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陆战野去洗干净了饭盒,两人就一起出了门。
陆战野去了团部,而苏冬菱背着背篓直接出了部队,她打算去上柳树村用大米换玉米面。
现在一斤玉米面是一毛四,而大米是一毛九七,一斤大米换一斤二两玉米面,应该会有人换吧!
现在这个年代私下交易是不允许的,交换东西少的话还好说,要是多的话就得找个靠得住的人了。
想到这里,她的脑子里出现了潘三奶奶那精神抖擞的样子。
坐着公交车到下柳树村下车后,苏冬菱就往村子里走。
这个时间,村子里很安静,应该都去上工了。
苏冬菱按照记忆中的线路找到了潘三奶奶家。
她从大门口往里看去,院子里只有潘三奶奶一人坐在摇椅上手里拿着蒲扇有一搭没一搭的扇着,眼瞅着就要睡着了。
她轻轻的敲了敲院门,就走进了院子。
“潘三奶奶,您在家呢啊。”
听到声响的潘三奶奶缓缓睁开了眼睛,看到是苏冬菱立马露出了一抹慈祥的笑容,惊喜的喊道,
“是你这个丫头啊,快进来坐啊。”
苏冬菱笑着走了过去,在潘三奶奶旁边的板凳上坐了下来,
“潘三奶奶,您最近身体还好吧!”
“好着呢,就是年纪大了,爱犯困,刚刚就迷迷糊糊的差点睡着了。”
潘三奶奶笑眯眯的看着苏冬菱,“你这丫头没事时不会来我这的,说吧,这次来找我是有啥事?”
这丫头长得是越来越好看了,比她第一次见时,又白净了不少。
要不是上次在警局见了这丫头的对象,她都想将自家在城里上班的三孙子介绍给她了。
苏冬菱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露出个尴尬的笑容,
“潘三奶奶,事情是这样的,我有一个朋友,她手里有不少的大米,她想用大米换玉米面,我是没门路的,这不就来求您了。”
说是她朋友换玉米面是苏冬菱提前想好的,倒不是她信不过潘三奶奶,而是为了省事,反正她有假面。
潘三奶奶听了这话,眼睛一亮,压低声音说道,“你这丫头,胆子不小啊,这种事都敢掺和,要是弄不好,会出事的。”
苏冬菱笑着点点头,“我知道啊,所以就来找您了啊,您在村子里德高望重,认识的人多,想着能帮找个可靠的人换一换。”
潘三奶奶沉吟了一会儿,然后拍了拍苏冬菱的手,小声说道,“行,这事儿,我帮了,不过你得告诉我她为啥换那么多玉米面?”
苏冬菱毫不迟疑的回道,“她跟我说,是她们村子里人多,粮食不够,就想将大米都换成玉米面,但去粮店换,不如私下换得合适。”
潘三奶奶点点头,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私下换得肯定比粮店换得多些。
“那你朋友打算按多少来换?”
苏冬菱凑到潘三奶奶耳边,小声的说道,“她打算一斤大米换一斤三两的玉米面。”
潘三奶奶想了想,在心里算了算,在粮店一斤大米要一斤五两的玉米面才能换得到,这样算来这丫头要一斤三两不贵。
“行吧,这事儿我帮了,你在这里等我会儿,我去问问村里有没有人家要换。”
苏冬菱感激的说道,“潘三奶奶,真是太谢谢您了。”
“行了,谢就不用了,这也算是好事,现在细粮紧缺,就算是想买细粮也不容易,就怕大家都没有余粮,那我也就没办法了。”
陆战野去了团部,而苏冬菱背着背篓直接出了部队,她打算去上柳树村用大米换玉米面。
现在一斤玉米面是一毛四,而大米是一毛九七,一斤大米换一斤二两玉米面,应该会有人换吧!
现在这个年代私下交易是不允许的,交换东西少的话还好说,要是多的话就得找个靠得住的人了。
想到这里,她的脑子里出现了潘三奶奶那精神抖擞的样子。
坐着公交车到下柳树村下车后,苏冬菱就往村子里走。
这个时间,村子里很安静,应该都去上工了。
苏冬菱按照记忆中的线路找到了潘三奶奶家。
她从大门口往里看去,院子里只有潘三奶奶一人坐在摇椅上手里拿着蒲扇有一搭没一搭的扇着,眼瞅着就要睡着了。
她轻轻的敲了敲院门,就走进了院子。
“潘三奶奶,您在家呢啊。”
听到声响的潘三奶奶缓缓睁开了眼睛,看到是苏冬菱立马露出了一抹慈祥的笑容,惊喜的喊道,
“是你这个丫头啊,快进来坐啊。”
苏冬菱笑着走了过去,在潘三奶奶旁边的板凳上坐了下来,
“潘三奶奶,您最近身体还好吧!”
“好着呢,就是年纪大了,爱犯困,刚刚就迷迷糊糊的差点睡着了。”
潘三奶奶笑眯眯的看着苏冬菱,“你这丫头没事时不会来我这的,说吧,这次来找我是有啥事?”
这丫头长得是越来越好看了,比她第一次见时,又白净了不少。
要不是上次在警局见了这丫头的对象,她都想将自家在城里上班的三孙子介绍给她了。
苏冬菱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露出个尴尬的笑容,
“潘三奶奶,事情是这样的,我有一个朋友,她手里有不少的大米,她想用大米换玉米面,我是没门路的,这不就来求您了。”
说是她朋友换玉米面是苏冬菱提前想好的,倒不是她信不过潘三奶奶,而是为了省事,反正她有假面。
潘三奶奶听了这话,眼睛一亮,压低声音说道,“你这丫头,胆子不小啊,这种事都敢掺和,要是弄不好,会出事的。”
苏冬菱笑着点点头,“我知道啊,所以就来找您了啊,您在村子里德高望重,认识的人多,想着能帮找个可靠的人换一换。”
潘三奶奶沉吟了一会儿,然后拍了拍苏冬菱的手,小声说道,“行,这事儿,我帮了,不过你得告诉我她为啥换那么多玉米面?”
苏冬菱毫不迟疑的回道,“她跟我说,是她们村子里人多,粮食不够,就想将大米都换成玉米面,但去粮店换,不如私下换得合适。”
潘三奶奶点点头,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私下换得肯定比粮店换得多些。
“那你朋友打算按多少来换?”
苏冬菱凑到潘三奶奶耳边,小声的说道,“她打算一斤大米换一斤三两的玉米面。”
潘三奶奶想了想,在心里算了算,在粮店一斤大米要一斤五两的玉米面才能换得到,这样算来这丫头要一斤三两不贵。
“行吧,这事儿我帮了,你在这里等我会儿,我去问问村里有没有人家要换。”
苏冬菱感激的说道,“潘三奶奶,真是太谢谢您了。”
“行了,谢就不用了,这也算是好事,现在细粮紧缺,就算是想买细粮也不容易,就怕大家都没有余粮,那我也就没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