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75章 探望柳家-《春衫乱》

  最后林家千金以极高的价格,成功拿下了发簪。

  剩余的千金愤愤不平。

  掌柜的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阵仗。

  谢玉兰倒是从容不迫,这不过是一点营销手段。

  她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发簪目前是样钗,数量有限,不过我和琳琅阁长期合作,所以今日没有买到的不必担心,接下来还会有。”

  其余的千金才作罢。

  掌柜的眼中精光闪烁,等那些千金离开,连忙将谢玉兰请进内室,吩咐伙计上好茶以及点心,“小兄弟,刚才说的,长期合作可是真的?”

  谢玉兰笑了笑:“自然,不过,我手中的原材料有限。”

  “原料不必担心,琳琅阁会优先供应给您。”掌柜搓着手,“只是这样式……”

  “我会不断创新,但绝对都是……钦差大人喜爱的款式。”谢玉兰从容应答。

  掌柜的大喜过望,赶紧让人拟定新的契约。

  半个时辰后,谢玉兰带着一份契约和一笔定金走出来,阳光照在她脸上,连日来的阴霾似乎一扫而空。

  契约规定,琳琅阁每月至少收购她二十支同类首饰,价格从优。

  而她需要做的,就是保证每支钗都如样品般精美。

  谢玉兰摸了摸怀中的银票,脚步轻快了许多。

  回去后,她就把这段时间赚的钱,还有先前攒下的银子,全部拿了出来。

  她打算开一个小作坊,在城西贫民区贴了几张招工告示,招募女工。

  如果想要赚更多的钱,就不能光靠她自己。

  “大哥,这些都要花掉吗?”半夏趴在桌边,眼巴巴地看着那堆白花花的银票,一副守财奴花钱等同于割肉的样子。

  谢玉兰揉了揉她的头发:“我们要用钱生钱,不过,在这之前,我还要去看望个人。”

  “谁啊?”半夏和忍冬好奇,她们没听说谢玉兰在扬州城有认识的人。

  谢玉兰将银子分出了一部分,道:“就是那天我们在酒楼里打听的那个姑娘。”

  做簪子的原料是刘文海提供的。

  这些都沾染了不少人血。

  她分出部分给那姑娘的家人,就当是刘文海的赔偿了。

  半夏和忍冬这次没有任何心疼银子的,纷纷举手道:“我们跟大哥一起去!”

  城西的贫民窟,比谢玉兰想象的更加破败。

  她牵着半夏忍冬,小心避开地上的污水坑。

  转过三个弯,那间摇摇欲坠的茅草屋出现在眼前。

  “枝儿!是我的枝儿回来了吗?”

  刚推开门,一个披头散发的妇人就扑了上来。谢玉兰被那双枯瘦如柴的手死死抓住,妇人浑浊的眼睛里闪着癫狂的光。

  谢玉兰吓了一跳,“大娘,我不是……”

  “骗子!”

  妇人突然尖叫起来,指甲深深掐进谢玉兰的手腕,“我女儿早就被他们害死了!你们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畜生!”

  谢玉兰吃痛地皱了下眉,还没来得及挣脱,那妇人又突然松开手,对着空荡荡的空气,喃喃:“我的枝儿,我的枝儿,你回来了吗?娘好想你……”

  谢玉兰心里顿时五味杂陈。

  她已经才出来,这个妇人就是死去女孩的娘了,估计是受不了女儿的死,疯了。

  “娘!你怎么又跑出来了?”一个瘦小的身影从里屋冲出来,将妇人护在自己身后,警惕地看着谢玉兰和她身后的半夏忍冬:“你们是谁?”

  谢玉兰看着眼前这个面黄肌瘦的小姑娘,解释道:“我是来给你们送赔偿的,先前刘文海想要害我们,结果自己出了事,留下了一些珠宝,被我做成首饰贩卖。”

  因为事情说来复杂,谢玉兰只简短说明了来意,隐去了刘文海的真正死因。

  小姑娘听着谢玉兰的话,瞪大了眼睛,可是警惕丝毫没有褪去。

  “芽儿,怎么回事?”

  这时,里屋传来剧烈的咳嗽声。

  一个头发几乎花白的中年男人走了出来,眼神浑浊但不失锐利地打量了谢玉兰,“你说,你们也是被刘文海害的?”

  谢玉兰点了点头,坦诚布公道:“我与我的两个……妹妹,为了防止被欺负,才扮作这般模样,然而还是被刘文海盯上。”

  男人怔了下,心底的怀疑打消了不少。

  “这些银子,还请你们收下。”谢玉兰将手中包好的银子递过去。

  “不,我们不能收。”男人却义正言辞地拒绝,“我们不会要刘文海的一分钱。”

  “爹。”柳芽儿咬着嘴唇,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你的病更重了……娘又这样……”

  “够了……咳咳……”柳父闻言,又咳嗽一阵,恨铁不成钢地看着柳芽儿道:“难道你要花你姐姐的买命钱吗?”

  谢玉兰叹了口气,她能看出来,这对夫妻是真的爱自己的女儿。

  在重男轻女的古代,实在难得。

  她劝说道:“这不是买命钱,我想柳枝儿若是地下有知,也不忍心看着自己的爹娘受苦。而且这钱,也是干干净净的,刘文海自作自受,您又何必推脱呢?”

  “是啊,爹爹,芽儿不想你们再受苦了,大不了,等芽儿长大,把这笔钱还回去,可你的病不能拖了。”柳芽儿小声地祈求。

  谢玉兰心头一酸,蹲下身与她平视:“芽儿,你想不想学做首饰?包吃住,还有工钱。”

  “真的吗?”柳芽儿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像黑夜中突然被点燃的星子。

  “当然是真的。”谢玉兰看向柳父:“这样,这笔钱,就当作是我收柳芽儿做学徒的钱,您看如何?”

  在古代,跟着师傅学手艺的学徒都是包吃住,运气好每个月还有工钱,但也没有这么多。

  柳父知道这是对方心善,又关乎着自己小女儿的出路,终于他不再推脱,只是声音多了几分哽咽:“多谢姑娘大恩大德。”

  说着,他要给谢玉兰跪下,谢玉兰急忙扶起他。

  “老伯,不敢当,切莫折煞晚辈。”

  她安顿好柳家的事,回去的路上,身边的两个小孩,变成了三个小孩。

  柳芽儿和爹娘道别后,跟着谢玉兰到了客栈。

  “从今天起,芽儿就跟我们一起生活了。”谢玉兰沈拍拍手,“忍冬,你教她打磨材料,半夏,你教她绕丝线。”

  “好!”半夏和忍冬对新加入的小伙伴很热情。

  柳枝儿原本还有些怯生生的,可很快也融入进来。

  看着三个小脑袋凑在一起叽叽喳喳,谢玉兰会心一笑,又突然意识到。

  三个孩子,似乎都到了该读书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