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已失民心-《三国:我只想睡觉,却成曹魏军神》

  夏侯惇领十万大军在长坂桥一带围困刘备,自己则驻守宜阳,一边煮粥安抚逃难百姓,一边命副将于禁追击刘备。

  ……

  此时。

  长坂坡。

  长途行军之下,刘备部众疲惫至极。

  缺粮之苦尚能忍耐,但曹操大军如影随形,四面围而不攻,令人窒息。

  众人多日不得安歇,稍有不慎便可能命丧敌手。

  士兵尚能咬牙坚持,百姓却从未经历过如此艰难,导致跟随刘备的十余万民众逐渐离散,前后绵延数十里。

  尘土飞扬中,百姓拖着重物,面容呆滞,宛如游魂。

  刘备对此束手无策。

  他不能狠心驱赶百姓,只能目睹他们逐渐远离,对百姓的苦难无动于衷。

  他曾尝试改变,却力不从心。

  他只想带领百姓逃亡,从未思考如何安置。

  甚至未发现妻子走失。

  “大哥,糟了!嫂子和阿斗不见了。”

  张飞负荆请罪,刘备险些晕倒。

  甘夫人是他挚爱,刘禅是他独子,二人地位无可取代。

  刘备怒不可遏,几乎想责打张飞。

  “大哥,都是我的错,你杀了我吧。”

  张飞跪地,泪水涟涟。

  霎时,刘备拔出双股剑,众人惊惧,以为他要严惩张飞,脸色骤变。

  但刘备只是斩断了捆绑张飞的绳索,为他疗伤,并用衣襟为他包扎伤口。

  完毕后,刘备扶起张飞,深情道:“兄弟情深似海,手足相连,其他皆可舍弃,唯有你和云长,是我至亲至爱的兄弟,岂能因小失大?”

  “翼德,站起来。”

  刘备亦泪流满面。

  张飞满心愧疚,此刻更是悲痛欲绝,紧抱刘备大哭。

  刘备紧握张飞之手,两人泪眼相对。

  片刻后,张飞拭泪问:“大哥,曹军沿途掳掠百姓,我见多人被劫,嫂子她……是否也遭不幸?”

  此言让刘备心如刀绞。

  甘夫人素有“玉夫人”之美誉,肤如凝脂,美貌绝伦。

  虽已逾三十,却依然风韵犹存,倾国倾城。

  曹操好色,若甘夫人落入其手,刘备不敢想象后果。

  然而,刘备束手无策,只能安慰张飞:“翼德勿忧,我们须即刻前行,过了当阳桥,便安全了。”

  “嫂嫂之事,暂且勿虑,脱险后,我自会派人寻找。”刘备摇头回答。

  不久,众人抵达当阳桥。

  此桥横跨小河,宽约七八米,长约数十米,每次仅容十余人通过。

  刘备麾下有两万余士兵及众多难民。

  若待众人逐一过桥,曹操恐已兵临长坂坡。

  “速建浮桥,先运粮草辎重,百姓与军队一同渡河。”

  于是,当阳桥上出现奇异一幕:

  少数百姓与刘备军士共筑浮桥。

  百姓虽有怨言,但闻过桥可逃曹军,便忍气吞声。

  夏侯惇率军追击刘备时,曹操亦至襄阳,蔡瑁开城投降,被封为上将军及水师大都督,掌管水师。

  蔡瑁感激不尽。

  最终,蔡瑁的所有愿望都得到了实现。

  行进至襄阳城途中,蔡瑁忍不住向四周张望,却未能找到那个熟悉的影子,不禁疑惑地问道:“丞相,不知那日来襄阳与微臣商议大事的那位先生究竟是谁?微臣……”

  “咳咳……”

  蔡瑁话未说完,曹操已冷着脸剧烈咳嗽起来,随后目光如炬地盯着蔡瑁,冷笑两声:“你想知道吗?好,我告诉你。”

  蔡瑁连忙上前恭敬行礼,却发现曹操脸色阴沉,双眼寒光四射,杀意尽显。

  蔡瑁心头猛地一紧,冷汗涔涔而下,慌忙跪倒在地,满脸惊恐:“丞相,末将知错了。”

  “进城吧。”曹操挥了挥手。

  若非蔡瑁还有些用处,单凭他方才那两句话,曹操早已发怒。

  这段小插曲就此结束。

  曹操随蔡瑁进入襄阳城。

  后方,荀彧、程昱、荀攸、贾诩等谋士紧紧跟随。

  几位谋士边走边相互对视,满心疑惑。

  “蔡瑁所说的那位先生到底是谁?”荀彧边走边问身边的人。

  “从未听说过,但从主公方才的神情来看,此人必定真实存在。”荀攸皱眉说道。

  贾诩连忙将双手缩进袖子里,低头假装思考。

  程昱瞥了一眼贾诩,然后与荀彧、荀攸等人低声交谈起来。

  不一会儿,人群中传来阵阵惊叹。

  “竟然有这样的事!”

  “主公对我们隐瞒得太深了。”

  “如此才华横溢之人,为何如此低调?”

  “罢了,既然主公不愿明说,我们就当不知道吧。”

  大军继续进城。

  曹操留下大部分兵马镇守各地,并将所有谋士都留在襄阳,随后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前往长坂坡捉拿刘备。

  刚离开襄阳城,曹操便带着许褚来到辎重营,找到了正在马车内休息的苏晨。

  马车本就狭小,突然又进来一个人,顿时显得有些拥挤。

  “好久不见,军师风采依旧啊。”曹操看着依旧慵懒的苏晨,笑着打趣道。

  “让丞相见笑了。”苏晨早已料到曹操会来,因此一直静静地等待着。

  曹操坐下,笑容满面地对苏晨道:“军师一计,使得夏侯惇寻回三万余百姓,他们现今暂居于宜城,战事结束后,便会送他们返回新野。”

  “丞相,三万百姓虽不多,但刘备身后尚有众多追随者。”

  苏晨此言一出,曹操神色微变:“军师可是已有良策,能追回其余百姓?”

  “丞相,何不与我同赴长坂坡探明情况,再做定夺?”

  苏晨未明言其计,只提议同往。

  “我即刻命许褚备马。”

  言罢,曹操离去。

  须臾,三匹骏马已备,曹操将指挥权交予曹仁,自己则与苏晨同行,许褚跟随其后,骑马而去。

  不久,三人抵达长坂坡。

  只见前方人群熙攘,百姓众多,远超曹军七八万之众。

  当阳桥边,刘军现身,正护佑百姓过河。

  苏晨望了一眼刘备军护民渡河之景,忍俊不禁。

  “丞相您看,刘军强令百姓前行,已失民心。”

  “加之夏侯将军追击刘军多日,百姓心生怨言,他们追随刘备,非因刘备仁德,而是畏惧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