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斩魔行动(七)-《暗刃如锋》

  胡锦之一直负责带领中统小组,监视着美丰银行的一百多个账户的动静,已经先后有十二名个人和一家贸易公司,被发现并监视起来。

  戴局长和小陈局长的意思,是根据监视跟踪他们背后的潜伏小组,尽力深挖这条线索相关信息。

  尤其是这家贸易公司,是在高卢注册的贸易公司,主要经营华夏的钨矿石、猪鬃和药品,药品主要采购百宝丹。

  滇省春城呈贡山制药厂生产的百宝丹,成为了抗战爆发后,华夏军队配备的唯一具有消炎抗菌作用的药物,深受华夏军队的欢迎,供不应求。

  磺胺类和青霉素,滇省呈贡山制药厂可以生产,但因青霉素扩大生产设备,需要发酵、分离提取和干燥等设备,特别是发酵罐和分离提取设备缺乏,只能小规模生产。

  这些药品还只能在军方高层和地方重点医院使用,也就是价格昂贵,还不能大量使用。

  而成本低、能快速抗菌的百宝丹成为了军中的救命药,因前期宋志的极力推广,百宝丹在欧米也打开了销路。

  二战的爆发,催生了百宝丹的需求,成为紧俏货。

  问题是华夏各军队需求量大,但是因华夏财政的窘迫,经常支付不起药费,而欧米国家价格昂贵,能提前预支,这就带来了问题。

  制药厂像一个聚宝盆一样,吸引着各方大佬的关注,现有的股东恐怕保不住这个聚宝盆,这也是宋家在逐渐退出沐春公司的原因。

  关键是华夏政府和军委会,不及时付款,就拖延了药厂的生产,更别提扩大生产能力了,这也造成了呈贡山工厂区的困境。

  此类矛盾,还包括军械装备、机床设备,乃至炸药子弹和刚下线的新型汽车, 这严重阻碍了滇省呈贡山区的各项发展,甚至滇军和西南势力的需求,都不能按时保障。

  这已经引起了西南势力的不满,黔省、川蜀和桂省三处基地,已经停止了为政府与军队提供产品,而滇省呈贡山区已经无力继续生产。

  几方势力正在博弈,正在沟通之际,这也是宋志并没有急于带叶婉莹母子返回滇省的重要原因。

  宋志可不想掺和进这些利益之争,不想陷在泥潭之中。

  虽然大部分股份都已经变卖,可是钱财还未全部到账,更主要的是在滇省春城呈贡工厂区,发挥主力作用的仍然是原本人马,宋志和宋家的影响力仍然巨大。

  这家名为“汤姆逊”的贸易公司,现在名义上股东老板还是汤姆逊家族,主管华夏经营的总经理是利欧·汤姆逊。

  利欧·汤姆逊今年才只有三十岁,是一个这个时代高卢少有的黑发男子,高傲而浪漫,主要的活动轨迹就是吃喝玩乐。

  与其他欧米公司不同的是,他很少与华夏各政府部门打交道,具体打交道的是一个叫杨伟的华人。

  杨伟这个人今年已经四十一岁了,说着一口江浙话,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在汤姆逊公司负责外联的经理,用华夏商业定位就是掌柜的。

  宋志与胡锦之分析后认为,这一个人很大可能是倭寇间谍,为此也加强了监视跟踪。

  据说百宝丹的销售就是此人,远赴滇省前去洽谈。

  宋志也立即电报与刘三刀联系,查找此人。

  当日沐春公司安保部负责人刘三刀就回电,确有此人,已经来滇省四次了,安保部门有记录。

  宋志提醒此人基本确定是倭寇间谍,要求刘三刀顺藤摸瓜,挖出春城的倭寇潜伏小组 ,并且将情况通报给了庞博。

  宋志既然是中统的人,已经让胡锦之最近风生水起了,也需要给庞博这位老朋友,分润一些功劳了。

  就在一切顺利,雾都斩魔行动取得了不错的成果,需要扩大战绩的时候,军统又捅了篓子。

  由暗韧交给的军统的倭寇金菊小组,却无故失踪了。

  陈恭也是懵逼之中,想来想去都不知道自己的人,哪里出现了问题。

  接到陈恭的汇报,戴局长暴跳如雷,闻人凤也一脸懵逼,而被传来的宋志却还很淡定。

  这个时期的倭寇间谍,经过多年的培养和锻炼,间谍活动展现出高度系统性和狡诈性。

  主要体现在伪装与身份掩护。

  ?倭寇以药店、商社等合法商业实体为掩护,如1886年荒尾精在江口开设药店分号,表面经营眼药水等商品,实际建立情报网络?。

  ?部分间谍以学者或调查员身份活动,如南满洲铁道公司调查员通过农业勘探名义,记录土壤类型、作物分布等军事敏感数据?。

  在情报收集手段上,深入乡村记录农具尺寸、种植密度、施肥方法等细节,甚至绘制家庭经济收支表,形成系统性农业情报?。

  ?通过隐蔽测绘获取远超华夏官方地图的精度,标注村落人口、水井位置及道路桥梁信息,为军事行动提供地理优势?。

  倭寇非常专业的是反跟踪技术,主要表现在?分散式网络布局?。

  情报站点选择渡口或驿站等交通节点,形成链条式布局,确保单点暴露不影响整体运作?。

  ?通过倭寇政府驻华使馆申请经营许可,利用外交渠道掩盖真实意图,避免华夏直接干预?。

  ?同时,情报人员常选择清晨或夜间活动,沿隐蔽路径进入村落,减少被跟踪风险?。

  跟踪之中,就会出现反跟踪、相互掩护以及定点消除等方法,来隐匿行踪,甚至发现敌踪。

  在军事协同与长期性,倭寇军部与外交部门联合支持情报网络扩张,确保资源调配与行动合法性?。

  ?倭寇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逐步从沿海向内陆辐射,形成覆盖东北、华北及川蜀的完整体系?。

  这一时期倭寇间谍的狡诈性 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通过制度化的长期渗透,为当今的侵略战争积累了关键情报基础。

  宋志可以确定是,金菊小组的失踪,肯定是因为跟踪人员的不专业,被对方反跟踪发现了,自然就赶快潜逃了。

  这也是前期一般发现倭寇行踪,都由宋志或者暗韧小组跟踪,毕竟经过宋志的亲自培训,有着多年的跟踪与监视经验。

  而这次军统行动人员确实经验不足,造成了这个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