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正月一穿新衣-《官居一品养黛玉》

  大年初一,天光熹微,林府上下便已洋溢着新年伊始的喜庆。

  因在孝期,黛玉和晏哥儿都不宜穿着鲜艳的颜色,但新衣新气象总是要的。

  小黛玉和林晏早早便醒了,换上了一早备好的崭新冬衣。

  衣料是上好的深蓝色云锦,触手生温,领口和袖口细细镶滚着同色系的暗纹银线,既庄重又不失孩童的精致。

  两个小人儿穿戴整齐,如同两个粉雕玉琢的蓝精灵,叽叽喳喳地跑到张老夫人房中拜年请安,童言童语逗得老夫人合不拢嘴,每人还得了个沉甸甸的压岁荷包。

  祖孙三人一同用了丰盛又寓意吉祥的早膳,诸如寓招财进宝的饺子、寓年年高升的年糕、寓早春吉祥枣糕等。

  席间笑语不断,暖意融融。

  直到日上三竿,昨晚在花厅为“如何巧妙散播皇子丑闻”而出谋划策、耗神半宿的林清才懒懒起床,眼下带着些许青黑,但也换上了的新衣,给祖母拜年后,一家人享用了丰盛的午膳。

  而已经做了官的林淡则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除夕宫宴他的官职还没资格参加,但初一的大朝会,他是一定要参加的!初一的朝会开始的早,以至于林淡送走刘冕、萧承煊二人甚至没来及的小睡一会,就洗了脸换了朝服,赶去皇宫了。

  ――

  皇宫之中,新年初一的朝贺大典,乃是一年之中最为隆重庄严的盛事。

  早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礼部、太常寺、执金卫与内侍府便已协同将一切布置得井然有序,肃穆非凡。

  奉天殿前广场,汉白玉的阶石在宫灯映照下泛着清冷的光。

  仪仗队手持金瓜钺斧,身着鲜明甲胄,于寒风中肃然林立,等待着鸣鞭启典。

  教坊司的乐师们屏息凝神,准备奏响恢弘的国乐。

  天色未明,文武百官已按品级勋爵,身着朝服,在引礼官的引导下,于殿外依序排成长列。

  队伍寂静无声,唯有衣料摩擦的窸窣与清冷的呼吸声交织在凛冽的空气中。

  时辰一到,宫门缓缓开启,百官垂首敛目,步履沉稳,鱼贯进入宏伟的奉天殿,面北而立,静候天颜。

  皇帝驾临的时辰将至,庄严肃穆的乐声大作。

  太常寺卿恭敬地手捧传国玉玺在前导驾,皇帝身着十二章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缓步登上丹陛,于九龙宝座之上安然落座。

  这一刻,钟鼓齐鸣,响彻云霄。

  殿内殿外,所有官员依着赞礼官的高唱,整齐划一地伏地叩首,山呼“万岁”之声如潮水般汹涌澎湃,震动着殿堂的每一个角落。

  朝拜毕,礼部官员上前,恭敬地展开皇帝的新年“表目”,高声宣读。其声朗朗,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之中。

  百官跪伏于地,垂首静听,无一人敢发出丝毫声响,整个殿堂唯有宣表之声与袅袅的熏香缭绕。

  表目宣毕,百官再次叩首,山呼万岁。

  随后,由德高望重的刘太傅代表全体官员,向皇帝致新年贺词,颂扬天子功德,祈愿国泰民安。

  词毕,百官依制再行四次叩拜大礼,极尽臣节。

  因太上皇依然健在,典礼至此并未结束。

  皇帝起身离座,百官紧随其后,庞大的仪仗队伍浩浩荡荡移驾至太上皇颐养天年的宫殿之外。

  于此,皇帝需率文武百官,面向宫门,行三跪九叩之大礼,以彰孝道,敬祝太上皇万福金安。

  至此,这历时两个多时辰、极其繁琐隆重的新元朝贺大典,方算礼成。

  参与大典的官员们,如林淡,待一切仪式结束,只觉得双腿发软,官袍下的脊背已被冷汗浸湿,走路都有些发飘。

  他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只需恪守臣礼便可,无需如陛下那般承受仪典的核心之重。此刻,他只需前往宴席之所,安坐等待皇帝驾临后开宴,便可稍事喘息。

  而皇帝,在接受了百官的朝拜之后,并不能立刻休息。他还需与盛装以待的后宫妃嫔们汇合,率领宗室皇亲,前往太庙举行庄重的祭告仪式,向列祖列宗禀告过去一年的政绩,祈求新岁的国运昌隆。

  林淡虽未曾亲见祭祀过程,但亦可想见其中之虔敬与辛劳,绝非轻松之事。

  与前朝大朝会并行的是后宫的朝贺之礼。

  只要是有品级的官员夫人,亦需按制大妆,依品阶入宫朝拜中宫皇后。

  因当今后宫并无皇太后,虽甄老太妃辈分尊荣,但依其身份,并不能直接接受众命妇的集体朝拜,其尊荣更多体现在皇帝与皇后的亲自问安之上。

  此刻的后宫,亦是珠光宝气,环佩叮咚。

  各位妃嫔与诰命夫人们身着符合品级的大礼服,头戴珠冠,仪态万方。

  她们在女官的引导下,向端坐于凤座之上的皇后行跪拜大礼,献上新年贺词,场面雍容华贵,笑语盈盈中恪守着严格的宫廷礼仪。

  命妇们行礼拜贺后,便可移至宴席之处,等待皇后完成陪同皇帝祭祖的仪式后归来,一同开启宫宴。

  身为东平郡王妃的郑氏当然也要出席,此刻她装作不经意的扫过上首的锦妃,见她神色无异,就知道五皇子的事,她也不是全部知情。

  ――

  东平郡王妃在宫中赴宴,府中自然是世子妃做主了。

  世子江挽洲与世子妃张氏并不需要进宫赴宴,此刻正享受着弟弟、妹妹们行礼拜年。

  世子妃张氏进门的第一年,给下人们的赏钱也比往年更丰厚一些,府中一派煊赫世家的气象。

  然而,细看之下,却能发现几分不同寻常。

  府中悬挂的红灯笼似乎比往年更红更亮。

  从上到下,主仆之中都默契地绝口不提那位“不幸殁于火海”的大小姐,以及那位“因悲伤过度而卧病静养”的商姨娘,仿佛她们从未存在过。

  ――

  那位不被人提起的江大小姐,此刻远在京城郊外山脚下那座冰冷寂静的二进小院中焦虑不已。

  这里没有张灯结彩,没有拜年贺岁,甚至没有一丝过年的气氛。

  江婉清独自坐在窗边,身上穿的还是旧日的衣裳,并未添置任何新衣。

  她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和枯寂的枝桠,手中无意识地绞着帕子,脸上写满了落寞、焦虑与越来越浓的不安。

  早已过了午时,院中那个沉默寡言的婆子才端来一份简单的饭菜,与城中各府的精美年节盛宴相比,寒酸得可怜。

  她没有胃口,勉强动了几筷子便放下了。

  姨娘没有一句口信传来,管事也一去不复返。

  这座小院仿佛成了被世界遗忘的角落,所有的欢声笑语、繁华锦绣都与她无关。

  她抚摸着小腹,这孕育的生命,是她曾经以为的希望,此刻却更像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未知的命运如同窗外冬日的阴霾,沉甸甸地压在她的心头,让她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