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永平元年,正月二十日。
京城、王府内
穿着一身青衣的原东北都督府大总管郑纲,在一名下人的带领下,大步进入了王府内!
在恭宁帝即位,孙家掌握朝廷大权,势力越发膨胀之后。
之前对以郑阳、郑纲兄弟两人为首的郑家实力还有忌惮的孙嵩!
年底前,在孙世卫的强烈建议下。
终于松口让御史在朝堂上公开弹劾,东北都督府大总管郑纲,对当初曹凤私自兵返回京城造反之事!
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让大理寺将其下狱,严加审问!
当第一名御史向郑家开炮后,朝廷上那些官员,哪个不是精明之人!
他们也都看出这是孙家,终于开始要向郑家动手的征兆了,于是不少人都纷纷开始附议。
虽然吏部尚书郑阳是三朝元老了,且深谙官场的精髓,号称政坛不倒翁。
但这一次,即使小皇帝赵德智为了朝廷平衡,暗里对郑家有一定的偏袒!
但面对孙家遍布朝廷党羽咄咄逼人的质问后,郑阳也只能无奈退让!
最后还是以郑纲主动辞官,从而避免下狱而结束。
而东北都督府大总管的位置,也终于如愿以偿落入了孙世卫的心腹,兵部侍郎袁建心的手中。
至此,除了西北方向,因正与西夏人交战,而仍由吴琦就任西北都督府大总管外。
现全国各地的兵权,基本都被孙世卫及其心腹所掌握。
此时!
郑纲一进院子,就看到了被禁足在家几个月原礼部尚书王星辰,正坐在院子里一个鱼池边垂钓!
此时,他脸上的气色看起来很不错,并没有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见到郑纲过来,王星辰立即起身,面带微笑道:
“佑安,今日什么风,把你送到我这儿了?”
“王兄,好久不见!近日听闻你身体不适,我这是特意前来看来。
另也听兄长说,你们府里有一道鱼汤做的不错,今日特来品尝下!”
郑纲边说,边拱手说道。
王星辰笑了笑:“哈哈,那你来的正好! 我今日又钓了几条肥鱼,佑安正好一起尝尝鲜!”
郑纲:“呵呵,看来我也是有口福了......”
王星辰:“走,我们到书房谈!”
自从他禁足在府里后,以前车水马龙的王府,现在可谓门可罗雀了!
听闻好友郑家老二郑纲来访,这让王星辰很是开心。
但也知道对方这应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了。
两人一边走时,郑纲看向王星辰道:“王兄,最近可曾听闻,朝廷有人向皇上提出封孙嵩为王的消息?”
王星辰摇摇头道:
“哎,前段时间有好几个平时从不登门的人,突然就这时候找过来了,和我说起这事!”
“关于朝堂之事,我现已闲职在家,也算是无事一身轻,更不想参与孙家这等事!”
“所以后来再有人来登门,都被我以身体不适,不方便见客为由回绝了!”
说道这缓了一口气,脸上有怒气道:
“但我却知道大华朝自太祖建立以来,从没听闻有异姓封王之事....”
郑纲道:“哼,孙嵩权倾朝野,其狼子野心已是昭然若揭了! ”
“王兄,你身为礼部尚书,在孙嵩封王这事上,必要时也要站出来,明确表达反对态度才行!”
“否则,内阁一旦通过....”
等两人进入书房后!
让下人端上茶水后,王星辰沉默了一会儿后说道:
“现在关键还要看陛下决心,孙嵩想封王的想法,虽然说不上人尽皆知,可也差不了许多!”
“所以这事我们都要等等,......”
郑纲问:“等什么?”
这是很清楚的事,孙嵩先让心腹发出风声,就是在试探皇帝的底线,这点满朝文武谁不知道!”
“所以,皇上如果不愿意答应他,也该下决心动用后手了...”
后手?
恭宁帝面对孙家父子一直显得很是弱势。
哪怕孙家对郑家动手,想要夺取东北都督府的军权,恭宁帝想平衡一下,最后还是妥协了。
他还能有什么后手!
潘家吗?可即使晋升为宁国公的潘豹,在朝堂也被压得死死的。
郑纲作为曾经哲宗朝钦点的状元,且又为官多年!
其脑子转得飞快,但随后他猛的瞪眼问道。
“王兄,你的意思是赵奇迈?”
“不错!”
王星辰道:“之前孙嵩无论针对我们王家,还是你们郑家,我想这些,都还在陛下的容忍范围内!
“虽然陛下即位,孙家父子出力最大,所以他们也是得利最为丰厚,陛下对他们也是恩宠有佳!”
“但陛下年纪轻轻,也是想有一番作为,难道他就甘心大权旁落?让内阁宰相一手遮天?”
“孙嵩想成为异姓王,我猜想陛下这次应该不会轻易退让的!
“而皇城司使赵奇迈手里,一定掌握不少他们父子的罪证,就看陛下想怎么用了!......”
一直待在府中已有几个月没出门的王星辰!经过这次的大起大落,整个人气质好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举手投足之间,更增加了不少睿智。
而直到此时,郑纲端起茶水喝一口后道:
“回去后,我会将这些话转告兄长! ”
“好!”
两人随后,又相视一笑。聪明人说话,有事不用说得那么明白。
但随后郑纲眉头一皱,又道:
“其实我这次来,还是有一件重要的大事,要听听王兄的看法”
“哦,还有何事?”
“是关于倭奴人的!”
“昨日我在东北都督府一名心腹,从边关派人给我传来一则紧急消息,说几月前,倭奴人组成联军大败契丹!”
“ 随后倭奴大军长驱直入,先是占领契丹上都!
“就在契丹摄政王耶律运率领五十万大军,对抗倭奴三十万人马时,不知何故契丹内部发生大乱!”
“契丹大汗设计处死了耶律运父子,但没想到倭奴人,在内应配合下,也趁机进入契丹大都,并控制住契丹大汗!”
“ 前段时间,倭奴皇帝从海上带十万大军也进入契丹境内,并一举占领了契丹大部分城池!”
“这段时间,倭奴人正忙着派兵,四处追杀那些敢于反抗的契丹人!”
“而其中最大的一支反抗力量,就是从大都提前逃走的契丹南院大王耶律珍达!他身边已聚集起数万契丹大军。”
王星辰听到郑纲说的这些消息,心里猛地一惊:
“什么?
“你的意思是说,契丹被倭奴人打败了,连大都都被占领了?”
“是啊!”
“这、这怎么可能? ”
王星辰满脸震惊,他这样一个冷静的人,此时都开始不自觉紧张起来!
可想而知这件事对他的震撼有多可怕。
他执掌礼部多年,也经常与各国进京的使团打交道。
而在王星辰的印象里,这几十年来,他见过那些倭奴人,在见到他时,几个每个人脸上带着讨好的微笑!
而这些倭奴人在京城,比起西域那些使团的人,一般都显得很低调。
当然,因为他们身材普遍矮小,且皮肤偏黑,也没几个京城人,会真得看得起这些来自岛国的蛮夷。
而每次来京的这些倭奴使团,对京城的一切都很感兴趣,什么都想学习。
更有甚者,他们为了有机会能将家里子弟送进入国子监学习!
倭奴皇室或贵族们,还经常携带重礼来到王府,之位求见他的父亲一面。
没想到,就是这些平时表现出人畜无害的倭奴人,竟然打败了凶狠的契丹人。还占领了他们的大都。
“这事朝臣知道吗?”
王星辰艰难的咽了口唾沫。
“都还不知道! 袁建心自从接任东北都督府大总管后,不思如何整顿军务,只知花天酒地,打压异己!”
郑纲喝了口水后,继续说道:
“这次倭奴人能迅速占领契丹,看来他们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我们与契丹交战百年,互有胜负!”
“我也是没想到,这么强大的对手会突然倒下,至此难得时期,身为边关大总管的袁建心理应第一时间上报朝廷!”
“由内阁凑请陛下立即出兵,从而趁乱,夺回上次被契丹人占领的那些城池和领土!”
“可袁建心却是胆小怕事之人,那敢带兵出征? 他以此事尚未查明真伪为由,给压下暂时未报!”
“我那名心腹下属也是气愤不过,这才冒死派人给我传信....”
说到这,郑纲也是满脸遗憾之色。
此时,要是他还在东北执掌军权,遇到这种机会,肯定已经派人先夺回几个契丹边城才说。
反正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契丹人现在面临生死存亡这等危急下,哪里还敢两线开战,肯定宁愿吃点亏,先稳住大华再说。
“现在也不知发生这等惊天变化,后续我们中原会有什么影响?
“但我想朝廷与倭奴打交道已有多年,且关系一直还不错! 如契丹真被倭奴人占据,北方边关也能稳定下来...”
王星辰还是停留在原有对倭奴人的认知里,之前在他接待过的使团里。
倭奴使团比起契丹使团,可是要好打交道多了.
“但愿如此吧! 但我也是担心倭奴人在打败契丹后野心膨胀,会对我们中原不利,加强边关防御还是必要的!”
郑纲没和倭奴人直接打过交道,但还是有些担忧的说道。
“只是还是需要尽快禀明陛下,最好朝廷能派出一个使团,去契丹大都探探情况才好!”
沉吟片刻,王星辰说道。
“这事其他人可能不知!但我想以皇城司使赵奇迈能力,他应该早就知道了,毕竟皇城司的人在军中也有眼线!”
“而另外还有一个人,也应该同样早就知道了!”
“谁?” 王星辰连忙问道。
“太尉,兼兵部尚书孙世卫~!”
“是他?”
“不错,王兄别忘了此人之前,曾力主陛下雇佣在浙江沿海登陆的一群倭奴海盗!”
“让他们配合官兵,从光宁教手中夺回杭州城! ”
“不过随着刘天华成立华夏军,他不仅再次夺回杭州城,还将那一两万倭奴海盗也杀光了!”
“事后,孙世卫还将陛下建议,谋划着再次雇佣一批倭奴的亡命之徒,来征讨刘天华!”
“所以他一定也掌握着不少,关于倭奴军队战事的情况....”
随后,郑纲又说道!
“不过我听闻那些倭奴海盗在杭州城内造了不少孽!这些人被刘天华杀了也好...."
王星辰听到郑纲如此评价,也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哎,可惜这位曾经的福宁伯!如今....”
王星辰想到好友杨国昌父子因受其牵连,现还被关在大牢中。
而其弟王星河也同样被从江东刺史任上去职调回京城,心中不由感慨道:
“佑安,不满你说! 当初听闻刘天华因涉及光宁教,而被陛下宣布为叛匪要派人捉拿他时!”
“我感到为他可惜之际,也认为恭宁帝此举乃是天经地义之事,哪怕国昌和星河也遭遇厄运那也只能自认倒霉!”
“随后又听闻此子,竟然不遵圣旨乖乖受死,反而在浙江收编光宁军后举旗造反时!"
“我私下没少骂他身为读书人,竟然不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古训,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真枉受家父当日,在国子监悉心教导...”
说道这,王星辰又长长吐出一口气。
“可自从我也被陛下禁足在府里后,我翻看了不少家父留下的手稿,发现其中竟然记录不少鹏飞的想法!”
“让我看了,顿时有种茅塞顿开之感....
“.所以此时,对于鹏飞在江南所做之事也是释怀了,一切都静观其变吧...”
郑纲听闻,也是叹了口气:
“是啊! 我有时一想到,朝廷上现在那衮衮诸公,对于孙家父子那些不堪入目的讨好嘴脸,我就觉得恶心!
“也恨不得来来一场大清洗,才觉得痛快....”
说道这,郑纲忍不住在大腿上拍了一下!
随后他继续愤恨道:
“尤其这段时间,孙嵩为了拉拢人心,以国库空虚为由,公然大肆卖官鬻爵,到处封官许愿!”
“无论对方那些买官的人,人品如何,是否真有才学!只要那些人拍他马屁,效忠于他们父子,就一律提拔重用!”
“那些不愿与其同流合污之人,反而备受冷落和打击! ”
“兄长为了不让这朝廷全是孙家父子的爪牙,以待日后能发挥更大作用,一直与他们虚与委蛇!”
“可现在他的处境,也是越发艰难了...”
“我能理解郑兄的良苦用心! ”
“让他耐心在等等!”
王星辰,深呼吸,让自己的心情稍稍平复下来一些,看向郑纲道。
“现在契丹境内发生了变天大事,未来局势不明, 安佑你懂军事运筹,需让人继续盯紧那边情况!”
我只希望陛下在得知此事后,能让他早下决心,动用非常手段,铲除奸佞,我们才好配合行动!”
“否则现在一旦出面,都自身难保,还怎么与孙家父子斗?”
说到这,王星辰又道:
“安佑,告知郑兄一定保护好自身安危,不争一时长短,留着这有用之身!”
“等陛下荡清那些妖魔鬼怪之后,我们还要一起,尽快收拾那些人留下的这堆烂摊子呢!”
郑纲也深呼吸。
“王兄这一席话,我记下来!”
“兄长那边你也放心,他知道怎么做!”
接着,他眼神闪烁了一下:
“我也听闻江东那边,年前韦虎在淮安府接连遭遇大败,损兵折将不说,还丢失了几座县城!”
"尤其是他亲帅率数万人猛攻数月,可到现在也没攻下那座小小众兴城!”
“这可把孙世卫气得不轻....”
这句话说完时,郑纲脸上,不自觉露出些幸灾乐祸的笑容。
但随后他又沉声道:
“不过,孙世卫在恼羞成怒之下,他不仅让徐开调集浙江、江西、福建三州十数万兵马,准备荡平华夏叛军!”
“还给他那个不学无术的弟弟孙世飞,按了一个兵部巡查使的职位!
“跟随江东刺史唐虎一起去江东历练,其实就是给徐开、韦虎他们压力,进行督战而已。”
王星辰听闻,沉默下来。
因为他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京城、王府内
穿着一身青衣的原东北都督府大总管郑纲,在一名下人的带领下,大步进入了王府内!
在恭宁帝即位,孙家掌握朝廷大权,势力越发膨胀之后。
之前对以郑阳、郑纲兄弟两人为首的郑家实力还有忌惮的孙嵩!
年底前,在孙世卫的强烈建议下。
终于松口让御史在朝堂上公开弹劾,东北都督府大总管郑纲,对当初曹凤私自兵返回京城造反之事!
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让大理寺将其下狱,严加审问!
当第一名御史向郑家开炮后,朝廷上那些官员,哪个不是精明之人!
他们也都看出这是孙家,终于开始要向郑家动手的征兆了,于是不少人都纷纷开始附议。
虽然吏部尚书郑阳是三朝元老了,且深谙官场的精髓,号称政坛不倒翁。
但这一次,即使小皇帝赵德智为了朝廷平衡,暗里对郑家有一定的偏袒!
但面对孙家遍布朝廷党羽咄咄逼人的质问后,郑阳也只能无奈退让!
最后还是以郑纲主动辞官,从而避免下狱而结束。
而东北都督府大总管的位置,也终于如愿以偿落入了孙世卫的心腹,兵部侍郎袁建心的手中。
至此,除了西北方向,因正与西夏人交战,而仍由吴琦就任西北都督府大总管外。
现全国各地的兵权,基本都被孙世卫及其心腹所掌握。
此时!
郑纲一进院子,就看到了被禁足在家几个月原礼部尚书王星辰,正坐在院子里一个鱼池边垂钓!
此时,他脸上的气色看起来很不错,并没有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见到郑纲过来,王星辰立即起身,面带微笑道:
“佑安,今日什么风,把你送到我这儿了?”
“王兄,好久不见!近日听闻你身体不适,我这是特意前来看来。
另也听兄长说,你们府里有一道鱼汤做的不错,今日特来品尝下!”
郑纲边说,边拱手说道。
王星辰笑了笑:“哈哈,那你来的正好! 我今日又钓了几条肥鱼,佑安正好一起尝尝鲜!”
郑纲:“呵呵,看来我也是有口福了......”
王星辰:“走,我们到书房谈!”
自从他禁足在府里后,以前车水马龙的王府,现在可谓门可罗雀了!
听闻好友郑家老二郑纲来访,这让王星辰很是开心。
但也知道对方这应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了。
两人一边走时,郑纲看向王星辰道:“王兄,最近可曾听闻,朝廷有人向皇上提出封孙嵩为王的消息?”
王星辰摇摇头道:
“哎,前段时间有好几个平时从不登门的人,突然就这时候找过来了,和我说起这事!”
“关于朝堂之事,我现已闲职在家,也算是无事一身轻,更不想参与孙家这等事!”
“所以后来再有人来登门,都被我以身体不适,不方便见客为由回绝了!”
说道这缓了一口气,脸上有怒气道:
“但我却知道大华朝自太祖建立以来,从没听闻有异姓封王之事....”
郑纲道:“哼,孙嵩权倾朝野,其狼子野心已是昭然若揭了! ”
“王兄,你身为礼部尚书,在孙嵩封王这事上,必要时也要站出来,明确表达反对态度才行!”
“否则,内阁一旦通过....”
等两人进入书房后!
让下人端上茶水后,王星辰沉默了一会儿后说道:
“现在关键还要看陛下决心,孙嵩想封王的想法,虽然说不上人尽皆知,可也差不了许多!”
“所以这事我们都要等等,......”
郑纲问:“等什么?”
这是很清楚的事,孙嵩先让心腹发出风声,就是在试探皇帝的底线,这点满朝文武谁不知道!”
“所以,皇上如果不愿意答应他,也该下决心动用后手了...”
后手?
恭宁帝面对孙家父子一直显得很是弱势。
哪怕孙家对郑家动手,想要夺取东北都督府的军权,恭宁帝想平衡一下,最后还是妥协了。
他还能有什么后手!
潘家吗?可即使晋升为宁国公的潘豹,在朝堂也被压得死死的。
郑纲作为曾经哲宗朝钦点的状元,且又为官多年!
其脑子转得飞快,但随后他猛的瞪眼问道。
“王兄,你的意思是赵奇迈?”
“不错!”
王星辰道:“之前孙嵩无论针对我们王家,还是你们郑家,我想这些,都还在陛下的容忍范围内!
“虽然陛下即位,孙家父子出力最大,所以他们也是得利最为丰厚,陛下对他们也是恩宠有佳!”
“但陛下年纪轻轻,也是想有一番作为,难道他就甘心大权旁落?让内阁宰相一手遮天?”
“孙嵩想成为异姓王,我猜想陛下这次应该不会轻易退让的!
“而皇城司使赵奇迈手里,一定掌握不少他们父子的罪证,就看陛下想怎么用了!......”
一直待在府中已有几个月没出门的王星辰!经过这次的大起大落,整个人气质好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举手投足之间,更增加了不少睿智。
而直到此时,郑纲端起茶水喝一口后道:
“回去后,我会将这些话转告兄长! ”
“好!”
两人随后,又相视一笑。聪明人说话,有事不用说得那么明白。
但随后郑纲眉头一皱,又道:
“其实我这次来,还是有一件重要的大事,要听听王兄的看法”
“哦,还有何事?”
“是关于倭奴人的!”
“昨日我在东北都督府一名心腹,从边关派人给我传来一则紧急消息,说几月前,倭奴人组成联军大败契丹!”
“ 随后倭奴大军长驱直入,先是占领契丹上都!
“就在契丹摄政王耶律运率领五十万大军,对抗倭奴三十万人马时,不知何故契丹内部发生大乱!”
“契丹大汗设计处死了耶律运父子,但没想到倭奴人,在内应配合下,也趁机进入契丹大都,并控制住契丹大汗!”
“ 前段时间,倭奴皇帝从海上带十万大军也进入契丹境内,并一举占领了契丹大部分城池!”
“这段时间,倭奴人正忙着派兵,四处追杀那些敢于反抗的契丹人!”
“而其中最大的一支反抗力量,就是从大都提前逃走的契丹南院大王耶律珍达!他身边已聚集起数万契丹大军。”
王星辰听到郑纲说的这些消息,心里猛地一惊:
“什么?
“你的意思是说,契丹被倭奴人打败了,连大都都被占领了?”
“是啊!”
“这、这怎么可能? ”
王星辰满脸震惊,他这样一个冷静的人,此时都开始不自觉紧张起来!
可想而知这件事对他的震撼有多可怕。
他执掌礼部多年,也经常与各国进京的使团打交道。
而在王星辰的印象里,这几十年来,他见过那些倭奴人,在见到他时,几个每个人脸上带着讨好的微笑!
而这些倭奴人在京城,比起西域那些使团的人,一般都显得很低调。
当然,因为他们身材普遍矮小,且皮肤偏黑,也没几个京城人,会真得看得起这些来自岛国的蛮夷。
而每次来京的这些倭奴使团,对京城的一切都很感兴趣,什么都想学习。
更有甚者,他们为了有机会能将家里子弟送进入国子监学习!
倭奴皇室或贵族们,还经常携带重礼来到王府,之位求见他的父亲一面。
没想到,就是这些平时表现出人畜无害的倭奴人,竟然打败了凶狠的契丹人。还占领了他们的大都。
“这事朝臣知道吗?”
王星辰艰难的咽了口唾沫。
“都还不知道! 袁建心自从接任东北都督府大总管后,不思如何整顿军务,只知花天酒地,打压异己!”
郑纲喝了口水后,继续说道:
“这次倭奴人能迅速占领契丹,看来他们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我们与契丹交战百年,互有胜负!”
“我也是没想到,这么强大的对手会突然倒下,至此难得时期,身为边关大总管的袁建心理应第一时间上报朝廷!”
“由内阁凑请陛下立即出兵,从而趁乱,夺回上次被契丹人占领的那些城池和领土!”
“可袁建心却是胆小怕事之人,那敢带兵出征? 他以此事尚未查明真伪为由,给压下暂时未报!”
“我那名心腹下属也是气愤不过,这才冒死派人给我传信....”
说到这,郑纲也是满脸遗憾之色。
此时,要是他还在东北执掌军权,遇到这种机会,肯定已经派人先夺回几个契丹边城才说。
反正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契丹人现在面临生死存亡这等危急下,哪里还敢两线开战,肯定宁愿吃点亏,先稳住大华再说。
“现在也不知发生这等惊天变化,后续我们中原会有什么影响?
“但我想朝廷与倭奴打交道已有多年,且关系一直还不错! 如契丹真被倭奴人占据,北方边关也能稳定下来...”
王星辰还是停留在原有对倭奴人的认知里,之前在他接待过的使团里。
倭奴使团比起契丹使团,可是要好打交道多了.
“但愿如此吧! 但我也是担心倭奴人在打败契丹后野心膨胀,会对我们中原不利,加强边关防御还是必要的!”
郑纲没和倭奴人直接打过交道,但还是有些担忧的说道。
“只是还是需要尽快禀明陛下,最好朝廷能派出一个使团,去契丹大都探探情况才好!”
沉吟片刻,王星辰说道。
“这事其他人可能不知!但我想以皇城司使赵奇迈能力,他应该早就知道了,毕竟皇城司的人在军中也有眼线!”
“而另外还有一个人,也应该同样早就知道了!”
“谁?” 王星辰连忙问道。
“太尉,兼兵部尚书孙世卫~!”
“是他?”
“不错,王兄别忘了此人之前,曾力主陛下雇佣在浙江沿海登陆的一群倭奴海盗!”
“让他们配合官兵,从光宁教手中夺回杭州城! ”
“不过随着刘天华成立华夏军,他不仅再次夺回杭州城,还将那一两万倭奴海盗也杀光了!”
“事后,孙世卫还将陛下建议,谋划着再次雇佣一批倭奴的亡命之徒,来征讨刘天华!”
“所以他一定也掌握着不少,关于倭奴军队战事的情况....”
随后,郑纲又说道!
“不过我听闻那些倭奴海盗在杭州城内造了不少孽!这些人被刘天华杀了也好...."
王星辰听到郑纲如此评价,也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哎,可惜这位曾经的福宁伯!如今....”
王星辰想到好友杨国昌父子因受其牵连,现还被关在大牢中。
而其弟王星河也同样被从江东刺史任上去职调回京城,心中不由感慨道:
“佑安,不满你说! 当初听闻刘天华因涉及光宁教,而被陛下宣布为叛匪要派人捉拿他时!”
“我感到为他可惜之际,也认为恭宁帝此举乃是天经地义之事,哪怕国昌和星河也遭遇厄运那也只能自认倒霉!”
“随后又听闻此子,竟然不遵圣旨乖乖受死,反而在浙江收编光宁军后举旗造反时!"
“我私下没少骂他身为读书人,竟然不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古训,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真枉受家父当日,在国子监悉心教导...”
说道这,王星辰又长长吐出一口气。
“可自从我也被陛下禁足在府里后,我翻看了不少家父留下的手稿,发现其中竟然记录不少鹏飞的想法!”
“让我看了,顿时有种茅塞顿开之感....
“.所以此时,对于鹏飞在江南所做之事也是释怀了,一切都静观其变吧...”
郑纲听闻,也是叹了口气:
“是啊! 我有时一想到,朝廷上现在那衮衮诸公,对于孙家父子那些不堪入目的讨好嘴脸,我就觉得恶心!
“也恨不得来来一场大清洗,才觉得痛快....”
说道这,郑纲忍不住在大腿上拍了一下!
随后他继续愤恨道:
“尤其这段时间,孙嵩为了拉拢人心,以国库空虚为由,公然大肆卖官鬻爵,到处封官许愿!”
“无论对方那些买官的人,人品如何,是否真有才学!只要那些人拍他马屁,效忠于他们父子,就一律提拔重用!”
“那些不愿与其同流合污之人,反而备受冷落和打击! ”
“兄长为了不让这朝廷全是孙家父子的爪牙,以待日后能发挥更大作用,一直与他们虚与委蛇!”
“可现在他的处境,也是越发艰难了...”
“我能理解郑兄的良苦用心! ”
“让他耐心在等等!”
王星辰,深呼吸,让自己的心情稍稍平复下来一些,看向郑纲道。
“现在契丹境内发生了变天大事,未来局势不明, 安佑你懂军事运筹,需让人继续盯紧那边情况!”
我只希望陛下在得知此事后,能让他早下决心,动用非常手段,铲除奸佞,我们才好配合行动!”
“否则现在一旦出面,都自身难保,还怎么与孙家父子斗?”
说到这,王星辰又道:
“安佑,告知郑兄一定保护好自身安危,不争一时长短,留着这有用之身!”
“等陛下荡清那些妖魔鬼怪之后,我们还要一起,尽快收拾那些人留下的这堆烂摊子呢!”
郑纲也深呼吸。
“王兄这一席话,我记下来!”
“兄长那边你也放心,他知道怎么做!”
接着,他眼神闪烁了一下:
“我也听闻江东那边,年前韦虎在淮安府接连遭遇大败,损兵折将不说,还丢失了几座县城!”
"尤其是他亲帅率数万人猛攻数月,可到现在也没攻下那座小小众兴城!”
“这可把孙世卫气得不轻....”
这句话说完时,郑纲脸上,不自觉露出些幸灾乐祸的笑容。
但随后他又沉声道:
“不过,孙世卫在恼羞成怒之下,他不仅让徐开调集浙江、江西、福建三州十数万兵马,准备荡平华夏叛军!”
“还给他那个不学无术的弟弟孙世飞,按了一个兵部巡查使的职位!
“跟随江东刺史唐虎一起去江东历练,其实就是给徐开、韦虎他们压力,进行督战而已。”
王星辰听闻,沉默下来。
因为他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