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平城圣皇后-《楚兵》

  北疆。

  赵国平城。

  作为当今天下第一强国的都城,

  平城已经在赵人的权力中心,渡过了第九个年头。

  自圣武元年,赵国出现后,

  起自楚兴仓的平城,就一直是赵国最繁华的地区。

  在不算太原的情况下,这里拥有赵国本土五成的粮食产量,

  三成以上的人口,算是赵人的绝对核心城池。

  平城以政治清明,吏治高效着称。

  因为这里,哪怕就是一个小农夫,都极有可能认识高官,甚至是皇帝、皇后。

  就算不认识,他儿子、兄弟指不定是哪支部队将领,直达天听,谁敢弄虚作假?

  小冤屈在此地是没有的,要有也是大冤案,

  那属于上层的权力搏斗,不关底层老百姓的事。

  如此开明的政治,如此安宁的环境,

  造就了方今天下两百零六郡,几乎大一点的豪强,都在平城有产业。

  尤其是最强的几家势力,他们不少族人,已经在平城当小官了。

  此刻,这些天下宗族之人,皆是头戴幞帽,圆领官服,躬身行礼。

  远方宫道上,十八个壮汉,抬着的一座华贵的龙撵,

  华贵龙撵之上,布满了珠帘,内中竟然是一位红锦女子。

  两百威风凛凛的铁甲护卫,簇拥着此刻赵国的实际掌权者,缓缓进入平城武德殿。

  武德殿,乃是崇尚武力的大殿。

  内中以黑为主调,宫殿古朴,肃杀之气弥漫。

  如此武威赫赫的赵国宫殿,并不是这些外郡的宗族小官能进去的。

  他们只能在宫墙外等候,黑殿里的各部主官,会在早朝结束后,第一时间告诉他们最近的任务。

  垂帘听政!

  李娘子身覆赵装皇后冠服,手持节杖,暂代相公周云,坐在平城的龙椅上。

  前方有一幕巨大的珠帘,珠帘的后方才是赵国群臣。

  过去大臣们是以铁坨子、八瞎子、李宣等人为首,

  后来赵国四处开战,渐渐的变成了以贺诗楚、刘庶为首。

  如今,刘庶都走了,

  大殿中,贺诗楚站在了首位,代替刘庶的是杜齐明,

  虽然也是能臣,但论地位,远远低于现在的兵司大衙官贺诗楚。

  “启禀圣皇后,臣昨日得兵司消息,伪梁欲要跟陛下决战河北,陛下已经应战,双方将在五龙山一决胜负。”

  “这件事,本将已经知晓。”一年多的朝政生活,李娘子渐渐得心应手。

  就算是听闻如此大事,她也没有过去那般冲动跟情绪化了。

  “诸位爱卿皆是赵国重臣,如今河北战事,平城应当如何?”

  应当如何?

  无非就是钱、粮、兵,三者之事。

  钱,很紧。

  粮,更紧!

  兵,那就是紧中之紧。

  赵人以三百万不到的人口,兴几十万甲兵,算上民夫徭役,七八十万都止不住。

  秦奋六世之余烈,也不过是五百万人,兴兵百万。

  赵人可是三百万人口,兴兵近百万,

  就特么现在的北疆五郡,新婴出生,这两年绝对是大问题。

  “本将现在不想听你们发牢骚。哀家问的是怎么办?不是哪里有困难。”

  “本将不知道有困难?可现在哪个战场能撤兵?你们倒是说说。”

  赵国的官员,都是泥腿子居多。

  要他们干实事,他们是一把好手,

  可要他们思考大战略,那就是一个头两个大。

  黑漆木雕龙大殿,烛火摇曳中,

  不少赵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言论和做法,

  这些东西,就算是李娘子都知道不可能。

  更别说拿下去落实到位,真要这么干,那简直就是赵国灾难。

  某一刻,漆木透影的武德殿首位,

  贺诗楚眼神闪过异色,行礼之后,开口道,

  “启禀圣皇后,本官有一个不成形的想法,也许能帮助陛下。”

  “说!”

  随着巨大珠帘幕后,一道冷厉的声音响起。

  贺诗楚踱步来到大殿中央,他几番犹豫,斟酌再斟酌,才开口道,

  “臣认为,可以让贞贵妃、上官贵妃,携家兵家将,前往河北,帮助陛下。”

  贺诗楚的话很中肯,也是目前最好的办法。

  可武德殿中,杜齐明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门道。

  这个贺诗楚,八成已经投效了贞贵妃。

  上官若雪是假,让贞贵妃带着兵马去帮助陛下才是真。

  整个赵国嫡系,在长安利益争夺之后,实际上已经分成了数个大山头。

  其中最大的势力,自然就是李娘子这一支,

  可紧随其后的,便是贵妃李贞。

  因为此人同样是武川镇元老出身,跟陛下有生死之义,军中故吏遍布。

  如今还去帮助陛下打河北之战,这要是赢了,功绩就更上一层楼。

  何况,长期随龙驾,自是更受宠爱,更受偏袒。

  珠帘后,龙椅之上,

  李娘子不知道在思索何物,

  武德殿里,久久未语。

  一时间,整个大殿气氛极度压抑。

  就在贺诗楚都认为此事通不过的时候,

  一道斩钉截铁的女子之音,从珠帘后的龙椅上传来。

  “准!”

  “来人,起旨。命令李贞、上官若雪,携本族子弟,前往河北。”

  “此外,北疆五郡,愿意从军者,也可一道前行。甲胄兵器由平城配发。”

  ……

  ……