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好好说话-《谁懂,我一现代人在原始社会称帝》

  山戎士兵三三两两,冲进每一户人家,抢夺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甚至连庶民的陶器也不放过。

  但有阻拦者,格杀不论。

  与此同时。

  跟孟地南部接壤的是韦部落。

  早在两年前,韦地便推行了新政。

  韦县,县城。

  原王宫大殿内。

  “韦君救吾!”孟君哭丧着脸,“社稷无存矣!”

  韦侯面无表情。

  坐在其下首的,华夏族监察使,也静静不说话。

  “君难道见死不救乎?”

  “当初我劝君施行新政,君让人将我使团赶出领地,何曾想过今日?”韦侯端着瓷杯,淡淡道。

  “吾孟地乃君韦地之屏障,如今孟地被山戎劫掠,韦地安能无恙?”

  “那便不劳君担忧了!”韦君心有所忧,但见华夏监察使有恃无恐的样子。

  “君既然前来投奔,我自然不会像君那样,赶走客人。”

  “来人,安排客馆,让孟地君臣暂歇!”

  “多谢!”孟君微微俯身,大步离去。

  客馆内。

  孟地逃亡而来的大臣聚成一堆。

  如今他们失了土地、庶民,说是贵族已经名不副实。

  因此个个忧虑、人人惶恐。

  “君上,如何?”

  “他韦地自身难保,哪里指望的上!”

  “臣下也以为,当早做打算!”

  “韦地施行新政,这路修的倒宽,可没了军队,如何挡的住山戎。”

  “派我们的人留意,一旦传来山戎继续南下的消息,吾等便启程。”

  众人点头附和。

  县衙,也即王宫大殿内。

  “韦侯不必多虑。”

  “我们华夏铁骑正星夜北上,山戎不足为虑。”

  “在北部的我族战士何在?为何要调集其他地方的军队?”

  “这是君主的意思,下官也不知道。”

  中部,齐郡。

  三年前作为第二批施行新政的诸侯,又是中部第一个,苏毅册封齐君为忠毅公。

  齐郡经三年发展,俨然成为中部第一大都市。

  来往商旅,络绎不绝。

  “您带妾身出来,就是为了……泡脚?”姚羽不解道。

  “什么泡脚!”苏毅正色道,“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高端服务业!”

  “庶民一年到头能攒下多少币?”

  “买上几罐盐、糖,扯上几匹做衣裳的布,哪里还有多余的币?”

  “这大小官吏可不一样,他们富裕着呢。”

  “要赚钱就赚他们的。”

  “他们在自己府邸就能享受,为什么来这里?”姚羽疑惑。

  “你呀?好不容易有人帮你看孩子!”苏毅道,“别问东问西,闭上眼睛细细体会。”

  “可北方边境不是打仗了吗?”姚羽才躺在柔软躺椅上,又侧头问,“我们不管?”

  “我知道!”

  “要不要派兵支援?”

  “他们不尊我这个王,我如何派兵帮他们攘夷?”

  “他们以为我华夏族是蛮夷,是乱臣贼子,哪里有用热脸贴冷屁股的道理!”

  “好好说话!”姚羽紧张看了看,发现包厢的门紧闭。

  “这就是个比喻……”

  “可我听说山戎地处苦寒,全民皆兵,分散的部落因为受灾又聚集起来。”姚羽忧心道,“那些诸侯怕不是对手。”

  “山戎早有动作前,我就让人提醒过他们。”

  “想必他们一定准备的充分。”

  “那他们会是山戎的对手吗?”

  “一定不是对手!”

  “啊?”

  “北部受灾,山戎为了活命,为了部族存续,有十分的力也能使出十二分的气势。”

  “边境那些顽固,如果联合起来还有机会,否则就等他们吃了苦头,前来求救吧!”

  “听说山戎残暴……”

  “我是神使,又不是圣母!”

  “不过,这正是天神赐下的契机,是中央集权的最后一步,是天下共主从旧社会腐朽的躯壳,转移到我华夏族的绝佳机会。”

  “夫君慢慢享受。”姚羽坐起身子,“妾身回去看孩子去!”

  “你问,我答,答了又不乐意。”苏毅懒散着,还是耐心解释。

  两人聊着,又回到了泡脚话题上。

  “再说一次,这里不是泡脚店!”苏毅道,“这里是……顶级社交场所,是身心疗愈圣堂。”

  “包厢装饰必须奢侈,能用上丝绸的一定不用麻布,能用瓷绝对不能用土。”

  “隔间有侍女弹琴、头顶有柔和灯笼,再点上一炉沉水香,啧啧。”

  “没有个百八十币,他都没资格进来。”

  “我要有那多余的币,不如多雇佣几个女仆!”姚羽插话,打断苏毅的设想。

  “进门有热毛巾、有店里秘制养生茶不限量。”

  “我这泡脚汤,加了天庭玉液酒,仙山神草,舒筋活络,安神祛湿。”

  “我这店面,没有丰厚家财,直接拒之门外,只要贵客,不要穷鬼!”

  “真有这泡脚汤?”姚羽好奇道。

  “商业机密!”苏毅笑着回复,“你知道也没用,这店面只接待男宾!”

  “那些贵妇人、贵小姐,就去隔壁的美容店。”

  “我的芦荟面膜还没派上用场!”

  “他们如果知道没用,会不会心存芥蒂?”

  “……”

  …

  炎部落。

  边境线上,持着武器的士卒来回巡逻。

  不是为了防备外敌,而是防止领地内的庶民、奴隶逃亡隔壁。

  哨所气氛压抑,士卒面黄肌瘦,眼神不带神采。

  他们偶尔抬头看看远方。

  隔壁那村落,炊烟袅袅。

  大道上,有牛车、马车来往,行色匆匆。

  “头,这军粮不会又要推迟时日吧?”

  “到现在没来,一定是了!”

  “那饿着肚子,还怎么做事?”

  “得了吧,咱们只是巡逻,那些庶民惨多了,他们饿着肚子还要做工,搬石头、夯墙体,哪个不累?”

  “俺是觉得咱炎部落快完了!”一个士卒压着嗓音,“听说上头有大人为了喝一坛华夏酒,用了一个村落的赋税,才从走私商人那里换来。”

  领头的小统领吞了口口水。

  他好像闻到了炖肉的味道。

  “说什么祖制、正统,到底哪头才是礼崩乐坏?”

  “倒不如让华夏军打进来,我高兴做那神使的子民。”

  “就是!明明天下都是华夏族了,偏偏对我们炎地不闻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