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1章 南洋行……17-《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听着康王殿下的话,叶梦熊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

  可他还是没有像文臣那般劝谏。

  他也知道,这不是寻常的政争或叛乱。

  这是对大明亲王、对帝国在南洋统治根基最赤裸、最恶毒的挑战!

  若此次不施以雷霆手段,不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如何震慑那些潜藏在雨林深处、心怀叵测的土人部落?

  如何向朝廷、向西方国家证明大明在南洋的权威不容侵犯?

  今天有人敢当街刺杀亲王,明天就有人敢一起攻打亲王府。

  不死很多人,根本无法收拾局面,无法树立起铁一般的秩序。

  “老臣……明白。此等大逆,若不严惩,国法难容,天威难振!”

  他选择了站在康王这边,默认了即将到来的血腥清洗。

  这不是他喜欢的处事方式,但却是当前形势下最必要、最直接的反应。

  朱常洛没有回应他的表态,仿佛叶梦熊的认同与否早已无关紧要。

  殿内的沉默,便是最明确的指令。

  命令被迅速执行。

  一队精锐的锦衣卫骑士,并未携带大队人马,而是押着一名在城中被找来的、与巴厘部落有些联系的土人向导,快马加鞭,直扑城外巴厘·阿贡的城寨。

  锦衣卫押着那名战战兢兢的土人向导,一路疾驰,在遇刺当日下午,便抵达了巴厘部落的城寨。

  锦衣卫并没有进入城寨,而是让这个土人向导自己进去。

  召见令被清晰地传达给了如同热锅上蚂蚁的巴厘·阿贡。

  “他……他没死?!还让我进城?!”

  巴厘·阿贡听到消息,瞬间面无人色,巨大的恐惧攫住了他。

  他立刻意识到,这是陷阱!

  康王没死,必然震怒,进城就是自投罗网……

  “快!再派人去催!去黑石部落、去雨林寨!告诉他们,明人的亲王要杀光我们!让他们立刻发兵来援!”

  他歇斯底里地吼叫着,做着最后的努力。

  同时,他命令所有族人戒备,城寨内外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第一天在焦虑和等待中度过。

  派去求援的人如同泥牛入海,没有任何回音。

  巴厘·阿贡在长屋里坐立不安,听着外面族人不安的骚动,看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他知道,不能再等了。

  明人不会给他时间,等到明天,可能来的就不是使者,而是大军了……

  一个疯狂而愚蠢的念头在他心中成型:必须先动手!只要打下一个明人的城镇,展现出我巴厘部落的“勇武”和决心,那些观望的部落看到机会,一定会群起响应!

  他们对明人的不满积蓄已深,只缺一个带头的……

  我们来带这个头。

  第二天拂晓, 巴厘·阿贡抱着这最后的幻想,纠集了寨中所有能战斗的男子,约三四百人,乱哄哄地扑向了三十里外的明军前哨——灰堡……

  “灰堡” 是屯垦小城。

  那里驻扎着约一个百户八十余名明军士兵和数百名移民,是拱卫南洋城外围的一个前哨……

  而在巴厘·阿贡扑向灰堡的时候,消息也传到了南洋城。

  王府正殿,气氛依旧凝重,但已从最初的震惊转为有序的调动。

  虽然刺客的最终指认尚未完全敲定,但审问,证据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本来巴厘·阿贡的嫌疑就最大,现在人家听到召见令,都已经开始反了。

  朱常洛并未坐在王座上,而是站在一幅巨大的南洋地域图前,目光冰冷。

  过了两日,他也是非常生气。

  这里的土人太没礼貌了。

  自己想着跟他们和平相处,他们竟然想要自己的命,不仅如此,还当着自己的面,杀害了他大明朝的子民。

  也就是在昨日下午,朱常洛得到了在自己面前,死去汉子的信息。

  那广东汉子一个正妻,一个妾室,三个儿子,三个女儿。

  最大的儿子,不过十二岁,最小的女儿,才两岁……

  八口人,可都指望着那广东汉子一人。

  朱常洛当然不能坐视不管。

  朱常洛派人将其接到南洋城后,王府出面在城东,也全是汉人的居住地,购置了一个小院子,让他们居住。

  而后又派人出去将其在外的五百亩田地,分包给了其他汉人农户,每年给与他们一定的财货,等到他的大儿子长到十五岁之后,在将稻田收回来……

  左长史周文盛、锦衣卫千户昝文魁、以及王府护卫统领韩铮等核心成员肃立一旁。

  “灰堡驻军只有一个百户,能守多久?” 朱常洛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寒意。

  韩铮跨步上前,沉声道:“回殿下,灰堡虽小,但墙垣坚固,刘百户是老兵,据城而守,依险拒敌,巴厘部落那群乌合之众,短时间内绝难攻克。末将已传令附近卫所兵马向灰堡方向移动,最迟正午,可完成合围。”

  “让骑兵也动起来,不要出什么乱子。”

  “将他们的营寨,也给围了。”

  “是……”

  正如韩铮所料,巴厘部落的进攻杂乱无章。

  他们缺乏有效的攻城器械,在灰堡坚实的城墙下撞得头破血流。

  守军依托工事,用燧发枪,弓箭给予迎头痛击。

  灰堡城下丢下了上百具土人的尸体,城墙却岿然不动。

  巴厘·阿贡心急如焚,援军渺无音信,而小小的灰堡却像一颗钉子,牢牢钉在那里,纹丝不动。

  他部族的士气正在迅速跌落。

  就在他红着眼睛,准备驱使疲惫不堪的族人发动最后一次绝望的冲锋时。

  轰隆隆……

  低沉而密集的闷雷声从远方传来,初时细微,旋即变得清晰可辨,那是成千上万匹战马蹄敲击大地的声音!

  声音来自侧翼和后方!

  地平线上,烟尘滚滚,如同黄色的浪潮!

  明军的旗帜在烟尘中隐约可见,黑色的铁甲反射着夕阳的血色光芒!

  昝文魁率领的骑兵主力,如同神兵天降,出现在了巴厘部落的侧后翼!

  几乎同时,韩铮率领的步兵方阵也出现在另一个方向,完成了合围!

  “完了……这怕不是有两三千人啊……” 巴厘·阿贡脸色惨白,浑身冰凉。

  他最后的幻想彻底破灭。

  接下来的战斗毫无悬念。

  疲惫、沮丧且被包围的土人瞬间崩溃,四散奔逃,但哪里逃得过四条腿的战马。

  这完全是一场屠杀。

  巴厘·阿贡在乱军中被一名骑兵用套马索拽下马来,成了俘虏。

  灰堡之围,一日即解。

  巴厘部落的反叛,在起事当天就被雷霆般粉碎。

  战报以最快的速度传回。

  护卫统领韩铮亲自返回南洋城汇报。

  叛乱已平,巴厘·阿贡被生擒,部落也被围上,最外围的防事,已经破了。

  朱常洛没有在正殿接见韩铮,而是在他平日静修的“澄心斋”道房内。

  房间里檀香袅袅,朱常洛盘坐在蒲团上,双眼紧闭。

  护卫统领韩铮一身戎装,带着战场上的风尘与血腥气,恭敬地站在门口,看着秦王殿下的背影沉声禀报:“殿下,叛首巴厘·阿贡已被擒获,其参与叛乱的部众,除阵斩者外,已尽数拘押。请问……其城寨之中的老弱妇孺,以及整个巴厘部落,该如何处置?”

  “本王……向来恬静少言,不喜纷争。”

  “所求,不过是一方安宁,潜心向道,治理好这南洋之地。”

  “也未曾主动招惹他们,大明朝甚至还曾给予官职,给予信任。”

  “可是,他们太过分了。”

  “他们刺杀本王,殃及无辜子民。”

  “他们公然造反,攻打大明的城池。”

  “都杀了吧。”

  “殿下……是……全部?城寨之内,无论……”

  “是。”

  “全部,一个不留……”朱常洛轻声说道,也是在说完这句话后,他才睁开了眼睛:“就以他们的血,告诉这南洋所有的土人,有些线,不能跨。跨了,就是灭族之祸。”

  韩铮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悸动,深深躬身:“末将……明白!”

  两日后,准备妥当的明军,以及王府护卫军,正式开进了已经没有抵抗力量的巴厘城寨。

  反抗者被当场格杀,投降者也未能幸免。

  男人、女人、老人……甚至孩童,都在随后几天内被有计划地处决。

  而作为这次灭族之祸的罪魁祸首巴厘·阿贡,被明军带着,全程目睹了这次屠杀。

  尸体被堆积起来焚烧……

  巴厘部落上下约四千五百人,在这场清洗中烟消云散。

  等到大屠杀结束后,巴厘·阿贡也被活活的扔进了火堆。

  冲天的血腥气和焚烧尸体的黑烟,数日不散……原本一直观望的其他土人部落,看到巴厘他们的下场后,人都吓傻了。

  十几年前的荷兰人,还有大明朝的亲王没有到来之前的大明人,从来,没有这么大规模,甚至是正大光明的屠杀这么大一个部落……

  朱常洛平日不言不语,人畜无害,但这个皇子的心太狠了,他以一场未遂的刺杀和一场仓促的叛乱为起点,用巴厘部落的彻底覆灭,书写了他来到南洋执行新秩序的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铁律……

  顺大明者未必昌盛,但违逆者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