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章 开学前夕-《咸阳宫阙三万里》

  几日后。

  这天上午,学宫正殿的晨钟刚刚响过三声,方铭就已经站在"明德堂"前整理衣冠。惊鲵无声地出现在他身侧,手中捧着的托盘上整齐码放着十几本册子——那是今日要分发的学宫规章。

  "都到了?"方铭低声问道。

  惊鲵点头,面具下的声音难得带着几分迟疑:"农家那位...带了镰刀。"

  方铭嘴角抽了抽,正欲说话,殿内突然传出一声中气十足的怒喝:"荀况老儿!你们儒家那套礼乐早就该扔进臭水沟了!"

  "是赤松子。"方铭揉了揉太阳穴,快步迈入殿中。

  明德堂内,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分席而坐,空气中弥漫着剑拔弩张的气息。赤松子雪白的道袍无风自动,拂尘直指对面荀夫子的鼻尖;梅三娘的大镰刀斜靠在案几旁,刀刃在晨光中泛着冷光;公输墨正把玩着一个精巧的机关锁,金属部件在他指间发出危险的"咔嗒"声。

  "诸位师长。"方铭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让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蒙陛下恩准,大秦学宫三日后正式开课。"

  惊鲵无声地穿梭在席间,将规章手册分发给众人。

  "学宫规矩有三。"方铭竖起三根手指,"其一,不得以学派之见耽误教学;其二,不得私藏典籍不示学子;其三..."他目光扫过梅三娘的镰刀,"不得携带兵刃入讲堂。"

  梅三娘"啧"了一声,却见惊鲵已经递上一个布囊——专门用来收纳武器的。她撇撇嘴,还是把镰刀塞了进去。

  "教材需统一审核。"方铭示意侍从抬上几个樟木箱,"诸位三日内将教案交来,由扶苏公子协助整理。"

  屏风后传来轻微的响动。扶苏缓步走出,向众人行弟子礼。少年今日特意穿着素色儒袍,发髻只用一根木簪固定,看起来与寻常学子无异。

  "这位是..."赤松子的拂尘突然僵在半空。

  "陛下长子扶苏公子。"方铭微笑,"将担任学宫辅导员,协助诸位师长。"

  荀夫子也诧异地挑了挑眉——虽然那日兰池宫觐见时嬴政曾暗示过此事,但没想到真会让长公子屈尊在学宫内出现。

  "公子近日在频阳县任职。"方铭补充道,"对农事、律法都有涉猎。而且也是我的弟子,所以,还请大家放心。"

  "既如此..."荀夫子突然起身,紫檀木杖在地上重重一顿,"三日后辰时,天枢厅开讲《劝学》篇。"老人环视众人,"诸位若有兴趣,不妨来听听真正的儒家之道。"

  赤松子冷笑:"正好让学子们见识下道法自然!"

  "我们墨家演示'非攻'机关!"

  "农家要教二十四节气..."

  殿内顿时又吵作一团。扶苏悄悄退到方铭身侧,低声道:"老师,这样真的没问题吗?"

  方铭笑而不答。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后,方铭翻看着学生的名册。

  方铭的指尖在名册上轻轻摩挲,名册上的墨迹还未干透。

  "四百六十三人..."方铭喃喃自语,手指停在最后一行数字上。那是一个叫"郑稷"的农家子弟,名字旁边用朱砂标注着"免束脩"三个小字。

  "九十七人。"方铭苦笑着摇头,"还不到总数的两成。"

  窗外传来学子们的喧闹声。方铭踱到窗前,看见西侧廨舍灯火通明,几个锦衣少年正在廊下比试佩玉的成色;而东侧的低矮平房里,隐约可见几个瘦小身影就着油灯读书。

  "让扶苏留意这个叫田昶的。"方铭看着名册,"他父亲捐了五百石粟米才把他送进来。"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一个仆人气喘吁吁地闯进来,算盘珠子哗啦作响:"方、方大人!出事了!"

  "慢慢说。"

  "那、那些富家子..."仆人抹了把汗,"嫌弃庖厨做的黍米饭粗糙,把食案都掀了!"

  方铭的眉头皱了起来。他翻开名册的"膳食记录"一栏,上面详细记载着:官宦子弟餐食另设小灶,月钱三千;平民子弟吃大灶,免费用餐。

  "传我的话。"方铭合上竹简,声音冷了下来,"明日开始,所有人同吃大灶。不愿吃的——"他顿了顿,"可以退学。"

  "可、可那些捐资助学的..."

  "退还双倍。"方铭从案几下取出一个漆盒,里面整齐码放着金饼,"就从我的俸禄里扣。"

  惊鲵无声地递上一卷帛书——是学宫的开支账目。方铭快速浏览着,突然在某处停下:"这笔'修缮费'是怎么回事?"

  "是、是改建西廨舍的..."司徒的声音低了下去,"加了紫檀木案和锦绣坐垫..."

  方铭猛地拍案而起,震得灯盏里的火苗剧烈摇晃:"全部撤掉!换成与东廨舍一样的竹案草席!"

  夜风突然变得喧嚣,吹开了窗边的帘幕。远处东廨舍的灯火依然明亮,隐约可见几个农家子弟围坐在通铺上,互相考校着刚刚传颂开的《千字文》。

  "就这么定了。"方铭重新坐下,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名册上那个"免束脩"的标记,"另外,从我的俸禄里再拨出..."

  他的话被一阵敲门声打断。打开门,正是扶苏公子,“老师,我来了。”

  “你来的正好,明日开始。"方铭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在宿舍正门前立块碑。"

  "写什么?"扶苏连忙取出笔墨。

  方铭望向窗外。东廨舍的灯火在夜色中格外明亮,隐约传来少年们清朗的诵书声。他提笔在竹简上写下七个大字:

  "自古英才出寒门,从来纨绔少伟男。"

  “啊?”

  “就这么写,告诉他们,来到这里不是让他们当纨绔子弟的,而是要成为帝国的栋梁之材,成为帝国的基石。你们每个人在学院里都是一样的,另外扶苏,你重新查看所有的学宫制度,把所有区分平民与贵族的制度全部删除,务必要做到统一!”

  听着方铭有些生气的语气,扶苏赶忙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