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师傅走到缝纫机前,坐下,却没有踩动踏板。
他先是打开了缝纫机头上的一个小盖子,用一根细长的铁签,蘸了一点机油,点在了几个关键的活动关节上。
然后,他从旁边的一个小铁盒里,换了一根更细的机针。
赵小丽的心提着,大气都不敢出。
她看着齐师傅从一个抽屉里,拿出一卷线。
不是普通的棉线,在灯光下,那线泛着柔和的光泽。
是丝线,用丝线来缝香云纱,这是最讲究的做法。丝线的韧性和光泽,都和香云纱最匹配,缝合处不会因为线的材质不同而产生细微的褶皱。
但丝线也更贵,更滑,对机器和技术的要求都更高。
这位齐师傅,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随便应付。
他要么不做,要做,就必须做到最好。
准备工作做完,齐师傅踩动了踏板。
“哒、哒、哒……”
缝纫机开始运转,但声音比刚才缝制那块灰布时,要轻缓得多。
他拿起两片已经裁好的后背布料,没有立刻开始长缝,而是在一块废料上,试着走了一小段线。
他停下来,拿起那块废料,对着灯光,仔细检查针脚的松紧和距离。
然后,他又俯下身,拧动了缝纫机上的一个旋钮,进行微调。
这个过程,重复了三次。
直到他对针脚完全满意,才把那块废料扔到一边。
赵小丽看得目不转睛。终于,齐师傅将两片旗袍的后片布料,对齐,放到了压脚下。
他的手,一上一下,稳稳地控制着布料前进的速度。
丝线在香云纱上,留下一行细密而均匀的痕迹。
一条笔直的背缝,很快就完成了。
齐师傅停下机器,拿起布料。
赵小丽看到,他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他用手指,轻轻地捻了捻缝合处的布边。
香云纱的布边,已经出现了细微的毛边。
这是这种面料最让人头疼的特性之一,极易脱线。普通的锁边方法,很难处理得干净,洗过几次之后,里面就会一塌糊涂。
赵小丽的心,又揪了起来。
她知道这个问题,但她不知道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只见齐师傅放下布料,没有丝毫的慌乱。
他拉开缝纫机旁边的另一个小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个造型古怪的金属零件。
是另一个压脚,他熟练地卸下原来的压脚,换上了这个新的。
然后,他重新拿起那两片布料,没有直接缝合,而是将缝份的边缘,向内折了两次,折成一个极其细窄的边。
赵小丽的眼睛,瞬间睁大了。
来去缝,也叫包缝。
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法式缝纫工艺,把所有的毛边,都包裹在缝份的内部。这样做出来的衣服,里面和外面一样干净整洁,看不到一丝毛边。
这种工艺,极其耗时,也极其考验手艺,在这种老式缝纫机上,全凭一双手的感觉和经验。
齐师傅的手指,像是有自己的意识一样,灵巧地翻折着布料的边缘。
缝纫机再次启动。
这一次,速度更慢。
他一边缝,一边用锥子,将那细小的布边送进压脚里。
赵小丽看着那道被重新处理过的背缝。
平整,干净,精致得像一件艺术品。
她忽然觉得,自己给的那五百块钱,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这笔钱,买的根本不是几个小时的工时。
买的,是这位老师傅几十年功力的凝聚。
买的,是一种正在被时代遗忘的,真正的匠心。
时间,在“哒哒哒”的缝纫机声中,一点一点地流逝。
布料市场里的喧嚣,渐渐远去。
巷子里的人声,也慢慢稀落下来。
裁缝铺里,只有那盏台灯,和缝纫机的声音。
齐师傅像一尊雕塑,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
侧腰的省道,肩部的缝合,一片一片的布料,在他的手下,被精准地组合在一起。
赵小丽就那么站着,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那几块她特意挑选的,泛着红棕色的“次品”区域,也随着布片的拼接,出现在了它们应该在的位置。
领口的那一抹,像是无意间滴落的朱砂;裙摆的那一片,像是黄昏时分的晚霞。
缺点,真的变成了特点,甚至比她想象中更美。
当最后一道侧缝完成,齐师傅停下了机器,拿起剪刀,剪掉线头,然后举起了手里那件初具雏形的旗袍。
它还没有领子,没有袖子,只是一件无袖的筒裙。
但那流畅的线条,那恰到好处的收腰,已经能看出它未来的风姿。
齐师傅举着衣服,对着灯光,自己看了一会儿。
然后,他转过头,看向赵小丽。
“过来。”
“试一下。”
赵小丽的心,猛地一跳。
她走到那个用一块灰布帘隔出来的小空间里,快速脱掉外衣,只留下一件贴身的薄衫。
她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件旗袍,轻轻地把它套在身上,布料划过皮肤,像一阵清风。
她从帘子后面走出来,站到了店铺角落里那面落了灰的穿衣镜前。
镜子里的人,让她有些陌生。
衣服完美地贴合着她的身体曲线,多一分则紧,少一分则松。
腰线被轻轻地收拢,凸显出少女纤细的腰肢。
裙摆的长度,也正好是她想要的,在膝盖下方,优雅又得体。
最让她惊喜的,是那些色块的位置。
齐师傅的裁剪,简直是神来之笔。
那块最大的红棕色,正好从右侧的腰间,斜斜地延伸到裙摆的边缘,像一幅泼墨山水,肆意又洒脱。
这件衣服活了!
齐师傅走到她身后,没有说话,只是绕着她,走了一圈。
他的目光锐利而挑剔,伸出手在她的后腰处,轻轻地捏起了一点布料。
“这里,还要收两毫米。”
他又看了看肩膀的位置。
“还行。”
赵小丽的心,终于彻底落回了肚子里。
“还行”两个字,从齐师傅嘴里说出来,已经是极高的评价。
“脱下来。”
赵小丽点点头,走回帘子后面,无比珍爱地将旗袍脱下,递了出去。
齐师傅接过衣服,把它重新挂在了工作台旁。
“盘扣要用这块布的布条来做,要时间。”他头也不抬地说,手指已经抚上了那些裁剩下的布料。
“明天下午,再过来。”
喜欢八零:别惹我这护犊子老太太
他先是打开了缝纫机头上的一个小盖子,用一根细长的铁签,蘸了一点机油,点在了几个关键的活动关节上。
然后,他从旁边的一个小铁盒里,换了一根更细的机针。
赵小丽的心提着,大气都不敢出。
她看着齐师傅从一个抽屉里,拿出一卷线。
不是普通的棉线,在灯光下,那线泛着柔和的光泽。
是丝线,用丝线来缝香云纱,这是最讲究的做法。丝线的韧性和光泽,都和香云纱最匹配,缝合处不会因为线的材质不同而产生细微的褶皱。
但丝线也更贵,更滑,对机器和技术的要求都更高。
这位齐师傅,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随便应付。
他要么不做,要做,就必须做到最好。
准备工作做完,齐师傅踩动了踏板。
“哒、哒、哒……”
缝纫机开始运转,但声音比刚才缝制那块灰布时,要轻缓得多。
他拿起两片已经裁好的后背布料,没有立刻开始长缝,而是在一块废料上,试着走了一小段线。
他停下来,拿起那块废料,对着灯光,仔细检查针脚的松紧和距离。
然后,他又俯下身,拧动了缝纫机上的一个旋钮,进行微调。
这个过程,重复了三次。
直到他对针脚完全满意,才把那块废料扔到一边。
赵小丽看得目不转睛。终于,齐师傅将两片旗袍的后片布料,对齐,放到了压脚下。
他的手,一上一下,稳稳地控制着布料前进的速度。
丝线在香云纱上,留下一行细密而均匀的痕迹。
一条笔直的背缝,很快就完成了。
齐师傅停下机器,拿起布料。
赵小丽看到,他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他用手指,轻轻地捻了捻缝合处的布边。
香云纱的布边,已经出现了细微的毛边。
这是这种面料最让人头疼的特性之一,极易脱线。普通的锁边方法,很难处理得干净,洗过几次之后,里面就会一塌糊涂。
赵小丽的心,又揪了起来。
她知道这个问题,但她不知道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只见齐师傅放下布料,没有丝毫的慌乱。
他拉开缝纫机旁边的另一个小抽屉,从里面拿出一个造型古怪的金属零件。
是另一个压脚,他熟练地卸下原来的压脚,换上了这个新的。
然后,他重新拿起那两片布料,没有直接缝合,而是将缝份的边缘,向内折了两次,折成一个极其细窄的边。
赵小丽的眼睛,瞬间睁大了。
来去缝,也叫包缝。
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法式缝纫工艺,把所有的毛边,都包裹在缝份的内部。这样做出来的衣服,里面和外面一样干净整洁,看不到一丝毛边。
这种工艺,极其耗时,也极其考验手艺,在这种老式缝纫机上,全凭一双手的感觉和经验。
齐师傅的手指,像是有自己的意识一样,灵巧地翻折着布料的边缘。
缝纫机再次启动。
这一次,速度更慢。
他一边缝,一边用锥子,将那细小的布边送进压脚里。
赵小丽看着那道被重新处理过的背缝。
平整,干净,精致得像一件艺术品。
她忽然觉得,自己给的那五百块钱,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这笔钱,买的根本不是几个小时的工时。
买的,是这位老师傅几十年功力的凝聚。
买的,是一种正在被时代遗忘的,真正的匠心。
时间,在“哒哒哒”的缝纫机声中,一点一点地流逝。
布料市场里的喧嚣,渐渐远去。
巷子里的人声,也慢慢稀落下来。
裁缝铺里,只有那盏台灯,和缝纫机的声音。
齐师傅像一尊雕塑,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
侧腰的省道,肩部的缝合,一片一片的布料,在他的手下,被精准地组合在一起。
赵小丽就那么站着,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那几块她特意挑选的,泛着红棕色的“次品”区域,也随着布片的拼接,出现在了它们应该在的位置。
领口的那一抹,像是无意间滴落的朱砂;裙摆的那一片,像是黄昏时分的晚霞。
缺点,真的变成了特点,甚至比她想象中更美。
当最后一道侧缝完成,齐师傅停下了机器,拿起剪刀,剪掉线头,然后举起了手里那件初具雏形的旗袍。
它还没有领子,没有袖子,只是一件无袖的筒裙。
但那流畅的线条,那恰到好处的收腰,已经能看出它未来的风姿。
齐师傅举着衣服,对着灯光,自己看了一会儿。
然后,他转过头,看向赵小丽。
“过来。”
“试一下。”
赵小丽的心,猛地一跳。
她走到那个用一块灰布帘隔出来的小空间里,快速脱掉外衣,只留下一件贴身的薄衫。
她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件旗袍,轻轻地把它套在身上,布料划过皮肤,像一阵清风。
她从帘子后面走出来,站到了店铺角落里那面落了灰的穿衣镜前。
镜子里的人,让她有些陌生。
衣服完美地贴合着她的身体曲线,多一分则紧,少一分则松。
腰线被轻轻地收拢,凸显出少女纤细的腰肢。
裙摆的长度,也正好是她想要的,在膝盖下方,优雅又得体。
最让她惊喜的,是那些色块的位置。
齐师傅的裁剪,简直是神来之笔。
那块最大的红棕色,正好从右侧的腰间,斜斜地延伸到裙摆的边缘,像一幅泼墨山水,肆意又洒脱。
这件衣服活了!
齐师傅走到她身后,没有说话,只是绕着她,走了一圈。
他的目光锐利而挑剔,伸出手在她的后腰处,轻轻地捏起了一点布料。
“这里,还要收两毫米。”
他又看了看肩膀的位置。
“还行。”
赵小丽的心,终于彻底落回了肚子里。
“还行”两个字,从齐师傅嘴里说出来,已经是极高的评价。
“脱下来。”
赵小丽点点头,走回帘子后面,无比珍爱地将旗袍脱下,递了出去。
齐师傅接过衣服,把它重新挂在了工作台旁。
“盘扣要用这块布的布条来做,要时间。”他头也不抬地说,手指已经抚上了那些裁剩下的布料。
“明天下午,再过来。”
喜欢八零:别惹我这护犊子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