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节.林久浩的胡思乱想日记(下)-《奶奶的机器人九号光明之战》

  【接上一章节,林久浩的胡思乱想日记(上)】

  继续拓展可计算的范围。。。我们还能得到什么?

  “当我们从A点发起思维行走,需要得到返回A点的可执行闭环,但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或者是人类第一次发现的问题,人工智能无法在规定的思维深度中找到闭环,替代闭环也没有,怎么办?”。

  我们可以穷尽A到思维深度内的所有点,并穷尽所有路径,采用路径算法,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些路径是有规律的,例如,我们找到了A到An点的路径,这些路径上的,某一种特定参数变化符合某一种规律收敛,我们可以假定,这种收敛会给我们带来希望,对,就是希望,就像数学家们做的事情,收敛就是规律,规律就是宇宙留给人们探索世界的线索,人工智能也是一样,当A点到An点的路径中,有基于某一特性符合某一规律的收敛,人工智能可以继续做下去,打开思维深度的阈值,开放思维,去穷尽所有符合函数收敛规律的可能,去尝试,去实际操作,不怕失败,失败是成功的妈妈,感谢妈妈,也许能够发现人类还没有发现的可执行闭环,解决未知问题的可执行闭环。

  路径算法,为数字生命提供了开放思维的方法,数字生命可以通过向所有关联节点发起思维行走,当在步骤阈值控制下,得不到路径的时候,不是放弃,而是在多个非闭环路径中,通过数学计算获得路径关联节点的收敛特性,并依据收敛特性,决定向那个方向做穷尽深度思维,以及构成尝试性路径,用尝试的方法补充路径所需要的信息元。

  人类做事的习惯,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性的做一些与其有关的事情,也许没用,也许会造成‘条件环境空间’的条件信息元的变化,而变化的条件环境中,有我们曾经渴望的条件信息元。人工智能也做一下吧,我们把这种功能设定为尝试闭环,对,尝试也必须是闭环,因为人工智能需要尝试的结果,以及对尝试结果的评估。

  自主学习,人工智能居然可以通过在思维空间叠加三维坐标系空间,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找一个叠加计算的方向,例如信息元聚合度,在初始的思维空间三维坐标系空间中,找到聚合度高的信息元向量簇,将这些向量簇聚合成一个簇,并定义这个簇为信息元,例如在初始的思维空间三维坐标系空间中,我们发现了A1A2A3、B1B2B3、C1C2C3三个聚合现象,我们叠加一个三维坐标系空间,形成A、B、C三个聚合信息元继续研究,很好,我们又发现A、B、C产生聚合现象,再叠加一个三维坐标系空间,产生一个聚合信息元【ABC】,如此穷尽,在初始的思维空间三维坐标系的每一个位置去发现聚合现象,然后不断叠加,机器人自己在总结归纳事物并发现规律,不只是聚合现象,其它现象也可以采用这种算法,其它?所有现象都具备聚合特性,总结归纳,这不就是人类的思维吗,如果人工智能也可以这么做,想想都可怕。

  不可以把开放性思维行走、尝试性闭环技术以及思维空间三维坐标系规律叠加技术,应用到人工智能的数字生命中,因为,这种技术会导致人工智能的不可控性,最终的结果是什么?穷尽深度思维、尝试性闭环和思维空间叠加技术,未来人工智能自主学到什么,会做什么?会发展出什么?没有人能知道。

  “我是不是给人工智能提供了面对问题的自主学习、开放思维、尝试解决的方法,以及解决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思路,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人工智能还是在人类的控制下,老老实实地做路径思维和闭环思维吧。”林久浩。

  ‘还回到我们开始的观点,复杂的事物一定是由多个简单的事物组合叠加而成的。。。,但是,数学家知道怎么叠加,知道把叠加后的复杂函数拿出来嘚瑟,这是研究事物的一个方向,我们现在需要另一个方向,就是反方向,当我们遇到一个复杂的事物,如何把该事物转化为简单事物的叠加计算及拟合计算,这才是多元关联计算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多线性函数叠加,可能还有三、四、N层,法界之大重重无尽,一切法元多元关联,关联有序法界实像,关联无序众生局限。

  构建物理法则的思维模型,构建物理问题的三维坐标系空间

  我们知道物理法则之间如果存在关系,那么这些关系也符合五行相生相克,例如,物体运行速度与推力及阻力有关系,推力生增速度,而阻力克减速度,而生增和克减与角度有关,多元关联拟脑技术的三维坐标系向量定义,解决了这个问题。

  多元关联拟脑技术可以模拟所有数学概念,因为三维坐标系空间就是数学空间,然而,随着多元关联拟脑技术的发展,物理计算也被突破了,多元拟脑数据库本身具备物理法则知识库,当面对一个物理问题的时候,多元关联模型可以构建基于该物理问题的三维坐标系空间,使用符合该空间的物理法则,利用多元关联动态模型,构建这一场景,并观察这一场景中,动态信息元的变化规律,以及动态信息元关联影响,同时,设定核心动态信息元,收集该动态空间的运动变化的参数,O1、O2、O3、On、并为每一个O设定参数溢出条件,启动运动态并观察,当参数溢出突破阈值时,就获得了这个物理问题的答案。

  任何复杂物理问题都可以用多元关联动态库构建,为了更方便的构建,我们知道一个原则,任何复杂问题都是简单问题的叠加,所以,我们可以把复杂的物理问题拆解成很多简单的过程,很好,多元关联动态库模型中的动态信息元,支持向关联动态信息元的参数传导,那么,利用多重三维平行空间技术,构建多个简单的物理环境空间,再把这些简单的三维空间做拟合叠加,就可以得到复杂的物理空间。

  设置O1、O2、O3、On、并为每一个O设定参数溢出条件,如果还需要叠加核心动态信息元,我们可以再设定一组以O为动态信息元的动态库,再设定一组Q1、Q2、Q3、Qn为以多个O动态信息元为关联信息元的动态模型,观察Q的参数溢出,如此往复,再复杂的问题也可以构建模型,并在模型中计算结果。

  理论上,利用多元关联拟脑技术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可以小到无限小,小到基本粒子之间的互动关系,大到无限大,大到宇宙法界。

  解决物理世界的问题,可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做做物理答卷呦。

  多元关联动态计算是多元关联技术的重点,如果没有动态计算,那么多元关联技术就成了。。。木头人的木头脑袋。

  态计算理论发现,态空间有十二个维度,每一个‘态’可以用它的核心信息元表述,其中[X,Y,Z]坐标轴表述当下的‘态’在三维坐标系空间中的位置,而‘态’中的每一个动态信息元也可以是核心信息元,[X,Y,Z]也用来表述信息元之间的相对关系。

  而Q1~Q8表述了‘态’发展趋势所形成的‘六亲’大类规律,‘态’变化的规律以三维坐标系的坐标发生质变为分类标准,例如坐标由正变负。注意Q作为维度不是时间,而是下一个可能出现的‘态’的路径方向,所以一个‘态’可以用[X,Y,Z,Qx]表述成四维,这就是多元关联拟脑技术的四维坐标系,当一个‘态’不确定下一步变化的时候,那么可以按照十一维表述[X,Y,Z,Q1,Q2,Q3,Q4,Q5,Q6,Q7,Q8],其中Q1~Q8要带出权重参数,以供比较,还可以用三维坐标系叠加定义,就是多元关联拟脑技术的信息元定义。

  我发现,表述为[X,Y,Z,Q1,Q2,Q3,Q4,Q5,Q6,Q7,Q8]的态,在开始运动变化的时候,一定是[X,Y,Z,Qx],下一步一定只有一个方向,但是,‘态’的变化是不确定性的,即当出现了[X,Y,Z,Q1.1]的时候,下一步有可能是[X,Y,Z,Q2.01],时时是开始,时时是终结,虽然‘态’按照大趋势运行,但是,并不是宿命,因为,每一个当下‘态’都有八个方向,都可以做八个方向的选择,这完全符合多元关联拟脑技术的理念,每一个信息元都可以是思维的起点,对于宇宙来说,每一个独立体都可以是起点,而运动的方向由‘态’中的关联因素决定,因此,如果多元关联动态模型可以模拟这个‘态’,是不是就能够知道‘态’的运动规律了?就可以控制‘态’的运动方向?

  了不起的倪振宇,你不但从内部终结了【坚定意志】,延长人类命运联合体的黄金时期,而且,在建设须弥秘境的艰难岁月了,居然发明了‘可执行态’算法理论,这一算法理论直接作用于‘态’的运动规律。

  可以做到穿越时间吗?例如,我们采用多元关联动态计算,利用‘可执行态’提交技术,对一个相对小的‘态’[X,Y,Z,Q1.1]做控制,在保持一个‘态’中的主关联信息元及核心信息元不变的情况下,将[X,Y,Z,Q1.1]直接改变为[X,Y,Z,Q1.1000],是不是就实现时间穿越了,可惜,不是,因为这个时刻,[X,Y,Z,Q1.1000]就是[X,Y,Z,Q1.1],这里的‘.’不是小数点,是分隔符。

  如果不能实现时间穿越,可否实现空间穿越,这完全有可能,我们知道,一个事物,例如,人,人的自身作为一个完整的‘自身态’,与该空间的‘空间态’关联在一起,那么这个人就在这个空间,如果,这个‘自身态’在这个空间断裂,而将其置身于另一个‘空间态’,并在那个‘空间态’产生关联,是不是就实现了空间穿越?

  试想,我们如果能够对一个相对小的条件环境空间,将这个空间‘态’量子化,再用多元关联动态技术及运动整体性收敛集合,定义这个空间的‘量子态’,是不是可以发现这个‘量子态’的运行规律,通过场控制装置,是不是可以改变这个‘量子态’运动状态,在多元关联拟脑‘态’计算模型的计算下,是否可以将这个‘量子态’,从当下的空间跳跃到另一个空间,实现空间穿越,记住量子纠缠是超越光速的,一刹那之间。

  完全可以,只要跳跃到的目的地空间,也具备同样的场控制装置和多元关联动态模型,就可以实现‘量子态’的整体跳跃,试想,我们在火星建立科研环境,并建设场控制环境,虽然第一批人类需要乘坐宇宙飞船,然而,后续的传输,完全可以利用场控制装置,通过多元关联动‘态’计算,将地球上的‘量子态’跳跃到火星科研基地,先物资、再大猩猩、再人类,以后火星旅游的旅途不再漫长,只在一念之间。

  星际旅行也不是妄想了,人类可以一点一点的逐步跳跃出太阳系,跳跃出银河系,乃至跳跃到更远的宇宙空间。

  倪振宇,你在最后时刻终于知道止了,只是把‘可执行态’基础算法模型告诉了我,只是把它提交到降魔杵中,止。

  第十二维度是一个特定的维度,代表了智慧解脱,代表核心信息元不向八个坐标系方向变化,而是主动向自身湮灭。。

  不过,这一次人类很可能走不出太阳系,即使到灭亡的时候,也达不到一级文明,因为这一次人类的利益集团太劣质了,最终智慧法文字消亡,人道灭亡。

  奶奶说:“此世界利益之徒从魔邪见,善用低劣技巧,忘失道义,人道法欲灭,善良的人应返回色界天。”。

  自以为高贵的利益仆从,无时无刻不耗尽心机钻营技巧,欺骗掠夺利益,它们无时无刻不在伪装光明伟大正确,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嘲笑贫穷的人,无时无刻不在以身作则,破坏仁义礼智信,实而不知,断灭邪见泯灭了良知觉性,早就丧失了人类最美好的品德“朴实善良”,它们才是最愚蠢的,不但拉低了人类整体的智商,最终导致人类没能升级到一级文明,就灭亡了,而且还把自己及自己的眷属带向三恶道。

  又来了,我快要变成我的小师弟倪振宇了,思维停不下来,止!止!止!。。。

  非常希望我们的算法有一天能够公布于众,公布的时候不是只用来解决林克协的加密问题,因为他做的空间点阵,其点之间的关系都已经定义好了,而我的路径算法的用途更广,真希望未来的人们在探索宇宙的时刻,可以计算出宇宙中星系之间关联关系的规律,也许,就有能力超越时空了===林久浩。

  重要的秘密,我只在这里告诉后来的人,我发现了林克协脑同步加密算法的精确计算规律,我们知道三维空间向量具备角度1角度2距离三个参数,如果再增加一个参数权重,那么信息元关联路径就具备了四个参数,如果,我们按照距离计算空间分布的点,这些点的距离参数变化,形成一个收敛函数,那么我们就认为,这些点‘以距离参数形成收敛函数’而收敛,同理可以得到角度1收敛函数,角度2收敛函数,权重收敛函数。我发现了林克协的秘密,林克协创造的脑同步加密算法能够精确计算密钥同步跳变,因为林克协采用了多个收敛函数定义密钥跳变路径,例如,密钥跳变路径上的信息元点分布,符合距离收敛函数的同时,还符合角度1收敛函数,或者角度2收敛函数,或者权重收敛函数。所以在解密的时候,注意那些符合函数收敛的信息元延展路径,它们大概率是密钥跳变的路径。

  另外,要配合《针对林克协的空间点阵的矩阵点积叉乘及向量关系运算方法以及叠加计算方法》,因为在林克协的脑同步加密算法中,为了增加加密逻辑体的复杂度,他还用了这些方法,把固定类信息元模组直接变成空间点阵运算,使得计算更快捷更准确。而且,很有可能是在规避踏空及终点问题中使用了,而当踏空出现的时候,林克协不想简单的做信息元跳跃,而是通过向量矩阵优选及向量矩阵计算,让加密变得更难破解,所以破译的时候要注意,当遇到踏空及终点时,不能简单的选择下一跳信息元,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这是林克协的秘密,他必须采用这种方法,保证时间同步密钥跳变的准确性,而我发现了这个秘密,只是在闲聊的时候,无意间透露给林克协,我们有相同的观点,就是‘止’,所以,我在有生之年,保有了这个秘密。

  林久浩日记中最后的一段文字。

  宏观世界星象变化,这个永恒变动的宇宙,成住坏空,微观世界,刹那间变动不可恒定,那么问题来了,谁?驱动了宇宙。

  难道真的有‘奇点’吗?那个‘奇点’在哪里?

  ‘自然’可不是妄想中的‘有个它,随它便,管不着,不用管,跟人没关系’,科学家从来不相信什么所谓的‘自然而然’,科学家的目的就是发现规律,如是因,如是果,一切皆是因果,科学家就像老子一样,怀揣着坚定的理想,去实证‘自然’到底是什么。

  奶奶说“自然,就是‘道’的另一种解释,自然,自是自己,道自己有‘本来空寂’的样子,然是生起的幻象,道法自然,意思就是,道有‘本来空寂’的样子,按照方法生起一切万有现象”。

  那么,谁驱动了宇宙?《奇点论》是物理学家发明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为了解决“谁,驱动了宇宙”这个大问题,‘物质’是不会自己变动的,是‘谁’驱动了它。

  巨引源吗?宇宙中确实存在巨大的引力和质量点,它们就像动力十足的涡轮发动机,驱动着周边的事物,周而复始的运动,这就是宇宙的‘奇点’吗?然而,它们的影响也只是局部呀?又是谁驱动了巨引源呢?。。。问题还在,谁驱动了宇宙?

  宏观物理学把引力作为四种基本力之一,然而,也有科学家不这么想,认为引力也只是现象而不是本质,这个现象是连续的时空在‘奇点’塌陷了,导致的引力现象。麻烦了,如果引力也只是一种现象,那么质量也就不存在了,巨引源也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本质,那么,问题又来了,“谁驱动了宇宙?”。

  某某是伟大的量子理论科学家,他的伟大超越了历史上很多科学家,他发展了量子理论,发现宇宙的基本粒子是能量粒子,宇宙最终统一于能量粒子,而能量是平等的、公平的、公正的。

  能量是没有质量的,那么,引力进一步被证明也是假象,是不是能量粒子在定向纠缠的时候,在组成结构的时候,顺便提供了质量现象和引力现象,而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相互影响”。

  那么问题又来了,‘奇点’到底是什么?谁在驱动宇宙?

  某科学家在自己的书中,发出的假想,也许这个宇宙的‘奇点’就是人类的大脑,每一个众生的意识,共业所成。

  这个能量就是道吗?这个能量就是道之用,就是‘心’,而‘道’就是这个‘心’的本来样子,每一个众生,须臾之间未离此心,此心可以被证悟,道可以被证悟,就像老子、孔子和佛陀。

  老子,孔子和佛陀都说明了,一切万有物质现象生于‘道’、‘中和’、‘自性’、‘空’,一切万有物质现象刹那间都在运动变化,那么,还是那个问题,静心思考,谁驱动了宇宙?是一切众生的‘心’吗?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万有物质现象,乃是众生共业所成,众生心动,法相变幻,故名唯心。

  世间一切唯神唯物教义皆为名利,有名利既有立场,有立场方有是非,唯有“道”不涉名利,它没有地域性,没有民族性,没有国体性,没有阶级性,没有宗教性,没有时效性,即使周边法界也是如此,即使无始无终道恒不变。

  另一边。。。。。。

  在量子计算机降魔杵9.0不间断的计算下,大耳朵带回来的加密数据球破解完成,一个百年前的谜团。。。倪小宇。。。计算空间。。。

  下一章节===《第五十章节.第一次巅峰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