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大华王朝的历史-《寒门布衣天子》

  “那后来又怎样了?”

  刘天华听到这些,觉得与后世自己,所了解的那段历史,相差也不大啊!

  “后来大乾王朝存续四百年,中间经过几次夺位混战,但每任皇帝,必须有这传国玉玺,才能得到承认...”

  苏晓妹接着说道。

  “哦,原来是这样啊...”

  刘天华点点头道。

  “八百年前,大乾王朝最后一任皇帝! 眼看北方蛮族叛军,就要攻入皇城!他举火自焚,从此这传国玉玺,就失踪了...”

  苏晓妹,轻轻叹了一口气,接着又道。

  “从此以后天下大乱,几百年间,中原大地上,前前后后、大大小小,成立了几十个国家,和短暂王朝!”

  “那是真够乱的,就没出现啥雄主,统一全国吗?”

  刘天华也不禁,有些好奇地说道。

  “因为那些皇帝,没人得到那传国玉玺!大家都不服气,所以那些政权,都只能是地方割据势力而已!”

  “这么说!这几百年乱世里,这么多割据势力,相互攻伐! 最后受苦的,还是老百姓...”

  刘天华想到后世,“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的古训,也不禁感慨道。

  “嗯!直到一百多年前,中原大地,终于出现一位盖世雄主,经过四处南征北战,才统一大半国家!”

  苏晓妹提到此人,眉宇间才稍放松。

  “哦!此人是谁?”

  “ 就是宁世宗周荣,他继承皇位后! 经过多年励精图治,改善民生,富国强兵,建立了大宁王朝...”

  “大宁王朝?”

  刘天华越听越有些迷糊,这历史走向越发偏差了!

  “嗯!宁世宗是所有人都敬佩的一代雄主!他致力于统一大业,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富庶!”

  苏晓妹脸上,也露出敬佩之色,接着说道。

  “他还立下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 ,只可惜他英年早逝,未完成统一大业!”

  “天嫉英才,真是可惜了...” 刘天华也感慨说道。

  “宁世宗驾崩后,他六岁儿子即位!禁军大将,归华军节度使赵恒山,突然发动兵变!胁迫小皇帝禅位!”

  “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刘天华听到这,不禁脱口而出!

  “什么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官人、你也别打岔啊...”

  苏晓妹也讲到了兴致处,白了刘天华一眼,接着说道。

  “那赵太祖深得宁世宗信任与重托,但却发动兵变夺取宁家江山!心中也很愧疚...”

  “哼! 这种人愧疚啊? 是不是做些表面文章,封个官,给个免死金牌啥的?”

  刘天华听到这儿,脑海中,就想到那黄袍加身历史桥段了...

  “啊,官人! 你怎么知道?确实如此!他降小黄帝为周王,还给周家丹书铁券,保他们富裕生活!”

  “不仅如此,赵太祖为笼络人心,坐稳皇位,还与几大世家约定共治天下,对百姓也很宽容!”

  苏晓妹平静地说道。

  “当时,大宁王朝那些文武大臣,就没人站出来,表示反对吗?”

  “怎么没有啊? 当时很多将军和世家,都表示反对!但后来赵太祖,带人镇压下去...”

  苏晓妹说到这,情绪有些低落。

  刘天华伸手牵住她的手,能感到她的手,微微有些发抖。

  可见当时,双方大战,一定相互杀的人头滚滚,血腥风雨...

  “后来那些反对势力,不是被杀,就是逃到海外,或是隐藏下来,可惜...”

  苏晓妹又不禁叹了一口气。

  “可惜什么?”

  “大华王朝政权,虽稳定了!但中原男子也死伤大半!宁世宗当年统一全国壮志,永远也实现不了...”

  “奇怪! 关于这大宁王朝,以及从前这些历史,我怎么都没,听说过?”

  刘天华突然想到,自己来这时代,也有不短时间了。

  之前,他还特地派人,去找些书籍,想了解下这时代的历史!

  可惜却一无所获!

  就连诸葛梦龙,都对以前历史,了解甚少!

  “官人,因大华皇室,得国不正!等赵太祖坐稳皇帝位后,就下令收缴全国各地史书!”

  苏晓妹说到这,还向屋外看了看,仿佛怕被别人!

  偷听到他们今晚的谈话一般!

  “赵太祖晚年下令,有敢议论大宁王朝者,一律杀无赦!”

  “这么狠?”

  刘天华一听,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是啊!等到后来,大华皇室更下令,有敢议论历史朝代者,杀无赦!”

  “这些历史,只有世家大族内部人,口口相传才知道些!父亲也是悄悄讲述给兄长听,被我偷听到...”

  苏晓妹嫁给刘天华已有一段时间了。

  今天要不是因为见到这传国玉玺,她也不会把这些历史,讲给刘天华听!

  怕他无意中,与人交流时,祸从口出!

  “这就是文字狱,典型的愚民政策啊!”

  刘天华听到这,也不禁摇了摇头!难怪大华王朝,要重文轻武!

  他们在士林中,推崇儒学,到处宣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再用三纲五常,条条款款,来禁锢这些文人思想!

  而对那些武将,却希望他们,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武夫!

  天天给他们洗脑,要他们懂得,忠君报国就行了,至于其他的,啥也不用学,啥也不用知道...

  “这统治手段,高!实在是高...”

  ... ...

  京城杨府!

  此时大院中,冷冷清清!

  但杨府老寿星,折老太君,还端坐在客厅里。

  下手位置,坐着几个妇人!

  “国辉家的,你近期还有收到北方来信?”

  “老太君,孙媳还未曾收到!”

  “哦! 看来他们战事繁忙,暂时还没有空写信啊!”

  “老太君!您无需多虑, 有相公坐镇雁门关,契丹狗肯定攻不过来!”

  镇北侯杨华夫人,曹英娥开口劝说道。

  这么晚了,老太君还把大家召集起来,肯定还是牵挂着前线战事的!

  “我们杨家,世代忠烈! 到老身这代,七个儿子,六位因抵抗外敌,为国捐躯!”

  说到这,老太君脸色虽有悲壮,但更多的,却是一种自豪!

  “目前,只剩下六郎杨华一人,仍在坚守边关,可他年纪也不小了!老身这几晚都睡的不踏实!”

  老太君今年已年近八十,但身体依然很硬朗!

  但她出身的西北折家,也是武将世家,她从小跟随父兄练武,弓马娴熟,所以体质非常好!

  “老太君...”

  众人见老太君这么说,一时都不知怎么劝说。

  这时,杨国昌夫人王兰莹,突然想起一件事,连忙开口说道。

  “老太君,孙媳这刚收到廷栋,从淮安府发来书信,还没来得及看完呢!”

  “呵呵,廷栋这孩子,天资聪明,是天生学武的料!就是有些骄傲自满了,还需要历练啊!”

  杨廷栋是老太君几个重孙儿中,最喜欢的一个!

  “他在信中都说些什么啊? 你把信拿来....”

  老太君把信取了过来,细细看了起来!

  因为这位重孙儿,将是他那一辈里,最有出息的一位!

  也不知他最近都在忙些啥,可不能把时间都荒废了...

  等老太君看完信后,突然哈哈大笑道。

  “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