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臣已动用重金与特殊渠道,秘密掌控了大崇南境一支实力不俗、信誉尚可的雇佣兵团,‘血狼团’!”
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与冷酷。
“此团团长血牙卡洛斯,贪财重诺,已歃血为盟。其麾下三百亡命徒,熟悉当地山川地理、部落恩怨,可为耳目,可为爪牙,更可为初期的绝佳掩护!”
“其二,”尉迟的手指在那个峡湾标记上画了一个圈。
“臣已利用血狼团的名义,在此地建立秘密据点‘狼穴’!此峡湾入口隐秘,内有深水锚地,两侧崖壁陡峭,易守难攻。”
“陆路可通山区部落,海路便于接应后续力量。现已囤积粮秣军械,构筑简易工事,足可容纳千人据守!此乃我大秦楔入大崇的第一颗钉子!”
“其三,”他抬起头,迎向嬴政审视的目光。
“大崇南境部落林立,彼此间血仇宿怨纠缠百年,对大崇朝廷的忠诚度本就稀薄,甚至多有不满苛政盘剥者。”
“臣已通过血狼团初步接触了高地蛮族‘岩爪部落’和丛林猎手‘影踪部族’的首领,释放了‘远洋巨商寻求贸易伙伴、开拓新航道’的善意信号,言及巨量盐铁、丝绸、瓷器交易,反响……颇为热切!只要我们的先锋队以‘寻求合作、探索商机’的名义低调行事,并非不可能站稳脚跟,逐步渗透,编织属于我们的罗网!”
白起上前一步,单膝重重跪地,甲叶撞击地面发出铿锵巨响,如同战鼓擂动。
他抱拳仰视御座上的帝王,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往无前的决绝:
“陛下!兵不在多而在精!将贵于谋而勇!此八百锐士,皆乃臣与尉迟将军从北境边军、蓝田大营中遴选出的百战悍卒!精通潜伏、刺探、山地丛林搏杀!”
“更携大秦工坊最新研制的劲弩机括、猛火油罐及方士炼制的疗伤灵药、辟瘴符箓!其战力,绝非寻常佣兵可比!”
他眼中燃烧着熊熊战意,仿佛已置身于那片陌生的海岸:
“臣请为先锋!愿亲率此八百虎贲,乘飞鱼神舰,悄然潜入大崇南境!以‘狼穴’为巢,以‘血狼’为面,联络部落,站稳脚跟!”
“为大秦绘制山川地理之图,探明大崇虚实强弱之秘!此乃千载良机!大崇皇帝林尘,其主力正被北境斯拉夫总督与兽族部落的纷争牢牢牵制,无暇南顾!其南境此刻,正是最虚弱、最不设防之时!战机稍纵即逝,请陛下圣裁!”
殿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烛火不安地跳跃着,将三人凝重的身影投在冰冷的地砖和墙壁上,如同三尊沉默的雕塑。
窗外的寒风似乎也屏住了呼吸,只有烛芯燃烧的细微噼啪声,如同时间流逝的鼓点,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头。
八百人,七日渡海,深入敌国腹地……这无异于一场惊天豪赌!
风险之大,足以令任何理智的君主望而却步。一旦失败,不仅八百帝国最精锐的种子将尽丧异域,更可能提前引爆与大崇的冲突,将帝国拖入未知的深渊!
然而,尉迟的情报网是他最倚重的眼睛,白起的判断力与统兵之能更是国之柱石!
徐福的海心石技术,是帝国超越时代的秘密武器。
大崇南境的混乱和部落的离心倾向,是天然的掩护。
“血狼团”和“狼穴”据点,则是精心布下的先手落子。
更重要的是,白起所言,字字如铁,机不可失!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只是几个心跳,也许漫长如一个世纪。
嬴政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玄色的龙袍在昏暗的光线下仿佛吞噬了周围的一切光亮。他推开沉重的雕花木窗,冰冷的夜风夹杂着雪沫扑面而来,吹动他额前的发丝。
他深邃的目光投向漆黑如墨、仿佛蕴藏着无尽未知的西方夜空。
他望着这片象征着西方庞然大物的黑暗,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窗棂,发出笃笃的轻响。殿外的寒风卷着雪沫,扑打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带来刺骨的寒意,却丝毫无法冷却他胸中那名为野望的火焰。
终于,嬴政缓缓转身。他的目光扫过白起坚毅如铁的面容,扫过尉迟眼中那份近乎狂热的笃定,最终落在地图那片名为“大崇”的疆域之上。
“准!”
一个字,如同金石坠地,在寂静的大殿内轰然回响,带着帝王最终决断的千钧之力。
白起与尉迟眼中同时爆射出锐利如电的光芒,一股压抑不住的铁血战意自二人身上升腾而起。
“然,”嬴政的声音陡然转厉,如同出鞘的利剑,瞬间斩断了刚刚升腾的热血。
“此非开战之令!尔等此行,首要任务乃‘立足’、‘隐匿’、‘探查’!以商队之名,行探哨之实!结交部落,经营据点,绘制舆图,探听虚实!非万不得已,不可与大崇官方力量冲突,更不可暴露大秦身份!切记,尔等乃大秦楔入西方之眼,而非点燃战火之星!站稳脚跟,积蓄力量,静待后续!若事有不谐……”
“当以保全自身,撤回情报为要!”
“臣等领旨!必不负陛下重托!”白起与尉迟齐声应诺,声音如同金铁交击,充满了决然与必死的信念。
当二人退出大殿时,尉迟袖中那枚刻着狰狞狼首的血狼团青铜令符,不经意地滑落在地,“当啷”一声脆响。
嬴政俯身拾起,冰冷的金属触感传来。他摩挲着令牌上锋利的狼牙雕刻,低沉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自语,仿佛在问那令牌,也仿佛在问那深邃的西方夜空:
“立足……隐匿……探查……秦之锐眼,可能在这大崇南境的风暴之中,窥得那撼动乾坤的天机?”
天边刚刚泛起一抹鱼肚白,海面上的浓重黑暗尚未完全褪去,凛冽的寒风卷着咸腥刺骨的海水气息,拍打着冰冷的礁石。
八十艘狭长如剑的飞鱼舰静静地停泊在戒备森严的军港内,通体覆盖着哑光的漆黑涂装,完美地融化在黎明前的深邃之中。
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与冷酷。
“此团团长血牙卡洛斯,贪财重诺,已歃血为盟。其麾下三百亡命徒,熟悉当地山川地理、部落恩怨,可为耳目,可为爪牙,更可为初期的绝佳掩护!”
“其二,”尉迟的手指在那个峡湾标记上画了一个圈。
“臣已利用血狼团的名义,在此地建立秘密据点‘狼穴’!此峡湾入口隐秘,内有深水锚地,两侧崖壁陡峭,易守难攻。”
“陆路可通山区部落,海路便于接应后续力量。现已囤积粮秣军械,构筑简易工事,足可容纳千人据守!此乃我大秦楔入大崇的第一颗钉子!”
“其三,”他抬起头,迎向嬴政审视的目光。
“大崇南境部落林立,彼此间血仇宿怨纠缠百年,对大崇朝廷的忠诚度本就稀薄,甚至多有不满苛政盘剥者。”
“臣已通过血狼团初步接触了高地蛮族‘岩爪部落’和丛林猎手‘影踪部族’的首领,释放了‘远洋巨商寻求贸易伙伴、开拓新航道’的善意信号,言及巨量盐铁、丝绸、瓷器交易,反响……颇为热切!只要我们的先锋队以‘寻求合作、探索商机’的名义低调行事,并非不可能站稳脚跟,逐步渗透,编织属于我们的罗网!”
白起上前一步,单膝重重跪地,甲叶撞击地面发出铿锵巨响,如同战鼓擂动。
他抱拳仰视御座上的帝王,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往无前的决绝:
“陛下!兵不在多而在精!将贵于谋而勇!此八百锐士,皆乃臣与尉迟将军从北境边军、蓝田大营中遴选出的百战悍卒!精通潜伏、刺探、山地丛林搏杀!”
“更携大秦工坊最新研制的劲弩机括、猛火油罐及方士炼制的疗伤灵药、辟瘴符箓!其战力,绝非寻常佣兵可比!”
他眼中燃烧着熊熊战意,仿佛已置身于那片陌生的海岸:
“臣请为先锋!愿亲率此八百虎贲,乘飞鱼神舰,悄然潜入大崇南境!以‘狼穴’为巢,以‘血狼’为面,联络部落,站稳脚跟!”
“为大秦绘制山川地理之图,探明大崇虚实强弱之秘!此乃千载良机!大崇皇帝林尘,其主力正被北境斯拉夫总督与兽族部落的纷争牢牢牵制,无暇南顾!其南境此刻,正是最虚弱、最不设防之时!战机稍纵即逝,请陛下圣裁!”
殿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烛火不安地跳跃着,将三人凝重的身影投在冰冷的地砖和墙壁上,如同三尊沉默的雕塑。
窗外的寒风似乎也屏住了呼吸,只有烛芯燃烧的细微噼啪声,如同时间流逝的鼓点,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头。
八百人,七日渡海,深入敌国腹地……这无异于一场惊天豪赌!
风险之大,足以令任何理智的君主望而却步。一旦失败,不仅八百帝国最精锐的种子将尽丧异域,更可能提前引爆与大崇的冲突,将帝国拖入未知的深渊!
然而,尉迟的情报网是他最倚重的眼睛,白起的判断力与统兵之能更是国之柱石!
徐福的海心石技术,是帝国超越时代的秘密武器。
大崇南境的混乱和部落的离心倾向,是天然的掩护。
“血狼团”和“狼穴”据点,则是精心布下的先手落子。
更重要的是,白起所言,字字如铁,机不可失!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只是几个心跳,也许漫长如一个世纪。
嬴政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玄色的龙袍在昏暗的光线下仿佛吞噬了周围的一切光亮。他推开沉重的雕花木窗,冰冷的夜风夹杂着雪沫扑面而来,吹动他额前的发丝。
他深邃的目光投向漆黑如墨、仿佛蕴藏着无尽未知的西方夜空。
他望着这片象征着西方庞然大物的黑暗,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冰冷的窗棂,发出笃笃的轻响。殿外的寒风卷着雪沫,扑打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带来刺骨的寒意,却丝毫无法冷却他胸中那名为野望的火焰。
终于,嬴政缓缓转身。他的目光扫过白起坚毅如铁的面容,扫过尉迟眼中那份近乎狂热的笃定,最终落在地图那片名为“大崇”的疆域之上。
“准!”
一个字,如同金石坠地,在寂静的大殿内轰然回响,带着帝王最终决断的千钧之力。
白起与尉迟眼中同时爆射出锐利如电的光芒,一股压抑不住的铁血战意自二人身上升腾而起。
“然,”嬴政的声音陡然转厉,如同出鞘的利剑,瞬间斩断了刚刚升腾的热血。
“此非开战之令!尔等此行,首要任务乃‘立足’、‘隐匿’、‘探查’!以商队之名,行探哨之实!结交部落,经营据点,绘制舆图,探听虚实!非万不得已,不可与大崇官方力量冲突,更不可暴露大秦身份!切记,尔等乃大秦楔入西方之眼,而非点燃战火之星!站稳脚跟,积蓄力量,静待后续!若事有不谐……”
“当以保全自身,撤回情报为要!”
“臣等领旨!必不负陛下重托!”白起与尉迟齐声应诺,声音如同金铁交击,充满了决然与必死的信念。
当二人退出大殿时,尉迟袖中那枚刻着狰狞狼首的血狼团青铜令符,不经意地滑落在地,“当啷”一声脆响。
嬴政俯身拾起,冰冷的金属触感传来。他摩挲着令牌上锋利的狼牙雕刻,低沉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自语,仿佛在问那令牌,也仿佛在问那深邃的西方夜空:
“立足……隐匿……探查……秦之锐眼,可能在这大崇南境的风暴之中,窥得那撼动乾坤的天机?”
天边刚刚泛起一抹鱼肚白,海面上的浓重黑暗尚未完全褪去,凛冽的寒风卷着咸腥刺骨的海水气息,拍打着冰冷的礁石。
八十艘狭长如剑的飞鱼舰静静地停泊在戒备森严的军港内,通体覆盖着哑光的漆黑涂装,完美地融化在黎明前的深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