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缕青金丝线自少年鞋底悄然脱落,并未消散,反而如有了生命一般,顺着山势蜿蜒而下。
它穿过潺潺溪流,没入幽深涧谷,所经之处,原本湿润的黑土与青石上,竟凭空生出一层薄薄的铁锈色苔藓。
那苔藓色泽古怪,触手生凉,边缘锋利得竟能划破兽皮。
这诡异的蔓延无声无息,却又势不可挡。
百里之外,杏花村。
打铁为生的王麻子猛地从梦中坐起,胸口剧烈起伏,额上冷汗涔涔。
他侧耳倾听,除了妻子安稳的鼾声,四下里一片死寂。
可他分明记得,梦里那震耳欲聋的锤击声,一声声,仿佛敲在他的心上。
他疑惑地披衣下床,推开工坊的门,一股灼热的空气扑面而来。
只见那熄了半夜的锻炉,此刻竟无风自燃,炉火不再是平日的橘红,而是呈现出一种妖异的幽青色。
更让他心惊的是,那块跟了他半辈子的铁砧,其粗糙的表面上,不知何时浮现出无数细密如发丝的刀纹,交错纵横,宛如一幅天然的刀谱。
王麻子怔在原地,心中的惊骇渐渐被一种莫名的庄重所取代。
他没有去想这异象的缘由,仿佛有一道无声的命令在他脑中响起。
他沉默地走到废料堆旁,没有去拿那些千锤百炼的精铁,只捡起一块毫不起眼的生锈废铁。
他没有点燃风箱助燃,就着那青色的炉火,开始了锻打。
没有锻兵时的杀伐之气,也无铸器时的精巧计算,他只是机械地、缓慢地,一锤,一锤,沉稳而执着地敲打着。
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青色的火光映在他专注的脸上,宛如一尊沉默的石像。
不知过了多久,天边泛起鱼肚白,最后一锤落下。
那块废铁已被锻成一片薄如蝉翼的铁叶,通体乌黑,唯独边缘泛着一缕青金色的光。
王麻子松开铁钳,那铁叶竟未坠地,而是轻轻飘起,如被无形之手托着,晃晃悠悠地飞向工坊内墙。
墙上挂着一幅祖传的刀谱,据说是先祖机缘巧合下拓印的残卷。
铁叶不偏不倚,正好贴在刀谱的末端空白处。
王麻子凑近一看,瞳孔骤然收缩。
铁叶上天然形成的纹路,竟与刀谱中被称为“春秋斩”的最后一式,严丝合缝地吻合在一起。
那一式,图谱残缺,据说早已失传了百年。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江南铁祠,终年香火缭绕,供奉着武圣关公。
祠堂正中那尊由信众香火愿力凝聚而成的虚幻青龙偃月刀,毫无征兆地发出一声清脆的哀鸣,随即轰然碎裂,化作万千萤火般的光点,被一股无形的气流卷起,浩浩荡荡地向北方飘散而去。
光点所过之处,沿途村落城镇,凡是家中有老者讲过关公“过五关斩六将”,或是孩童听过“单刀赴会”故事的人家,无论男女老幼,当夜皆做了同一个梦。
梦里,没有神威凛凛的武圣,只有一个高大的赤足身影,沉默地从他们身边缓步走过,脚下踏着青金色的光痕,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向远方。
人们从梦中醒来,心中无端地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肃穆。
有人起身开门,发现自家门上的铜环竟微微发烫,仿佛刚被一只滚烫的手掌握过。
有人走进庖厨,愕然看见平日里杂乱摆放的菜刀、柴刀,此刻竟整齐地排列成一个简单的阵型,刀锋一致朝北。
水乡泽国,更有一位自幼失明的盲女,正在月下抚琴,琴声幽咽。
弹到激昂处,她忽觉指尖一阵刺痛,低头“看”去,虽目不能视,却能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十指指尖上,浮现出繁复玄奥的青金纹路。
琴音随之一变,高亢激越,如金戈铁马。
院中那棵早已枯死多年的老槐树,竟在琴音中簌簌作响,缓缓抽出了一根嫩绿的新枝。
没有人声张这是神迹,也没有人奔走相告,一种深沉的默契在无数人心中流淌。
他们只是默默地做着手头的事,眼神却比往常更加坚毅。
他们彼此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仿佛在说:“该做的事,不能再等了。”
天界,残存的几处神域中,三名神官察觉到了人间的异动。
他们是旧秩序的维护者,无法容忍这种源自凡俗的、不受控制的力量崛起。
为首的神官面色阴冷,掐动法诀:“凡人之念,根于遗忘。便以‘梦魇咒’,侵其识,蚀其心,令九州万民,彻底遗忘关兴之名,断其香火根基!”
当夜,无边黑雾自虚空中涌出,精准地笼罩了每一个曾梦见赤足身影的人。
梦境之中,古老的麦城战场重现,黑雾如潮水般涌来,试图淹没、抹去那些熠熠生辉的青金足印。
然而,就在黑雾即将吞噬一切的瞬间,异变陡生。
梦境中,无数模糊的人影开始浮现。
一个正在锄地的农夫,面对着吞噬而来的黑雾,忆起了夏日烈阳下开垦荒地的倔强,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发出不屈的低吼。
一名守城的士兵,看着摇摇欲坠的城墙,想起了面对千军万马也未曾后退半步的誓言,他的拳头也握紧了。
一个牙牙学语的孩童,在梦中见到了父亲教他握紧木刀的那双宽厚大手,他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攥紧了小小的拳头。
农夫的倔强,士兵的誓言,孩童的模仿,文人的风骨,商贾的坚韧……千万种不同的心念,在这一刻汇聚成同一股力量——不愿屈服,不愿被抹去!
这股由无数凡人意志汇聚而成的洪流,竟在梦境中爆发出堪比神明的伟力,硬生生将那笼罩麦城的黑幕撕开了一道贯穿天地的巨大裂痕!
“噗!”天界神域中,三名神官同时喷出鲜血,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惊恐。
梦魇咒被强行撕裂,力量反噬之下,他们的神格寸寸崩解。
在意识消散的最后一刻,他们只来得及喃喃自语:“他们……不愿被忘。”
人间,那青金丝线的源头,麦城古战场的地底深处。
一棵由青金光芒构成的巨树树根中,一道模糊的残魂缓缓浮现。
他身披残甲,面容威严,正是关羽。
但此刻,他那双丹凤眼中再无昔日的傲气与执念,只剩下无尽的平静与释然。
他望向北方,感受着九州大地上那无数苏醒的意志,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轻声道:“我曾为将,为神,为囚,如今终于……为人。”
话音落下,他的残魂没有消散,而是化作一道最为纯粹的青光,主动沉入地脉的最深处,与那片由无数先民不屈意志凝结而成的老长老残印彻底相融。
刹那间,九州地脉中,所有青金色的纹路骤然亮起,光芒大盛,如同沉睡的巨龙睁开了双眼。
这些纹路在地底疯狂蔓延、交织,如同一张巨大的血脉网络,隐隐构成了一幅宏伟无匹的巨图——那是一张从麦城出发,通往天下每一寸土地的足迹网络。
每一步,都曾由一人走完;每一程,都将有人接续。
极北苦寒之地,风雪常年肆虐的边境线上,一座久经风霜的无名石碑突然发出一声轻响,表面出现了一道深刻的裂痕。
石碑上原本镌刻的、早已模糊不清的四个大字“汉贼不立”,此刻竟在簌簌剥落的石屑中,自行重组成了三个崭新的字——“走下去”。
碑前,一名戍边多年的老兵正独自坐在雪中。
他满面风霜,眼神却亮得惊人。
他手中无刀,只是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指,在身前平整的冰面上,缓缓划出了“春秋斩”的起手式。
一招划毕,他面前的冰面纹丝未裂,可他身后百丈之外的巨大雪坡,却在一阵沉闷的巨响中,整片地向下滑落,露出底下埋藏了不知多少岁月的、一片闪着寒光的铁甲残阵。
阵中,一面早已破烂不堪的战旗被狂风吹得猛地扬起,旗帜一角,绣着一个因岁月侵蚀而变得模糊的半个字迹,依稀能辨认出是个“羽”字。
老兵缓缓抬起头,任由冰冷的雪花落在肩上,落在他斑白的鬓角,忽然笑了。
那笑容里有沧桑,有释然,更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欣喜。
“原来你一直没走,”他轻声说,“只是换了种活法。”
它穿过潺潺溪流,没入幽深涧谷,所经之处,原本湿润的黑土与青石上,竟凭空生出一层薄薄的铁锈色苔藓。
那苔藓色泽古怪,触手生凉,边缘锋利得竟能划破兽皮。
这诡异的蔓延无声无息,却又势不可挡。
百里之外,杏花村。
打铁为生的王麻子猛地从梦中坐起,胸口剧烈起伏,额上冷汗涔涔。
他侧耳倾听,除了妻子安稳的鼾声,四下里一片死寂。
可他分明记得,梦里那震耳欲聋的锤击声,一声声,仿佛敲在他的心上。
他疑惑地披衣下床,推开工坊的门,一股灼热的空气扑面而来。
只见那熄了半夜的锻炉,此刻竟无风自燃,炉火不再是平日的橘红,而是呈现出一种妖异的幽青色。
更让他心惊的是,那块跟了他半辈子的铁砧,其粗糙的表面上,不知何时浮现出无数细密如发丝的刀纹,交错纵横,宛如一幅天然的刀谱。
王麻子怔在原地,心中的惊骇渐渐被一种莫名的庄重所取代。
他没有去想这异象的缘由,仿佛有一道无声的命令在他脑中响起。
他沉默地走到废料堆旁,没有去拿那些千锤百炼的精铁,只捡起一块毫不起眼的生锈废铁。
他没有点燃风箱助燃,就着那青色的炉火,开始了锻打。
没有锻兵时的杀伐之气,也无铸器时的精巧计算,他只是机械地、缓慢地,一锤,一锤,沉稳而执着地敲打着。
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衫,青色的火光映在他专注的脸上,宛如一尊沉默的石像。
不知过了多久,天边泛起鱼肚白,最后一锤落下。
那块废铁已被锻成一片薄如蝉翼的铁叶,通体乌黑,唯独边缘泛着一缕青金色的光。
王麻子松开铁钳,那铁叶竟未坠地,而是轻轻飘起,如被无形之手托着,晃晃悠悠地飞向工坊内墙。
墙上挂着一幅祖传的刀谱,据说是先祖机缘巧合下拓印的残卷。
铁叶不偏不倚,正好贴在刀谱的末端空白处。
王麻子凑近一看,瞳孔骤然收缩。
铁叶上天然形成的纹路,竟与刀谱中被称为“春秋斩”的最后一式,严丝合缝地吻合在一起。
那一式,图谱残缺,据说早已失传了百年。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江南铁祠,终年香火缭绕,供奉着武圣关公。
祠堂正中那尊由信众香火愿力凝聚而成的虚幻青龙偃月刀,毫无征兆地发出一声清脆的哀鸣,随即轰然碎裂,化作万千萤火般的光点,被一股无形的气流卷起,浩浩荡荡地向北方飘散而去。
光点所过之处,沿途村落城镇,凡是家中有老者讲过关公“过五关斩六将”,或是孩童听过“单刀赴会”故事的人家,无论男女老幼,当夜皆做了同一个梦。
梦里,没有神威凛凛的武圣,只有一个高大的赤足身影,沉默地从他们身边缓步走过,脚下踏着青金色的光痕,一步一步,坚定地走向远方。
人们从梦中醒来,心中无端地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肃穆。
有人起身开门,发现自家门上的铜环竟微微发烫,仿佛刚被一只滚烫的手掌握过。
有人走进庖厨,愕然看见平日里杂乱摆放的菜刀、柴刀,此刻竟整齐地排列成一个简单的阵型,刀锋一致朝北。
水乡泽国,更有一位自幼失明的盲女,正在月下抚琴,琴声幽咽。
弹到激昂处,她忽觉指尖一阵刺痛,低头“看”去,虽目不能视,却能清晰地感知到自己的十指指尖上,浮现出繁复玄奥的青金纹路。
琴音随之一变,高亢激越,如金戈铁马。
院中那棵早已枯死多年的老槐树,竟在琴音中簌簌作响,缓缓抽出了一根嫩绿的新枝。
没有人声张这是神迹,也没有人奔走相告,一种深沉的默契在无数人心中流淌。
他们只是默默地做着手头的事,眼神却比往常更加坚毅。
他们彼此交换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仿佛在说:“该做的事,不能再等了。”
天界,残存的几处神域中,三名神官察觉到了人间的异动。
他们是旧秩序的维护者,无法容忍这种源自凡俗的、不受控制的力量崛起。
为首的神官面色阴冷,掐动法诀:“凡人之念,根于遗忘。便以‘梦魇咒’,侵其识,蚀其心,令九州万民,彻底遗忘关兴之名,断其香火根基!”
当夜,无边黑雾自虚空中涌出,精准地笼罩了每一个曾梦见赤足身影的人。
梦境之中,古老的麦城战场重现,黑雾如潮水般涌来,试图淹没、抹去那些熠熠生辉的青金足印。
然而,就在黑雾即将吞噬一切的瞬间,异变陡生。
梦境中,无数模糊的人影开始浮现。
一个正在锄地的农夫,面对着吞噬而来的黑雾,忆起了夏日烈阳下开垦荒地的倔强,他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发出不屈的低吼。
一名守城的士兵,看着摇摇欲坠的城墙,想起了面对千军万马也未曾后退半步的誓言,他的拳头也握紧了。
一个牙牙学语的孩童,在梦中见到了父亲教他握紧木刀的那双宽厚大手,他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攥紧了小小的拳头。
农夫的倔强,士兵的誓言,孩童的模仿,文人的风骨,商贾的坚韧……千万种不同的心念,在这一刻汇聚成同一股力量——不愿屈服,不愿被抹去!
这股由无数凡人意志汇聚而成的洪流,竟在梦境中爆发出堪比神明的伟力,硬生生将那笼罩麦城的黑幕撕开了一道贯穿天地的巨大裂痕!
“噗!”天界神域中,三名神官同时喷出鲜血,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惊恐。
梦魇咒被强行撕裂,力量反噬之下,他们的神格寸寸崩解。
在意识消散的最后一刻,他们只来得及喃喃自语:“他们……不愿被忘。”
人间,那青金丝线的源头,麦城古战场的地底深处。
一棵由青金光芒构成的巨树树根中,一道模糊的残魂缓缓浮现。
他身披残甲,面容威严,正是关羽。
但此刻,他那双丹凤眼中再无昔日的傲气与执念,只剩下无尽的平静与释然。
他望向北方,感受着九州大地上那无数苏醒的意志,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轻声道:“我曾为将,为神,为囚,如今终于……为人。”
话音落下,他的残魂没有消散,而是化作一道最为纯粹的青光,主动沉入地脉的最深处,与那片由无数先民不屈意志凝结而成的老长老残印彻底相融。
刹那间,九州地脉中,所有青金色的纹路骤然亮起,光芒大盛,如同沉睡的巨龙睁开了双眼。
这些纹路在地底疯狂蔓延、交织,如同一张巨大的血脉网络,隐隐构成了一幅宏伟无匹的巨图——那是一张从麦城出发,通往天下每一寸土地的足迹网络。
每一步,都曾由一人走完;每一程,都将有人接续。
极北苦寒之地,风雪常年肆虐的边境线上,一座久经风霜的无名石碑突然发出一声轻响,表面出现了一道深刻的裂痕。
石碑上原本镌刻的、早已模糊不清的四个大字“汉贼不立”,此刻竟在簌簌剥落的石屑中,自行重组成了三个崭新的字——“走下去”。
碑前,一名戍边多年的老兵正独自坐在雪中。
他满面风霜,眼神却亮得惊人。
他手中无刀,只是伸出布满老茧的手指,在身前平整的冰面上,缓缓划出了“春秋斩”的起手式。
一招划毕,他面前的冰面纹丝未裂,可他身后百丈之外的巨大雪坡,却在一阵沉闷的巨响中,整片地向下滑落,露出底下埋藏了不知多少岁月的、一片闪着寒光的铁甲残阵。
阵中,一面早已破烂不堪的战旗被狂风吹得猛地扬起,旗帜一角,绣着一个因岁月侵蚀而变得模糊的半个字迹,依稀能辨认出是个“羽”字。
老兵缓缓抬起头,任由冰冷的雪花落在肩上,落在他斑白的鬓角,忽然笑了。
那笑容里有沧桑,有释然,更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欣喜。
“原来你一直没走,”他轻声说,“只是换了种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