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1章 成交就行-《四合院:穿成易中海的亲儿子》

  “再说了,你就不觉得,这样子更加刺激吗?”

  她压低声音,往门外瞟了一眼,语气里带着几分挑衅和试探。

  “给你十分钟!”

  易天赐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拉上了窗帘。

  陈雪茹虽然觉得这十分钟的时间确实是少了一些,心跳却不由自主地加快。

  但是,就像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如此刺激,有十分钟也够了。

  她咬了咬唇,像是下定了决心。

  “十分钟,你瞧不起谁呢。”

  易天赐轻笑一声,靠近了一步。

  “半小时起步!”

  在这种事情上面,易天赐自然是不能认输的。

  他语气笃定,眼里带着几分戏谑。

  “我知道你厉害,但是,大家伙还等着吃饺子呢。”

  陈雪茹说着,却伸手帮他理了理领口,语气软了几分。

  她觉得吧,用不了多长时间,外面肯定会有人进来了。

  这偷偷摸摸的气氛既叫人紧张,又莫名让人舍不得结束。

  果然,十几分钟之后,陈雪茹和易天赐都停了下来。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忍不住都笑了出来,呼吸还未完全平复。

  因为,他们听到了车子回来的声音,那熟悉的引擎轰鸣由远及近,最终停在了院门外。

  显然是娄晓娥和马灵儿回来了。

  轮胎碾过地面的细碎声响和关车门的动静,在夜晚显得格外清晰。

  那么,很快就会有人进来了。

  脚步声已经接近门口,钥匙轻轻转动锁孔,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也差不多要吃饺子了。

  热腾腾的蒸汽从厨房飘出来,带着面皮和馅料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屋子里。

  “你们这么快就回来了呀?”

  林诗音看到娄晓娥她们回来,起身朝门口望过去,语气中带着一丝轻快的惊讶。

  她原本以为还要再等上一阵子的。

  “嗯,安排好,让他们连夜赶制就回来了。”

  娄晓娥笑着点头,一边说着一边从车后座搬了几箱啤酒下来。

  纸箱摩擦发出窸窣的声响,她脚步却稳稳的,显得利落得很。

  好像也是为了补充一下家里的饮品。

  最近大家聚得多,饮料酒水消得快,她总是记得这些细节。

  “那一晚上能做好吗?”

  娄晓娥对于这个自然是不了解的。

  她只是顺着话随口一问,语气里带着几分好奇,却也并不真的着急。

  自然也就是随便一问了。

  她转身走向厨房,似乎更关心的是饺子什么时候能出锅。

  “差不多。”娄晓娥语气轻松,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这些材料,起码是可以做出来三套珠宝的。”

  她顿了顿,嘴角浮起一抹笑意,又补充道:“肯定够明天用了。”

  “实在要是在明天三套珠宝还不够用的话——”她耸耸肩,一副从容的模样,“大不了就是白天再继续赶制一下了。”

  她语气里带着点儿调侃,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着身边人说:“也不至于有那么多有钱人盯着咱的珠宝啊。”

  说着说着,她自己都笑了出来,眼神亮晶晶的:“要是真那样,咱今天就可以把半年的钱赚了。”

  娄晓娥倒是一点也不担心。

  要说放在之前,她或许还会心里没底。

  毕竟,好的珠宝设计不是随手就能来的,每一件都得费尽心思。

  她也不能总是依赖之前那套镇店之宝——再做一遍,就显得没新意了,客人也会觉得乏味。

  要找新的灵感、新的样式,哪是那么容易的事?

  可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她手里已经有了更好的设计,比从前那件镇店之宝还要亮眼、还要精致。

  随便赶工做出一套,都已经足够吸引人的目光。

  更何况现在材料足够,时间也来得及,她心里踏实得很。

  自然也就更不用慌什么了。

  “说的也是,要是真那么受欢迎的话,肯定会带来更多的顾客的。”

  尤凤霞轻轻点头,手指在账本上无意识地敲了敲,眼神里透着盘算,“一旦人流量上来,哪怕只有三成的人是为了那件‘镇店之宝’而来,剩下的七成也难免会被店里其他货品吸引。”

  “到时候也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是冲着镇店之宝来的呀。”她语气笃定,仿佛已经看到了店内熙熙攘攘的场景,“很多人进门时或许只为看一眼热闹,但真正让他们打开钱包的,往往是旁边那些看起来更亲切、价格也更亲民的首饰。”

  “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都会去买那些比较一般的珠宝的。”她接着说,嘴角微微上扬,像是已经预见到那些闪烁的柜台前站满犹豫又心动的身影,“毕竟不是谁都能一掷千金。”

  “日常佩戴、送礼应酬,中等价位的款式才是真正走量的关键。”

  尤凤霞拿起茶杯,缓缓啜了一口,脑中已经飞快地过了一遍库存结构和利润分布。

  高端货打响名气,中端货稳住现金流——她大概算计了一下,自然是稳赚不亏的。

  凤霞说的没错,确实是这样。”

  “咱们银楼要是有了新的镇店之宝,那就不只是一件珠宝,而是一块活招牌。”

  “到时候只要有人踏进银楼的门槛,不管他们是冲着看热闹、开眼界,还是真心想挑件首饰——第一眼看到那件镇店之宝,就再也挪不开步子了。”

  “哪怕他们最终买不起那件宝贝,但既然进了门,眼光落了柜、心动了,那多少也会在别的柜前停一停、看一看。”

  “人一多,气氛就热了;气氛一热,生意自然就来。”

  “就像咱们之前开绸缎庄、办茶市时候做的活动——你以为他们是来看戏的?实则是来花钱的。”

  “只要人愿意走进来,就总有一部分会变成客人。”

  “看了镇店之宝,再转身挑一件小簪子、一对耳坠子,那也是实打实的成交。”

  徐慧真一边听,一边微微点头。

  尤凤霞这话说得在理,她自己也深有体会。

  就像他们之前开分店搞促销的时候,人潮涌进来,最初可能只是凑个热闹,可最后出门时,手里多少都拎着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