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虽然对贾府对待庶女的态度不满,但现在人多眼杂,她肯定不会开口,而是面色如常的黛玉随着凤姐儿步入迎春、探春两姐妹的书房,目光不动声色地掠过屋内陈设。
书房虽只明暗两间,倒也收拾得雅致洁净,只是比起府中其他主子房中的富丽,终究显得素净了些。她面上不露分毫,只含笑与两位表姐见礼,仪态端方地坐在了临窗榻上。
迎春、探春规规矩矩地坐在婆子搬来的圆凳上,微微垂首,姿态恭敬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拘谨。黛玉看在眼里,心中那点因方才统一衣着而生出的不适感,又深了一层。
她既应下了凤姐儿的请托,便是真心要帮忙,况且迎春是大房未获罪的姑娘,若能帮衬一把,也是积德。若是凤姐儿今日求的是探春,二房那位获罪流放的政老爷庶女,她倒真要仔细思量一番了。
“二姐姐平日在家,都喜欢做些什么消遣?”黛玉声音柔和,打破了短暂的沉默,将话题引向轻松处。
迎春抬起眼帘,声音细细的,带着点怯意:“回县主,不过是……做些针线,偶尔看看棋谱。”
“哦?二姐姐也爱弈棋?”黛玉眸光微亮,倒是有些意外。她原以为迎春这般木讷性子,大约只爱做些不动脑筋的活计。
探春在一旁见状,忙笑着凑趣:“二姐姐的棋下得可好了,只是平日不爱显摆。县主若有兴致,不如与二姐姐手谈一局?也让我们开开眼界。”
黛玉正想多探探迎春的性情,便从善如流地点头:“如此甚好,正要向二姐姐请教。”
棋盘很快摆上。
凤姐儿对下棋不感兴趣,只吩咐丫鬟:“快去把新做的菱粉糕和奶油松瓤卷拿来,再沏一壶上用的枫露茶,给县主尝尝。”
她自己则坐在一旁,有一搭没一搭地拨弄着腕上的镯子,心思早已飞到如何借黛玉之力为迎春谋桩合适的亲事上去了。
探春倒是能看懂些门道,安静地坐在一旁观棋。
黛玉执白,迎春执黑。
棋局初开,迎春落子极慢,似乎每一步都要斟酌许久,布局更是四平八稳,甚至显得有些保守,只求稳固,不见锋芒。黛玉心中渐有了底,便也放缓了节奏,不着痕迹地引导着棋局走向。她发现迎春虽缺乏主动进取之心,但基础扎实,计算精准,一旦认准了防守之势,便极难被攻破,颇有几分“无为而治”、“以静制动”的道家意味。
一局终了,黛玉以微弱的优势取胜。迎春轻轻放下手中剩余的棋子,脸上并无输棋的懊恼,反而像是完成了一件寻常事,微微松了口气般,低声道:“县主棋艺精湛,迎春输了。”
黛玉看着她这副安之若素的模样,心中暗暗叹息。
这样的性子,说好听了是随遇而安,恬淡自守;说不好听了,便是缺乏主见,有些怯懦,遇事只怕第一反应便是退缩隐忍。若能嫁入门风淳厚、夫婿宽和的人家,她这知足常乐的性子,或许能安稳一生;可若是所托非人,遇上那等刻薄公婆、风流夫婿,怕是连挣扎都不会,只能日日躲在角落里以泪洗面了。
棋局结束,又稍坐片刻,说了会子闲话,黛玉便起身告辞。凤姐儿忙不迭地跟着站起来,亲自将黛玉又请回了自己房中。
一进房门,挥退了其他丫鬟,只留下平儿在跟前伺候,凤姐儿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好县主,您看二丫头这……可有什么合适的人家能想想办法?”
黛玉却没有立刻回答婚事,她端起平儿新奉上的热茶,轻轻吹了吹浮沫,抬眼看向凤姐儿,语气带着几分亲近,又有些郑重:“二嫂子,我拿你当自家人才多说一句,若有说得不妥当的地方,你可不能恼我。”
凤姐儿被这话引得心头一紧,面上却堆满笑:“县主这是哪里话!您肯提点,是看得起我,嫂子我感激还来不及,怎么会恼呢?”
黛玉放下茶盏,目光清正地看着她:“二嫂子,虽说二姐姐和三妹妹都是庶出的姑娘,可她们性情不同,年岁也有差,今日见客,却穿着一般无二的衣裳。这外人看了,怕是会以为你这个当家奶奶不待见这两位庶出的小姑子,连份例衣裳都懒得费心区分,只用一样的来敷衍呢。”
书房虽只明暗两间,倒也收拾得雅致洁净,只是比起府中其他主子房中的富丽,终究显得素净了些。她面上不露分毫,只含笑与两位表姐见礼,仪态端方地坐在了临窗榻上。
迎春、探春规规矩矩地坐在婆子搬来的圆凳上,微微垂首,姿态恭敬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拘谨。黛玉看在眼里,心中那点因方才统一衣着而生出的不适感,又深了一层。
她既应下了凤姐儿的请托,便是真心要帮忙,况且迎春是大房未获罪的姑娘,若能帮衬一把,也是积德。若是凤姐儿今日求的是探春,二房那位获罪流放的政老爷庶女,她倒真要仔细思量一番了。
“二姐姐平日在家,都喜欢做些什么消遣?”黛玉声音柔和,打破了短暂的沉默,将话题引向轻松处。
迎春抬起眼帘,声音细细的,带着点怯意:“回县主,不过是……做些针线,偶尔看看棋谱。”
“哦?二姐姐也爱弈棋?”黛玉眸光微亮,倒是有些意外。她原以为迎春这般木讷性子,大约只爱做些不动脑筋的活计。
探春在一旁见状,忙笑着凑趣:“二姐姐的棋下得可好了,只是平日不爱显摆。县主若有兴致,不如与二姐姐手谈一局?也让我们开开眼界。”
黛玉正想多探探迎春的性情,便从善如流地点头:“如此甚好,正要向二姐姐请教。”
棋盘很快摆上。
凤姐儿对下棋不感兴趣,只吩咐丫鬟:“快去把新做的菱粉糕和奶油松瓤卷拿来,再沏一壶上用的枫露茶,给县主尝尝。”
她自己则坐在一旁,有一搭没一搭地拨弄着腕上的镯子,心思早已飞到如何借黛玉之力为迎春谋桩合适的亲事上去了。
探春倒是能看懂些门道,安静地坐在一旁观棋。
黛玉执白,迎春执黑。
棋局初开,迎春落子极慢,似乎每一步都要斟酌许久,布局更是四平八稳,甚至显得有些保守,只求稳固,不见锋芒。黛玉心中渐有了底,便也放缓了节奏,不着痕迹地引导着棋局走向。她发现迎春虽缺乏主动进取之心,但基础扎实,计算精准,一旦认准了防守之势,便极难被攻破,颇有几分“无为而治”、“以静制动”的道家意味。
一局终了,黛玉以微弱的优势取胜。迎春轻轻放下手中剩余的棋子,脸上并无输棋的懊恼,反而像是完成了一件寻常事,微微松了口气般,低声道:“县主棋艺精湛,迎春输了。”
黛玉看着她这副安之若素的模样,心中暗暗叹息。
这样的性子,说好听了是随遇而安,恬淡自守;说不好听了,便是缺乏主见,有些怯懦,遇事只怕第一反应便是退缩隐忍。若能嫁入门风淳厚、夫婿宽和的人家,她这知足常乐的性子,或许能安稳一生;可若是所托非人,遇上那等刻薄公婆、风流夫婿,怕是连挣扎都不会,只能日日躲在角落里以泪洗面了。
棋局结束,又稍坐片刻,说了会子闲话,黛玉便起身告辞。凤姐儿忙不迭地跟着站起来,亲自将黛玉又请回了自己房中。
一进房门,挥退了其他丫鬟,只留下平儿在跟前伺候,凤姐儿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好县主,您看二丫头这……可有什么合适的人家能想想办法?”
黛玉却没有立刻回答婚事,她端起平儿新奉上的热茶,轻轻吹了吹浮沫,抬眼看向凤姐儿,语气带着几分亲近,又有些郑重:“二嫂子,我拿你当自家人才多说一句,若有说得不妥当的地方,你可不能恼我。”
凤姐儿被这话引得心头一紧,面上却堆满笑:“县主这是哪里话!您肯提点,是看得起我,嫂子我感激还来不及,怎么会恼呢?”
黛玉放下茶盏,目光清正地看着她:“二嫂子,虽说二姐姐和三妹妹都是庶出的姑娘,可她们性情不同,年岁也有差,今日见客,却穿着一般无二的衣裳。这外人看了,怕是会以为你这个当家奶奶不待见这两位庶出的小姑子,连份例衣裳都懒得费心区分,只用一样的来敷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