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劳师糜饷(上)-《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五华山,皇宫大内,养心殿。

  上面的朱皇帝,稀里哗啦的解释一大堆,就是铁了心要御驾亲征,走海路北伐大江南。

  下面的文臣大将,没辙没办法了,只能寂静如鸟,低头装死装怂了。

  能怎么办啊,老叔公都打退堂鼓了,站在前面低头不说话,老僧入定了。

  军中巨头,李定国,李来亨,白文选,刘震,也被朱皇帝威压威逼,吓的瑟瑟发抖啊。

  专横霸道,蛮横不讲理,妥妥的武夫皇帝德性,认定了东征北伐,发动举国之战,一战吞了大江南。

  就在这帮人,内心里,还在嘀咕不止的时候。

  上面的朱皇帝,端起大茶缸,灌了一大口,润了嗓门,继续开口发话。

  “户部”

  “龚尚书,王侍郎”

  “说吧,跟大家说一说钱粮的事情”

  “以免诸位爱卿,不清楚,瞎操心,担心朕打不起这场国战,大决战”

  费劲啊,心累啊,这就是做皇帝的身不由己,孤家寡人啊。

  一举一动,拉屎拉尿,都是被人监控监视,一大堆眼睛盯着,担心出了问题。

  当然了,他也是很清楚的,否则也不会开这个御前动员会。

  他这个大明天子,身上肩负着华夏的兴衰荣辱,也关系到文臣武将的权势地位,荣华富贵。

  一句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这个壮如熊罴的龙躯,是属于整个大明朝廷的。

  “诺”

  骤然被点到名的龚彝,微微一愕然,连忙回了一个诺。

  这个朱皇帝,脑洞太大了,兵部还没有说完,就让户部出场,不按常理出牌啊。

  随即,转过身,对着身后的王夫之,使了一个眼色,示意他来讲解吧。

  没错的,头发须白的铁头娃龚彝,是打算扶持王夫之。

  本来,筹备了几个月的户部,做了几个月老黄牛的他,准备自己开讲,占据这份功劳的。

  但是,今晚形势有变,顾炎武异军突起,感受到威胁的龚彝,打算让王夫之出头了。

  没办法啊,龚彝太老了,步履蹒跚,65岁了,跟老叔公差不多的年纪,时日无多。

  大江南的那帮混蛋,接二连三的入朝,都是大牛人,威胁太大了啊。

  “咦”

  得到暗示的王夫之,也是一个愣神,呆滞了一下。

  反应过来了,按耐住内心的小激动,连忙拱手行礼,小声感谢嘀咕:

  “多谢老尚书”

  “下官感激不尽”

  当真是激动难耐啊,这个国战廷议,全部都是朝廷的大佬重臣,天大的露脸机会。

  刚才,好友顾炎武,大杀四方,舌战群儒,谁不羡慕啊。

  想不到啊,自己的顶头上司,竟然如此给力,把泼天的机遇让给自己,感激不尽呐。

  好在,他也是户部三巨头之一,也是具体的执行人,没有啥不清楚的。

  “回禀陛下”

  “诸位同僚,将军”

  “户部上下,经过半年多的筹备,钱粮饷银,都准备好了”

  “湖广这边的钱粮,都存储在贵州平越州,可顺着沅江,直接发送常德前线”

  “其他的两路大军,只能通过官道运输了”

  “其他的钱粮,则是存储在广东肇庆,可顺着珠江,直接发送广州府”

  “接下来,下官就详细介绍一下,这一次国战详细的钱粮情况”

  说罢,稳重的王夫之,身形壮硕,对着上面和周围,拱手行礼,毕恭毕敬。

  他可不是好友顾炎武,第一次入朝就敢开炮,勇猛刚硬的不得了。

  他王夫之,是二次入朝啊,早就不是什么莽夫武夫了。

  第一次入朝的时候,屡遭劫难,仕途坎坷,最后只能逼着辞官还乡,黯然收场。

  没办法,那时候的永历朝廷,一塌糊涂啊。

  刚开始,朱由榔和朱聿鐭,在广东争抢监国皇位,大打出手,你死我活,两方人马直接开片。

  这不,邵武皇帝的老巢广州府,就被李成栋偷了,直接崩盘亡了。

  当然了,朱由榔的永历王朝,也不好过,面对李成栋的百战精锐,只剩下逃亡的命。

  最后,连广西也守不住了,只能联手投靠大西军,躲进了贵州省,接受大西军的庇护。

  一直以来,以大明正统官员自居的王夫之,文武双全,一心为国,赤胆忠心。

  不出意外的,肯定要被孙可望排挤打压,毫无作为,报国无门,只能辞官回家了。

  如今,朝廷形势大好,朱皇帝一言九鼎。

  忠心耿耿的王夫之,经过这么多年的修身养性,潜心沉淀。

  唯一的选择,就是要踏踏实实,玩命干活,俯首甘愿孺子牛啊。

  “首先是钱粮核算”

  “下官先说一说,广东和湖广的四路大军”

  “湖广6.3万精兵,4万新兵,广东1.2万精兵,总计11.5万,以12万计数”

  “正常情况下”

  “10万大军,至少需要5万匹战马驮马,用于征战和押送钱粮,前线消耗”

  “一个月,正常的消耗量”

  “身处前线的将士,就需要5万石米粮,驮马战马,需要消耗4万石谷物,13万束干草”

  “按12万计数的话”

  “就是6万石米粮,消耗4.8万石谷物,15.6万束干草”

  “大战期间,米粮的消耗,一般以3倍计数”

  “再预备三个月的消耗,这又是3倍计数”

  “如此算下来的话”

  “12万大军,3个月的总消耗量”

  “将士54万石米粮,牛马牲口消耗43.2万石谷物,140.4万束干草”

  说到这里,稳重的王夫之,很有眼力劲,直接停顿了一下。

  他要留点时间,给在殿的一众文武重臣,发呆发愣,好好消化一下。

  等了一会儿,发现没人站出来质疑,王夫之也就不管了,拱了拱手,继续讲解下去:

  “其次就是饷银”

  “12万大军,3个月,也是按平时的3倍计数”

  “如今,朝廷军队的粮饷,高低不一,有的高一点,有的就少一点”

  “户部这边,以每个月,每个将士1.5两计数”

  “12万将士,一个月的饷银,就是18万两”

  “三个月,就是54万两”

  “按战时的3倍计数,就是162万两”

  “所以说,广东和湖广的四路大军,三个月的总消耗”

  “就是白银162万两,米粮54万石,谷物43.2万石,干草140.4万束”

  “至于其他的民夫丁壮,沿途的徭役补贴,交由下面的各州府县,自行承担,粮饷另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