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剿匪计划-《寒门布衣天子》

  刘天华看向杨国昌道。

  “恩师,刚才听闻你所说,我才知道当前的局势,是这般错综复杂!”

  “您对弟子又有知遇之恩!”

  “刚才恩师也提到,这李缅处心积虑,以苏杭应奉局为工具,不惜搞乱江南,也想争夺浙江州刺史职位!”

  “而与李家实力相比,恩师如要争取浙江州刺史之位,就必须要拿出更惊人的政绩才行.”

  “为此,弟子建议,恩师可以率先在淮安府内,设施一个剿匪计划来!!”

  “以安一府百姓生活之安宁,当然这剿匪的声势,也必须造的越大越好!”

  “争取一举消灭境内大大小小所有匪患,对内可以赢得民心,对上则是一个莫大政绩!”

  “随后将此政绩上报朝堂,在弟子想来,定能让李家,以及那些反对之人,都无话可说,..”

  刘天华平静道。

  “什么?

  “你是说,发动一场大规模剿匪行动?让淮安府境内,不再有匪患?”

  杨国昌听闻,也是一惊。

  “鹏飞,你虽然上次你剿灭了桃源县境内那牛头山土匪!但在淮安府境内,其他八县之地!”

  “大大小小、起码不下二十股土匪! 洪泽、金湖两县交界处,更是有一股巨匪占据山头!”

  “其匪首都已传了几代人,此前官府也曾多次派兵围剿,都是无功而返!”

  “现在眼前这特殊时期,怎么可能一举剿灭这么多土匪?”

  刘天华这时,却是淡淡一笑道。

  “恩师,刚才不也提到,打算向王刺史,推荐我出任江东州为了未来新军指挥使吗?”

  “在这新军成立前!”

  “我作为恩师门下弟子,手中正好有一支民团,想协助恩师,在淮安府境内剿匪!”

  “弟子深知百姓生活够苦了,如果再加上土匪祸乱之害,更是民不聊生,我刘家就曾深受其害...”

  “淮安府既在恩师治理之下,也是我家乡所在,我要为家乡百姓做些事,那不是理所应当吗?”

  杨国昌听闻一愣,随后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不错...鹏飞所言正合我意!”

  刘天华随后,继续说道。

  “恩师,弟子在来之前,其实就已经下令扩大护卫团规模了!”

  “我想此事,廷栋应该已经向你说过了吧?”

  杨国昌听闻点头道。

  “不错,之前栋儿回来和我说,他现在做了什么营长,手下将会有三、四百骑兵!”

  “我还以为他夸大其词,他一个十五岁的小子,又是在这江东地区,哪会有这么多骑兵让他统领..."

  “为此,我还训斥了他一顿!”

  “今日听你这么一说,看来他所言非虚! ”

  “鹏飞,你能提前就开始布局,这做的很好!”

  “你说的没有错! 为师也正发愁,与李家族人相比,我想拿下这浙江刺史,真是有不小难度。”

  “现在听你这么一说,倒也茅塞顿开啊..”

  杨国昌拍了拍刘天华的肩膀,笑着道。

  “恩师,对此可还有补充?”刘天华道。

  “嗯!这事就这么定了! ”

  “关于这次剿匪,你那些民团人员的编制方面,就由我来想办法安排。”

  “至于军饷、以及所需的兵器盔甲等,这些还需要你自己多想办法。”

  “另外,这次在报朝廷剿匪战功上,可能不方便把你列为首功,这你也要能理解!"

  杨国昌反应倒也很快。

  听了刘天华的建议,马上就想到了几个方面的事。

  随后,他觉得刘天华出力这么多,可不能让他吃亏,于是又道。

  “不过这次剿匪所得的全部赃款,你只需上交一成给到官府就可以了!”

  “这其中一成的意思,你可懂得?”

  杨国昌问道。

  “明白! 恩师。我这次带兵剿匪,本就不求战功! 我现已是伯爵,那些荣誉,对我而言基本没什么用!”

  “但对恩师而言,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却很大,所以这次剿匪的筹划和战功等,可全记在恩师名下!”

  “至于人员费用和兵器等,恩师也不用操心!”

  “这些我都会自行安排好! 至于最后剿匪所得,我自会分一成以上给当地官府,让他们也分享些好处!”

  刘天华点了点头,觉得比预想的要好一些!

  他这次临时提出,帮杨国昌在淮安府全境剿匪!

  虽说主要目的是帮杨国昌刷名望,争取让他早日能成为一方大员。

  但同时也可以让新成立的护卫旅,早点参加实战,以达到练兵的目的!

  当然通过几次剿匪总结下来的经验来看。

  一般土匪窝里,都藏有不少抢来的财物和粮食。

  只要在剿匪过程中,控制好人员伤亡,那自己基本上不会亏,甚至还有的大赚!

  原本他还以为,到别的县城剿匪,杨国昌会让他,将所得剿匪起码要分出三到五成给当地官府!

  因为这次是到别的县城,而不是在桃源县境内。

  肯定要麻烦对方不少,肯定是分匀些好处给到那些地方官员。

  而且恩师刚才也强调,这其中一成,也是由自己说了算,大致意思下就好!

  对此,他是相当满意了。

  “鹏飞,那些作战人员的军饷和兵器,我虽然一时不好帮你解决!”

  “但我会发文到各县城,要求他们必须帮你们解决粮草,及一切后勤问题。”

  “因为你这次自愿去剿匪,也算是帮了当地官府一个大忙,他们理应出份力的~!”

  “尤其是各县的那些县尉,以及驻地的厢军,可归你统一调派!”

  “鹏飞,随后你对外可直接宣称,你们这支民团,就是本府刚刚编练出的一支新军,归我直接调派!”

  “接下来一段时间,至少在淮安府境内,你不用担心任何官员的影响,一切可便宜行事!”

  杨国昌眉头舒展,笑着说道。

  刘天华听闻,更是大喜。

  听杨国昌这话的意思。

  这已给是他手下的兵马算是定性了,用后世的话说,算是有了正式编制。

  同时也暗示刘天华在这次剿匪之际,可不受任何人约束。

  借机扩大自身势力范围,在其他县城,提前做些适当的安排,起码也要把当地厢军统一指挥起来。

  看来自己这位恩师,洞若观火!

  这已经在为他最终调离淮安府后,提前在做准备了!。

  更是为刘天华,在今后进一步有更大发展,提前进行铺路....

  杨国昌虽没有点破,但刘天华岂会听不明白,他会心一笑!

  “恩师的话,鹏飞会铭记在心。”

  心想看来通过这次剿匪练兵之事,既能帮恩师增加政绩和名望,争夺浙江刺史之位!

  同时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自己也能在趁机在淮安府各县境内安插势力。

  有自己这恩师在背后支持,起码也能把那几个县的县尉,或是拉拢过来,或是直接更换掉。

  这算是妥妥的,实现了双赢!

  所以说,有时帮人,其实就是在帮自己。

  “但是鹏飞,你也应该明白,毕竟剿灭淮安府境内的匪患,只是一时之事!”

  “所以你的眼界,还要放长远些! 下一步起码也要放眼,整个江东州!”

  杨国昌意有所指,慎重说道。

  刘天华点了点头,他心中也是明白,

  目前这剿匪计划,确实只能进行一时,算是个短期内的特殊行动。

  一旦完成了这项任务,解决了这个事之后。

  如争取成为江东州新军指挥使,那他就需提前做好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