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镜像-《海上无土种田?我点满藻科技》

  她的目光落在那个银白色的金属箱上。

  箱子没有上锁,只是简单的卡扣。

  她深吸一口气,用长矛的尖端,轻轻拨开了卡扣。

  箱盖弹开一条缝隙。

  里面没有她预想的武器或危险品,而是整齐排列着十几支样本管。

  大部分样本管是空的,但有三支里面装着东西——

  一支里面是少量暗红色粘稠的土壤。

  一支里面是一小截着蓝色斑点的植物根茎。

  最后一支,也是让弦歌瞳孔骤缩的一支,里面浸泡着一小块组织…

  那组织的颜色和纹理,与她记忆中那条失踪的母锤头鲨的皮肤,极其相似!

  他们不仅采集植物和土壤,还采集了海兽的组织样本!

  这些访客的目的绝不单纯!

  他们是在系统地收集这座岛屿,以及周边海域的生物和环境信息!

  母鲨的失踪,是否与他们有关?

  她强压下心头的震惊和愤怒,用扫描仪快速记录了工作台、仪器和样本管的外观数据。

  她不敢拿走样本管,怕触发什么警报或留下明显痕迹。

  做完这一切,她轻轻合上箱盖,恢复原状,迅速退回到灌木丛中。

  必须尽快离开这里。

  这个工作站说明访客可能会回来。

  而且,他们进行的活动,充满了不祥的意味。

  她最后看了一眼那片平静的湖泊和葱郁的森林。

  这个美丽的生态穹顶,此刻在她眼中,已经变成了一个充满未知危险的陷阱。

  她沿着原路快速而安静地撤退,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必须尽快找到离开这里的方法,把这些发现带回去。

  澄光岛面临的威胁,可能远不止海底那正在扩张的巢穴。

  还有这些隐藏在暗处,目的不明的“收集者”。

  沿着来时的金属通道撤退,弦歌的心跳尚未完全平复,工作站和样本管的发现像石头压在胃里。

  她急于离开这个隐藏在研究所深处的生态穹顶,回到的丛林边缘。

  然而,当她即将走到通道出口,目光无意间扫过穹顶另一侧,靠近山丘背阴面的区域时,脚步猛地顿住了。

  那里……地形有些眼熟。

  一片平缓向下倾斜的草坡,坡底隐约可见一条反射着穹顶模拟天光的银色细带。

  是一条小溪。

  溪流对岸,是几块形态独特的、堆叠在一起的巨石。

  这个布局……

  弦歌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

  她不由自主地改变了方向,朝着那片区域走去。

  越靠近,那种熟悉感就越发强烈。

  草坡的坡度,溪流的宽度和弯曲的弧度,甚至那几块巨石的摆放位置都和她记忆中的某个画面高度重合。

  她走到溪流边,蹲下身。

  溪水清澈,水底是圆润的鹅卵石,几株水草随着微弱的水流摇曳。

  这景象,与她记忆中澄光岛上,那条位于岛屿东侧、她和凌疏影、海鹞、岩叔他们曾多次在劳作之余休憩、野餐的小溪,几乎一模一样。

  不可能……

  她下意识地否定。

  这一定是巧合,是微光研究所的设计师无意中创造出的相似景观。

  但那股强烈的既视感驱使着她。

  她站起身,像在澄光岛上那样,踩着溪流中那几个熟悉的石块,轻盈地跃到了对岸。

  岸边的路径,踩上去的感觉,两侧生长散发着清淡香气的草本植物……

  一切都与她记忆中的那条小径别无二致。

  这太诡异了……

  一个荒谬而大胆的念头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

  她甩甩头,试图驱散它,但脚步却像有了自己的意识,沿着这条熟悉的小径向前走去。

  小径蜿蜒,穿过一小片低矮的灌木丛。

  在澄光岛,灌木丛后面应该是一片开阔地,可以看到……

  她的呼吸停滞了一瞬。

  灌木丛后面,不是开阔地,而是一座木屋。

  一座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木屋。

  粗糙但结实的原木结构,斜顶,宽大的窗户,甚至门口那块用来垫脚的青石板,都与澄光岛上,凌疏影居住的那座木屋,完全一致。

  位置、朝向、结构、材料,除了缺少风雨侵蚀留下的岁月痕迹和生活气息外,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弦歌僵在原地,大脑一片空白。

  巧合?不可能巧合到这种程度。

  连青石板的凹痕都一样?

  幻觉?

  她用力掐了一下自己的胳膊,清晰的痛感传来。

  那么……答案只剩下那个最荒谬、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可能性。

  微光研究所,不仅复制了自然生态,它复制了澄光岛。

  或者说,复制了澄光岛的某个片段,某个场景?

  为什么?

  他们如何做到的?实时观测?还是某种基于信息的投影或重构?

  她缓缓走近木屋。

  门虚掩着。她轻轻推开。

  屋内的景象让她再次确认了这不是幻觉。

  布局和木屋完全一样,只是最原始的状态,两间屋子,一间书屋。

  这里的一切,都像是澄光岛上那座木屋的“空白模板”,一个被精心复刻却抽离了所有生命活动和时间痕迹的静态副本。

  她的目光落在工作台上。

  那里,放着一个东西。

  不是仪器,也不是培养皿。

  而是一个……空的样本管。

  和她之前在丛林里捡到、后来在生态穹顶工作站看到的那种,一模一样。

  弦歌走过去,拿起样本管。

  管壁冰凉,里面空空如也。

  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警示。

  那些身份不明的访客,他们也来过这里。

  这个复刻的澄光岛木屋,也在他们的采集清单上。

  他们采集了什么?空气?灰尘?还是这间屋子本身所代表的“信息”?

  她感到一阵寒意从脚底升起,瞬间蔓延至全身。

  微光研究所的技术,已经超出了她的理解范畴。

  他们不仅能创造和封存生态,还能精确复刻外部世界。

  而那些访客,则在系统性地收集着这里的一切,包括这个复刻品。

  这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科研机构。

  他们的目的,深不可测。

  澄光岛,或许从一开始,就处于某种她尚未察觉的“观测”或“研究”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