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好消息-《在古代靠签到美食致富》

  秦椒的下落还没有消息,梅干菜先到货了。

  在姚青青的巧手之下,梅干菜加上五花肉的烤饼征服了高家以及何呦呦的朋友们。

  大家听说两个小姑娘准备开个烤饼铺子,全都翘首以盼。

  于是七月二十六,何呦呦跟姚青青合伙的“聪聪烤饼铺”正式开业。

  每天限定100个烤饼。

  作为主要特色的梅干菜烤饼限定五十个,余下的五十个里,香辣鱿鱼和肉馅烤饼随机数。

  也是在这一天,何呦呦的签到商城终于开启了。

  不过……开了跟没开区别也不大。

  因为里面的东西都要积分,而刚刚被扣光了100积分的何呦呦就是个穷光蛋。

  商城看着跟某买菜软件框架十分类似,目前开启的只有调料分类,如果想解锁新鲜食材,还得100积分。

  好在调料价格都不算太贵。

  比如说精盐500g,只要1积分,干辣椒,一份500g,5积分。

  何呦呦打算攒几天的积分,到时候买一份干辣椒,把种子抠出来看看能不能培育。

  可惜的是,最近都没有种植盆奖励…

  烤饼铺的生意弥补了何呦呦这份失落,开业的第一天,100个烤饼直接秒空。

  姚青青还想趁热打铁,再烤上100个,被何呦呦阻止了。

  “咱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让人念念不忘地惦记着,想明天一大早就来排队买饼。”何呦呦给姚青青讲饥饿营销的原理。

  “哦对,我就是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姚青青敲了敲自己的脑门。

  两个人开店之前,何呦呦已经跟姚青青阐述清楚了现在以及将来的长远计划,姚青青一时没反应过来。

  “嘿嘿,那咱们就收摊回家吧!”何呦呦笑眯眯地帮姚青青收摊。

  小小的木头棚子已经被精装修过了。

  外面的木板新刷了漆,里面则钉上了一层树皮,树皮外又是一层稻草帘,这样既美观又遮风。

  靠着右手边是一个木头的折叠桌,不用的时候可以上折挂到墙上,平时就放已经烤好的饼。

  折叠桌往里是一个大大的瓮炉,瓮炉里面整整齐齐地摆着劈好的柴。

  与瓮炉相对的是一个小小的黄泥炉,黄泥炉旁边则放置着盛水的小瓦缸,烧水的瓦罐等器皿。

  木头棚子正面靠墙则是工具桌,馅料是每天在家和完带过来,饼却是在这边现做。

  关门用的板材重新加厚,上下杠子装了锁,这样是为了避免有小动物或者流浪者躲进来搞破坏。

  在高康生的帮助下关好铺子。

  何呦呦的兜里放着昏昏欲睡的悟聪,姚青青拎着盛放肉馅的空桶,后面跟着拿着钱匣子的高康生,三人慢悠悠地往回走。

  “后天义学就要报名了,呦呦你真的不去吗?”姚青青不理解地再次跟何呦呦确定。

  “不想去。”何呦呦摇头,从幼稚园到研究生毕业,将近二十年,学真是上够够的了。

  她现在就想躺平,干点自己想干的事儿。

  徐氏也由着女儿。

  她没跟任何人说过,其实何呦呦小时候,曾经有个过路讨水喝的老婆婆跟她说过,女儿智多近乎妖,万事由心方可顺遂。

  何呦呦到家,高翠翠正在试穿新衣。

  这是徐氏新给她做好,准备在搬家?的那一天穿的衣裳。

  高何记装修完了,徐氏本来想找个阴阳先生帮忙看看开业和搬家的日子。

  谁料高乐生回去跟观主一说,青崖老道直接让人送了两个日子来,搬家的吉日定在八月初一,开业的日子往后,定在八月初六。

  这下子两边都落定,全家人都跃跃欲试地?等待着搬家。

  何呦呦承情,把跟李秋娘合伙,培养出来准备上市的第一批粉色荔枝盆栽送了四盆过去。

  没错,她拉着李秋娘做了一笔买卖,就是做粉色荔枝盆栽。

  她负责出主意,娘负责监督,李六娘提供地点。

  反正涞水县风向标的几位老爷子很快就会把粉色盆栽带火,这个东西保密性也没多强,何呦呦决定做一锤子买卖。

  那边几个老爷子刚培养出粉色荔枝盆栽,开了个赏花诗会,这边李秋娘就直接把一批盆栽上市了。

  一时之间,粉色盆栽风靡了整个涞水城,并且通过水陆运输,开始向整个大周辐射。

  何呦呦先送了无量观的青崖老道四盆,又送了柏家几盆,之后这批盆栽就被卖个精光。

  “不进城,永远都想不到,银子这么好赚。”徐氏捧着二百两银子叹息。

  这二百两加上之前何呦呦给她的三百两,还有高大壮找了各种理由给她塞的钱,徐氏手里有六百多两银子了。

  城里的房价涨得太厉害,徐氏看了几处民房都觉得不合适。

  正纠结着要不要去看看城外的宅基地看看,徐家来人了。

  来的是徐二哥跟大侄子徐寻,他们带来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有人牵线,给徐家介绍了一套城里独门独户的院子。

  坏消息是,这院子不在涞水县,而是隔壁滑县,也就是李秋娘原本嫁人的县城。

  “我们带着爹娘去看过了,院子虽然在城边,但宽敞干净,还能加盖,价钱也合适,就下了定,我这次来是给妹妹送钱,也是来借钱的。”徐二哥把话说得分明。

  送钱是分红,借钱是情义。

  徐氏就笑:“那敢情好,甭管是滑县还是涞水县,总归是进城了,要多少?”

  虽然小有遗憾,但只要家里能兴旺,在哪里又有什么关系。

  反正滑县距离这边儿也不远,家里有了马车,也有赶车的车夫,到时候走一趟也就是半天二晌的事儿。

  “买院子的钱凑一凑是勉强够了,但我跟大侄子二侄子在县里相中了两个相邻的小铺,各差一百两。”徐二哥也不遮掩,大大方方地把他跟大侄子的需求守了。

  “成,我给你们拿。”徐氏将分红的三十八两银拿过来,准备收到卧房,顺便去取二百两银票,忽然被徐二哥拦住。

  “且等等,我还没说完,除此之外,我们还帮你跟呦呦也看了一下。”徐二哥看着妹妹,慢慢地咧开嘴,露出一个有些得意的笑。

  徐氏看着二哥的表情,眼睛一转,顿时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