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怪异的封赏-《大明:我姐是马秀英》

  就在大张旗鼓迎接完凯旋大军之后的第二天。

  一场朱元璋授意,专门用以为大军表功封赏,无比宏大的大朝会适时召开。

  在京所有大小官员,无特殊原由皆要入皇城参与。

  所有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灭国之功……

  灭的还是高丽这样传承数百年的国。

  对于初建不久四境尚不安稳的大明而言,其中的政治意义与军事意义,常人根本无法想象。

  不过这些对于参战归来军中将校而言,根本就是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

  他们现在脑中只有一件事!

  赶紧锦衣华服的把自己好好打扮一番!

  用马世龙的话说就是发情的孔雀,一身五颜六色的花毛毛,要多得瑟就有多得瑟。

  而其中最惹眼的,就要说蓝玉,曹震,王弼……他们这几人。

  他们本就是大明军中有名的战将,在勋贵集团之中的地位威望,比起早已勒马封侯公侯们,也只是相差仅仅一线而已。

  是如今大明在军中的中流砥柱。

  而此次大明攻灭高丽之战,他们几乎全程参与,最差的也打满了半场有余。

  可以说此战能只用不到半年时间,在兵力极度劣势的情况,还能一路摧枯拉朽般的压着高丽打,他们这些将校功不可没。

  威震四方蛮夷,扬大明国威!

  再加上马世龙有意的,在捷报上他们几人添笔润色,帮他们在封侯的路上多踹了一脚。

  踹开直通大明公侯的大门。

  古往今来,无论文武,无论百姓或是高高在上的贵人,封侯二字对其都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特别是现在,特别是在大明开国后不久的现在。

  虽然位份上比起首批公侯也些许不足。

  但是由朱元璋亲封,有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的勋号,自此他们又何尝不能被称为大明开国勋贵?!

  如此殊荣,他们朝思暮想无数日夜,如今终于能够得偿所愿,就算打扮的再怎么光鲜,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要知昨夜得知确定要封侯之时。

  蓝玉第一次喝到了姐夫亲自给斟的酒!

  曹震,王弼,仇成……等人,更是在马世龙府上喝的酩酊大醉。

  若不是现在还未有圣旨降下,他们真想跑去家中祠堂,跪在父母祖宗的牌位面前,好好的哭上一场!

  哪怕他们祠堂中的祖宗一共也没有几位,甚至就连爹娘的名字都是后来现取的……

  “顺子,你再帮我看看。”

  身着甲胄外罩锦袍做文武袖的曹震,有些有些紧张,有些激动的向身旁的马世龙询问,“我这还是感觉有些不太对,是不是那里弄得还是有点欠考虑了。”

  “要不趁着还没有上殿,你再帮我看看,调整调整,今个这可是大事!”

  马世龙闻言有些无奈的瞥了一眼老哥哥曹震。

  这已经是今天的第四遍了。

  每次基本上还都是一样的话,要么是这儿不行,要么是心里觉得不大对,先让他帮着调整帮着看看。

  可是这有啥可看的啊!

  虽然因为是灭国之役,使的今日表功封赏不同以往。

  但昨日里朱标就已经专门排过人,为他们这些人详细过其中要害,早些时候甚至还有专门的礼部官员指导,真有什么问题他们早就看出来了,哪还用得着你个杀才憨货来说明?

  不就是封个侯吗?

  前几天刚开国的时候,咱也没有像你们这样激动过啊!

  不过就算马世龙心里想了一大堆有的没的,真到做的时候说的时候,却还是无比的耐心。

  帮着曹震又好好的看了一遍,顺带着还有蓝玉,王弼,仇正他们,全都最后又检查了一遍。

  他们这次是跟着自己远征高丽。

  才获此大功得以封侯的。

  按照军中的规矩,这些人以后便会被人认同,是出自他的麾下。

  哪怕实际上只有一两次,他们在马世龙的麾下听用,但这个标签却是无法再更改,就如同朝中文官的师生之谊一般。

  “宣,靖远侯马世龙,及麾下诸将觐见!”

  “宣,靖远侯马世龙,及麾下诸将觐见!”

  “宣,靖远侯马世龙,及麾下诸将觐见!”

  自奉天殿中,一声接着一声,一人传于一人,无比洪亮又令人振奋的声音。

  马世龙闻声微微抬头看向前方,奉天殿那高耸威严的殿门。

  而后又扭头看向众人,“走,跟着我,咱们上殿去见上位!”

  “最后一哆嗦了!”

  “是,马帅!”

  一众勋贵将领拱手低声应答。

  马世龙咧嘴一笑,手按腰间战刀的刀柄,迈着稳重的步伐朝着奉天殿缓步而行。

  身后诸将见状也是手摁刀柄,紧紧跟随在他的身后。

  所经之处,无数内班侍卫目光灼热,看着他们一行人心中敬佩,又生出无限的豪情,总有一日等到他们上阵为国杀敌。

  他们这些后辈必定能够超越前人,建立起超越面前这些叔伯的战功!

  当然马世龙马叔不在此列。

  豪情也要有个限度,不然那就不是豪情了,而是彻底的飘了不切实际了……

  奉天殿中,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居高临下的看着殿门处。

  看着小犊子马世龙,带着一众老弟兄缓缓走来。

  上次见到类似此时场景。

  还是天德北伐归来,小犊子虽在其中,但只能跟在天德身后,在一众勋贵公侯之中并不显眼,不想不过匆匆几年而已,这小犊子居然成长地如此之快。

  “臣,靖远侯马世龙!”

  “臣,五军都督府***"×N

  “参见陛下!!”×N

  “好,众爱卿免礼起身。”

  朱元璋抬手让众人免礼,而后便看向身旁地白苟。

  白苟立刻意会到朱元璋地意思,立刻便上前一步展开一直捧在手中的那道圣旨。

  “靖远侯马世龙,及麾下诸将听旨!”

  来了!

  殿中文武百官听到白苟这话,下意识地视线齐齐投向马世龙等人,同时竖起耳朵聚精会神,生怕会漏掉解下来任何一个字。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膺天命,抚驭万方,惟赏功罚罪以昭天宪。”

  ……………………

  在寻常不过的封赏圣旨开头,朝中文武百官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

  可是随着白苟一字一句的宣读,众人的额头便开始不自觉的拧成一块,视线也慢慢的从马世龙等人的身上转移到朱元璋身上。

  这圣旨不对啊!

  身为远征高丽的统帅,灭国之功的首位,怎么这道圣旨中对靖远侯只字未提?

  只是对其麾下诸将进行封赏。

  蓝玉因功受封永昌侯,曹震因功受封景川侯,王弼因功受封定远侯……

  勋号,散阶,勋官,岁禄……应有尽有,无比的丰厚,可为什么唯独少了主帅靖远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