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屋里,她听见沈巧云和几个大娘聊天的声音传来。显然钱青梅的事已经传开了,成了她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那小子我见过,”沈巧云的声音透过墙壁传来,“整天在街上晃悠,不务正业。”
“可不是嘛,”另一个声音应和道,“青梅也是命苦,摊上这么个事。”
但很快,街道办的人开始挨家挨户走访,谈论知识青年下乡的事情。每到一户,都会引起一阵压抑的沉默。
“这是要赶尽杀绝啊,”沈巧云握着孙雨南的手,声音发颤,“好不容易把你留在身边,现在又要...”
夜深了,孙雨南坐在床边,望着窗外发呆。她知道,沈巧云想留下她,但这件事并不是那么容易。街道办的人态度坚决,说是上面的政策,必须执行。
沈巧云在隔壁翻来覆去,床板发出轻微的响声。孙雨南知道,她一定也睡不着。自从离婚后,沈巧云就像变了一个人,不再大声说笑,整天愁眉不展。
院子里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似乎是钱家又起了争执。钱老黑的咒骂声,钱青梅的哭声,还有邻居们的劝阻声,交织在一起。这样的场景,最近变得越来越频繁。
礼拜天,街道办的陈大姐又来做工作了。
这种事情她已经习以为常。自从高中毕业后,她就成了大家口中的“社会闲散人员”。没有工作,没有下乡,连相亲都相不成。每天早上醒来,都要面对邻居们或怜悯或鄙夷的目光。
“小南,你在发什么呆?”沈巧云从屋里出来,手里还拿着洗到一半的衣服。水珠从她的手肘滴落,在地上留下深色的痕迹。
孙雨南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妈,我出去一趟。”
“你又要去哪儿?”沈巧云皱起眉头,手中的衣服滴答着水,“是不是又要去乡下倒腾东西?”
孙雨南没说话,只是低着头整理衣角。她知道母亲的担忧,但她别无选择。
“站住!”沈巧云一把拽住她的胳膊,洗衣服的泡沫沾在孙雨南的袖子上,“你这孩子,怎么越大越不听话了?你知不知道被抓到会有什么后果?”
“我知道。”孙雨南轻声说,目光落在母亲布满皱纹的手上。那些皱纹里藏着太多艰辛,她不想再给母亲添麻烦,但她更不能一直这样窝在家里。
沈巧云看着女儿倔强的侧脸,心里又酸又涩。为了这个女儿,她连婚都离了,就是不想让她受苦。可现在,形势比人强,她却无能为力。
“陈大姐之前又来问你的事。”沈巧云松开女儿的手,声音里带着疲惫,“要不......”
“我不下乡。”孙雨南斩钉截铁地说,声音里带着少有的坚决。
沈巧云还想说什么,院子外突然传来脚步声。
陈大姐笑眯眯地走了进来,那笑容让孙雨南觉得刺眼:“哟,小南在家啊?正好,阿姨跟你说说话。”
孙雨南抿着嘴不说话,手指在衣角处绞成一团。她讨厌这种虚伪的笑容,讨厌这种居高临下的语气。
“你看看,你这样多不像话。”陈大姐摇头叹气,脸上的笑容逐渐收敛,“你这么大个姑娘了,总不能一直赖在家里吧?现在知青下乡是国家政策,你这样抗拒,像什么话?”
“我有手有脚,不会饿死。”孙雨南说着,目光直视陈大姐。
陈大姐被这眼神刺得不快,脸色一沉:“你这话说的。你以为组织上不知道你在做什么?偷偷去乡下倒腾东西,这是什么出路?”
孙雨南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她想反驳,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是啊,她在做什么?不过是在政策的夹缝中求生存罢了。
沈巧云连忙打圆场:“陈大姐,您别生气。小南这孩子就是嘴硬,心里还是明白的。”
“我不明白。”孙雨南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愤怒,“为什么非要我下乡?为什么不能让我留在城里?凭什么有人可以找关系进工厂,我就必须去农村?”
这一连串的问题像是压在心底多时的石头,终于找到了发泄的出口。院子里一时安静下来,连树上的麻雀都停止了叫声。
陈大姐被问住了。确实,总有些人能找到关系,把孩子安排进工厂。但这种话不能说出来,这是潜规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
“小南,你这思想很危险啊。”陈大姐严肃地说,语气里带着威胁,“我看你是非要吃点苦头才能明白。你这样下去,小心把你妈也给连累了。”
沈巧云急了:“陈大姐,您别这样。小南她......”
“妈。”孙雨南打断了母亲的话,“您别求她。”
说完,她转身就往外走。背影挺得笔直,仿佛要与整个世界对抗。
“你这孩子......”沈巧云追了两步,却被陈大姐拦住。
“让她去吧。”陈大姐冷笑着说,“年轻人,总要碰几次壁才能长记性。”
孙雨南一路快步走出胡同,穿过几条小巷,直到看不见家门口的人影,才放慢脚步。初夏的阳光毒辣,照得人睁不开眼。她从口袋里掏出几个桃子,这是今天早上从空间换出来的。
桃子个头不大,但水分足,皮薄肉嫩。这样的桃子,一个能卖五分钱。虽然不多,但总比什么都不做强。她知道这条路不好走,但她别无选择。
转过街角,她看到几个穿着蓝制服的人正在检查路过的行人。孙雨南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躲进了墙角的阴影里。她知道那是工商管理局的人,专门抓像她这样的“投机倒把分子”。
口袋里的桃子突然变得烫手,孙雨南深吸一口气,转身往另一条街走去。她需要换个地方,需要更小心一些。这种躲躲藏藏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她不知道,但她知道自己不能认输。
街道上人来人往,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孙雨南混在人群中,像一片随波逐流的落叶。她看到有人骑着自行车从身边经过,车筐里放着工作证。那是她曾经也幻想过的生活——有一份正经工作,不用东躲西藏。
孙雨南漫步在街道上,手里把玩着一瓶刚刚从空间取出的牛奶。初夏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飘散着若有若无的槐花香。
街边的小摊贩们东张西望,时不时往巷子里缩,生怕被抓个正着。这个年代,谁敢明目张胆做买卖?除非是走投无路的人。孙雨南见过那些倒爷们,躲在暗处交易,事后装作不认识的样子。有趣的是,她还专门去那些巷子里转悠过,想看看能不能找到蛛丝马迹。
“那小子我见过,”沈巧云的声音透过墙壁传来,“整天在街上晃悠,不务正业。”
“可不是嘛,”另一个声音应和道,“青梅也是命苦,摊上这么个事。”
但很快,街道办的人开始挨家挨户走访,谈论知识青年下乡的事情。每到一户,都会引起一阵压抑的沉默。
“这是要赶尽杀绝啊,”沈巧云握着孙雨南的手,声音发颤,“好不容易把你留在身边,现在又要...”
夜深了,孙雨南坐在床边,望着窗外发呆。她知道,沈巧云想留下她,但这件事并不是那么容易。街道办的人态度坚决,说是上面的政策,必须执行。
沈巧云在隔壁翻来覆去,床板发出轻微的响声。孙雨南知道,她一定也睡不着。自从离婚后,沈巧云就像变了一个人,不再大声说笑,整天愁眉不展。
院子里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似乎是钱家又起了争执。钱老黑的咒骂声,钱青梅的哭声,还有邻居们的劝阻声,交织在一起。这样的场景,最近变得越来越频繁。
礼拜天,街道办的陈大姐又来做工作了。
这种事情她已经习以为常。自从高中毕业后,她就成了大家口中的“社会闲散人员”。没有工作,没有下乡,连相亲都相不成。每天早上醒来,都要面对邻居们或怜悯或鄙夷的目光。
“小南,你在发什么呆?”沈巧云从屋里出来,手里还拿着洗到一半的衣服。水珠从她的手肘滴落,在地上留下深色的痕迹。
孙雨南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妈,我出去一趟。”
“你又要去哪儿?”沈巧云皱起眉头,手中的衣服滴答着水,“是不是又要去乡下倒腾东西?”
孙雨南没说话,只是低着头整理衣角。她知道母亲的担忧,但她别无选择。
“站住!”沈巧云一把拽住她的胳膊,洗衣服的泡沫沾在孙雨南的袖子上,“你这孩子,怎么越大越不听话了?你知不知道被抓到会有什么后果?”
“我知道。”孙雨南轻声说,目光落在母亲布满皱纹的手上。那些皱纹里藏着太多艰辛,她不想再给母亲添麻烦,但她更不能一直这样窝在家里。
沈巧云看着女儿倔强的侧脸,心里又酸又涩。为了这个女儿,她连婚都离了,就是不想让她受苦。可现在,形势比人强,她却无能为力。
“陈大姐之前又来问你的事。”沈巧云松开女儿的手,声音里带着疲惫,“要不......”
“我不下乡。”孙雨南斩钉截铁地说,声音里带着少有的坚决。
沈巧云还想说什么,院子外突然传来脚步声。
陈大姐笑眯眯地走了进来,那笑容让孙雨南觉得刺眼:“哟,小南在家啊?正好,阿姨跟你说说话。”
孙雨南抿着嘴不说话,手指在衣角处绞成一团。她讨厌这种虚伪的笑容,讨厌这种居高临下的语气。
“你看看,你这样多不像话。”陈大姐摇头叹气,脸上的笑容逐渐收敛,“你这么大个姑娘了,总不能一直赖在家里吧?现在知青下乡是国家政策,你这样抗拒,像什么话?”
“我有手有脚,不会饿死。”孙雨南说着,目光直视陈大姐。
陈大姐被这眼神刺得不快,脸色一沉:“你这话说的。你以为组织上不知道你在做什么?偷偷去乡下倒腾东西,这是什么出路?”
孙雨南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她想反驳,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是啊,她在做什么?不过是在政策的夹缝中求生存罢了。
沈巧云连忙打圆场:“陈大姐,您别生气。小南这孩子就是嘴硬,心里还是明白的。”
“我不明白。”孙雨南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愤怒,“为什么非要我下乡?为什么不能让我留在城里?凭什么有人可以找关系进工厂,我就必须去农村?”
这一连串的问题像是压在心底多时的石头,终于找到了发泄的出口。院子里一时安静下来,连树上的麻雀都停止了叫声。
陈大姐被问住了。确实,总有些人能找到关系,把孩子安排进工厂。但这种话不能说出来,这是潜规则,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
“小南,你这思想很危险啊。”陈大姐严肃地说,语气里带着威胁,“我看你是非要吃点苦头才能明白。你这样下去,小心把你妈也给连累了。”
沈巧云急了:“陈大姐,您别这样。小南她......”
“妈。”孙雨南打断了母亲的话,“您别求她。”
说完,她转身就往外走。背影挺得笔直,仿佛要与整个世界对抗。
“你这孩子......”沈巧云追了两步,却被陈大姐拦住。
“让她去吧。”陈大姐冷笑着说,“年轻人,总要碰几次壁才能长记性。”
孙雨南一路快步走出胡同,穿过几条小巷,直到看不见家门口的人影,才放慢脚步。初夏的阳光毒辣,照得人睁不开眼。她从口袋里掏出几个桃子,这是今天早上从空间换出来的。
桃子个头不大,但水分足,皮薄肉嫩。这样的桃子,一个能卖五分钱。虽然不多,但总比什么都不做强。她知道这条路不好走,但她别无选择。
转过街角,她看到几个穿着蓝制服的人正在检查路过的行人。孙雨南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躲进了墙角的阴影里。她知道那是工商管理局的人,专门抓像她这样的“投机倒把分子”。
口袋里的桃子突然变得烫手,孙雨南深吸一口气,转身往另一条街走去。她需要换个地方,需要更小心一些。这种躲躲藏藏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她不知道,但她知道自己不能认输。
街道上人来人往,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孙雨南混在人群中,像一片随波逐流的落叶。她看到有人骑着自行车从身边经过,车筐里放着工作证。那是她曾经也幻想过的生活——有一份正经工作,不用东躲西藏。
孙雨南漫步在街道上,手里把玩着一瓶刚刚从空间取出的牛奶。初夏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飘散着若有若无的槐花香。
街边的小摊贩们东张西望,时不时往巷子里缩,生怕被抓个正着。这个年代,谁敢明目张胆做买卖?除非是走投无路的人。孙雨南见过那些倒爷们,躲在暗处交易,事后装作不认识的样子。有趣的是,她还专门去那些巷子里转悠过,想看看能不能找到蛛丝马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