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此战败北,我之过也-《三国:我只想睡觉,却成曹魏军神》

  张飞于船舱内悠悠转醒。

  “二哥,我睡了多久?”

  “到岸了吗?”

  张飞下意识地问道,睁眼却发现舱内空荡,心中一沉。

  他急忙起身,步出船舱。

  小船空间有限,一目了然。

  关羽的身影已无踪迹。

  张飞心头一揪,似有所悟,立刻揪住船夫衣领,提起他,焦急询问:“可见过我二哥?”

  “关将军在你熟睡时,已登上曹操的船只,返回江陵了。”

  船夫虽慌张,但仍实话实说。

  “不可能!”

  “我二哥怎会登上曹贼的船!”

  “这定是你的谎言!”

  “况且,长江之上船只繁多,你如何断定那是曹贼之船?”

  张飞紧揪船夫衣领,令其双脚悬空,稍有不慎,船夫便将坠入江中。

  船夫惊恐万分,脸色惨白:“张将军息怒,小人实话实说啊!”

  “那船上挂着曹营旗帜,兵器装备亦是曹军样式。”

  “我世代居住江陵,摆渡经年,眼光绝不会差。”

  “将军,请勿松手!我若丧命,您也难以渡江到达对岸!”

  船夫惊慌失措地呼喊。

  “你竟敢威胁我?”

  张飞怒不可遏,将船夫半身浸入水中。

  “小人不敢,小人绝不敢!”

  “将军饶命!”

  船夫拼命挣扎。

  “哼!”

  张飞猛地提起船夫,甩回船上,随后走向船另一侧,眺望江陵。

  但长江浩渺,雾气弥漫,什么也望不见。

  许久,张飞满脸通红,愤怒地高喊:“关——羽!”

  连喊几声,无人回应。

  张飞突然跪地,悲痛欲绝,号啕大哭:

  “二哥,你为何投降曹操?”

  “你这样做,对得起大哥吗?我如何向大哥交代?”

  “二哥!”

  片刻后,张飞站起,返回船舱。

  见到那几坛酒,他顿时怒火中烧:

  “我明白了,关羽,你定是贪图曹营的富贵,与曹操同享安乐。”

  “为了虚名薄利,你竟背叛桃园之誓。”

  “关羽!今日我与你誓不两立!”

  张飞一脚踹翻酒坛,怒火滔天。

  在船上,他无处宣泄,只能怒视船尾。

  “快划船靠岸,饶你不死!”

  张飞厉声命令。

  “是,张将军放心,我一定全力划船!”

  “今晚日落前就能靠岸。”

  船夫连忙答应,使出全力划船。

  江东柴桑,赤壁之战后数日,周瑜率军归来,江东愁云笼罩。

  家家白布缠头,哀悼的民众连绵不绝。

  孙权迫于舆论,拨出巨款抚恤,暂时平息了民怨。

  但他清楚,此番战后,江东超过半数百姓对他心生不满,民心涣散,难以统一。

  若有新的变故,他的吴侯之位或将不保。

  为此,

  孙权日夜奔波,为阵亡将士处理后事,并向其家属赠送粮食布匹,以争取民心。

  三天后,

  孙权因过度劳累而病倒,卧床不起。

  此消息一出,江东震惊,文武官员皆感惶恐,担忧孙权一旦有事,江东将陷入动荡,先祖打下的基业恐毁于一旦。

  百姓也开始心生愧疚,

  认为战败非孙权之责,而应归咎于主张迎战、抵抗曹操的周瑜等人,尤其是周瑜的指挥失误,应承担主要责任。

  于是,百姓的愤怒转向周瑜。

  不久,周府门外便堆满了石块。

  在那个时代,鸡蛋、菜叶等是珍贵食物,百姓不愿浪费,故未投掷。

  周府附近臭气熏天,无人敢近。

  周瑜似有自责,并未命人清理。

  直至孙权病愈,立即派人清扫,周府才免于沦为废墟。

  一日正午,

  孙权亲至周府门前,

  望着清理后的痕迹,眼神锐利。

  他命侍从通报,不久,面色惨白、疲惫不堪的周瑜急忙迎出。

  “参见主公!”

  周瑜躬身行礼。

  “公瑾不必多礼,快请起。”

  孙权上前扶起周瑜,神色严肃地说:“数日不见,公瑾竟如此憔悴,令我心痛。”

  “我已派人请名医,待他们到来,我必亲自送他们来为公瑾诊治。”孙权接着说。

  周瑜心生感激,连忙拱手道:“多谢主公厚爱。”

  孙权的话,如同甘霖,滋润了周瑜枯竭的心。

  周瑜心中重燃希望。

  “另外,那些闹事的百姓已被捕获,如何处置,由公瑾决定。”

  孙权忽言。

  周瑜面色稍变,旋而长叹:“主公,百姓愚昧,并无大罪,望主公宽恕,赐其生机。”

  “好,依公瑾之意。”孙权点头,紧握周瑜之手,面带哀色,“走吧,今日乃黄老将军祭奠之日,你我共往。”

  “这……”周瑜稍做犹豫,“主公稍候片刻。”

  “无碍,公瑾可先。”孙权点头应允。

  须臾,孙权身披战甲,头盔闪耀,唯额间缠白布。

  “主公,启程吧。”周瑜道。

  二人策马前往柴桑黄盖居所。

  晨时,曹操已遣人送归黄盖,孙权遂决定即刻前往吊唁,并筹备归葬事宜。

  至黄府,府内白灯笼高悬,仆役、士卒、侍卫皆以白帕束发,宗族亲人则披麻戴孝,围绕灵柩,或跪或立。

  二人入,众人起身行礼。

  “参见主公。”

  “今日乃悼念之日,莫以主公称我,我不过江东子民孙权,特来吊唁黄老将军,诸位勿多礼。”孙权亲自扶黄氏族人,众人倍感温情。

  随后,众人视周瑜。

  长辈虽有叹息,仍拱手道:“见过都督。”

  后辈则面露怒色,斥道:“周瑜,你还有脸来此?我伯父之死皆因你之计,速速离去,此地不欢迎你。”

  “正是,身为大都督,你不该出现于此,速速离开。”

  周瑜欲言又止,神情黯然,终未发声。

  “住口。”长者厉声道。

  后辈虽不甘,却也只好噤声,怒视周瑜。

  “我仅欲为老将军烧些冥币,烧毕即走。”周瑜至灵柩前,深鞠一躬,良久方起,取冥币投入火盆。

  泪水自周瑜脸颊滑落。

  “公覆之死,我心如刀绞。”

  “公覆放心,此仇必报,我誓除曹贼,为你雪恨。”

  “此战败北,我之过也,公覆在天之灵,看我如何战胜那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