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隆武八年,十月二十日。
京城,文德殿内
皇帝赵德智听完上报的消息之后,猛得抬起头问道:
“镇北侯他们父子,怎会如此?”
“定北军数千人马一路风尘仆仆,这才赶到西北前线,怎么会与西夏人一战,就差点被西夏人打了全军覆没了?”
“他们杨家军镇守雁门关期间,面对数十万契丹大军的进攻,也能抵抗数月时间岿然不动!”
“怎么面对西夏军队会如此不堪?”
“西北都督府的吴琦,怎么没有派兵及时支援,是否没有及时给定北军调拨粮草?”
恭宁帝赵德智虽然即位才三个月时间,但对于朝臣之间那些勾心斗角之事。
他可是从小就耳濡目染的。
太尉兼兵部尚书孙世卫俯身道:
“陛下,根据吴都督发来的军报,他当时也实属无奈之举!
“因为他们西北军,被西夏人围困在西安城数月时间,已经快断粮了啊!”
“为了安全起见,所以才没有派兵出城支援!”
皇帝赵德智听闻一时怔住。
“朕......朕之前,不是已经让孙相,督促户部筹措大批粮草送过去吗?”
他这话说完后,转头看向站在另一边的宰相孙嵩。
“陛下,现在形势变化很快!”
“谁能想到叛军刘天华在浙江敢公开造反呢? 他一战不仅打败了徐开数万官兵,还打败了两万多倭奴雇佣兵。
“害得江南地区的赋税一直收不上来,导致国库空虚的很!”
“老臣也是费尽心思,才让户部从其他地方筹措了两批粮草送去西北前线。
“然而这些粮草,对十数万西北军来说,还是远远不够。"
“更何况,户部安排运送粮草的队伍,还有一支在半路上,被一批不明身份的土匪给劫了!”
孙嵩站出来,拱手不紧不慢的说道。
“是啊,陛下,我们户部一接到孙相指令,就及时调派了两批粮草过去!”
“但往西北前线”路途遥远不说,这一路上也不大安全,损失很大。”
户部尚书立即出列说道。
赵德智一听到他们这么说,心中也是暗自叹了一口气。
他也不知道对方所说的,运往西北前线的那些粮草,到底真的被劫掠,还是那些押运粮草的人,与人勾结监守自盗!
如今这件事,看来也只有这宰相孙嵩自己最清楚了。
他自即位以来。
心也存在一份抱负之心,他也想有所作为,振兴朝纲,开疆拓土,青史留名。
但这三个月下来。
他渐渐发现,自己像是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给牢牢的困住一般。
因为现在整个朝堂上政事,几乎都被孙家父子给把控了。
在六部官员里,兵部、户部、工部、刑部里的人,都是孙家父子提拔和主动投靠之人。
而礼部尚书王星辰辞官在家中丁忧,吏部尚书郑阳在朝堂,只要不危及自身利益,几乎一言不发,像个透明人。
而宁国公潘豹虽然是赵德智最为信赖之人,但潘豹作为一名武将,在朝堂上也是势单力孤。
根本没能力与孙家父子抗衡。
并且当初潘豹刚到京城后,也是靠与孙家父子结盟,才能一举打垮曹国公和钱惟庸等人的势力。
并趁机除掉了康王和晋王两位皇子,最终让排在后面的四皇子得以登基。
所以潘豹深深知道,孙家这对父子二人的势力,以及做事的阴险和狠毒。
不到万不得已,他潘豹在朝堂上,是绝不会轻易站出来,公开反对孙家父子意见的。
而且目前,他们父子正在对付杨家人,潘豹也真求之不得呢。
此时,孙世卫继续道:“陛下,臣以为吴都督之前的所做的措施,并不不妥之处!!”
“此时他主要任务,就是带领西北军坚守住西安城,就算是西夏人围攻!”
“想来以吴都督领兵之能,那些西夏人想攻破都城难如登天!”
“臣推测,只要吴都督再能固守数月,那些西夏人自身的粮草,也会不济的。”
“而且西夏大军这次在城外,与定北军大战,自身也损失不小。”
“且见到朝廷援军已至,且又见西安城久攻不下,应该会考虑退兵...”
恭宁帝赵德智听到孙世卫这么说,脸色还有些难看。
当初他们都说因西北战事紧急,需要朝廷派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将去西北坐镇,统一协调西北军。
才能抵御西夏人的进攻。
随后又是孙世卫推荐,让因伤闲赋在家的镇北侯杨华,及时赶赴西北前线。
并将世代镇守雁门关的杨家军,也一并调往西北。
他当时因刚刚即位,不敢轻易驳了他们的意见,这才答应下来。
为此还害得杨府老太君进宫当面质问。
而此刻,等镇北侯父子真得带兵在西北前线,与西夏人决战时。
孙世卫又换了一种说辞。
说只要吴琦能再坚守西安城一段时间,西夏人自然会主动撤兵。
竟然如此,那当初让定北军从雁门关,千里迢迢赶赴西北前线,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再不懂这里面的弯弯绕,但起码也知道!
杨家这一百多年来,起码对他们赵家,还是很忠心的!
如此这次定北军,真在西北前线全军覆没了,对大华朝廷绝对是一大损失。
文德殿内!
见到赵德智一言不发,大厅内顿时安静下来。
这时,恭宁帝身边的大太监范得海,见了皇帝不悦,为打破这凝重气氛,连忙喊道。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范得海作为新皇帝赵德智身边最贴心的人,他能体会到皇帝一直都在隐忍。
想着等到有什么合适机会,早点从孙家父子将权力拿回来。
“陛下。”
孙嵩此时俯身道:
“臣以为,当下最要紧的依然是筹措粮草, 毕竟现在南边有刘天华的叛军,西北有西夏人,此时国库空虚......”
赵德智看了他一眼:“孙相,可有什么好办法?”
孙嵩道:“如今地方赋税正在加紧征讨中,但老臣以为,在民间有不少潜在的富户,一直对陛下忠心耿耿!”
“他们一时想报国却是无门,所以......”
话还没有说完,赵德智就已经明白孙嵩的意思了。
大华百姓中,商人富户地位低下,他们就算是再有钱也是上不得台面的身份。
若是能让他们以捐粮和捐钱来换官位,短时间内或许真的可以筹措来一笔粮草物资。
那些商人富户,只要给他们一个官身,或是赐予他们一定的地位,
定有大批的商人富户,愿意拿出来钱粮交换。
但朝廷一旦放开这等卖官鬻爵的口之,不仅代表着史制彻底崩坏。
而孙嵩作为主管此事的宰相,更不知能从中得到多少巨额财富了。
所以作为皇帝的赵德智,还有一丝理智,都不可能轻易答复此事了。
“陛下,孙相这个建议很好,既能解决朝廷的国库空虚,还能让那些忠于陛下的人,能为国效力!”
还不等赵德智开口拒绝。
接任孙嵩御史中丞职位的黄潜江,就第一个站出来附和道。
而他一站出后,像是发出了明确号令。
顿时户部、工部、刑部、兵部等朝堂上大部分官员,都纷纷出列,表态附议。
赵德智看了一眼,站在一旁像是要睡着了的吏部尚书郑阳。
希望他能站出来反驳一下,毕竟这等事也是吏部主管的分内事务。
但让恭宁帝赵德智失望的是,
作为吏部尚书,郑阳似乎刚才没有听到孙嵩的话,依然一言不发,不作任何表态。
而这时宁国公潘豹,也小心翼翼,悄悄向赵德智使了一个眼色。
恭宁帝赵德智沉默良久后,这才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说道:
“竟然如此,那孙相你就去安排吧!”
“不过,还是要尽量......尽量保存朝廷体面。”
“臣遵旨。”
孙嵩此时,很是得意看向看了一眼众朝臣,随后又看了孙世卫一眼。
孙世卫于是,也俯身道:
“陛下,臣等之前,关于为一批年轻将领请封之事......”
赵德智皱眉。
心中更加的不快起来....
京城,文德殿内
皇帝赵德智听完上报的消息之后,猛得抬起头问道:
“镇北侯他们父子,怎会如此?”
“定北军数千人马一路风尘仆仆,这才赶到西北前线,怎么会与西夏人一战,就差点被西夏人打了全军覆没了?”
“他们杨家军镇守雁门关期间,面对数十万契丹大军的进攻,也能抵抗数月时间岿然不动!”
“怎么面对西夏军队会如此不堪?”
“西北都督府的吴琦,怎么没有派兵及时支援,是否没有及时给定北军调拨粮草?”
恭宁帝赵德智虽然即位才三个月时间,但对于朝臣之间那些勾心斗角之事。
他可是从小就耳濡目染的。
太尉兼兵部尚书孙世卫俯身道:
“陛下,根据吴都督发来的军报,他当时也实属无奈之举!
“因为他们西北军,被西夏人围困在西安城数月时间,已经快断粮了啊!”
“为了安全起见,所以才没有派兵出城支援!”
皇帝赵德智听闻一时怔住。
“朕......朕之前,不是已经让孙相,督促户部筹措大批粮草送过去吗?”
他这话说完后,转头看向站在另一边的宰相孙嵩。
“陛下,现在形势变化很快!”
“谁能想到叛军刘天华在浙江敢公开造反呢? 他一战不仅打败了徐开数万官兵,还打败了两万多倭奴雇佣兵。
“害得江南地区的赋税一直收不上来,导致国库空虚的很!”
“老臣也是费尽心思,才让户部从其他地方筹措了两批粮草送去西北前线。
“然而这些粮草,对十数万西北军来说,还是远远不够。"
“更何况,户部安排运送粮草的队伍,还有一支在半路上,被一批不明身份的土匪给劫了!”
孙嵩站出来,拱手不紧不慢的说道。
“是啊,陛下,我们户部一接到孙相指令,就及时调派了两批粮草过去!”
“但往西北前线”路途遥远不说,这一路上也不大安全,损失很大。”
户部尚书立即出列说道。
赵德智一听到他们这么说,心中也是暗自叹了一口气。
他也不知道对方所说的,运往西北前线的那些粮草,到底真的被劫掠,还是那些押运粮草的人,与人勾结监守自盗!
如今这件事,看来也只有这宰相孙嵩自己最清楚了。
他自即位以来。
心也存在一份抱负之心,他也想有所作为,振兴朝纲,开疆拓土,青史留名。
但这三个月下来。
他渐渐发现,自己像是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给牢牢的困住一般。
因为现在整个朝堂上政事,几乎都被孙家父子给把控了。
在六部官员里,兵部、户部、工部、刑部里的人,都是孙家父子提拔和主动投靠之人。
而礼部尚书王星辰辞官在家中丁忧,吏部尚书郑阳在朝堂,只要不危及自身利益,几乎一言不发,像个透明人。
而宁国公潘豹虽然是赵德智最为信赖之人,但潘豹作为一名武将,在朝堂上也是势单力孤。
根本没能力与孙家父子抗衡。
并且当初潘豹刚到京城后,也是靠与孙家父子结盟,才能一举打垮曹国公和钱惟庸等人的势力。
并趁机除掉了康王和晋王两位皇子,最终让排在后面的四皇子得以登基。
所以潘豹深深知道,孙家这对父子二人的势力,以及做事的阴险和狠毒。
不到万不得已,他潘豹在朝堂上,是绝不会轻易站出来,公开反对孙家父子意见的。
而且目前,他们父子正在对付杨家人,潘豹也真求之不得呢。
此时,孙世卫继续道:“陛下,臣以为吴都督之前的所做的措施,并不不妥之处!!”
“此时他主要任务,就是带领西北军坚守住西安城,就算是西夏人围攻!”
“想来以吴都督领兵之能,那些西夏人想攻破都城难如登天!”
“臣推测,只要吴都督再能固守数月,那些西夏人自身的粮草,也会不济的。”
“而且西夏大军这次在城外,与定北军大战,自身也损失不小。”
“且见到朝廷援军已至,且又见西安城久攻不下,应该会考虑退兵...”
恭宁帝赵德智听到孙世卫这么说,脸色还有些难看。
当初他们都说因西北战事紧急,需要朝廷派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将去西北坐镇,统一协调西北军。
才能抵御西夏人的进攻。
随后又是孙世卫推荐,让因伤闲赋在家的镇北侯杨华,及时赶赴西北前线。
并将世代镇守雁门关的杨家军,也一并调往西北。
他当时因刚刚即位,不敢轻易驳了他们的意见,这才答应下来。
为此还害得杨府老太君进宫当面质问。
而此刻,等镇北侯父子真得带兵在西北前线,与西夏人决战时。
孙世卫又换了一种说辞。
说只要吴琦能再坚守西安城一段时间,西夏人自然会主动撤兵。
竟然如此,那当初让定北军从雁门关,千里迢迢赶赴西北前线,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再不懂这里面的弯弯绕,但起码也知道!
杨家这一百多年来,起码对他们赵家,还是很忠心的!
如此这次定北军,真在西北前线全军覆没了,对大华朝廷绝对是一大损失。
文德殿内!
见到赵德智一言不发,大厅内顿时安静下来。
这时,恭宁帝身边的大太监范得海,见了皇帝不悦,为打破这凝重气氛,连忙喊道。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范得海作为新皇帝赵德智身边最贴心的人,他能体会到皇帝一直都在隐忍。
想着等到有什么合适机会,早点从孙家父子将权力拿回来。
“陛下。”
孙嵩此时俯身道:
“臣以为,当下最要紧的依然是筹措粮草, 毕竟现在南边有刘天华的叛军,西北有西夏人,此时国库空虚......”
赵德智看了他一眼:“孙相,可有什么好办法?”
孙嵩道:“如今地方赋税正在加紧征讨中,但老臣以为,在民间有不少潜在的富户,一直对陛下忠心耿耿!”
“他们一时想报国却是无门,所以......”
话还没有说完,赵德智就已经明白孙嵩的意思了。
大华百姓中,商人富户地位低下,他们就算是再有钱也是上不得台面的身份。
若是能让他们以捐粮和捐钱来换官位,短时间内或许真的可以筹措来一笔粮草物资。
那些商人富户,只要给他们一个官身,或是赐予他们一定的地位,
定有大批的商人富户,愿意拿出来钱粮交换。
但朝廷一旦放开这等卖官鬻爵的口之,不仅代表着史制彻底崩坏。
而孙嵩作为主管此事的宰相,更不知能从中得到多少巨额财富了。
所以作为皇帝的赵德智,还有一丝理智,都不可能轻易答复此事了。
“陛下,孙相这个建议很好,既能解决朝廷的国库空虚,还能让那些忠于陛下的人,能为国效力!”
还不等赵德智开口拒绝。
接任孙嵩御史中丞职位的黄潜江,就第一个站出来附和道。
而他一站出后,像是发出了明确号令。
顿时户部、工部、刑部、兵部等朝堂上大部分官员,都纷纷出列,表态附议。
赵德智看了一眼,站在一旁像是要睡着了的吏部尚书郑阳。
希望他能站出来反驳一下,毕竟这等事也是吏部主管的分内事务。
但让恭宁帝赵德智失望的是,
作为吏部尚书,郑阳似乎刚才没有听到孙嵩的话,依然一言不发,不作任何表态。
而这时宁国公潘豹,也小心翼翼,悄悄向赵德智使了一个眼色。
恭宁帝赵德智沉默良久后,这才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说道:
“竟然如此,那孙相你就去安排吧!”
“不过,还是要尽量......尽量保存朝廷体面。”
“臣遵旨。”
孙嵩此时,很是得意看向看了一眼众朝臣,随后又看了孙世卫一眼。
孙世卫于是,也俯身道:
“陛下,臣等之前,关于为一批年轻将领请封之事......”
赵德智皱眉。
心中更加的不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