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蒸蒸日上-《村民饥荒我吃肉,我把儿媳养肥肥》

  “陛下,这么做真的行吗?”

  “未来京城会越来越大,朝廷扩张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如果什么都朝廷来做,百姓得不到利益,经济不流通,对朝廷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大顺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恢复过来,蒸蒸日上,不就是因为咱们足够大胆吗?”

  “朕也知道,这条路未曾走过,但是不代表咱们不能走通。”

  “士农工商,商最其次,陛下,商人最重利,为了利益,他们什么都敢做,可以鼓励,但是不能让他们骑到头上去。”卞梁说道。

  赵正道:“人有好人坏人,商也有良商和奸商,对良商,我们自然是要扶持榜样的,对奸商一定要重点打击。”

  “规矩再好,可执行的人不行,也没用,你敢说,士没坏人?”

  “昔日门阀者,俱士也,何如?”

  卞梁哑口无言。

  “朕用商,也自然会有规矩来限制他们,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朕打算立法!”

  众人来了精神。

  “保障工人,所以设立了工人保障法。”

  “为了保护百姓,所有有了大顺国法。”

  “那么现在,咱们需要商的力量,是时候设立商业法了。”

  这才是赵正的杀招。

  立法!

  既提高了商人的地位,又做出了限制。

  只要按照规矩来,跟着朝廷的节奏来,一切好说。

  不听话,就当肥猪宰了就是。

  在场之人没有几个是傻子,都明白了立法背后的含义。

  “臣没有异议了。”卞梁说道。

  “这房地产法案是一次尝试,做得好,大顺将在未来十年内快速腾飞,做不好也无妨,及时叫停。”

  “这几年,人口,暴增,粮食的猛增,牛马器械的增加,使得农作效率增加,多出来的人口必然要引导至大城市。”

  “大城市机会多,而且教育好,交通好,医疗好,所以未来在城市扎根的百姓也会增多。”

  “所以现在要开始逐渐放宽各个州府流通限制。”

  “全国这么多州府,不可能雨露均沾,总有发展好的,总有发展不好的。”

  “发展好的,名列前茅的,咱们给与更多的资源,未来百万人口的大城会越来越多,咱们要做好引导。”

  随着赵正的描述,几个人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说白了,这跟之前的大康完全不一样。

  昔日大康,百姓不流通,滞留在当地。

  以至于豪强门阀增多。

  而现在的大顺,引导乡村百姓去城镇,去更大的城市。

  更发达的州府,将把周围不发达州府的人口吸纳过来,形成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可是陛下,这么下去,真的不会出事吗?”

  “能出什么事?”

  赵正知道他们的顾虑,便说道:‘这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现在的京城人口已经超过了三百万,再过两年,超过五百万,乃至千万。’

  “一城堪比一个大国的人口,你敢想象吗?”

  “就算是三百万人口的京城,也是古往今来第一大城,可这个大城镇只不过用了几年时间而已。”

  “底部的资源会逐渐供应头部,所以京城拥有最好的资源,中原的百姓是最上进的,新一代依旧会有思乡之情,但是两代人,三代人之后,他们就会在大都市落脚扎根。”

  “这也是为了杜绝门阀豪强,你们可懂?”

  众人沉默。

  他们能想象到那种宏大的变化。

  千年未有的大变之世。

  就连他们这些走在时代前沿的阁老,都有些跟不上。

  但听完皇帝的描述之后,他们还是觉得自己太胆小了。

  而且,他们总觉得皇帝好像看到了未来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发展。

  似乎一切都会很顺利。

  而皇帝,至今以来,还没有做错过。

  既然如此,只要跟着冲就行了。

  这一刻的大顺,似乎陷入了一种盲目的发展之中,各行各业,都在野蛮生长。

  让人害怕。

  不过赵正是清醒的。

  他很清楚,这才是该有的样子。

  如果自己做了这么多努力,还是不温不火的,那意味着旧时代的余晖还在限制新时代的火苗。

  上辈子,那伟大的国家,只用了短短几十年就走完了别的国家连三百年的历程,他又有什么理由不学以致用呢?

  当然,有系统兜底,他有足够的时间去蹚浑水。

  直到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还有,接下来朕会一心一意把心思放在西域的战争之上,内政就拜托你们了。”

  “定然不负陛下所托!”

  几人离开后,赵正把军机处的人叫了过来,开始商议西域攻略。

  “南洋归附,水师三军,水师四军驻扎在这里,可以以南洋为跳板,对西域进攻,比从陆路走更快,还能够快速打开局面!”

  “刘雍有万象国的底蕴,正在快速的扩军,从最新情况来看,现如今,刘雍手底下有超过一百万的军队,而且他们还和安息国合作了。”

  “可用兵力,超过二百万。”

  “虽然都是土鸡瓦狗一般的存在,但是蚂蚁多了咬死象,特别是在我们不熟悉西域情况之下,更要做足准备。”

  “首先要保障的是后勤问题,其次就是人员问题,目前进攻的话,不难,但是难的是如何守住这些土地。”

  “所以我的建议是,加快速度建设公国,打下一块地方,就建设公国,以公国限制,这样是最节省兵力的,也是最快同化的办法。”

  军机处众人谈论着,赵正也没说话,而是默默地看着听着。

  他看着眼前的沙盘,陷入了沉思。

  说来说去,还是兵力不够,人口太少,但凡中原有个一两亿百姓,他分分钟移民填平这些区域。

  但是要让赵正等个三五年,又觉得太久了。

  最后,赵正艰难的决定,“五年,还是分成五年来攻占西域,国家要发展,公国要建设,投入的人力物力太多了,军队也要建设,咱们还是步步为营比较好。”

  治大国如烹小鲜。

  不是灭不了西域,也不是灭不了刘雍,而是利益最大化。

  只要战争还在继续,就能源源不断的从西域压榨出更大的利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