找到好的投资方向吗?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吗?
但这事还得先问过陈松,得到他的同意才行,因为这个门路是陈松帮她找到的,如果她自己做这个服装生意了,那不是相当于抢了陈松的财路吗?
她不能做那种事,也不屑于做那种事!
如果陈松同意了,把这个权利下放给她,允许她做这个生意了,她才能名正言顺、心无愧疚地去做。
这个时代的人力和时间并不值钱,所以对于陈松来说,这些衣服的成本也就48块钱左右,其余的成本可以平摊到其他商品上。
而且这些都是他在返程之前,用手里剩余的资金,顺手购买的货物,回来试试市场的接受度,能赚一点算一点。
这些衣服的总收入是192元,他要扣除48块钱的成本,再扣除给李婉婉的48块钱提成,还剩下96元,大约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三个半月的工资了。
在陈松看来,这完全就是小钱儿,根本不值当的去做,还不如小吃摊每天带给他的收入多呢。
除非是用火车皮,一车皮一车皮的大量进货,那还有点意思。
但那样的话,销售又是个问题,哪怕卖去古安市和省城,也不一定就能很快消化掉。
但小吃摊也不会一直红火下去。
饭包刚一推出来的时候,周围的人都没吃过这东西,觉得很好吃,于是争相购买。
但时间一长,大家对这个口味总有吃腻了的时候,到那时候销量就会下滑。
而且这东西的配方早晚会被别的有心人研究明白,到时候就会出现竞品了。
烤地瓜和火烧豆腐脑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陈松必须一直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才能不被后来的同行给挤下去。
……
旁边的电子表摊位,也是被围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这种数字式的电子手表,比传统的机械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机械表的制作,对各个零件的精密度要求非常高,所以制作成本高,成品率也低一点,因此价格就贵。
一块普普通通的上海手表,都要卖到80块钱,这可不是普通老百姓想买就能买得起的。
而在陈松这里,最贵的一块电子表才只需要20块钱,看上去就已经很漂亮了。
大家买不起80块钱一只的机械表,还买不起20块钱一只的电子表吗?
其次,这时候的龙国市场上,还没推出全自动的机械表,因此每天都需要人们手动上弦,也就是上发条,比较繁琐而麻烦。
如果某一天忘了上发条,手表的走时就会逐渐变慢,直至最后彻底停摆。
但电子表呢,只要电池有电,就可以一直走时,不用每天都惦记着上发条,省心省力。
顶多就是每隔几天,时间不精准了,调一下时间就行了。
而且陈松还让苏建国三个人,大力宣传,下次就会单独进一批银锌纽扣电池,只要谁家的电子表没电了,就可以来他们家购买电池,不会让大家的电子表没有电池可用的。
这样就彻底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第三,数字式的电子表,比传统的机械表看上去更有科技感,更洋气。
其实在后世的时候,很多玩表的资深老玩家还是喜欢玩机械表,甚至还有人专门喜欢玩复古款的。
但在这个时代,人们见到机械表的机会比较多一些,但数字式的电子表却是很少见到,就觉得这是高科技的产物,自然也就觉得更洋气、更好看了。
第四,很多老百姓都读不懂机械表上的时间,也就是通俗说的不会认表。
但对于电子表,只要你认识阿拉伯数字,就能轻松读取时间。
这次哪怕心疼一点,哪怕是大出血一次,也得赶紧抢啊!
钱没了,多攒两天就又有了。
但这么好看的衣服,下次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呢?
李婉婉不断地在吆喝,也是向人们传达这样的思想,鼓动人们千万不要错失良机,赶紧下手买!
李婉婉这次一共带来8个款式的衣服,每个款式分为大中小三个码,每个码又有两件,所以一共是48件。
连一个小时都不到,这48件衣服就被抢购一空!
有些手头宽裕点的人,甚至一下子买了两件。
有些人来得比较晚,买不到适合自己的尺码了,就买大一号的衣服,拿回家修修改改就能穿了。
这个年头,谁还没有一手“改衣服”的绝技呢?
要不是李婉婉没带备用的衣服,顾客们甚至都想把她身上穿的那一件衣服扒下来买走。
等李婉婉终于闲下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摊位之前已经没有顾客了,因为摊位上的衣服都卖光了。
有些顾客没有抢到,有些顾客还想再买新衣服,于是在临走之前,还依依不舍地问李婉婉,下一批衣服什么时候能到货。
李婉婉傻眼了,因为她也不知道下一批衣服什么时候到货。
李婉婉看着自己兜里多出来的192块钱,这赚钱速度也太快了吧?其中还有48块钱是陈松许诺给他的提成,当做工资了。
就这么短短一个小时的工夫,她就赚到了别人一个半月的工资?
当然了,其实严格算起来,成本要比这个高多了。
包括陈松进货的48块钱,还包括他们在路上的车票钱,以及吃、喝、住,等各种花销,还有他们投入的时间、精力、体力,这些都要算作成本的。
但李婉婉依然觉得这已经很多了,就算一个月只跑一趟五羊城去进货,就能赚到别人一个半月的工资!
更何况她和陈松几人上次只是去趟路子了,现在已经把路全部铺好。
等下次再去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进货,然后直接返回,节省大量的时间,如果一直不停地进货的话,一个月大概能跑三到四趟。
而且只要手里资金充裕,每次可以直接进一火车皮的货,甚至更多!
李婉婉觉得自己找到了想做的事业!
她不仅要赚钱,还要让本地人都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到时候她再进一些化妆品,让整个古安市的女人们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正好她父亲不是手里有点闲钱,想做点生意,还没找到好的投资方向吗?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吗?
但这事还得先问过陈松,得到他的同意才行,因为这个门路是陈松帮她找到的,如果她自己做这个服装生意了,那不是相当于抢了陈松的财路吗?
她不能做那种事,也不屑于做那种事!
如果陈松同意了,把这个权利下放给她,允许她做这个生意了,她才能名正言顺、心无愧疚地去做。
这个时代的人力和时间并不值钱,所以对于陈松来说,这些衣服的成本也就48块钱左右,其余的成本可以平摊到其他商品上。
而且这些都是他在返程之前,用手里剩余的资金,顺手购买的货物,回来试试市场的接受度,能赚一点算一点。
这些衣服的总收入是192元,他要扣除48块钱的成本,再扣除给李婉婉的48块钱提成,还剩下96元,大约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三个半月的工资了。
在陈松看来,这完全就是小钱儿,根本不值当的去做,还不如小吃摊每天带给他的收入多呢。
除非是用火车皮,一车皮一车皮的大量进货,那还有点意思。
但那样的话,销售又是个问题,哪怕卖去古安市和省城,也不一定就能很快消化掉。
但小吃摊也不会一直红火下去。
饭包刚一推出来的时候,周围的人都没吃过这东西,觉得很好吃,于是争相购买。
但时间一长,大家对这个口味总有吃腻了的时候,到那时候销量就会下滑。
而且这东西的配方早晚会被别的有心人研究明白,到时候就会出现竞品了。
烤地瓜和火烧豆腐脑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陈松必须一直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才能不被后来的同行给挤下去。
……
旁边的电子表摊位,也是被围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这种数字式的电子手表,比传统的机械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机械表的制作,对各个零件的精密度要求非常高,所以制作成本高,成品率也低一点,因此价格就贵。
一块普普通通的上海手表,都要卖到80块钱,这可不是普通老百姓想买就能买得起的。
而在陈松这里,最贵的一块电子表才只需要20块钱,看上去就已经很漂亮了。
大家买不起80块钱一只的机械表,还买不起20块钱一只的电子表吗?
其次,这时候的龙国市场上,还没推出全自动的机械表,因此每天都需要人们手动上弦,也就是上发条,比较繁琐而麻烦。
如果某一天忘了上发条,手表的走时就会逐渐变慢,直至最后彻底停摆。
但电子表呢,只要电池有电,就可以一直走时,不用每天都惦记着上发条,省心省力。
顶多就是每隔几天,时间不精准了,调一下时间就行了。
而且陈松还让苏建国三个人,大力宣传,下次就会单独进一批银锌纽扣电池,只要谁家的电子表没电了,就可以来他们家购买电池,不会让大家的电子表没有电池可用的。
这样就彻底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第三,数字式的电子表,比传统的机械表看上去更有科技感,更洋气。
其实在后世的时候,很多玩表的资深老玩家还是喜欢玩机械表,甚至还有人专门喜欢玩复古款的。
但在这个时代,人们见到机械表的机会比较多一些,但数字式的电子表却是很少见到,就觉得这是高科技的产物,自然也就觉得更洋气、更好看了。
第四,很多老百姓都读不懂机械表上的时间,也就是通俗说的不会认表。
但对于电子表,只要你认识阿拉伯数字,就能轻松读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