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城,丞相府邸。
桓温踞坐于胡床之上,面色铁青。荆州大败的消息如同最凛冽的寒风,穿透了重重宫阙,直吹入他心底。二十万北府军,他耗费心血,倚之为登天阶梯的精锐,竟在襄阳城下折戟沉沙,几乎片甲不还。更让他无法忍受的是,夺取荆州,坏他好事的,竟是那早已湮没于历史尘埃的“冉魏”旗号,以及那两个声名鹊起的新秀——王猛与祖逖。
“砰!”一只精美的青瓷茶盏被他狠狠掼在地上,碎片四溅,如同他此刻支离破碎的野心。
“冉魏……王猛!祖逖!”他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眼中是滔天的怒火与屈辱,“一帮北地流民,安敢窃据荆州,坏我大事!”
他猛地站起身,袍袖带风,在厅内焦躁地踱步。北伐的接连“失利”(实为政治资本的积累尚未足够)已让朝中非议暗涌,此次荆州之失,更是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必须反击,必须以雷霆之势夺回荆州,用敌人的鲜血洗刷他的耻辱,重铸他不可动摇的权威!
“来人!”他厉声喝道。
幕僚应声而入,垂手恭立。
“传令益州!”桓温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各郡县即刻起,三丁抽一,不,两丁抽一!加征粮秣,所有府库存粮,除留足种子外,尽数调运!工坊全力打造军械!三个月内,本公要看到十万大军集结于江州,顺流东下,踏平荆州!”
这道命令,如同一道死亡的符咒,飞向了早已不堪重负的益州。
益州,成都刺史府。
刺史周抚接到建康传来的严令,双手抑制不住地颤抖,额角渗出冷汗。他面前,是各郡守、县令送来的如雪片般的告急文书。
“使君,不能再征了啊!”仓曹参军声音带着哭腔,“壮年男丁,前三次北伐已十去五六!如今村落唯见妇孺,田间多是白发!再征,地谁种?桑谁采?来年必是大饥,恐生人相食之惨剧啊!”
周抚何尝不知?他治下的益州,早已是千疮百孔。昔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如今田野荒芜,蒿草遍地。都江堰水利失修,灌溉不畅。蜀锦工坊门可罗雀,机杼蒙尘。街市之上,难见青壮,多是面有菜色的妇孺老弱,眼中失去了光彩。人口的锐减,不仅仅是数字,是家家户户门楣上悬挂的白幡,是夜里隐约可闻的哭泣,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崩塌前兆。
但桓温的命令,他敢违抗吗?那位权倾朝野的大司马,杀伐决断,从不手软。
“征!”周抚闭上眼睛,艰难地吐出一个字,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按令执行。抗命者,以军法论处!”
冷酷的征兵吏如狼似虎地扑向了乡野里闾。鞭挞声、哭喊声、哀求声再次响彻这片土地。
“军爷!行行好!我家大郎上次北伐就没回来,二郎腿有残疾,就剩下这根独苗了,他走了,我们一家老小可怎么活啊!”老妪抱着吏员的腿,涕泪横流。
“滚开!丞相有令,两丁抽一!你家符合条件!”吏员一脚踹开老妪,绳索套上了那面带恐惧的年轻儿子的脖颈。
有的村庄,青壮闻风而逃,遁入深山。征兵吏便抓走老人、妇女,逼迫家人现身。
粮仓被强行打开,仅存的谷种也被充作军粮。百姓眼中,不再是绝望,而是麻木之下深藏的熊熊怒火。
军营之中,气氛同样压抑。新征召的士兵,脸上没有从军报国的豪情,只有对未来的恐惧和对家人的牵挂。他们大多是上次北伐幸存者的子侄、兄弟,耳中听惯了战场上的惨烈和后方家人的艰辛。厌战情绪如同瘟疫般在军营蔓延。
“又要去打?打谁?荆州?听说那边王猛、祖逖治下,百姓过得像神仙一样!”
“凭什么让我们益州人去送死,为他桓温一个人争天下?”
“我爹就死在第三次北伐的路上,连尸骨都没找回来……我不想步他的后尘!”
低语在营房间传递,士兵们目光闪烁,操练时有气无力,逃亡事件时有发生。带兵的将领也深知军心不可用,对建康催促反攻的命令,只能以“新兵未训,粮械未集”为由,一拖再拖。
益州,这座桓温赖以起家的“后院”,此刻已如同一座遍布干柴的火山,只差一颗火星,便能燃起燎原大火。而这火星,很快就要从北方而来
荆州,襄阳城。
与益州的愁云惨雾不同,此时的襄阳,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城墙加固,旌旗鲜明,市井繁华,人流如织。王猛与祖逖并立于城头,远眺汉水。
“景略(王猛字),桓温新败,实力大损,但其根基犹在,尤其益州,虽疲敝,仍是其重要兵源粮仓。”祖逖目光沉毅,缓缓说道。
王猛轻摇羽扇,成竹在胸:“士稚(祖逖字)兄所言极是。桓温必不甘心,定会勒逼益州,竭泽而渔。此时益州民怨沸腾,如鼎中沸水,只缺一瓢冷水倾入,便可使其炸裂。我军新胜,士气正旺,当乘此良机,主动出击,西取益州,断桓温一臂,亦可解荆州西顾之忧。”
“然则,进军路线,当如何选择?”祖逖问道,“自江陵溯江西上,虽是大路,但水道漫长,险隘重重,易遭阻击。”
王猛微微一笑,手指向西略北方向:“不走水道,走陆路。自古取蜀,另有坦途——自汉中而下,走金牛道!”
此时,慕容恪与慕容霸亦联袂而来。四人经过一番缜密商议,定下战略:
由沉稳持重的慕容恪率领部分精锐,镇守汉中,确保后勤路线与侧翼安全,同时威慑关中可能之敌。
勇猛善战的慕容霸则坐镇襄阳,总督荆州防务,训练水陆之师,震慑下游桓温主力,使其不敢轻易西顾。
而西征益州的重任,则由祖逖为主帅,王猛为军师,率领以原冉魏军为骨干,吸收荆襄精壮组成的五万精锐,自汉中誓师出发。
临行前,王猛对祖逖道:“益州百姓苦桓温久矣,我军入蜀,非为征服,乃为解民倒悬。传令三军,严守军纪,秋毫无犯,所到之处,开仓放粮,赈济贫苦。收民心,胜于夺城池。”
祖逖深以为然:“正该如此!以仁伐0暴,民心所向,则坚城可化坦途
桓温踞坐于胡床之上,面色铁青。荆州大败的消息如同最凛冽的寒风,穿透了重重宫阙,直吹入他心底。二十万北府军,他耗费心血,倚之为登天阶梯的精锐,竟在襄阳城下折戟沉沙,几乎片甲不还。更让他无法忍受的是,夺取荆州,坏他好事的,竟是那早已湮没于历史尘埃的“冉魏”旗号,以及那两个声名鹊起的新秀——王猛与祖逖。
“砰!”一只精美的青瓷茶盏被他狠狠掼在地上,碎片四溅,如同他此刻支离破碎的野心。
“冉魏……王猛!祖逖!”他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眼中是滔天的怒火与屈辱,“一帮北地流民,安敢窃据荆州,坏我大事!”
他猛地站起身,袍袖带风,在厅内焦躁地踱步。北伐的接连“失利”(实为政治资本的积累尚未足够)已让朝中非议暗涌,此次荆州之失,更是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必须反击,必须以雷霆之势夺回荆州,用敌人的鲜血洗刷他的耻辱,重铸他不可动摇的权威!
“来人!”他厉声喝道。
幕僚应声而入,垂手恭立。
“传令益州!”桓温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各郡县即刻起,三丁抽一,不,两丁抽一!加征粮秣,所有府库存粮,除留足种子外,尽数调运!工坊全力打造军械!三个月内,本公要看到十万大军集结于江州,顺流东下,踏平荆州!”
这道命令,如同一道死亡的符咒,飞向了早已不堪重负的益州。
益州,成都刺史府。
刺史周抚接到建康传来的严令,双手抑制不住地颤抖,额角渗出冷汗。他面前,是各郡守、县令送来的如雪片般的告急文书。
“使君,不能再征了啊!”仓曹参军声音带着哭腔,“壮年男丁,前三次北伐已十去五六!如今村落唯见妇孺,田间多是白发!再征,地谁种?桑谁采?来年必是大饥,恐生人相食之惨剧啊!”
周抚何尝不知?他治下的益州,早已是千疮百孔。昔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如今田野荒芜,蒿草遍地。都江堰水利失修,灌溉不畅。蜀锦工坊门可罗雀,机杼蒙尘。街市之上,难见青壮,多是面有菜色的妇孺老弱,眼中失去了光彩。人口的锐减,不仅仅是数字,是家家户户门楣上悬挂的白幡,是夜里隐约可闻的哭泣,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崩塌前兆。
但桓温的命令,他敢违抗吗?那位权倾朝野的大司马,杀伐决断,从不手软。
“征!”周抚闭上眼睛,艰难地吐出一个字,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按令执行。抗命者,以军法论处!”
冷酷的征兵吏如狼似虎地扑向了乡野里闾。鞭挞声、哭喊声、哀求声再次响彻这片土地。
“军爷!行行好!我家大郎上次北伐就没回来,二郎腿有残疾,就剩下这根独苗了,他走了,我们一家老小可怎么活啊!”老妪抱着吏员的腿,涕泪横流。
“滚开!丞相有令,两丁抽一!你家符合条件!”吏员一脚踹开老妪,绳索套上了那面带恐惧的年轻儿子的脖颈。
有的村庄,青壮闻风而逃,遁入深山。征兵吏便抓走老人、妇女,逼迫家人现身。
粮仓被强行打开,仅存的谷种也被充作军粮。百姓眼中,不再是绝望,而是麻木之下深藏的熊熊怒火。
军营之中,气氛同样压抑。新征召的士兵,脸上没有从军报国的豪情,只有对未来的恐惧和对家人的牵挂。他们大多是上次北伐幸存者的子侄、兄弟,耳中听惯了战场上的惨烈和后方家人的艰辛。厌战情绪如同瘟疫般在军营蔓延。
“又要去打?打谁?荆州?听说那边王猛、祖逖治下,百姓过得像神仙一样!”
“凭什么让我们益州人去送死,为他桓温一个人争天下?”
“我爹就死在第三次北伐的路上,连尸骨都没找回来……我不想步他的后尘!”
低语在营房间传递,士兵们目光闪烁,操练时有气无力,逃亡事件时有发生。带兵的将领也深知军心不可用,对建康催促反攻的命令,只能以“新兵未训,粮械未集”为由,一拖再拖。
益州,这座桓温赖以起家的“后院”,此刻已如同一座遍布干柴的火山,只差一颗火星,便能燃起燎原大火。而这火星,很快就要从北方而来
荆州,襄阳城。
与益州的愁云惨雾不同,此时的襄阳,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城墙加固,旌旗鲜明,市井繁华,人流如织。王猛与祖逖并立于城头,远眺汉水。
“景略(王猛字),桓温新败,实力大损,但其根基犹在,尤其益州,虽疲敝,仍是其重要兵源粮仓。”祖逖目光沉毅,缓缓说道。
王猛轻摇羽扇,成竹在胸:“士稚(祖逖字)兄所言极是。桓温必不甘心,定会勒逼益州,竭泽而渔。此时益州民怨沸腾,如鼎中沸水,只缺一瓢冷水倾入,便可使其炸裂。我军新胜,士气正旺,当乘此良机,主动出击,西取益州,断桓温一臂,亦可解荆州西顾之忧。”
“然则,进军路线,当如何选择?”祖逖问道,“自江陵溯江西上,虽是大路,但水道漫长,险隘重重,易遭阻击。”
王猛微微一笑,手指向西略北方向:“不走水道,走陆路。自古取蜀,另有坦途——自汉中而下,走金牛道!”
此时,慕容恪与慕容霸亦联袂而来。四人经过一番缜密商议,定下战略:
由沉稳持重的慕容恪率领部分精锐,镇守汉中,确保后勤路线与侧翼安全,同时威慑关中可能之敌。
勇猛善战的慕容霸则坐镇襄阳,总督荆州防务,训练水陆之师,震慑下游桓温主力,使其不敢轻易西顾。
而西征益州的重任,则由祖逖为主帅,王猛为军师,率领以原冉魏军为骨干,吸收荆襄精壮组成的五万精锐,自汉中誓师出发。
临行前,王猛对祖逖道:“益州百姓苦桓温久矣,我军入蜀,非为征服,乃为解民倒悬。传令三军,严守军纪,秋毫无犯,所到之处,开仓放粮,赈济贫苦。收民心,胜于夺城池。”
祖逖深以为然:“正该如此!以仁伐0暴,民心所向,则坚城可化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