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季被萧何的说法,弄得一头雾水。
“你也有什么种田妙策可以献上去,跟陛下换得一官半职?”
这《大秦邸报》上写的这些耕种之法,难道不是陛下为了笼络民心,顺便让更多人买报纸么?
就像他阿父,让兄长特意去县城定这报纸,就是为了看看这上面又有什么新的耕种之法,
可以提高粮食产量的。
老头子字也不识一个,还得买份回来,在家供着。
说是陛下终于看到了他们,陛下一向信守承诺,说到做到,肯定不会骗人。
明年,他也要按照这上面写的法子种地。
所以,他们家老头的饭后活动,除了到村口和老头老太扯闲篇,
现在,又增加了一份读报。
不过,他家老头负责拉一群老头老太在家门口坐着。
他大哥负责念。
谁让家里就他识字多,还认得大篆呢。
那排面,老头最近走路的腰板都更直了。
就因为报纸上说,明年的报纸,就不采取两种文字的模式了,
会便宜一半。
为此,老头子已经让家里的小辈和大哥头悬梁,针刺股的开启了自发式识字模式。
说是,他在村里的牌面不能丢。
明年也得有专人为他们读报。
刘家小辈们:……
所以说,老头这么爱面子,
咋不自己认字呐。
坐在一群老头老太中间,自己念不是更有牌面。
为了不被老头抓着一起识字,最近他都不太爱在家待着。
“莫非,你也跟我们家老头一样想法?”
刘季边嗑豆子,边看着萧何。
“没错,我觉得刘伯父说得很对。”
如果嬴政在统一了六国之后,还坚持以往的方针。
只为下一次征战做准备。
像他这种不擅长上马征战的人,是不会有冒头的机会的。
现在的大秦已经有了一支成熟的进攻型队伍。
甚至有了蒙家和王家两大军政世家。
后勤保障也有李斯,王绾,隗状等一系列陪他从太子时期走过来的老臣。
除非嬴政突然大开杀戒,清除掉这批人。
不然,新人想要出头,除了上战场,其他方面都难上加难。
只是,面对敌人都没有屠过城的他。
想也知道,不屑于搞什么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那套。
“这份报纸的出现,正好说明了大秦国策的转变。”
“陛下的目光,已经彻底从战场转向了民间。”
说着,萧何忍不住抬手敲了敲桌子。
有些兴奋的跟好友分享他最近推测出来的想法。
“你别看这报纸上,记录的都是一些大白话的耕种之法。”
“或者被认为是撒钱行为的收植株。”
“甚至大篇幅都在宣扬咸阳的商铺。”
“除了那‘大秦英雄榜’,在那些老学究看来,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内容。”
“而那‘大秦英雄榜’,甚至还把屈子都认作大秦的英雄。”
“只怕不少人还在心里骂陛下脸皮奇厚。”
刘季:……
嗯,其实,他当时看到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这屈子不是楚国公子么?
怎么陛下还敢这么大肆宣扬,还把他也列入‘大秦英雄榜’?
人家在大秦灭楚前,早死了八百年了,好吗。
而且,他活着的时候,还是楚国坚定的反秦派。
陛下怎么这么大方,还给人封个这么响亮的名号。
看到刘季左飘右飘的眼神,萧何就知道,这家伙也是这么想的。
“那你以为,为什么这个报纸现在能流传这么广泛。”
“甚至,一下子就普及到了整个大秦?”
“这可是普及到了整个大秦的最底层。”
“跟以往那些普及到各郡太守府的政令,有着截然不同的威力。”
“甚至,连纸的出现,都只引起了部分人的重视。”
“黔首们压根没有怎么关注。”
“甚至,报纸上一句,明年要采用新文字了。”
“像刘伯父这样的人,首先想到的是抓自家小辈快点学会新字。”
“而不是反感,嫌麻烦,或者阳奉阴违。”
“要让一个有自己文字和语言的地方,统一学习一种新文字。”
“你觉得会有多难?”
说到这,萧何的眼神越发锐利。
刘季:……
他是打死不乐意学的。
“所以,你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就决定去咸阳?”
“那当时,报纸刚一出来的时候你怎么不即刻动身?”
“都过了这么久,不怕错过机会么?”
萧何听到这话,只是笑笑,
“诶,不怕不怕。”
“如果一开始就过去,怎么确定这不是昙花一现的政策?”
“现在过去,正是时候。”
一个新的机会,甚至可能能直接与始皇对话的机会,出现在他的面前。
他想要在始皇面前留下印象,就必须抓住这次机会。
不过,这事就不好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说了。
“诶,你说,陛下他莫非真是什么神仙下凡?”
“他怎么能知道这么多事呢?”
对他来说,当个小小亭长,没什么不好的。
有朝廷的俸禄拿着,隔几天到周遭巡逻一圈就行。
除了收税那段时间,基本没有什么其他事。
简直是他的理想生活。
除了要应付老父亲的催婚,再没有什么其他值得烦恼的事情了。
萧何:……
其实,他也在好奇这件事。
“一个人的转变,不可能这么彻底。”
“我怀疑陛下身边,有新的高人指点。”
这也是他原本还在观望着,又改变了主意的原因。
这次再不抓住机会,后面再想要出人头地,可就真的没有捷径可走啦。
-
“阿嚏!!!”
高人捏着书,像个小鹌鹑似的站在嬴政面前,半合着眼,磕磕巴巴的读书,读着读着,打了个大大喷嚏。
把自己给打清醒了。
嬴政:……
嬴政敲了敲桌子,眼都没抬,继续批着奏折,面无表情的说道,
“大点声。”
子婴:……
呜呜呜!他都和夫子约好了的。
到底谁在大父面前告了他的密。
“你也有什么种田妙策可以献上去,跟陛下换得一官半职?”
这《大秦邸报》上写的这些耕种之法,难道不是陛下为了笼络民心,顺便让更多人买报纸么?
就像他阿父,让兄长特意去县城定这报纸,就是为了看看这上面又有什么新的耕种之法,
可以提高粮食产量的。
老头子字也不识一个,还得买份回来,在家供着。
说是陛下终于看到了他们,陛下一向信守承诺,说到做到,肯定不会骗人。
明年,他也要按照这上面写的法子种地。
所以,他们家老头的饭后活动,除了到村口和老头老太扯闲篇,
现在,又增加了一份读报。
不过,他家老头负责拉一群老头老太在家门口坐着。
他大哥负责念。
谁让家里就他识字多,还认得大篆呢。
那排面,老头最近走路的腰板都更直了。
就因为报纸上说,明年的报纸,就不采取两种文字的模式了,
会便宜一半。
为此,老头子已经让家里的小辈和大哥头悬梁,针刺股的开启了自发式识字模式。
说是,他在村里的牌面不能丢。
明年也得有专人为他们读报。
刘家小辈们:……
所以说,老头这么爱面子,
咋不自己认字呐。
坐在一群老头老太中间,自己念不是更有牌面。
为了不被老头抓着一起识字,最近他都不太爱在家待着。
“莫非,你也跟我们家老头一样想法?”
刘季边嗑豆子,边看着萧何。
“没错,我觉得刘伯父说得很对。”
如果嬴政在统一了六国之后,还坚持以往的方针。
只为下一次征战做准备。
像他这种不擅长上马征战的人,是不会有冒头的机会的。
现在的大秦已经有了一支成熟的进攻型队伍。
甚至有了蒙家和王家两大军政世家。
后勤保障也有李斯,王绾,隗状等一系列陪他从太子时期走过来的老臣。
除非嬴政突然大开杀戒,清除掉这批人。
不然,新人想要出头,除了上战场,其他方面都难上加难。
只是,面对敌人都没有屠过城的他。
想也知道,不屑于搞什么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那套。
“这份报纸的出现,正好说明了大秦国策的转变。”
“陛下的目光,已经彻底从战场转向了民间。”
说着,萧何忍不住抬手敲了敲桌子。
有些兴奋的跟好友分享他最近推测出来的想法。
“你别看这报纸上,记录的都是一些大白话的耕种之法。”
“或者被认为是撒钱行为的收植株。”
“甚至大篇幅都在宣扬咸阳的商铺。”
“除了那‘大秦英雄榜’,在那些老学究看来,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内容。”
“而那‘大秦英雄榜’,甚至还把屈子都认作大秦的英雄。”
“只怕不少人还在心里骂陛下脸皮奇厚。”
刘季:……
嗯,其实,他当时看到的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这屈子不是楚国公子么?
怎么陛下还敢这么大肆宣扬,还把他也列入‘大秦英雄榜’?
人家在大秦灭楚前,早死了八百年了,好吗。
而且,他活着的时候,还是楚国坚定的反秦派。
陛下怎么这么大方,还给人封个这么响亮的名号。
看到刘季左飘右飘的眼神,萧何就知道,这家伙也是这么想的。
“那你以为,为什么这个报纸现在能流传这么广泛。”
“甚至,一下子就普及到了整个大秦?”
“这可是普及到了整个大秦的最底层。”
“跟以往那些普及到各郡太守府的政令,有着截然不同的威力。”
“甚至,连纸的出现,都只引起了部分人的重视。”
“黔首们压根没有怎么关注。”
“甚至,报纸上一句,明年要采用新文字了。”
“像刘伯父这样的人,首先想到的是抓自家小辈快点学会新字。”
“而不是反感,嫌麻烦,或者阳奉阴违。”
“要让一个有自己文字和语言的地方,统一学习一种新文字。”
“你觉得会有多难?”
说到这,萧何的眼神越发锐利。
刘季:……
他是打死不乐意学的。
“所以,你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就决定去咸阳?”
“那当时,报纸刚一出来的时候你怎么不即刻动身?”
“都过了这么久,不怕错过机会么?”
萧何听到这话,只是笑笑,
“诶,不怕不怕。”
“如果一开始就过去,怎么确定这不是昙花一现的政策?”
“现在过去,正是时候。”
一个新的机会,甚至可能能直接与始皇对话的机会,出现在他的面前。
他想要在始皇面前留下印象,就必须抓住这次机会。
不过,这事就不好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说了。
“诶,你说,陛下他莫非真是什么神仙下凡?”
“他怎么能知道这么多事呢?”
对他来说,当个小小亭长,没什么不好的。
有朝廷的俸禄拿着,隔几天到周遭巡逻一圈就行。
除了收税那段时间,基本没有什么其他事。
简直是他的理想生活。
除了要应付老父亲的催婚,再没有什么其他值得烦恼的事情了。
萧何:……
其实,他也在好奇这件事。
“一个人的转变,不可能这么彻底。”
“我怀疑陛下身边,有新的高人指点。”
这也是他原本还在观望着,又改变了主意的原因。
这次再不抓住机会,后面再想要出人头地,可就真的没有捷径可走啦。
-
“阿嚏!!!”
高人捏着书,像个小鹌鹑似的站在嬴政面前,半合着眼,磕磕巴巴的读书,读着读着,打了个大大喷嚏。
把自己给打清醒了。
嬴政:……
嬴政敲了敲桌子,眼都没抬,继续批着奏折,面无表情的说道,
“大点声。”
子婴:……
呜呜呜!他都和夫子约好了的。
到底谁在大父面前告了他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