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客栈歇了个午觉,江芷带人去粮铺采买。
种黄豆需要粮种,做营生也需要黄豆。
采买得多,江芷交了定金,又留了地址,让粮铺直接找人送到村里。
正事办完,江芷揣着银票开始跟陆禾一起扫荡。
米面粮油她商城多的是,可以随时买,而且质量也更好,所以每样只买了五斤。
成衣贵,江芷便买了布,细布、粗布各买两匹,一匹深色给陆禾两兄弟用,一匹浅色给陆母她们两人用。
接下来是鞋子,棉花,杂七杂八地买了整整一马车。
时间太晚,他们又在客栈住了一晚,第二天天没亮出发。
因为车厢里堆满了货,三人都坐在车厢外。
好在现在天气热,坐在外面有风吹着,还更舒服。
买的东西多,江芷加了钱,直接让车夫将他们送回村里。
村里没见过马车,一进村口就有人围了上来。
瞧见坐在车厢外的里正和江芷他们,都在问去哪儿了,怎么坐着马车回来。
“哎哟真是马啊,我这辈子没见过真马。”
“那有什么稀奇的,跟骡子不是一个样吗?”
“你眼瘸吧,骡子跟马怎么会一样。”
“哎哟你们俩别磨嘴皮子了,听听里正说去哪儿了呗,咋跟老二家的媳妇一起坐马车。”
他去哪儿了,他去办大事去了!
里正嘴上不说,但心里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就别说,他这辈子都没见过五百两那么多的钱,这次也算长见识了。
村民一路跟到陆家,江芷掀开车厢的布帘,里面堆成山的东西就显露出来。
有人嘶了口气,忍不住惊叹。
“这么多好东西,老二媳妇这是发财了?”
“不能够吧,咱们天天待在村里子,没见什么发财的机会啊。”
江芷没回应,里正笑而不语,让他们哪儿凉快呆哪儿去。
但防止村民骚扰陆二媳妇,里正稍微透露了些,说是过几天有大事要宣布。
村民直觉这事跟村里有关,都欣喜地说等着里正宣布。
人群之后的周锦绣看着那满车厢的东西,老成的眼中略过一丝阴郁。
本该死的人活得好好的,还越活越好,她是不是也重生了?
她是不是抢走了自己的机缘?
周锦绣暗暗捏紧了拳头,仿佛那一车的东西都是从她家里抢走的...
为了不负江芷所托,里正媳妇儿直接住到了陆家。
这两天为了不让陆母累着,家里用的水都是里正儿子上山挑的。
江芷可太满意了,将府城买的点心塞给刘婶让她回去给孙子吃。
说来也搞笑。
里正和刘婶的年龄差江芷两辈了,但因为他公爹的辈分高,跟里正可以称兄道弟,于是他们小一辈的只能叔婶地叫。
刘婶的大孙子比江芷还大,每次被江芷这么婶,刘氏都觉得年轻好几岁。
只是这点心看着就贵重,她不敢收。
江芷往她手里推了推:“收着吧,咱这日子也过好了,回头还得麻烦婶子帮忙做几件冬衣,我这针线活实在不行,我娘又不易操劳,只能先麻烦婶子了。”
刘婶听江芷要她帮忙做衣裳,这点心她拿得便心安了些。
毕竟十里八乡,她的针线活是出了名的好。
不过心里收下了,嘴里还是客气了两句:“几件衣裳,婶子抬抬手就做好了,哪用得着给点心。”
“真要抬抬手就能做,我用得着这么客气?婶子拿回去吧,给小虎他们甜甜嘴,这一年年的庄稼收不上来,孩子也跟着遭罪。”
谁说不是。
从前他们家也是村里的富户,如今别说点心,白面都吃不上。
镇上的粮价越来越贵,若不是当家的提前存了些陈粮,这会儿他们家也得吃糠咽菜。
推拒了两下,刘婶就收下了。
里正将车厢的东西帮江芷抬进屋,也先回了。
虽然营生的事迫在眉睫,但也要让人休整一下,不能当骡子使。
江芷很满意。
马车坐得她腰都快断了,得先歇歇。
她跟陆禾交代了一声,让他跟陆母说这一路的事,便躲回屋子睡觉去。
床板有点硬,她现在手里有钱,格子间也在增加,能多放点东西,于是买了个床垫。
八两银子的床垫,睡着就是舒坦,江芷几乎一秒入睡。
再醒时,已经到了傍晚。
她随便吃了点东西,回屋将要用到的工具重新绘制了一份,然后预估里正家已经吃过晚饭后,才前往里正家。
里正没想到江芷回来,但也睡不着,一想到村里就要有营生,甚至还不止一个,就兴奋得坐不住,更别说睡了。
江芷失笑。
这小老头有时候挺恼人,但总体来说心是好的。
她先将自己画的工具拿出来,然后给里正分析:“除了豆芽,目前咱们要做的所有豆制品都需要先磨浆,所以我们得做两个石磨。”
她画了两个图,一个人力/畜力的石磨,一个水力石磨。
江芷一一分析两者的利弊:“水磨自然省力些,但村里目前唯一有水的地方在山上,想要使用水磨,就必须挖水渠,将山上的水引下来,石磨不用那么麻烦,但比较废人。”
“除了石磨,还有这个长方锅需要用铁打。”
“你说的这些,我去办。”
里正大包大揽道:“这一路我也想了很多,想要做营生肯定不能在撂天地儿里做,咱们是不是得起几间房子,当做工坊用。”
“是得起房子,不仅要起,还要严格按照规定来起。”
江芷说起自己的顾虑:“所有制作环节必须分开,但防人之心不可无,这营生目前是头一份,所以能赚钱,万一哪个贪心的学会了技术自己单开,或者卖给其他人,那市面上同类别的东西就会增多,咱们就赚不到钱了。”
“你说得对,不仅制作环节需要分开,用人也要仔细,要不然防不住有心之人。”
“嗯,用人方面里正叔来把控,另外...”
营生说完了,该说水渠了。
江芷神秘一笑,盯的里正直发毛:“我们在府城买黄豆的时候,叔应该发现了吧。”
“发现什么?”
“黄豆这玩意,粮铺少得可怜。”
“是有点少。”里正点头,他还以为那么大的府城不得有个七八千石。
结果七八千斤都没有,他们将粮铺搜刮干净,也才刮了两千多斤。
大概也是旱灾闹的,所有粮食都减产。
江芷眨眨眼,道:“那叔有没有想过,粮铺没有黄豆了,咱们营生要怎么做?”
“不能吧,两千多斤呢。”
他虽然觉得粮铺的黄豆少,但并不觉得江芷买的少,两千多斤呢,得做多少豆芽菜多少豆腐啊,他觉得能卖到天荒地老。
江芷摇头:“远远不够,这两千斤甚至连咱们自个儿县都供应不上,想要再供应其他县的,根本不可能。”
“那怎么办?”
“咱们自个儿种。”
“那咋可能。”里正摆了摆手:“地里庄稼要是能长得好,咱们就不用搁着商量什么营生问题了。”
“地里庄稼长不好是因为大旱啊,可咱们现在有水,只要从山上挖条水渠下来,不仅粮食能种,咱们自己吃水也方便。”
嘶,里正倒抽一口凉气。
江芷再上强度:“而且自己种的粮食,不比粮铺里便宜?成本降低咱们也能赚更多不是吗?”
种黄豆需要粮种,做营生也需要黄豆。
采买得多,江芷交了定金,又留了地址,让粮铺直接找人送到村里。
正事办完,江芷揣着银票开始跟陆禾一起扫荡。
米面粮油她商城多的是,可以随时买,而且质量也更好,所以每样只买了五斤。
成衣贵,江芷便买了布,细布、粗布各买两匹,一匹深色给陆禾两兄弟用,一匹浅色给陆母她们两人用。
接下来是鞋子,棉花,杂七杂八地买了整整一马车。
时间太晚,他们又在客栈住了一晚,第二天天没亮出发。
因为车厢里堆满了货,三人都坐在车厢外。
好在现在天气热,坐在外面有风吹着,还更舒服。
买的东西多,江芷加了钱,直接让车夫将他们送回村里。
村里没见过马车,一进村口就有人围了上来。
瞧见坐在车厢外的里正和江芷他们,都在问去哪儿了,怎么坐着马车回来。
“哎哟真是马啊,我这辈子没见过真马。”
“那有什么稀奇的,跟骡子不是一个样吗?”
“你眼瘸吧,骡子跟马怎么会一样。”
“哎哟你们俩别磨嘴皮子了,听听里正说去哪儿了呗,咋跟老二家的媳妇一起坐马车。”
他去哪儿了,他去办大事去了!
里正嘴上不说,但心里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就别说,他这辈子都没见过五百两那么多的钱,这次也算长见识了。
村民一路跟到陆家,江芷掀开车厢的布帘,里面堆成山的东西就显露出来。
有人嘶了口气,忍不住惊叹。
“这么多好东西,老二媳妇这是发财了?”
“不能够吧,咱们天天待在村里子,没见什么发财的机会啊。”
江芷没回应,里正笑而不语,让他们哪儿凉快呆哪儿去。
但防止村民骚扰陆二媳妇,里正稍微透露了些,说是过几天有大事要宣布。
村民直觉这事跟村里有关,都欣喜地说等着里正宣布。
人群之后的周锦绣看着那满车厢的东西,老成的眼中略过一丝阴郁。
本该死的人活得好好的,还越活越好,她是不是也重生了?
她是不是抢走了自己的机缘?
周锦绣暗暗捏紧了拳头,仿佛那一车的东西都是从她家里抢走的...
为了不负江芷所托,里正媳妇儿直接住到了陆家。
这两天为了不让陆母累着,家里用的水都是里正儿子上山挑的。
江芷可太满意了,将府城买的点心塞给刘婶让她回去给孙子吃。
说来也搞笑。
里正和刘婶的年龄差江芷两辈了,但因为他公爹的辈分高,跟里正可以称兄道弟,于是他们小一辈的只能叔婶地叫。
刘婶的大孙子比江芷还大,每次被江芷这么婶,刘氏都觉得年轻好几岁。
只是这点心看着就贵重,她不敢收。
江芷往她手里推了推:“收着吧,咱这日子也过好了,回头还得麻烦婶子帮忙做几件冬衣,我这针线活实在不行,我娘又不易操劳,只能先麻烦婶子了。”
刘婶听江芷要她帮忙做衣裳,这点心她拿得便心安了些。
毕竟十里八乡,她的针线活是出了名的好。
不过心里收下了,嘴里还是客气了两句:“几件衣裳,婶子抬抬手就做好了,哪用得着给点心。”
“真要抬抬手就能做,我用得着这么客气?婶子拿回去吧,给小虎他们甜甜嘴,这一年年的庄稼收不上来,孩子也跟着遭罪。”
谁说不是。
从前他们家也是村里的富户,如今别说点心,白面都吃不上。
镇上的粮价越来越贵,若不是当家的提前存了些陈粮,这会儿他们家也得吃糠咽菜。
推拒了两下,刘婶就收下了。
里正将车厢的东西帮江芷抬进屋,也先回了。
虽然营生的事迫在眉睫,但也要让人休整一下,不能当骡子使。
江芷很满意。
马车坐得她腰都快断了,得先歇歇。
她跟陆禾交代了一声,让他跟陆母说这一路的事,便躲回屋子睡觉去。
床板有点硬,她现在手里有钱,格子间也在增加,能多放点东西,于是买了个床垫。
八两银子的床垫,睡着就是舒坦,江芷几乎一秒入睡。
再醒时,已经到了傍晚。
她随便吃了点东西,回屋将要用到的工具重新绘制了一份,然后预估里正家已经吃过晚饭后,才前往里正家。
里正没想到江芷回来,但也睡不着,一想到村里就要有营生,甚至还不止一个,就兴奋得坐不住,更别说睡了。
江芷失笑。
这小老头有时候挺恼人,但总体来说心是好的。
她先将自己画的工具拿出来,然后给里正分析:“除了豆芽,目前咱们要做的所有豆制品都需要先磨浆,所以我们得做两个石磨。”
她画了两个图,一个人力/畜力的石磨,一个水力石磨。
江芷一一分析两者的利弊:“水磨自然省力些,但村里目前唯一有水的地方在山上,想要使用水磨,就必须挖水渠,将山上的水引下来,石磨不用那么麻烦,但比较废人。”
“除了石磨,还有这个长方锅需要用铁打。”
“你说的这些,我去办。”
里正大包大揽道:“这一路我也想了很多,想要做营生肯定不能在撂天地儿里做,咱们是不是得起几间房子,当做工坊用。”
“是得起房子,不仅要起,还要严格按照规定来起。”
江芷说起自己的顾虑:“所有制作环节必须分开,但防人之心不可无,这营生目前是头一份,所以能赚钱,万一哪个贪心的学会了技术自己单开,或者卖给其他人,那市面上同类别的东西就会增多,咱们就赚不到钱了。”
“你说得对,不仅制作环节需要分开,用人也要仔细,要不然防不住有心之人。”
“嗯,用人方面里正叔来把控,另外...”
营生说完了,该说水渠了。
江芷神秘一笑,盯的里正直发毛:“我们在府城买黄豆的时候,叔应该发现了吧。”
“发现什么?”
“黄豆这玩意,粮铺少得可怜。”
“是有点少。”里正点头,他还以为那么大的府城不得有个七八千石。
结果七八千斤都没有,他们将粮铺搜刮干净,也才刮了两千多斤。
大概也是旱灾闹的,所有粮食都减产。
江芷眨眨眼,道:“那叔有没有想过,粮铺没有黄豆了,咱们营生要怎么做?”
“不能吧,两千多斤呢。”
他虽然觉得粮铺的黄豆少,但并不觉得江芷买的少,两千多斤呢,得做多少豆芽菜多少豆腐啊,他觉得能卖到天荒地老。
江芷摇头:“远远不够,这两千斤甚至连咱们自个儿县都供应不上,想要再供应其他县的,根本不可能。”
“那怎么办?”
“咱们自个儿种。”
“那咋可能。”里正摆了摆手:“地里庄稼要是能长得好,咱们就不用搁着商量什么营生问题了。”
“地里庄稼长不好是因为大旱啊,可咱们现在有水,只要从山上挖条水渠下来,不仅粮食能种,咱们自己吃水也方便。”
嘶,里正倒抽一口凉气。
江芷再上强度:“而且自己种的粮食,不比粮铺里便宜?成本降低咱们也能赚更多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