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刀光里没有我-《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

  好吧,我将这样逐步构建它。

  那道光,它有目标……这道光的目标,正是天穹之上,那唯一的一道门缝。

  它就停在那里。

  那道青金刀光,悬在半空,静止不动。

  上方的天门,通往……嗯,它正在破碎。

  不是轰然崩塌,而是缓慢而痛苦地瓦解,就像水晶被碾成闪闪发光的尘埃。

  而那道刀光……它根本不是一把刀,对吧?

  我现在明白了。

  没有钢铁,没有魔法,只有……东西。

  数十亿个微小的光点,每一个都是一段短暂的记忆。

  一位长满老茧的父亲的手教孩子握刀,瞥见一碗冰冷、普通的米饭,麦城高耸城墙的鲜明轮廓。

  这是一幅由无数平凡生活的艰辛和希望编织而成的挂毯,所有这些都与一把刀、一种意志相连。

  在天上,刀光如厄运般悬着;在人间,人们的心像熔炉。

  场景很快向南转换。

  来到南方一座供奉铁器的祠堂,铁匠手臂上与刀光本质相似的青金纹身开始剥落。

  它如燃烧的碎片向北飞去,而他发出低沉、隆隆的笑声,唱着一首关于刀和勇气的战歌。

  祠堂周围,刀桩林立,此刻发出低沉、共鸣的嗡嗡声。

  无数平民、农民、妇女、儿童的面孔刻在木头上,倒映在金属上。

  祠堂内,香烟缭绕,凝聚成一把幽灵般、空灵的刀。

  那把刀。

  它展现出平民的面孔;是在苍白月光下不知疲倦地磨刀的画面。

  然后,回到天界。

  他们的反应。

  他们的傲慢。

  他们尝试了“替神仪”。

  正如预期的那样,情况变得一团糟。

  三十六座天门荡漾扭曲。

  它们投射出一幅画面……凡间的画面,九州的画面。

  无数大大小小的脚印,都朝着目标麦城延伸。

  神像在流血。

  他们认为非常重要的那些神像。

  它们都说:“我不是帝君。”仪式的反作用力……它让主持仪式的长老灰飞烟灭。

  那最后的尖叫……“你们从来都不是在崇拜神!”这最让我印象深刻。

  他们永远不明白。

  他们完全没抓住要点。

  现在,我看到洛阳已成废墟。

  一个无家可归的男孩紧紧抱着一块断碑,上面刻着“汉寿亭侯”——关羽的封号。

  他手掌上刻着的金色图案。

  男孩停了下来。

  他说……“你走了,但刀还在。”旗杆,支撑着刀的脊梁,升了起来。

  它从地面拔起,指向麦城。

  然后金属……一切都开始移动。

  所有的铁,所有的钢。

  每一把断镰刀,每一把生锈的犁,每一把被遗忘的剑都开始汇聚,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

  人们开始割破手掌,为刀祈福。

  他们齐声说:“我走一步,算你一刀。”

  结局呢?

  那把刀……就在他们面前自行破碎、瓦解。

  它的精髓沉入了大地的脉络。

  在麦城,树的残骸变成了一个脚印形状的树根。

  场景转换。

  成都。

  刘备破碎的镜子自行重新组装。

  孩子的笔迹……“爸爸,我把你种下了。”事情开始变得清晰……焦点转移到一座雪峰。

  一只光着的脚缓缓落下。

  青金色的藤蔓从脚印中迸发出来。

  一阵集体的低语在山间回荡:“我们会走到这条路的尽头。”

  那道自青金巨树而生的刀光,并未如预想中那般直贯天门,而是在半途之中,骤然停驻。

  它就那样悬在天与地之间,无声无息,却比任何雷霆都更具威慑,如一柄悬在天界命门之上的绝世凶刀。

  刹那间,天界三十六座神门齐齐发出不堪重负的悲鸣,剧烈震颤。

  门楣之上,以神力篆刻的“正统封神录”五个鎏金大字,竟寸寸崩裂,金色的碎屑混杂着神性的光辉,如一场悲凉的大雪,纷纷扬扬洒向人间。

  而那道静止不动的刀光,细看之下,并非一体。

  其内部,浮现出亿万个微小至极的光点,密密麻麻,如恒河沙数。

  每一粒光点,都是一个执刀者心头最深刻的念头。

  有老卒想起父亲第一次教他握紧刀柄时,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是何等温暖;有戍卒记起边城被围,吃下最后一口冷饭时,城墙外震天的杀声;更有一个模糊的意识,梦见自己孤独地站在麦城残破的城头,脚下的大地裂开一道深不见底的口子,一道贯穿天地的血痕。

  这些纷杂、卑微、却又无比坚韧的念头,并未汇聚成任何具体的形象,却彼此勾连,彼此支撑,织成了一张无形无质、却又坚不可摧的巨网,将那高高在上的天门,死死锁住。

  天穹之上,刀光悬命;九州之内,人心作炉。

  江南,一座供奉着铁器的古老祠堂内,正打着赤膊的铁匠忽然停下了手中的活计。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右手,只见指尖那道与生俱来的青金纹路,此刻竟如活物般自行剥落,化作一道微不可查的光芒,瞬间穿透屋顶,径直投向遥远的北方。

  铁匠没有惊慌,脸上反而绽开一个近乎癫狂的笑容。

  他扔掉手中半成的铁胚,抓起身旁最沉重的一柄八角大锤,疯了一般猛击着那块早已残破的砧子,口中高声唱起一首沙哑的战歌,那是他幼时军中一个不知名的老卒教给他的。

  “一步一叩首,一刀一春秋……”

  歌声未绝,祠堂前那上百根用作试刀的刀桩,竟齐齐发出了低沉的嗡鸣。

  每一道刀桩顶端,都泛起一圈圈青色的光晕,光晕之中,映照出无数张不同的面孔。

  有扛着锄头的农夫,有抱着孩子的妇人,有满脸稚气的孩童,也有拄着拐杖的老兵……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一生都未曾握过真正的战刀,但在此刻,他们的影像却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刀桩之上,喉咙里发出一声压抑了千百年的低吼。

  祠堂之内,那三炷早已燃尽的香火,在无风的环境下陡然急旋,香灰汇聚,竟凝成一柄虚幻的刀。

  刀身澄澈透明,映照出的不是任何人的影子,而是九州大地,千家万户,灶台之前,主妇们磨亮菜刀时那一往无前的剪影。

  天界震怒。

  他们无法理解这来自凡俗的力量,更无法容忍神权的威严受到如此挑衅。

  有长老当机立断,欲强行开启“替神仪”,以天界储备的新晋正神,直接替代关兴的神位,借此镇压、瓦解这股源自人间、却敢于逆天的刀意。

  仪式法阵在最高神殿中轰然启动,金光璀璨,神文流转。

  然而,就在仪式开启的瞬间,九霄之上忽现亘古未有之异象——那三十六道神门不再是冰冷的门户,它们的投影竟在云层之中急剧变化,倒映出整个九州的地貌图。

  每一座城池,每一条河流,每一片曾经的战场,地表之上,都有无数或深或浅的脚印浮现出来,层层叠叠,密密麻麻,而所有脚印的方向,都只有一个——麦城。

  更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人间所有庙宇中,无论泥塑还是金身的关帝神像,双目之中竟同时流下两行血泪,它们冰冷的嘴唇微微开合,喃喃吐出四个足以颠覆信仰的字:“吾非帝君。”

  替神仪法阵瞬间遭到了恐怖的反噬。

  那股来自九州万民的、不拜神只拜己的磅礴意念,顺着仪式的连接,狂暴地冲入神殿。

  主持仪式的天界长老连惨叫都来不及发出一声,当场就在金光中化为飞灰。

  唯有他即将消散的神魂,发出一声绝望而不甘的嘶吼,响彻天界:“你们拜的……从来都不是神!”

  洛阳废墟,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儿正跪坐在一根锈迹斑斑的旗杆之下。

  他怀里紧紧抱着一块残破的石碑,上面依稀可以辨认出“汉寿亭侯”四个字。

  他掌心那道曾让他痛苦不堪的青金纹路,此刻已深深烙入骨髓,却不再带来任何疼痛,反而有一种血脉相连的温热。

  他忽然抬起头,那双清澈的眼睛望向虚空,用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平静语气,轻声道:“你走了,可刀还在。”

  话音刚落,他身前的旗杆发出了剧烈的震颤。

  那藏于旗杆之内,作为脊梁的青金刀脊,在这一刻彻底觉醒。

  它发出一声悠长的龙吟,自行从坚实的地面中拔地而起,悬浮于半空。

  这道刀脊不指向天,亦不指向地,它只是缓缓调转方向,遥遥指向南方——那是麦城的方向。

  下一刻,以这道刀脊为引,一场无声的朝圣开始了。

  沿途所过之处,凡有铁器感应,无论是官兵的佩刀、百姓的农具,还是大户人家的门环、孩童的铁玩具,竟都纷纷脱离原主,自动腾空,汇入刀脊之后,排成一条蜿蜒数千里的金属长河,浩浩荡荡,如一条奔赴信仰源头的钢铁之河。

  沿途的百姓们看到这般神迹,脸上没有丝毫惊慌与恐惧,反而纷纷从家中取出刀具,割破自己的手掌,将一滴鲜血点在那些追随而去的铁器之上,口中低语着同一句话:“我走一步,算你一刀。”

  子时三刻,夜最深沉的时刻。

  那悬于天穹之上的通天刀光,终于动了。

  它不是斩向天门,而是以一种决绝的姿态,自斩其身。

  巨大的刀光从中间悄然裂开,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只有一种春风化雨般的温柔。

  它化作千丝万缕的光线,如一场金色的甘霖,散入九州地脉的每一寸角落。

  麦城的祭坛之上,那青金巨树的残影也随之缓缓消散,最后,只留下一截三尺长的树根,深深地埋在焦土之中。

  那树根的形状,竟像一个深深的足印,足印的边缘,锋利如刃。

  就在此刻,千里之外的成都,刘备的寝宫之内。

  那面早已破碎的铜镜,所有碎片突然齐齐悬浮而起,在空中叮当作响,严丝合缝地拼回了原形。

  光洁如初的镜面之上,不再映照出任何人的身影,只缓缓浮现出一行血字。

  那笔迹稚嫩而有力,仿佛是出自一个孩童之手:

  爹,我把你种下了。

  字迹刚刚显现,下一瞬,镜中的景象陡然突变。

  不再是寝宫,而是一片无垠的雪域,万里雪峰之巅,一只赤裸的脚,缓缓地、却又无比坚定地落下,踏在了万年不化的冻土之上。

  足印深陷之处,无数青金色的藤蔓破土而出,疯狂生长,它们缠绕着山峰,扎根于天地,如根如脉,如誓如碑。

  而那巨大的足印之中,再无一人。

  唯有风过雪山之时,仿佛能听到千万人齐声的低语,跨越了生死,跨越了时空,汇成一句永恒的誓言:

  “这一步,我们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