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留名青史,次第颠倒-《大明:靖难戍边,称霸天下》

  李承恩压低声音,道:“他们似乎察觉到了。”

  “意料之中。”

  长孙忘情目不斜视,只是天罗面具下的那张倾国倾城的俏脸上,浮现一抹笑意。

  “他们只注意到了武卫营,却没有注意到你的女卫营,那也是群巾帼不让须眉的,七十六个陆地神仙,数百天象,是极可怕的战力。”李承恩扫了眼长孙忘情女卫营的情况,亦是感觉到心潮澎湃。

  那是过去的他们,那一年做好战死沙场准备的他们,完全无法想象的力量和成就。

  现在,却有时候觉得,稀疏平常,不算什么。

  李承恩甚至觉得,跟着自家殿下日久,心态似乎都有些漂了。

  长孙忘情奇怪的看了脸色变幻的李承恩,接着看向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久久不能平静的徐玉和杨清义等人,提醒道:“诸位应当庆幸,如此军队忠于殿下,于你们,与大明而言,乃是天大的幸事。”

  众人闻言,思绪斗转。

  “对呀,苍云和天策越强,我们应该与有荣焉才对啊!”杨清义一拍脑门,这天下无敌的力量是他们这一边的,他们震惊归震惊,完全不需要有任何担心的心理,该担心的是他们的敌人才对啊!

  徐玉等人亦是长舒了口气,不忘朝长孙忘情躬身一礼,致谢:“多谢燕帅提醒,微臣等实在太过震惊,一时心神为其所夺,险些钻了牛角尖!”

  “是极是极,殿下有如此强军,我等该高兴,庆贺才是。”

  “数十万金刚境大军,莫说是我大明,便是天下诸国,又有何人何方可挡?”

  “欸,沈大人所言极是啊!”

  “靖难在前,不可朝行夕改,否则还真想奏请殿下,出兵天下,讨伐诸国,扫灭各方,成一统之霸业!”

  “哈哈哈,有燕帅和李承恩大统领统帅的苍云与天策在,这又何难?”

  众人此时脸上哪儿还有刚才的惊骇欲绝之色,纷纷喜上眉梢,议论纷纷,说起靖难时脸上全无担忧,只剩下喜色。

  毕竟,他们就是大明的臣子。

  对于大明的情况,谁人不是了若指掌?

  相对天下诸国,大明的国力算得强盛,可那也要看跟谁比。

  跟蒙元或者大辽、大隋等国比,大明无惧一战,胜负两说。

  可要是对上朱缙振和今日他们看到的天策和苍云军?

  陕西三司所有官员都想象不到,大明拿什么赢!

  “恐怕,就算太祖高皇帝复生,太宗皇帝亲自率领太宗一朝所有大军,面对殿下麾下的天策和苍云军,也会被一击即溃吧!”徐玉忍不住想到。

  毕竟,太祖高皇帝和太宗文皇帝再厉害,再具传奇色彩,终究也只是凡人。

  而他们面前,单单李承恩的武卫营,就抵得上洪武加上永乐两朝所有高手的总和数倍,在他们身后的天策和苍云军,随便拉出十万人,就能将两朝吊起来锤。

  夸张一点的说法就是,闭着眼睛都能赢。

  与徐玉相差无几,陕西三司大部分官员,此时都抱着同样的想法,甚至开始幻想起将来朱缙振出兵天下,一统山河,将如今分裂的各国纳归大明治下,他们执政一方,流芳千古的画面了。

  人生在世,无非名利二字。

  名,他们想要,且似乎已唾手可得。

  望着眼前这天下无敌的军队,他们想象不到还有什么能够阻止他们?

  既然天下一统已经势不可挡。

  他们这些人,名垂青史,不过分吧?

  哪怕只是寥寥几笔,好歹也是留名青史的存在。

  而利益二字,最动人心。

  大明虽好,可蛋糕就那么大。

  可若是大明一统天下,大隋、南北两宋、蒙辽等国全部加起来,随便一点东西就能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吃得满嘴流油。

  他们这些最早跟着朱缙振的老臣,将来随便混个爵位,恐怕都比不会比当上内阁阁老差。一个人说不得就能缔造千百年不衰的世家大族。

  如何能不令人心动。

  朱缙振的声音,在众人的耳边响起:

  “欲征天下,先得守得天下。”

  “孤年幼时,有道士为孤测过命。”

  “说孤托生此世,不是为了叫世上享太平,而是叫世上动刀兵!”

  说到此处,朱缙振露出一抹嗤笑,那道士的确有几分本事,可惜也仅仅只有几分而已。

  但徐玉和马佑、沈冰等人,却是动容。

  因为,朱缙振奉天靖难,又亮出‘所有’底牌,高调的展示天策与苍云军的真实情况,明眼人都知道,靖难之后,必然就是席卷天下的战争。

  那为朱缙振测命的道士,倒是算得准确无误。

  然而,就在此时,朱缙振的声音又响起:“但孤却觉得他测算的不准,当场掀了他的摊子。因为,孤叫世上动刀兵,是为了万世千秋享太平,而非是要霍乱天下。”

  “他虽算到一部分,却次序颠倒了!”

  无论卜算的真假,还是命运,都有着它的顺序。

  一旦乱了次第,命运和结果就会发生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如此浅显的道理,朱缙振面前的陕西群臣自然都懂,无不暗暗点头,对朱缙振露出崇敬之色。

  他们都在朱缙振的麾下效命,数年光景,自然也早就知道朱缙振的为人和性格,绝非所谓枭雄可比。

  “殿下是绝代雄主,是要给世上带来万世太平,如始皇帝和汉高祖一般结束战乱纷争的千古一帝。是如汉文帝,如太祖高皇帝、太宗文、仁宣二帝一般缔造治世、盛世的千古名君。那道士窥得一点天机,亦不过是殿下宏图霸业的冰山一角,又不知殿下胸襟之伟岸博广,所得结果自然是引人发笑。”布政使徐玉微微笑道。

  虽然有阿谀奉承之嫌。

  但徐玉这一番话也是真心实意。

  正德十年才上任陕西布政使的徐玉,很清楚过去陕西百姓过的是什么水深火热的日子,而今陕西百姓过的又是什么富裕的日子。

  广纳谏言、减轻赋税,大力开垦土地,与民生息。

  太多太多朱缙振亲自定下的政策,将这靠近边关的荒凉之地,硬生生变成了一副盛世景象。如今如此,徐玉相信朱缙振登基称帝后,亦复如是。

  再加上今日朱缙振掀开底牌后,展现出的天策和苍云全部力量,完全有一统天下,结束纷争的无敌底蕴。

  因此,徐玉那一番话,众人非常认同。

  而眼下,最重要的事。

  还是靖难。

  沈冰抬头看了眼天色,转身朝朱缙振躬身道:“殿下,时辰到了。”

  其余众将,陕西三司所有官员,异口同声,请朱缙振点阅兵马。

  “请殿下检阅!”

  “请殿下检阅!”

  “请殿下检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