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珙之死,从某些方面来说可谓是正中庆帝下怀,而且还是死于一位用剑的大宗师高手。
根据之前牛栏街刺杀一案,范闲所述,包括四顾剑在内,当今已有两位用剑的大宗师。
再加上范闲在林珙死时,就在京都府衙之中,有多人为证,所以林珙被杀一事自然而然就被栽赃到了那位刺杀范闲的大宗师身上。
至于理由嘛!
陈萍萍也早就找好了,林珙参与牛栏街一案,或许其知晓那位隐秘大宗师的真实身份,故而那位新晋的大宗师将林珙杀人灭口。
换句话说,范闲和林珙都是受害者,只不过范闲命大,在大宗师的手上活了下来,林珙就没有那么好运气了。
当然,林若甫不可能就这么轻易的相信陈萍萍。
他依旧还有两个疑似的目标。
范闲!
和孟凡!
怀疑范闲是因为范闲从北齐暗探口中得知了林珙是牛栏街一案的主使,或许范闲出于报复心理,将林珙杀死。
不过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范闲需要请到一位大宗师出手。
恰巧,孟凡就是大宗师,而且和范闲私交不错。
————
林府内,烛火摇曳。
林若甫独坐案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青瓷茶盏。盏中茶水早已凉透,映出他微微扭曲的倒影。
窗外竹影婆娑,沙沙声如细密的针脚,将他心头那团乱麻缝得更紧了些。
他忽然抬手,将茶盏重重搁下。
瓷底与檀木相击,发出“咔”的一声脆响。茶水溅出,在案上洇开一片深色痕迹,像极了那日林珙衣襟上晕开的血。
“老爷。”袁宏道的声音自帘外响起,带着刻意放轻的谨慎。
林若甫的指尖颤了颤,袖口扫过案上水渍:“进。”
袁宏道掀帘而入,带进一缕夜风。
他看见丞相袖口的水痕,目光微闪,却只将手中密报呈上:“醉仙居的证词都齐了,词仙那日申时三刻便在一楼宴饮作词,直到戌时方散。”
“席间有礼部侍郎、鸿胪寺少卿作陪,跑堂的小厮进出添酒不下十次。”
林若甫接过密报,纸页在他手中簌簌作响。
他盯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墨字,忽然觉得那些笔画都在跳动,像无数嘲弄的嘴脸。
“范闲呢?”
“仍在府衙。”
袁宏道低声道:“京都府中多位官员以及衙役见证,当日范闲依旧忙于那些案卷,没出京都府半步。”
烛花爆了个响,林若甫的影子在墙上猛地一晃。
他抬手按住太阳穴,那里有根青筋在突突跳动,所有证据都严丝合缝,就像有人早备好了铁桶般的说辞,等着他一一查证。
难道,林珙真是那位新晋的大宗师所杀不成?
“好一个……天衣无缝。”
他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突然将密报拍在案上,忽的冷笑一声。
纸页哗啦散开,露出最后那页鲜红的指印,是那日参与宴饮的一众官员和文人墨客画押的证词,朱砂的颜色在烛光下艳得像血。
袁宏道垂首不语。
他看见丞相的手压在那些指印上,苍白的指节渐渐泛起青白,仿佛要把那些红印都碾进骨血里去。
夜风穿堂而过,带着初春特有的湿冷,林若甫忽然觉得胸口发闷,那团乱麻终于绞成了死结。
他望向窗外黑沉沉的夜色,恍惚看见珙儿束发时的模样,少年举着剑回头冲他笑,发带在风里飘得像只挣脱的蝶。
“查。”
林若甫仿佛能听见自己嘶哑的声音,“继续查四顾剑。”
“还有,我要知道珙儿为什么非要杀范闲,到底是谁在背后撺掇的他!”
袁宏道躬身应诺,退出时轻轻带上了门,寂静重新笼罩书房,只剩烛泪无声垂落,在青铜灯台上积成狰狞的瘤。
唯独剩下林若甫一人对着那烛光,留下两行清泪而不自知。
中年丧子之痛,锥心刺骨啊!
除了林若甫之外,范闲也接手了林珙被杀一案。
毕竟他现在是京都府同知,有稽查捕盗,追凶捉犯之责,最终兜兜转转案子又回到了范闲的手上。
但是,在查看过伤口之后,范闲面色奇怪,这明显和五竹所说的不一样啊!
按照五竹之前所说,应该是他杀死了林珙才对,但是现在明显伤口对不上。
就在范闲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终于在伤口处发现了细微的不同,因为伤口被人重新处理过。
学过仵作和法医的都知道,生者受伤和死人受伤的主要区别在于生理反应和伤口特征。
生前伤可见凝血块及血浸润现象,因为活体存在凝血功能;而死后伤仅见尸斑部位血液沉积,创口无凝血反应。
生前伤因肌肉弹性,创缘皮肤及组织会收缩外翻;死后伤组织松弛,创口边缘整齐,两者组织收缩不同。
从炎症反应方面来看,生前伤局部会出现红肿、白细胞浸润等免疫应答,而死后伤无此类反应。
其他诸如此类的事项还有很多。
而林珙以及其其他护卫的伤口,虽然看起来和生前受伤的伤口极为相似,但终究有所不同。
想来是五竹动手杀死林珙之后,在极短时间内,又有人对这些“尸体”出手的缘故。
而且……
范闲从这些尸体上闻到了鉴查院三处的一种特制的毒药的味道,这种毒药知道的人极少,唯有自己师父费介和几位亲近弟子知道。
因为这种毒药的效果实在是鸡肋,只是微毒,却可刺激肌体活化,而费介出门在外东奔西走、风餐露宿,且好口食之欲,所以这种毒药就被其被用于肉食保鲜。
费介又利用其特性,研制出来一种短暂提高实力的丹药,也算是三处底蕴。
“激元散!”
范闲喃喃自语,说出了这个名字。
同时,范闲愈发肯定,替五竹收拾残局的定然是鉴查院的人,而且极有可能是三处,或是由陈萍萍亲自示意的。
范闲心情复杂的看着林珙的尸体,诸般考虑之下,终究是选择将真相埋在了自己心里。
有时候,将真相掩藏未尝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与此同时,他看向桌面上的一封封卷宗,忽然自嘲一笑道:“我又何尝不是其中的一个呢?”
根据之前牛栏街刺杀一案,范闲所述,包括四顾剑在内,当今已有两位用剑的大宗师。
再加上范闲在林珙死时,就在京都府衙之中,有多人为证,所以林珙被杀一事自然而然就被栽赃到了那位刺杀范闲的大宗师身上。
至于理由嘛!
陈萍萍也早就找好了,林珙参与牛栏街一案,或许其知晓那位隐秘大宗师的真实身份,故而那位新晋的大宗师将林珙杀人灭口。
换句话说,范闲和林珙都是受害者,只不过范闲命大,在大宗师的手上活了下来,林珙就没有那么好运气了。
当然,林若甫不可能就这么轻易的相信陈萍萍。
他依旧还有两个疑似的目标。
范闲!
和孟凡!
怀疑范闲是因为范闲从北齐暗探口中得知了林珙是牛栏街一案的主使,或许范闲出于报复心理,将林珙杀死。
不过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范闲需要请到一位大宗师出手。
恰巧,孟凡就是大宗师,而且和范闲私交不错。
————
林府内,烛火摇曳。
林若甫独坐案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青瓷茶盏。盏中茶水早已凉透,映出他微微扭曲的倒影。
窗外竹影婆娑,沙沙声如细密的针脚,将他心头那团乱麻缝得更紧了些。
他忽然抬手,将茶盏重重搁下。
瓷底与檀木相击,发出“咔”的一声脆响。茶水溅出,在案上洇开一片深色痕迹,像极了那日林珙衣襟上晕开的血。
“老爷。”袁宏道的声音自帘外响起,带着刻意放轻的谨慎。
林若甫的指尖颤了颤,袖口扫过案上水渍:“进。”
袁宏道掀帘而入,带进一缕夜风。
他看见丞相袖口的水痕,目光微闪,却只将手中密报呈上:“醉仙居的证词都齐了,词仙那日申时三刻便在一楼宴饮作词,直到戌时方散。”
“席间有礼部侍郎、鸿胪寺少卿作陪,跑堂的小厮进出添酒不下十次。”
林若甫接过密报,纸页在他手中簌簌作响。
他盯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墨字,忽然觉得那些笔画都在跳动,像无数嘲弄的嘴脸。
“范闲呢?”
“仍在府衙。”
袁宏道低声道:“京都府中多位官员以及衙役见证,当日范闲依旧忙于那些案卷,没出京都府半步。”
烛花爆了个响,林若甫的影子在墙上猛地一晃。
他抬手按住太阳穴,那里有根青筋在突突跳动,所有证据都严丝合缝,就像有人早备好了铁桶般的说辞,等着他一一查证。
难道,林珙真是那位新晋的大宗师所杀不成?
“好一个……天衣无缝。”
他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突然将密报拍在案上,忽的冷笑一声。
纸页哗啦散开,露出最后那页鲜红的指印,是那日参与宴饮的一众官员和文人墨客画押的证词,朱砂的颜色在烛光下艳得像血。
袁宏道垂首不语。
他看见丞相的手压在那些指印上,苍白的指节渐渐泛起青白,仿佛要把那些红印都碾进骨血里去。
夜风穿堂而过,带着初春特有的湿冷,林若甫忽然觉得胸口发闷,那团乱麻终于绞成了死结。
他望向窗外黑沉沉的夜色,恍惚看见珙儿束发时的模样,少年举着剑回头冲他笑,发带在风里飘得像只挣脱的蝶。
“查。”
林若甫仿佛能听见自己嘶哑的声音,“继续查四顾剑。”
“还有,我要知道珙儿为什么非要杀范闲,到底是谁在背后撺掇的他!”
袁宏道躬身应诺,退出时轻轻带上了门,寂静重新笼罩书房,只剩烛泪无声垂落,在青铜灯台上积成狰狞的瘤。
唯独剩下林若甫一人对着那烛光,留下两行清泪而不自知。
中年丧子之痛,锥心刺骨啊!
除了林若甫之外,范闲也接手了林珙被杀一案。
毕竟他现在是京都府同知,有稽查捕盗,追凶捉犯之责,最终兜兜转转案子又回到了范闲的手上。
但是,在查看过伤口之后,范闲面色奇怪,这明显和五竹所说的不一样啊!
按照五竹之前所说,应该是他杀死了林珙才对,但是现在明显伤口对不上。
就在范闲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他终于在伤口处发现了细微的不同,因为伤口被人重新处理过。
学过仵作和法医的都知道,生者受伤和死人受伤的主要区别在于生理反应和伤口特征。
生前伤可见凝血块及血浸润现象,因为活体存在凝血功能;而死后伤仅见尸斑部位血液沉积,创口无凝血反应。
生前伤因肌肉弹性,创缘皮肤及组织会收缩外翻;死后伤组织松弛,创口边缘整齐,两者组织收缩不同。
从炎症反应方面来看,生前伤局部会出现红肿、白细胞浸润等免疫应答,而死后伤无此类反应。
其他诸如此类的事项还有很多。
而林珙以及其其他护卫的伤口,虽然看起来和生前受伤的伤口极为相似,但终究有所不同。
想来是五竹动手杀死林珙之后,在极短时间内,又有人对这些“尸体”出手的缘故。
而且……
范闲从这些尸体上闻到了鉴查院三处的一种特制的毒药的味道,这种毒药知道的人极少,唯有自己师父费介和几位亲近弟子知道。
因为这种毒药的效果实在是鸡肋,只是微毒,却可刺激肌体活化,而费介出门在外东奔西走、风餐露宿,且好口食之欲,所以这种毒药就被其被用于肉食保鲜。
费介又利用其特性,研制出来一种短暂提高实力的丹药,也算是三处底蕴。
“激元散!”
范闲喃喃自语,说出了这个名字。
同时,范闲愈发肯定,替五竹收拾残局的定然是鉴查院的人,而且极有可能是三处,或是由陈萍萍亲自示意的。
范闲心情复杂的看着林珙的尸体,诸般考虑之下,终究是选择将真相埋在了自己心里。
有时候,将真相掩藏未尝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与此同时,他看向桌面上的一封封卷宗,忽然自嘲一笑道:“我又何尝不是其中的一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