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符习说完此话后,场面再次陷入了沉寂之中,王镕是可以继续安坐成德,可一打起来,成德诸将可就得上阵去和南边的朱温厮杀了。
或许有人说,从军厮杀,博取战功,封侯拜相,为何这群成德军将对外开战的欲望,怎么一点都不强烈。
博取战功,封侯拜相,这句话,如果是说给当年刚刚从军的陈从进来听,那么肯定是有激励作用的。
但成德镇稳定了这么多年,既然稳定,那就说明成德将门,也就是利益集团上下浮动不大,底层军将是有升迁的机会,但这种机会不会像连年征战的藩镇来的多。
即便是跋扈的武夫,也说不出没立功就要升迁的话来,再加上成德本身也比较富庶,对于武夫的待遇也很不错,所以说,成德一直以来,都极为稳定。
而稳定的将门,对于去外镇厮杀,特别是主导权不在自己手中,而是全部的军令都要听从陈从进,这就让他们心中有一种恐惧感。
这样的忧虑,其实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谁都会担心,陈从进会不会趁机把成德军派去强攻坚城,亦或是和强敌鏖战厮杀,以此来削弱成德的实力,好行吞并之实。
但纠结的点也在这里,双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让这些武夫都看不到硬扛下去,有成功的希望。
想当年,王镕先祖王廷凑将田弘正和他的将吏,家属三百余人全都杀死后,王廷凑自称节度使留后,并逼迫监军宋惟澄上表奏请授节钺,当时的天子,穆宗李恒大怒,下诏征召邻道之军,共讨王廷凑。
但即便是那个时候的成德,其形势都没有今天王镕来的恶劣,毕竟,王廷凑还能在旁边找到自己的盟友幽州的朱克融,双方还能共抗朝廷,一直拖到魏博史宪成兵乱为止。
而如今的成德诸将,目之所及,却找不到一个援兵,周边的藩镇已经被陈从进一一讨平,便连魏博都被陈从进灭了,连闻名天下的魏博牙军,也是一个不留,全被斩杀殆尽。
至于更远的朱温,李克用,这两人,一个主力依然在持续不断的进攻朱瑄两兄弟和徐州时溥,一个却是鞭长莫及。
况且,即便是这两人会来救援,成德诸将也没信心能在四面围攻下,坚持到援兵抵达。
这时,一旁的史嗣本忽然说道:“早知如此,当年乐彦贞求援时,咱们就应该…………”
话未说完,便被刘驹打断道:“应该什么!现在还说这些干嘛?”
刘驹这时转头看向王镕,和声道:“是战是和,大帅心中可有决断?”
王镕听到问话,这才像是回过神一般,随即摇摇头,道:“诸军久历军伍,若战,又是何方略?”
其实,方才王镕心中一直在思考,若是同意陈从进的要求,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可思来想去,陈从进的条件,对自己固然是有伤害的,但好像伤害最大的,还是这些成德诸将。
所以,王镕要将是战是和,让这些军将先自己商议出来,王镕年纪不大,这是他坐稳成德的劣势,可在此刻,从某一方面来说,却更像是优势。
无论最后如何,他王镕的富贵,依然可以保证,这是王家世镇百年,而留给他的福荫。
唯一的问题,便是陈从进的诺言能持续多久,今日他能许诺,未来也有可能毁诺,但那是未来的事,是远忧,而眼前的兵锋,却是迫在眉睫的近患。
所以,他不能先表态。他将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这些受伤害最大的人。
王瑢的声音不大,却是一瞬间就让整个帅帐安静下来。
“若战,又是何方略?”
史嗣本刚被刘驹打断,此刻满脸涨红,他霍然起身,大声道:“大帅!我等世受恩惠,岂能坐视成德基业毁于一旦!当与之一战!”
“拿什么一战?拿头硬打吗?”崔文定冷哼一声,没好气的说道。
刘驹也是淡淡的问道:“幽州如今可以轻易出动带甲十万,若是征伐奚胡契丹,甚至是抽调河东诸军,多了不说,大军二十万,想来还是有的,咱们呢?,能战之兵不过三万之众,兵力悬殊,史将军可有破局之策?”
这一句话,如同一盆冷水,兜头浇下,让帐中的喧嚣戛然而止,而方才怒气冲冲的史嗣本,更是无言以对,
符习这时小声的问道:“深沟高垒,死守镇州,同时,遣使求援于关中李克用,汴梁朱温,许以重利,待其来援,内外夹击,如何?”
此计一出,帐中不少人都点头称是,觉得这是开打后,唯一可行之策。
然而,刘驹又道:“符将军,三万军卒,家眷十余万众,是否要迁移城中?若是都迁进来,加上原来的百姓,军兵,一城之地,内外断绝的情况下,仅靠城中之粮,又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把城外的仓储,以及周边诸州的存粮,都移到镇州城中,再把原来的百姓赶走……”
“好!”符习的话还没说完,又被刘驹所打断:“一切皆如符将军所料,咱们坚守镇州,靠李克用和朱全忠,上次魏博牙军死守魏州,坚守近七个月,朱全忠和李克用有没有去救?咱们又能不能死守七个月?”
一时间,整个帅帐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战,无必胜之策,甚至可以说毫无胜算。
和,却仅仅是随军出战,虽然军队失去了调度之权,而且陈从进又直言,他肯定是要把成德诸军,分散调用。
这其中的优劣,或许不言而喻。
就在这时,王镕站起身,走到大帐门口,负手而立,少年的模样,看着却是那般老成。
“唉……”
王瑢叹息一声后,缓缓说道:“祖辈基业,本帅又何尝想要低头。”
他顿了顿,转过身,看着诸将,面上闪过一丝沉痛之色,随即又道:“只是,我成德军民,若因我一人之私,徒耗将士性命,去打这一场没有胜算的战事,我于心不忍啊!”
帐中诸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王镕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他们还能说什么,他们自己提不出任何可行的战策,难道要逼着所有人去打一场必败的仗吗?
或许有人说,从军厮杀,博取战功,封侯拜相,为何这群成德军将对外开战的欲望,怎么一点都不强烈。
博取战功,封侯拜相,这句话,如果是说给当年刚刚从军的陈从进来听,那么肯定是有激励作用的。
但成德镇稳定了这么多年,既然稳定,那就说明成德将门,也就是利益集团上下浮动不大,底层军将是有升迁的机会,但这种机会不会像连年征战的藩镇来的多。
即便是跋扈的武夫,也说不出没立功就要升迁的话来,再加上成德本身也比较富庶,对于武夫的待遇也很不错,所以说,成德一直以来,都极为稳定。
而稳定的将门,对于去外镇厮杀,特别是主导权不在自己手中,而是全部的军令都要听从陈从进,这就让他们心中有一种恐惧感。
这样的忧虑,其实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谁都会担心,陈从进会不会趁机把成德军派去强攻坚城,亦或是和强敌鏖战厮杀,以此来削弱成德的实力,好行吞并之实。
但纠结的点也在这里,双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让这些武夫都看不到硬扛下去,有成功的希望。
想当年,王镕先祖王廷凑将田弘正和他的将吏,家属三百余人全都杀死后,王廷凑自称节度使留后,并逼迫监军宋惟澄上表奏请授节钺,当时的天子,穆宗李恒大怒,下诏征召邻道之军,共讨王廷凑。
但即便是那个时候的成德,其形势都没有今天王镕来的恶劣,毕竟,王廷凑还能在旁边找到自己的盟友幽州的朱克融,双方还能共抗朝廷,一直拖到魏博史宪成兵乱为止。
而如今的成德诸将,目之所及,却找不到一个援兵,周边的藩镇已经被陈从进一一讨平,便连魏博都被陈从进灭了,连闻名天下的魏博牙军,也是一个不留,全被斩杀殆尽。
至于更远的朱温,李克用,这两人,一个主力依然在持续不断的进攻朱瑄两兄弟和徐州时溥,一个却是鞭长莫及。
况且,即便是这两人会来救援,成德诸将也没信心能在四面围攻下,坚持到援兵抵达。
这时,一旁的史嗣本忽然说道:“早知如此,当年乐彦贞求援时,咱们就应该…………”
话未说完,便被刘驹打断道:“应该什么!现在还说这些干嘛?”
刘驹这时转头看向王镕,和声道:“是战是和,大帅心中可有决断?”
王镕听到问话,这才像是回过神一般,随即摇摇头,道:“诸军久历军伍,若战,又是何方略?”
其实,方才王镕心中一直在思考,若是同意陈从进的要求,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可思来想去,陈从进的条件,对自己固然是有伤害的,但好像伤害最大的,还是这些成德诸将。
所以,王镕要将是战是和,让这些军将先自己商议出来,王镕年纪不大,这是他坐稳成德的劣势,可在此刻,从某一方面来说,却更像是优势。
无论最后如何,他王镕的富贵,依然可以保证,这是王家世镇百年,而留给他的福荫。
唯一的问题,便是陈从进的诺言能持续多久,今日他能许诺,未来也有可能毁诺,但那是未来的事,是远忧,而眼前的兵锋,却是迫在眉睫的近患。
所以,他不能先表态。他将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这些受伤害最大的人。
王瑢的声音不大,却是一瞬间就让整个帅帐安静下来。
“若战,又是何方略?”
史嗣本刚被刘驹打断,此刻满脸涨红,他霍然起身,大声道:“大帅!我等世受恩惠,岂能坐视成德基业毁于一旦!当与之一战!”
“拿什么一战?拿头硬打吗?”崔文定冷哼一声,没好气的说道。
刘驹也是淡淡的问道:“幽州如今可以轻易出动带甲十万,若是征伐奚胡契丹,甚至是抽调河东诸军,多了不说,大军二十万,想来还是有的,咱们呢?,能战之兵不过三万之众,兵力悬殊,史将军可有破局之策?”
这一句话,如同一盆冷水,兜头浇下,让帐中的喧嚣戛然而止,而方才怒气冲冲的史嗣本,更是无言以对,
符习这时小声的问道:“深沟高垒,死守镇州,同时,遣使求援于关中李克用,汴梁朱温,许以重利,待其来援,内外夹击,如何?”
此计一出,帐中不少人都点头称是,觉得这是开打后,唯一可行之策。
然而,刘驹又道:“符将军,三万军卒,家眷十余万众,是否要迁移城中?若是都迁进来,加上原来的百姓,军兵,一城之地,内外断绝的情况下,仅靠城中之粮,又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把城外的仓储,以及周边诸州的存粮,都移到镇州城中,再把原来的百姓赶走……”
“好!”符习的话还没说完,又被刘驹所打断:“一切皆如符将军所料,咱们坚守镇州,靠李克用和朱全忠,上次魏博牙军死守魏州,坚守近七个月,朱全忠和李克用有没有去救?咱们又能不能死守七个月?”
一时间,整个帅帐再次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战,无必胜之策,甚至可以说毫无胜算。
和,却仅仅是随军出战,虽然军队失去了调度之权,而且陈从进又直言,他肯定是要把成德诸军,分散调用。
这其中的优劣,或许不言而喻。
就在这时,王镕站起身,走到大帐门口,负手而立,少年的模样,看着却是那般老成。
“唉……”
王瑢叹息一声后,缓缓说道:“祖辈基业,本帅又何尝想要低头。”
他顿了顿,转过身,看着诸将,面上闪过一丝沉痛之色,随即又道:“只是,我成德军民,若因我一人之私,徒耗将士性命,去打这一场没有胜算的战事,我于心不忍啊!”
帐中诸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王镕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他们还能说什么,他们自己提不出任何可行的战策,难道要逼着所有人去打一场必败的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