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播客时代-《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燕京。

  西单音像大世界。

  自从网络时代开始,音像大世界的生意是每况愈下,来来往往的人,几乎没人来买专辑。

  除非哪天有歌手签售活动,商场会聚集一批歌迷。

  今天的音像大世界削微有点怪。

  没有签售的情况下,人流却肉眼可见的多了起来。

  如果往前一站,再一问,十个大概有五六个是来买专辑的,买什么专辑?

  当然是‘周利军’的新专辑。

  临近年关,歌迷们终于等到了这张新专辑。

  没有跳票就好。

  这张专辑也让哑火的唱片市场重新火了一小把,但,大势难逆,如今,音像大世界已经在考虑转型的事了。

  再继续靠音像续命,那不太现实。

  张立民是一位老摇滚歌迷,得知李杰的专辑今天发售,他第一时间来了音像城。

  这地方近,就在他上班的隔壁。

  买好专辑他没有在音像城多逛,直接走了,结果刚刚走到门口,他就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

  “晖哥?”

  那张脸,他熟的很。

  摩登天空的总经理,不对,用现在时兴的叫法,应该喊CEO。

  “额。”

  一看对方认出了自己,沈黎挥还有那么一丢丢小惊讶。

  “您好。”

  瞧见对方手里的专辑,沈黎挥笑了笑。

  “您是军哥的歌迷?”

  “对,老歌迷了。”

  张立民呵呵一笑。

  “之前的每张专辑都有买,这次好不容易等到了新专辑发布,肯定要过来买张收藏。”

  “感谢支持。”

  沈黎挥今天来其实是调查市场的,不过,调查的不是军哥的专辑销量。

  有军哥的招牌,销量能差吗?

  差不了!

  他今天来看的是夜航船乐队的销量,这支乐队是摩登天空新签的乐队,上个月刚刚发布乐队第一张录音室专辑。

  发行一个月,销量说起来很寒碜。

  只有区区五万多张。

  连军哥的零头都比不上。

  然而。

  对于一支新人乐队而言,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比很多新人都要强。

  毕竟时代变了。

  除了那些发烧友们,现在还有几个人买专辑听歌的?

  都是下载。

  出门都是MP3、MP4,或者干脆用手机听歌,音质虽说差了一点,但大部份人都没那个需求。

  听个响就行。

  哪有那么多的要求。

  好的音响、耳机多贵啊。

  动辄几千、上万。

  没过一会儿,沈黎挥道别了歌迷,他独自一人走进了音像城,同时,他把帽檐压的更深了一点。

  免得被人认出来。

  跟几个大的经销商聊了一圈,沈黎挥连饭没吃就走了。

  销售情况比他预期中要好。

  主要是口碑好。

  很多歌迷都会复购。

  更更让他高兴的是‘摩登天空’的厂牌立起来了,很多乐迷都认摩登天空。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打响一个音乐厂牌的名气,需要的时间也是以年,乃至五年、十年为单位。

  十年前。

  沈黎挥不论如何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他竟然会执掌一家唱片公司。

  那会儿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签约一家公司,有人愿意给他们乐队做专辑。

  短短十年,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像军哥新专辑写的那样,他已经不是年少时的那个他。

  变了。

  都变了。

  十年前,他做梦也不想到摇滚圈会变成今天这样。

  摇滚乐不仅从地下走到了地上,还在全国各地四处开花,大学生音乐节、城市音乐节、livehouse。

  一条粗浅的产业链已经建立起来。

  人有了奔头比什么都重要。

  此刻,他忽然懂了,为什么有人会说‘你赶上了好时候’,现在的那些年轻乐队,可不是赶上了好时候?

  他们那会是真的苦。

  吃了上的没下顿的日子,那是家常便饭。

  现在的孩子哪经历过那些苦,80后的孩子,不要太享福。

  如果80后听到沈黎挥的心声,恐怕会有很脏的话想要说。

  90后、00后也会有同样的经历,上一辈人觉得他们过得很好,比他们当年幸福一万倍。

  然而。

  代沟无处不在,隔着代沟看人就像是雾里看花。

  爹味十足的话不仅不能让人认可,反而会引发集体反观。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的困难。

  李杰的新专辑就是写给80后的歌。

  专辑发行第二天,那些歌就冲上各大音乐软件的热歌榜。

  当下的音乐软件基本都没有版权,所以,钱是没有一分,但飙升的速度还是令人惊讶。

  尤其是土豆网的MV播放量。

  单日破百万。

  两天突破三百万。

  三天破五百万。

  仅仅一周,同名主打歌《光》的播放量就突破一千万,没有任何注水的数字。

  实打实的一千万。

  一周时间跻身MV区年榜第一,总榜前三十。

  接着。

  各大KTV里也上新了一批MV,随便找一家KTV,都能找到人在包厢里面鬼哭狼嚎。

  只因这张专辑的演唱难度太高。

  如果没有任何声乐基础,全靠真声去顶,那唱起来贼费劲,也很费嗓子,但普通人哪会在乎这些。

  费就费呗。

  又不是天天唱,当然是怎么开心怎么来。

  ……

  宝岛。

  时隔一年多,李杰再次光临宝岛,这次来是为了新专辑的宣发,虽然即使不宣发专辑也能卖。

  但。

  人到现场,专辑能卖的更多。

  他的到来最高兴的不是歌迷,而是那些死守唱片行的老板们。

  就现在乐坛的样子,李杰发行新专辑,不亚于一场及时雨。

  看看这两天唱片行的人流,多了多少?

  什么周王陶林,号召力跟人家比不了啊,比不了也正常,毕竟‘周利军’出道很早。

  比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早。

  真要比,大概只有陶吉吉跟他比较接近,不过,那会陶吉吉还是做幕后工作。

  另外。

  在海外影响力这一块,他们也无法跟周利军比,出了华语圈,他们几个的知名度约等于无。

  而‘周利军’,看看各种榜单成绩。

  日本Oricon排行榜,英国UK榜,美国公告牌单曲榜,澳大利亚公告牌等等。

  全部有实绩可查。

  迄今为止,那张交响摇滚的专辑仍然时不时进入Oricon销售周榜。

  此外。

  李杰歌曲MV在油管的播放量也是华语歌手中最高的,看看油管MV的评论区也能分析他的歌迷来源。

  中文、英文、日语、韩语等等都有。

  如果翻看油管后台,也能看出歌迷的来源,这些视频的播放,大概有7成是来自亚洲地区。

  另外三成来自欧美地区。

  亚洲七成中的一半来自中文区,简中、繁中都有,还有一半来自日韩、东南亚地区。

  油管诞生于2005年。

  仅仅一年时间,谷歌就以1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油管。

  这笔交易,震惊全球互联网。

  自此。

  全球各地的视频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被财大气粗的谷歌收购后,油管也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油管之所以能成功,关键不在于模式多么领先,福利多么多么好,单纯是傍上了谷歌这艘大船。

  谷歌有一个‘大杀器’。

  带宽!

  国外和国内不一样,像宽带基础建设之类的事务都是商业公司负责,为了降低成本,一些电信业务公司会开放一些份额。

  比如投资一部分,以此获取固定的线路。

  谷歌就这么干了。

  靠上谷歌,油管的带宽成本得以大大降低,这也是油管的视频为什么要比其他网站更清晰的缘由之一。

  成本低。

  人家不需要什么伪1080P,不要伪2K、4K,标的是多少,就是多少。

  毕竟成本比其他家便宜。

  视频的清晰度非常影响观影体验。

  所以。

  油管可以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带宽优势,功不可没。

  被誉为华夏油管的土豆,就没有那么好运了。

  流量大,王玮开心吗?

  当然开心。

  可他也发愁。

  每年月初,季度末,年中,看着财务列出的报表,他是一个头,两个大。

  土豆要推广,要投入,自然会带来更多的用户,更多的用户也会带来更大的带宽支出。

  网站的那点广告费,可谓是杯水车薪。

  千禧年年初的互联网创业者们,多多少少还有点情怀,有点责任感,没想着乱造投资人的钱。

  眼瞅着开支越来越多,他知道,下一轮融资,势在必行。

  想要赴美上市,必须要获取更大的知名度。

  这次融资,他准备搞同股不同权。

  ‘军哥’教他的。

  这样的话,即使拥有很少的股份也能获得最大的话语权,不会出现投资人联合将他扫地出门的情况。

  虽然这个条款对于投资人是不利的,但坐拥十几亿人的市场,还是视频网站的头部。

  土豆,不愁卖。

  只要它想,随时都能融到钱。

  还不是一点点钱。

  半个月后,李杰从宝岛归来,他参加了土豆网的C轮融资会议。

  很快。

  土豆网完成了新一轮融资,估值来到7亿美金。

  C轮大抵也是土豆网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土豆网就能登陆美股。

  李杰投资土豆网的故事也在音乐内流传一时。

  很多音乐人都在土豆开通了个人播客。

  是播客!

  不是博客!

  当下的土豆网已经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很多网友会在网站上传、分享个人生活。

  有点类似于油管,也跟A站、B站类似。

  不同的爱好者可以通过播客寻找同好,土豆网开设的论坛,活跃着大量的网友。

  各种兴趣小组,自发的聚集到了一起。

  不过。

  土豆网想发展成油管模式,估计不太可能,还是带宽的问题,成本太高。

  后世的视频网站为什么偷偷地降低分辨率,偷偷地压缩,全是为了节省开支。

  有那么多会员费、广告费都撑不住,现在的土豆网更加无法覆盖。

  此外。

  2010年左右带宽的成本也比日后要高。

  不过。

  土豆网的困境和音乐人们无关,他们分享、上传的MV、生活碎片、工作日常吸引了大量的粉丝。

  像汪锋,他就经常上传一些‘vlog’。

  摩登天空旗下的音乐人也是活跃用户,这种能够拉近粉丝关系的渠道肯定要好好维护。

  粉丝黏性越高,发行专辑时,越容易卖。

  这种模式也引来优酷、六间房、搜虎视频等后来者的模仿。

  但。

  播客不是想玩就能玩得转的。

  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根本负担不起昂贵的贷款成本,即使大家标准的清晰度都是一样的。

  不过,网友又不傻。

  谁更清楚,那不是肉眼可见?

  互联网播客时代,对于音乐圈而言,最大的变化是打消了‘神秘感’。

  原来他们平时是这么生活的?

  原来录音棚长这样?

  原来录歌是这么来的?

  作为投资人之一,李杰自然也在土豆网创建了个人博客,他上传的视频并不多。

  多是一些工作日常。

  个人生活方面他很少透露。

  只是,网友当中那是人才济济,卧虎藏龙,李杰之前上传的一个视频,茶百道只漏了一面。

  然后就被网友们挖了出来。

  越挖越多,越挖越深。

  毛毛是茶百道的创始人被挖了出来,她是李杰妻子的事也被挖了出来。

  很多人都是头一次知道这事。

  那家风靡全国的奶茶店,居然是‘军哥’老婆创办的?

  是的。

  现在的茶百道已经是全国知名的奶茶连锁品牌之一,不同于后世的割韭菜模式。

  茶百道是自营 加盟的管理模仿。

  加盟店的管理也归总部负责。

  加盟商只需要负责两件事,一件事是核查旗下的加盟店,账目、卫生、管理等等,都在核查范围之内。

  另外一件事就是交钱。

  员工的开支,管理费是固定支出。

  虽然教的钱多,但只要加盟,回本又快,又省心,完全收回成本后,没一毛钱的进账都是纯赚。

  还有专人管辖,在家打打牌、收收租就能赚钱。

  这种模式得到了很多加盟商的青睐。

  简直是大善人啊。

  教别人赚钱,怎么不算是善人呢?

  眼看都被网友们挖了个干干净净,李杰索性不再藏着掖着,顺势拍了一支播客,记录一下奶茶的研发工作。

  视频上传后,又一次被网友们传的到处都是。

  评论区还有不少人抄作业,跟着视频一块做奶茶,其中,有一位叫微微的网友专门拍了一起跟做视频,这条视频三天播放量破百万。

  广告费赚了好几百。

  一些头脑灵活的人还自发的搞起了带货。

  视频下方放着淘宝链接。

  效果有好有差,看到那些人赚了钱,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个人播客。

  自此。

  播客时代,汹涌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