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咱华夏一族其实都是实用派。-《穿越大秦三岁半》

  等子婴跑了,嬴政回过头继续看那张规划图,才发现忘记问他,上林苑地图的事了。

  这是已经完全不把它当做朕的皇家园林了,是吧。

  不会连朕打猎的地方都给嚯嚯完了吧。

  虽然他也没有多热衷于打猎。

  但是,朝臣之间的必要沟通总是要有的。

  每年的秋季祭祀也有狩猎的流程,不能略过。

  嬴政站在舆图前,看向李斯道,

  “通古,你看阿婴这套规划,放在其他郡县能不能行?”

  如果其他郡县也能行得通,那势必要控制住各郡县的土地买卖了。

  至少,也要像阿婴这样,土地买卖得限定出一个时限。

  时限到了,土地以其他方式回归官府手里,重新规划。

  李斯:……

  那自然是能行得通的,只是一时半会却没有那个人力逐一开发啊。

  “陛下,这么好的房子,自然都是人人想要的。”

  “只是,官府如今的人手只怕是不够支应的。”

  如果增发劳役的方式,又担心引起民愤。

  毕竟,这些房子,底层黔首真正能住得上的少之又少。

  不是自己原本的事情,人本能就有一种不太情愿的心理。

  李斯还没有想完,就听嬴政道,

  “为什么要官府去修呢?”

  “就像阿婴之前的县级官道招标一样。”

  “各郡的主要县城,都可以先来一波招标。”

  “让中标的人自己找工程队和雇工去修建。”

  “官府要做的,是修建当地的水泥工坊,控制好运输的成本。”

  “培训出一批懂得建筑的工师,让他们就地组建工程队。”

  就像以前修房子,也不是要每个人都懂怎么修的。

  只需要一个总工师画出图纸,带上几个会筑墙,架梁,盖瓦的匠人。

  其他的人只要会跟着匠人干活就行了。

  如今有了这个水泥,建起房子来,更快更轻松一点。

  “官府只需在这中间把控住质量,平衡住雇工的招工标准和安全标准,避免那些人过度压榨就行。”

  “这样,农忙之余,能增加一条赚钱的门路。”

  “黔首们未必是不愿意的。”

  嬴政望着舆图,感慨道,

  “与其担心人手不足的问题,不如想想这煤要怎么运送去各郡县。”

  毕竟,所有的建设前提,都基于水泥的烧制。

  而水泥烧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用到煤。

  好了,这又回到了前一个问题。

  得派人去找煤矿。

  找煤矿,得会技术。

  会技术,得识字。

  大秦识字的人几乎都在朝堂里了,其他地方没几个。

  即便有,也多半是不愿为大秦效力的。

  这种人,嬴政自然不可能把这么重要的事情教给他们。

  不然,就算找到煤矿,故意隐瞒不报怎么办?

  嬴政:……

  这个死循环要如何解决?

  要不,把那群博士和郎官也都安排给子婴?

  让他带着他们一起去张苍和公输楫那上上课。

  说不定就有那么些人有这探查方面的天赋呢?

  反正这些人都是识字的。

  上起课来肯定比那大字不识的要快上不少。

  反正这会朝堂上也没有什么工作安排给他们,

  不如一起出去替朕探查探查咱大秦的大好山河好了。

  想到这,嬴政把他想到的绝妙主意说出来,让李斯和扶苏参谋参谋。

  “你们觉得朕这办法怎么样?”

  李斯:……

  朝堂的博士们,确实都是识字的。

  相对于普遍不识字的黔首和军汉来说,甚至说得上是饱学之士了。

  但是,他们多半读的都是儒家,道家或法家之学。

  这探查之学明显涉及到墨家和公输家的机关术数,寻方辩位又多数是关于阴阳家的学问。

  这隔行如隔山啊,他们还真不一定有那脑子空白的学得快。

  毕竟,脑子里有了主流思想,就容易先入为主。

  不过,陛下既然有了这个想法,博士们只怕也只能认命了。

  不然,怕是要在朝堂上坐冷板凳到老了。

  于是,李斯躬身行礼道,

  “臣觉得陛下的提议很不错。”

  “反正博士们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多出去历练历练。”

  “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这样边历练边学,才能学得更透彻。”

  说完,又看向扶苏说道,

  “公子以为如何?”

  扶苏:……

  他觉得这些提议都超棒 ,他只需要喝彩就好。

  只是,还是有些补充的内容。

  “父王,儿臣也觉得您的想法很不错。”

  “不过,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巨大、”

  “儿臣觉得有必要制定一些特定的律法条款,用以威慑那些别有用心的人。”

  “而且,最好在这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全程都有官府的御史盯着。”

  “并时不时派出巡察御史监督。”

  这样虽然不能完全禁止一些人投机取巧。

  至少能起到震慑的作用。

  违纪的成本提高了,那些胆子不够大的,自然就会听话。

  至于那些胆大包天的。

  官府自然也不用心慈手软。

  嬴政听了扶苏的建议,点了点头道,

  “行,那你就把这个过程中有可能涉及到律法,写个章程出来。”

  “到时候放到朝会上商议商议。再增加到《秦律》里面。”

  说到一半,嬴政想起什么。

  “哦,还有你上次提议的司市署,可能涉及到的律法,你也一并列举了吧。”

  “到时候,一齐讨论,再一起加到《秦律》里面。”

  “这中间有不懂的就向通古请教,他会教你的。”

  说着,嬴政看向李斯。

  李斯:……

  “是,陛下(父王)。”

  李斯和扶苏同时躬身行礼应道。

  子婴不知道,他一通骚操作,把原本一心学儒学的扶苏,开始绞尽脑汁制定律法去了。

  而,原本坚定不移推行法家的李斯,开始想着兼容并包的把诸子百家纳入学堂了。

  只怕,知道了,也只会感叹一句。

  果然世事无常,

  以及,咱华夏一族其实都是实用派。

  管他哪家学说,能于社稷有利的才是他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