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曹国公往事-《寒门布衣天子》

  考虑到接下来一段时间,自己行事较为不便。

  刘天华随后又找来张小勇。

  将一些重要的事交代了一下。

  尤其是黑风岭洪天赐那边的对接安排,与万通镖局合作事宜,以及北方契丹那边信息等...

  在返回杨府的路上。

  杨廷琪情绪,与上午出门时相比,明显有些低落。

  “呵呵,琪儿 你这是怎么了?”

  “天华哥,我知道你去国子监学习是好事,但想到要一个月不能见到你,心里就难受...”

  “我这可也不是为了娶到你,才答应爷爷那条件? 起码要先考中个举人,才能配得上你啊!"

  “呵呵,再说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刘天华笑说安慰道。

  “就是你嘴巴会说...” 杨廷琪听闻刘天华这么一说,噗呲一声轻笑了出来。

  随后又默念刘天华说的那最后一句话,顿觉心里甜滋滋的...

  等回到杨府。

  刘天华向镇北侯汇报,今天的经历后。

  镇北候心中也是先惊又喜,他说道:

  “听闻那吴连在京城也是嚣张跋扈、好用斗狠之人,你两次得罪吴家子弟,这梁子算是接下了!”

  “不过我没想到,你竟然会遇到曹国公和王老,尤其是曹国公,已经闭门谢客多年了...”

  刘天华听闻奇怪道。

  “这又是为何?”

  “哎! 还不是因为当年北方战事...”

  镇北候提及当年的情况,也是无奈长叹一声。

  当年曹家先祖曹林,追随开国皇帝赵恒山打天下,先是参与灭后蜀的军事行动,之后又领兵十万平定南唐。

  曹家乃为六大将门世家之首,曹林本人也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三国公之一。

  此后曹家,在大华也一直受到历任皇帝礼遇有加,更有两任皇后出自曹家。

  但赵家皇室为巩固统治,采取重文轻武才是既定国策。

  曹家作为将门世家,也与潘家、杨家等其他将门世家一样,地位都在渐渐跌落。

  直到这一代的曹国公曹信,在哲宗帝病危之际,受其临终所托。

  在经过激烈皇位争夺战中,请他全力辅佐,使当时毫无根基的七皇子赵全真顺利登基。

  而惠宗帝赵全真刚刚成为皇帝后,对曹国公也是言听计从,很是尊重。

  尤其在对待周边蛮夷侵犯时,在军事大方向上,基本都是由曹国公做主。

  那段时间,在曹国公等主战派的领导下,大华在边境上,也打过几场胜仗...

  可随着惠宗帝坐稳皇位,他胆小怕事、贪图享受的性格开始渐渐暴露出来。

  尤其是在以钱惟庸为首的主和派怂恿下,与曹国公想开疆扩土的想法,越发冲突起来。

  每次打了败仗要赔款求和。

  可打了胜仗,他们不是想着乘胜追击,还是一心想着赶紧求和。

  说到这,镇北侯又是长叹一声才道。

  “直到十年前,在与契丹人大战中,大郎国平因孙松暗中投降契丹,导致蓟州失陷,兵败被杀!”

  “ 虽然后来以曹国公、郑总管等一些主战派的指挥下,收复了蓟州等一些失地。”

  “面对大好形势下,但钱惟庸、牛海庆、孙嵩、李缅等大批主和派人鼓噪下,朝廷最后还是主动赔款求和。”

  “更是将一心求战的征北军,就地解散了,曹国公虽据理力争,可惠宗帝始终不理!”

  “ 随后双方不欢而散,曹国公遭受猜疑,心灰意,退出朝堂,闭门不出,而郑总管也被调到东北都督府!”

  “自此,朝堂彻底被钱惟庸、孙嵩、李缅等皇上心腹近臣掌控,再也听不到主战派的声音了...”

  刘天华从镇北侯寂落的神态中,也能感受到他们这些将门世家,这些年的苦闷了!

  “不过,我今天看曹国公的状态,也还蛮好的,连喝了好几碗酒,也没事...”

  刘天华安慰道。

  “恩! 不讲过去这些不开心往事了~! 本来老夫还想着,亲自带你去拜见王老,请他帮你入国子监的.”

  “没想到你们竟然已经见面了! 接下来你一定要专心读书,对这次春闱乡试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随后镇北候又是叮嘱了一番,才让他离去。

  ... ...

  等到了下午申时,也就是五点左右。

  刘天华见天色有些晚了,于是带上罗氏兄弟,向太子府而去。

  太子府占地面积很大,处于京城东大街。

  等刘天华到了之后,报上姓名后,门口侍卫像是早就得到了通知。

  不一会!

  一个管事模样的人就出门将刘天华领进府里。

  “刘公子,冯长史已经交代了,先带你去到他那儿一趟...”

  “有劳了...”

  随后刘天华也观看了一下,只见府里小桥流水,假山亭石,奇木花卉,布置得都极是精美。

  不一会!

  他更是见到府中有一汪湖水,湖边长着一些草木,从远处望去,令人赏心悦目。

  在这寸土寸金的京城里,有如此美景,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而那管事之人,带着他穿过长廊,进入一处大厅时,刘天华更是发现这里,充盈着书香气息!

  文字书画、名贵的屏风,以及用作摆设的瓷器、漆器等,无不透露出一种儒雅和贵气。

  “呵呵,鹏飞,终于来了啊!” 这时太子府长史冯世宽,微笑着从外面走了进来。

  “见过冯长史。” 刘天华躬身行礼。

  “呵呵! 别客气了,走,我带你去太子那里 ”

  “不过,今晚太子请的几位客人,都是青年才俊,等会我也帮你引荐一下,大家可以相互交流下。”

  冯世宽一边在前面带路,一边说道。

  不一会。

  两人就到了一个,大气与古朴交融的一出门庭处,等推门进去。

  刘天华就发现里面香气缭绕, 五、六名穿着华丽的年轻士子,正在饮酒,相互轻声交流。

  最上首更是端坐一位,穿着锦服,年纪略长的年轻人,!

  他容貌俊朗,眉目有神,举手投足都是修养和底蕴,嘴角还挂着一丝微笑。

  “太子, 这是今晚最后一名贵客了!”

  “他就是这次,在雁门关大捷中立下头功的,桃源县刘天华刘公子...”

  “学生见过太子殿下!” 刘天华连忙躬身行礼道。

  众人见刘天华没给太子下跪行大礼,都是一惊。

  太子赵德仁见刘天华不以官场下属身份行礼,眸子深处闪过了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悦。

  但随即立马笑着说道。

  “刘公子,那请快进入座吧...”

  等刘天华找了个靠后的位置坐下后。

  那几位年轻士子,这时也都在打量着刘天华。

  众人见他穿的干净整齐,衣服也很合身,布料却是很普通的那种。

  与他们这些衣着光鲜亮丽的公子一比,立马有些相形见绌。

  再加上刚才听冯长史介绍,他是来自外地穷乡僻壤之地,又刚从边关前线回来。

  即使立下再大的功劳,还是一名武夫而已。

  所以几人都对他投来不屑的目光,不明白太子为何请这样的人赴宴,不是拉低宴会的档次了吗?

  为此他们继续之前的相互吹捧,高谈阔论,不时引经据典说上几句,以希望引起太子重视!

  但始终没人主动和刘天华进行攀谈和交流。

  刘天华从他们的对话中,得知他们都是近年文坛中,崭露头角之人。

  其中几名举子更是有望,在今年秋闱会试中,一举夺魁考中进士。

  刘天华只是默默听着,对他们的阔论,也不插话!

  更是对冯长史示意他多主动交流的眼神,浑然不意。

  本来他就对这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士子们不大感冒。

  而且这次参加赴宴也是因为不好驳太子的面子,中间他只是偶尔客气的,回应几句太子的询问而已

  只有冯长史见他受了冷落,又没能参与其中,所以还会不时过来,和他交流几句。

  等宴会进行一段时间后。

  “好了! 诸位都是孤今晚请来的贵客, 不过,孤还请到一位名人大家,为众人展示才艺!”

  “有请凤凰楼李琬茹李姑娘...”

  随着太子赵德仁话音刚落。

  那几位士子一听到太子,把凤凰楼李琬茹也请来了,顿时都兴奋的惊呼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