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楚兵》

  大楚王朝,

  定襄郡。

  北地定襄,地处边关,乃王朝极北之地。

  这里是中原跟草原人交锋的前沿,强大的草原帝国虎视中华,却被定襄铁军牢牢钉死在长城以北。

  近几十年,大楚日渐腐败,先辈的努力付之东流。

  北地边军实力萎靡,战场上,败多胜少。

  五峰山脚下,一支楚兵蜿蜒如长蛇,此刻正在渡过清水河。

  这是一支粮队。

  楚兵队伍里,牛车、马车一眼望不到头,连绵数里。

  兵卒武备松弛,旗帜东倒西歪,军纪散漫。

  除了来回巡视的护卫骑兵身覆铁甲,乃是官军正兵。

  其他的,也就是兵头才有楚国葛布甲。

  那甲胄上扎的铁片,跟纸一样,

  周云都惊叹,大楚生产厂家,偷工减料的技艺,竟然堪比后世。

  即使如此,押运兵头依旧将它擦得发亮。

  战场上,这可是保命的家伙。

  这些在周云看来,都是残次品的甲胄,对整支楚兵队伍来说也是极为稀少的。

  就像周云这样的兵卒。

  此刻躺在树皮都没刮干净的牛车上,

  身上只有一件红色的旧葛布衣,上面不少补丁,胸口蹩脚的绣着一个卒字。

  狗日的!

  这就是他的战袍。

  胸前随意搂着一根几乎包浆的木杆子,

  没错,

  这就是他的兵刃,

  长矛。

  木的。

  大楚国,洛阳皇都里的皇帝陛下,竟然希望这样的士兵,能抵挡草原帝国的铁骑。

  这真是痴人说梦!

  更可恨的是高门大户达官贵人,满朝相公,竟无一人察觉。

  【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古代中华的顽疾啊!】

  如此做派,效果是显着的。

  近年来,楚人的粮道都不稳了。

  “快,快,快……”

  “不要磨叽,一起拉,将牛车拉上来。”

  “垫石头啊!你特么傻呀!”

  ……

  兵头的叫喊,

  牛马的啼叫,

  响彻这支楚军队伍。

  清水河为后世太行山以北,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在降水稀少的北疆算是一条天险。

  它蜿蜒曲折,自南向北,流入黄河,将马邑郡一分为二。

  过了此处,一马平川,直奔定襄城,再也不用走着泥泞不堪的山路了。

  只是。

  一马平川,路是好走,

  就是看八字硬不硬。

  泥泞的山道,车架行驶困难,拉车也就是人苦点。

  东川官道,这几年走过去,命在不在,全靠祖宗庇佑。

  近千里路,都是草原人的舞台。

  这不,没出山,就被草原人袭击了一次。

  顺手给周云换个灵魂。

  去定襄这八九百里,真能安全到达?

  草原人会放这支粮队过去?

  周云表示怀疑。

  在他的思索之际,一个不善的声音打断了他。

  “周牛皮,我看你眼珠贼溜,不像病人,要不下来吧。牛车垮了,我们都会被兵头宰了。”

  刘黑子,颍州齐县农家。

  算个富农吧!

  他家有头老黄牛,混了个车夫。

  皮肤黝黑,身体强健,一身腱子肉,就是长的一般。

  不像周云,眼眸如星辰,一副好皮囊。

  此刻。

  他示意周云,没什么鸟事,就别装了。

  这一车粮食加你,老黄牛可扛不住。

  牛马,

  在古代可是很昂贵的。

  “好你个没良心的黑子,收老夫银钱,咋没看见你为难?周二的脑袋被开瓢,多休息下怎么了。”

  说话的是周云的便宜岳父,

  他跟在牛车后,肩上随意搭着一根包浆的棍子。

  别的特色没有,就脑袋特大,铜锣那样,比雷佳音还大一圈。

  二是周云的排行,在山寨中,称二当家,大伙都尊称一声周二。

  周二?二?

  【真……特别。】

  周云心中想道。

  “就是,就是……”

  起哄的是三当家的儿子,傻牛。

  人如其名,能吃人傻,力大如牛。

  十几岁的娃,比门牌还要高大。

  “他奶奶的,牛傻子,等下抢饭,你别跟着我。”

  “呸,铁牛,等下叫他滚,没咱们,他抢个屁。”

  “狗日的,”

  “你狗日的,”

  ……

  吵闹影响了周云的思绪,不得不停止。

  他随意的自粮袋上坐起,伸了个懒腰。

  某一刻。

  眼眸中精光一现,

  双手插兜。

  只是略微出手,就已知这队楚兵的极限了。

  兵卒一万零六十九人,

  大部分是没有战斗力的,除了二千兵头,稍加训练,其他都是民夫。

  真正的精锐是那全员河曲大马的铁骑,徐州节度使上官氏正军。

  他们身覆制式甲胄,手持利刃,腰配长弓,乃是帝国一等一的战兵。

  他们自徐州来,一路支援定襄。

  自古淮北富徐州,

  此地沟通南北东西,经济繁荣。

  徐州上官氏更是出了名的富足。

  二千一水的河曲马,可是看的山寨三人组溜下不少哈喇子,他们那旮旯,连匹像样的马都没。

  这样的配置,即使对比大楚皇帝的几支中央军也不遑多让。

  至于周云他们,当然不是徐州过来的兵马。

  十几天前,上官氏经过五峰山大营时,手持兵部节印,补充五千人。

  五峰山大营,一直发挥大楚特色,

  吃空饷,喝兵血。

  肚满肠肥,酒囊饭袋!

  若是论吃喝嫖赌,这几个兵头参将,一个比一个厉害。

  真本事?!

  十窍通九窍,一窍不通。

  兵?!

  还有个鸡毛的兵。

  喝兵血都不够呢!

  可交不出人,那可是渎职死罪。

  兵部清楚记载,

  五峰山大营在册八千步卒,五千人都交不出?

  那好一点自己死。

  差一点就是九族消消乐。

  于是乎,几个营官心生一计,抓人。

  为了掩人耳目,西北走五十里,才开始。

  人生的悲剧源于巧合。

  你说,好好的,为什么要去西北,就不能往东北走。

  青山寨老当家、二当家周云还有大傻子,

  衣衫褴褛,一路历经坎坷,眼看就要逃到山林了。

  铜锣脑袋甚至忍不住大声怒吼。

  山林,我回来了!

  鱼家村!

  最后一步,离山林几里地,被抓壮丁了。

  五峰山打出大旗抓逃犯,充当犯卒。

  短短三天,六个堡子抓了五千多。

  洋洋洒洒,几里长的队伍。

  几乎全是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大部分是被冤枉的良善子弟。

  唯有周云三人,眼眸呆滞,如行尸走肉。

  歪打正着,是真的逃犯。

  真论起来,还罪名不小。

  不仅是青山寨贼寇。

  还是定襄郡逃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